2023年4月调研报告-70篇(第49/88页)
二是煤炭行业"智改数转"建设难度大。煤炭行业要求井下所有机电设备须具有防爆特性,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需进行本安关联试验等,提高了供应商的进入门槛和难度,加之煤矿自然条件恶劣且煤炭赋存条件差异较大,行业"智改数转"标准难以统一。行业外信息技术企业虽然拥有技术优势,但因缺乏对煤炭产业的深刻理解,其"智改数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受到很大制约, 短时间内难以为煤炭行业提供高质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系统集成融合较差,信息共享任重道远。部分煤炭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项目仍未在企业整体"一盘棋"下建设实施,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或者部门按照自行理解新建大量异构系统,导致数据倍增,系统之间难以横向协同, 形成新的"信息孤岛""数据烟囱",陷入日益增长的数据数量和不可控的数据质量互相影响的恶性循环,无法发挥数据应有的价值。
四是网络安全体系尚需完善。部分煤炭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模式更多停留在对传统安全设备或产品的简单堆叠,对于移动端、虚拟化等业务场景覆盖面不全,没有形成成熟的数据安全机制,基层单位网络安全风险未得到全面有效监管。"智改数转"后,数据与企业生产高度融合,数据安全隐患会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危害。
五是数字化、智能化人才紧缺。煤炭行业"智改数转"起步晚、经验少, 一些煤炭企业目前的从业人员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现有的人才资源难以满足企业智能化建设和运维的要求,且煤炭企业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远离城市,普遍存在数字化、信息化人员招聘难、易流失的现象,数字化、智能化专业组织机构和技术人员缺乏,容易造成"智改数转"动力不足。
三、煤炭行业"智改数转"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管理,推进制度建设。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是巨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把手"工程。企业主要领导要统筹协调好"智改数转" 的组织、人员、资金等关键资源,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顶层设计为基础,
不断迭代建设完善与信息化相关的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责、规范业务流程。成立专门机构对信息化、智能化项目把关,重视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方案审查、工程质量控制及项目后评价。规范项目网络、数据、接口、协议等标准,确保项目建设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构建标准体系,促进系统融合。智能化煤矿有几十个子分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需要设计统一的煤矿信息通信协议,从而建立包含基础设施、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经营管理控制、运维保障体系等子系统平台的管控一体化云平台,利用统一的系统接口和数据标准打通信息交互链条,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并将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
三是重视实施路径,确保有效落地。坚持顶层设计、适度实用、有序推进原则,参照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的成功案例,凝练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智能化建设模式、技术装备及管理经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在"采、掘、机、运、通"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井下装备平台深度接入,重点实现井下水泵房、变电所等固定岗位无人值守,提高煤矿远程控制、智能安全生产水平, 实现煤矿减人保安提效,形成基于综合管控平台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对洗煤工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基础网络承载能力,汇聚生产工艺、环境过程信息,实现生产现场和各大系统数据动态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智能工作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工序、关键指标的智能分析,最终达到智能诊断、智能决策的目标。
四是筑牢防护体系,强化安全保障。如果不重视网络安全,智能化系统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风险隐患。要注重构建本质安全、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数字资产安全防护机制,规范、优化系统开发、系统运维及流程运转中的日常安全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产品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的应用,从而将安全融入业务运营中,提升业务安全能力。
五是健全人才体系,增强技术储备。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可靠保障。通过社会公开人才引进、高校招聘等方式,大力引入计算机、自动化方面的人才,满足企业迫切需求,同时建立完善行业智能化人才的培养、培训、测评与激励机制,形成基于职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内部挖潜与外部协同的人才发展机制,联合院校、科研单位和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熟悉业务、熟悉数字化并能捕捉行业发展方向的融合型团队。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贵州镇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王婷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多样,资金配置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给银行带来巨大挑战。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不仅要面临着业务上的竞争,还可能面临着外资的收购和兼并,在这种环境下,其要想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就要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基于当前金融形势带来的冲击, 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加快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短板,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度不高
就目前来看,我国许多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相对集中,主要以信贷、存款业务为主,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工作重心还在财务分析、财务归类上,相关工作内容重视度不高,开展深入不够,可以说银行的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并没有有效结合起来,自上而下没有形成财务与业务协同作战的习惯和思维。很多银行高管往往把财务与业务剥离来看,不关心财务效益,有时候甚至为了业务指标的好看而不算成本、不计成本。同时,业务部门人员几乎不参与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脱节,财务管理部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基本财务收支上,而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支持等职能的发挥严重不足。有的银行机构财务工作甚至不能真实地反映银行经营实况,导致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
(二)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是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控制成本,但是我国多数农村商业银行并没有设置独立的成本管理部门,成本控制工作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在利率市场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定价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银行不能结合实际来进行精准的成本核算,就容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和亏本。比如,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大打利率"价格战",这样的做法是虚假繁荣,不可持续的。还有就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银行并没有落实全面成本核算,
核算的重点放在了主要业务上,容易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成本核算,如,银行在培养业务经理时,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后期如果业务经理跳槽,银行就会面临着人才紧缺问题,需要重新花费成本进行人才培养,在成本核算中,如果银行不能考虑到这一成本问题,就会影响到自身效益。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非常广,且许多工作都比较烦琐,需要依托健全的制度。然而就目前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结合金融发展、改革的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财务管理工作还在使用传统的机制。农村商业银行多是由以前的农村信用社经过多次整改组建而成,但是这种整改并没有涉及制度,以至于原有的许多制度被沿袭下来,其中有些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不利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如,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财务活动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四)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
财务工作的专业性非常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养有着较高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普遍不高。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高,这也决定了人才待遇方面与城镇相比处于劣势, 一些专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走进农村,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专业财务人才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对财务人员的激励约束不足,业务人员有清晰明确的业务指标,并根据完成情况兑现奖惩,但财务人员普遍处于无激励、无约束的工作状态,对其专业能力的评价、考核机制缺失,这也导致现有财务人员缺乏工作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落后,有的财务人员在岗位多年,甚至连初级财会人员的证书都没有,在具体工作中无法对银行经营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价,无法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意见。
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完善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筹集资金来源分散化、资金运用单一化、财务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失效,将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现行金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竞争也要求银行领导层必须审时度势,加快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从而有效应对市场带来的冲击,推动自身稳定、健康发展。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这项工作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稳定发展。基于新金融形势带来的冲击,农村商业银行应当重新审视自身财务工作,加快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首先,落实全面成本管理理念,不仅要加大全面成本管理理念的宣传,让全体员工熟悉全面成本管理理念,还需要注重成本与市场,分析自身业务活动开展的影响相关因素,提高全体员工对成本理念的认识,同时也要在考核上增加或者进一步突出财务效益指标,通过考核导向引导全员树立成本管理理念;其次,落实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农村商业银行主营存贷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这种业务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而要想确保银行资金稳定、安全,就需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培养稳健的风险文化,在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都要将风险管理贯穿其中,确保风险可控。另外,银行需要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详细划分财务工作中相关权责,将责任落实下去,从而有效防控财务风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