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之风、调研经验文章-32篇(第15/28页)
如,在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调研中,调研组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 表明"论事论现象"的态度,打消了基层干部的顾虑,掌握了大量鲜活案例, 听到了很多肺腑之言,为后续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热忱拉近距离。访谈干部,可以谈谈任职经历、单位情况、家庭状况,在不知不觉中打破"心墙";访谈群众,可以通过寒暄、问候,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获得访谈对象的好印象,适时进入正题。
如,2020年开展加强粮食安全管理调研时,调研组把访谈现场放在田间地头,招呼干活的老乡喝口水、歇歇脚,从算收入聊起,聊到了农资价格、补贴政策、保险理赔、土地流转等。哪些政策务实管用,哪些政策只是"看起来很美",答案就在老乡朴素的语言里和变化的表情里。
三、有备而来才能有的放矢
围绕主题备提纲。围绕调研的主题和内容,应提前列出一系列问题,以保证全面、准确地掌握总体情况。
如,2020年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情况调研时,调研组从权属、合同、规划、设计、经营、物业、养护、监管等方面,逐一设置问题,掌握了大量数据信息,从各类数据信息的交换比对中,发现了深层次的问题。
找准支点引论点。扎实的调研报告要靠典型性强的事例来支撑。座谈中可以多请调研对象举例说明,引出判断、评价、意见、建议背后的实例,以增强调研的说服力。
如,2020年开展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时,调研组围绕残障人士居家、社区生活、外出办事、信息沟通等方面,详细了解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情况。通过残障人士遭遇的一件件"尴尬事""揪心事""救命事",有力证明了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清晰明确了相关措施的改进方向。
透过现象看本质。将访谈推向深入是搞好调研的必然要求,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去问"是什么",而要多问"为什么",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如,2021年开展加强耕地抛荒治理调研时,调研组认真听取种粮农户的意见,分析抛荒的原因,发现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不足、水到不了田间是一个重要原因,更是治理抛荒能否见到长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有农户直言,"水的问题不解决,复种几年又抛荒了"。调研组将此作为调研重点,进行了深入
了解,实事求是提出了相关建议。
四、抓住关键才能解决问题
善抓矛盾点。在访谈对象介绍情况时,既要认真听,又要认真想,迎着问题上、找准关键点、抓住真问题。
如,调研中某部门表示已经形成了行业监管的闭环机制,但综合现有措施和各方反映,调研组发现,该机制明确的是相关部门在各环节中承担的责任, 而各环节监管到位需要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并没有得到明确,监管仍然存在"空白地带"。调研组当场指出了该问题。之后,相关部门对闭环机制进行了优化。
找准突破口。调研既要主动问,又要留心看,注意观察访谈对象的反应, 看哪个熟悉情况、哪个眼明心亮、哪个欲言又止、哪个意犹未尽。找准目标人物后,通过电话访谈、单独约见等方式回访,往往能够起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加强粮食安全管理调研中,一位粮站站长发言时间不长,但有分量、有想法,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会后,调研组联系到这位站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其反映的情况正是调研成果转化所需的几块"关键拼图"。
"解剖麻雀"式调研如何更深入?
贵州省委办公厅 马腾飞
(2021年2月20日)
"解剖麻雀"是一种调研工作方法,具体是指通过典型剖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中找出事物的规律。结合一次围绕专项产业的"解剖麻雀"式调研,谈几点体会。
准备要足。调研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如果"说走就走",现场可能就会走马观花,问不出所以然来,后面再去"补课",工作就会被动。在调研前,要系统收集领导讲话、行业文件、工作报告、产业新闻等各类材料,按照全产业链思维梳理调研问题清单,对其背景、现状和发展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只有这样大量占有材料、梳理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调查要实。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推动工作、服务群众,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只讲成绩不提问题。例如,在一家肉制品加工企业调研,听完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后,对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比较模糊,于是与负责人一道坐下来逐环节测成本、算效益、谈问题。就这样,难题逐渐被"问"出来了。
切口要准。为了避免调研精力分散、成果"散光",我们结合产业薄弱点, 选取一个产业重点县的精深加工链条开展"掰开揉碎式"调研。目前县里有哪些具体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哪些困境?对其他重点县乃至全省层面有哪些启示和借鉴?在全县乃至全省层面又如何改进提升?循着这个思路,在企业走访中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有序高效。
研究要深。调研报告没有"干货"就谈不上高质量,要把深入研究贯穿调研全过程。调研前积极筹备、多方梳理,调研中白天走访、晚上总结,调研后认真分析、系统提炼,从所见所闻中归纳问题,从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基础材料中提炼观点,从综合分析中思考对策,才能形成有深度分析、有具体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
调查研究要用好三面"镜"
应子义
(2019年7月10日)
调查研究是党办人的看家本领。对于如何提高调研工作水平,个人体会, 可以用好三面"镜"。
一、用好"望远镜",破解调研选题难
做好调查研究,选准题目是前提。题目不能照葫芦画瓢、上下一般粗,仅参照上级或外地的课题改个名字、换个抬头。应结合地方实际,瞄准领导关注、群众期盼的焦点内容来确定。
可聚焦领导关心关注的课题。通过近期领导召开的会议,反复强调的话, 作出的批示等,了解领导关注的内容。如果所拟调研选题恰是领导近期重点关注的内容,得到认同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可聚焦事关长远发展的课题。党委办公室是服务地方党委运转的中枢机构, 党办人员要用好这一优势,盯牢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如,随着城市开发的进程,一批原本在城市郊区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水库,逐渐变成了城市的内湖,如何开发、运营好这些水库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此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牵头部门并不明确;类似问题对其他地区来说也是新问题,可能暂时还没有先进经验可学。于是,我们发挥市委办的优势,主动牵头相关部门,开展了这一课题的调查研究,由于选题独特、角度新颖、内容重要,得到了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