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调研报告-80篇(第12/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716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9分钟。

的原则,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大力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落实好县级领导干部与年轻科级干部结对帮带制度,推行"一线"实践锻炼模式,采取定期单位推荐、组织筛选考察等方式,选派一批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疫情防控、综治维稳等工作一线,让干部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着力补齐干部知识短板、本领恐慌、经验盲区等问题,炼就担当作为"金钢钻"。

第二,改进考核方式,增强"真"担当的行动自觉。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必须坚决破除与新思想新理念不符合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通过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如何用,让干部干有方向、行有目标、做有标尺。一是完善考核指标。坚持党中央强调什么就考核什么,省市县安排部署什么就考核什么,实行目标与导向、分层与分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考虑各单位以及干部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划分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进一步细化综合考核工作加扣分办法,将国省市各类表彰、经验亮点和创先争优列入考核加分项目,防止考核工作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引导广大干部聚焦重点难点工作攻坚克难、探索创新。同时,按照"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标准,减少人为操作弹性,增加量化考核刚性,使考核工作有"事"可考,有"量"可核,有"绩"可估,有"效"可评,实现"考事"有体系、有目标,"考人"有对照、有比较,引导广大干部严格对照"红绿灯"走、跟着"指挥棒"跑。二是优化考核方式。持续深化"223"

考核制度,坚持考核积分制管理办法,加强平时考核和日常了解,推行每周纪实、月度小结、季度总评的日常考核模式,破解"年终考核一锤子买卖""迎检临时抱佛脚"现象,倒逼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平时。注重把调研与考核结合起来,采取调研走访、现场察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工作、促落实的现实表现、实际成效,避免年底考核"雾里看花"、凭感觉下结论,变"以毛相马"为"赛场选马"。创新运用"360度反馈评价法",将县直部门和镇办领导班子评价权,按照不同权重量化分配给分管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县委考核办、本部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服务对象等评价主体,在相互印证、比较分析中考准班子"活情况"、画出干部"立体像"。三是用好考核结果。每季度通报阶段考核情况,每年召开考核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既奖"全能冠军"、也奖"单项冠军",既奖"一直领先"、也奖"进步最快"。坚持考得好就要用得好,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前的优秀班子,在统筹晋级职数、上浮单位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对平时考核较差、年度考核结果定为基本称职等次、民主测评排名靠后、分管工作在省市连续失分较多的,由分管负责同志约谈提醒;对年度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严格控制职务晋升、年度考核奖金等待遇标准,进行重点考察,督促对标找差、提档进位;对不胜任或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切实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

第三,改进选拔任用,形成"想"担当的鲜明导向。对干部最大的激励就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牢固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用好"能上"的"硬标尺",让"有为者"有位。探索建立定期走下去了解干部的刚性制度,用好日常了解、调研谈话、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等方法,注重把"一线炼""一线看"结合起来,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不搞论资排辈,破除隐性台阶,坚决破除"洗碗效应",把真正"优"的人"看得见""筛得出""用得好"。切实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强心剂"作用,分期分批有序推进,注重持续激励,避免形成晋升"天花板",拒绝"普惠制""躺平式"晋升,避免出现新的"退二线"现象,做到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二是立好"能下"的"风向标",让"无为者"无位。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导向,坚决破除干部工作"易上难下"难点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惯性思维,树立"无功便是过,平庸便是错"的从政观念。敢于对庸懒散躺、推拖绕躲的人"动刀子"

,把在位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曝光、露丑,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让干事创业中"耍态度""撂挑子""没状态"的干部"必下",形成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果。三是畅通"能下再上"渠道,让"再上者"有为。"能下"是治标,"能下再上"才是激励的核心。注重发挥"退居二线"干部作用,为其提供干事创业舞台。对"下"的干部不是"一下了之""一棍子打死",要本着"关爱干部""治病救人"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鼓励他们重振干事热情,开展"菜单式"教育引导、调学调训、实战历练,适时进行"回炉重造""二次淬炼",定期考察工作表现,对影响期满、工作实绩突出、经组织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干部,可以给予其"二次上位"的机会,真正让干部"下得去",更"上得来",推动形成"能下再上""再上有为"的良性循环。

第四,注重撑腰鼓劲,解除"敢"担当的后顾之忧。组织对干部负责、为干部担当、为干部解难,是干部甩开膀子大胆干事的信心支撑,必须旗帜鲜明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全面关心关爱干部,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担当。一是主动容错纠错,让干部放手工作。牢牢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加强与上级沟通衔接,针对"哪些错该容""哪些错不容""怎么去容"等难点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列出容错正负面清单,细化容错纠错程序,提升容错纠错可操作性,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不让"领头羊"成为"替罪羊"

,激励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加油干。坚持看主流、看大局、看长远,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不轻易下结论、贴标签,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不求全责备、不简单扣帽子,对仍处于萌芽阶段、一时把不准的创新可以看一看、等一等,为改革创新留出足够空间。同时,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坚决守住不容的"底线"。二是及时澄清正名,让干部轻装上阵。规范问责澄清机制,坚决查处诬告陷害、造谣诽谤行为,将诬告陷害他人的有关人员纳入诚信体系失信"黑名单",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通过向被反映人所在单位发函反馈调查结果,或通过召开会议、发文通报、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等方式进行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明确传导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坚决态度和鲜明信号。三是全面关心关爱,让干部安心安业。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同步发力,以组织温情激发干部热情。用好谈心谈话这个传家宝,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倾听干部的心声诉求,经常性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打消思想顾虑,防止工作彷徨。严格落实体检、休假等规定,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工会职工福利、

公务员奖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制度,根据乡镇条件实行差异化乡镇补贴发放机制,落实好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报酬待遇。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镇办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干部,给予更多包容和支持,主动排忧解难,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着力破解晋升"天花板"和流动不畅等问题。全面精文减会,通过"多会合一""合并套开"等方式深挖减会潜能,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真正为基层减负、给干部赋能。

第五,褒扬约束并举,营造"勇"担当的浓厚氛围。一手抓典型引领,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实干进取,一手抓监督执纪,推动广大干部存戒惧、勇担当。一是加大表彰奖励。深化"一事一嘉奖、一事一表扬、一事一通报"制度,定期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力度大、举措实、成效好的集体和领导干部予以通报表彰;常态选树培育立得住、过得硬的优秀干部,每年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常态化开展优秀单位、先进集体、"担当作为好书记""红星党员"等评选表彰活动,各部门镇办同步开展评选工作,召开表彰大会,形成联动"溢彩"效应,汇聚起干事创业磅礴力量。二是强化典型引领。深入挖掘担当作为先进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县广播电视台和县融媒体等主渠道作用,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宣传,为党员干部树立可见、可学的标杆,掀起"学先进、敢担当"的热潮,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积极营造激励担当、鼓励作为、争相干事创业的舆论氛围。三是严肃执纪问责。深入实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不断深化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优良作风,持续推进"五个到一线",巩固提升"四治四提"

作风建设成效,扎实开展"五比五赛"擂台比武活动,采用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电话查访、检举投诉等方式,对基层领导干部工作"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不落实、中梗阻"等为官不担当不作为现象开展专项治理,对不担当不作为、尸位素餐者,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敢于亮剑、果断查处,对玩忽职守、渎职失职,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形成"不担当不作为"追责问责约束机制,切实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发展大提速。

关于高校组织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服务高校事业发展是高校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加强高校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高校各项事业加快发展,高校组织部门要主动靠前,深入一线,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贯穿到高校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贯穿到高校人才工作和群众工作中,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保障高校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组织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些重要论述对做好高校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组织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

2021年4月,党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该《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定,对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组织工作提供了指南。围绕组织工作,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到《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从《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党和国家对高校组织工作的要求逐步具体明确。做好新时代高校组织工作,必须自觉把高校党的建设放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展开,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谋划。

(二)高校组织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

自1996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颁布以来,该《条例》先后经过了三次修订,最新修订的《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明确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回应了高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丰富了高校组织工作的内涵。比如,关于高校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关于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关于高校纪检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以及规范和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党员发展工作,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领导群团组织的要求,等等,对推进高校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指明了方向。

(三)高校组织工作的着力点更加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党的组织工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在高校组织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在党员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不牢,干事创业精气神不高,担当作为劲头不足的问题;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方面,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创新创造活力不强,引才育才选才用才的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制约了高校事业发展。当前,高校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近年来一些高校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虚化、干部人才工作不力等问题,补短

板、强弱项,创新制度安排、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推动高校立足"四个服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质量组织工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组织工作因党而生、因党而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完成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以数量规模为考量进入到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阶段,更加需要组织工作保驾护航,高质量组织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证。

(一)坚定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方向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高校是党领导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通过党的组织领导,引领高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前行。只有依靠组织工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才能确保高校高质量发展。

(二)落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组织工作通过不断强化党的领导,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指导高校坚持育人育才初心,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方面、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