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XX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8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分钟。

XX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6月以来,XX县政协调研组深入县委组织部、赛马镇等近20个相关单位和乡镇,围绕"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下设6个工作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格局。二是狠抓统筹调度。制定《中共XX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制度规定,先后召开2次委员会、3次推进会、5次下设机构工作会,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对81项基层治理重点任务进行分工,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二)推进共建共治。一是深入基层解难题。开展"1+N"联系服务群众、"人民阅卷·广安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项行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网格服务求精准。探索"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党建"模式,实现网格管理更精准、组团服务更精细。三是小区治理更精细。实施小区分类治理、"平安小区"创建等五大专项行动,新建物业党组织8个,成立业委会19个,建成智慧安防小区56个。四是治理基础更坚实。圆满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优化派出所机构设置,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建成1个县级综治中心、23个乡镇综治中心、32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53名,建立治安巡逻队348支;"天网"和"雪亮"监控点位总数近3000个,实现所有建制村全覆盖。

(三)突出示范引领。一是强化培训提能。举办各类示范培训班,分类分批对基层干部提能充电,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实施"雁归工程",回引优秀农民工,储备后备力量。二是加强示范创建。以点促面,示范引领。飞龙镇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镇,飞龙镇卢山村等3个村创建为省、市示范村,沿口镇香江豪庭等5个小区创建为市级示范小区。三溪镇观音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主动性不够。乡村振兴战略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已有近四年时间,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一些乡镇没有积极深入思考,没有真正"下深水"研究分析怎么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处于见子打子的状态,找不准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加上乡镇和村(社区)两委换届,一些主抓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干部对工作情况不熟,思路不清,业务不精,不知道以什么为抓手。同时村社区工作行政化严重,许多本该基层自治的事务,被当作行政工作予以安排,使得自治组织过度行政化,导致过渡依赖政府,缺乏自我管理,主动作为。

(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乡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淡薄,村民包括村干部不能正确理解村民自治,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基层自治能力发挥不充分,村民自治变成"政府包办"。调研组通过走访发现,绝大多数村民从未参与过讨论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甚至很多村需要给村民发"误工费""交通补助"才能召集村民开会进行简单议事。

(三)权力运行不畅。根据《关于印发〈XX县乡镇法定行政权力事项清单〉〈XX县赋予乡镇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清单〉的通知》(武胜府办函〔2021〕28号),乡镇法定行政权力事项共119项,县级部门下放乡镇行政权力事项共53项。虽然各乡镇设立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但绝大部分是"空壳子",全县所有乡镇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仅23人,其中有16个乡镇无一人有执法资格证。同时,乡镇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对相关执法标准、程序、流程及注意事项把握不准,存在权力下放乡镇接不住的现象。加上乡镇事多人少,各乡镇被抽借调人员达106人,平均每个乡镇被抽借调5人左右,多的达11人,从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工作人手不足。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县村社区"一肩挑"达到98.8%,相关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体制不完善,存在村务公开方式单一,审批流程不规范,"一言堂"问题逐渐显露,影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进程。

(四)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镇村满足于完成村集体经济发展任务,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体现本地特色,大多依靠上级扶持资金,简单地把上级资金"借贷"给业主或"入股分红",收取微薄利息。而各地长期对入股业主经营缺乏监管,很多业主出现账面亏损,导致入股资金损失,单一的入股分红存在极大风险。部分村有一定集体资产、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充分,普遍采取长期低价出租或出售的方式处置,经营管理粗放,导致群众参与度不高。

(五)农村资产资源大量闲置。两项改革后,乡镇和村级活动阵地大量闲置,全县共有村级活动阵地532个,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还在使用的有276个,其余村活动室处于闲置状态。由于人口城镇化和改革导致的人员流动,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乡村学校大量空置,全县空置学校(含教学点)216个,其中,移交村上使用86个,出租12个,闲置118个。由于县上对闲置学校和村活动室的使用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许多资产长期无人管护,任其日晒雨淋,损毁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

(六)社会风险管控有短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稳定是基石,但一些乡镇对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工作重视不够,对存在的风险隐患分析研判和摸排不到位。如:全县土地流转约29万亩(其中晚熟柑桔20万亩,蚕桑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5万亩,农业园区等作为业主流转4.5万亩),由于业主资金断链、经营管理不善、政府补助没及时到位等原因,已出现部分业主跑路现象,导致群众收不到租金,已有很多信访苗头。但部分乡镇对此重视不够,不敢直面矛盾,没有及时处理,矛盾问题有扩大趋势。截至目前,全县有3.2万亩流转土地欠1-6年租金,有0.5万亩流转土地欠部分租金,流转土地存在问题的占比达12.7%。许多业主多以政府补助资金没到位拒付或延付租金,存在引发群访事件的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坚持和完善13个方面的重大制度,坚持和完善制度的落脚点,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看出,社会治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又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县级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保障,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把基层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奋力实现乡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强化统筹,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统筹协调。XX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抓总、督促落实职能职责,建立健全全县各乡镇和部门组织体系。各乡镇各部门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紧盯重点,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基层治理;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治理,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自治格局。二是明确重点任务。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时间阶段,一年确定两到三个重点任务,在全县以特色村、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建立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按照"责任制+清单制"的工作模式,压紧压实相关责任领导、部门和乡镇责任,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真正抓实抓细抓出亮点抓出成效。三是严格督促考核。根据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权力清单、考核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逗硬督促考核,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责任链条,确保工作落地落实。

(三)厘清职责,提高治理效能。一是厘清工作职责。规范制定乡镇权责清单、属地事项责任清单,厘清乡镇与县直部门的职责边界。依法完善乡镇赋权指导目录,将点多面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权限赋予乡镇。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机制,保障乡镇最基本的人员配置,确保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有人抓。二是规范便民服务。结合全县政务服务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配齐配强人员,优化窗口设置,确保完成2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三化"建设。推进各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完善代办服务,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感受到便民。三是完善组织架构。规范村级党组织,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推行"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院落(网格)党小组"模式,在全县科学设置治理小组长,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尽快完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尽快落实"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制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四是加强培训提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在人,在队伍,因此要加强队伍建设,人才培养。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外出学习、鼓励考取执法资格证等方式,抓好换届后镇村干部教育和培训提能工作,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能力,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人才保障。

(四)"三治"融合,推进依法治理。一是推进村民自治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了解、理解、参与、支持基层治理工作。镇村自治组织要主动将涉及群众利益、群众关注的低保、困难救济、村规民约、产业发展、村道修建等事项交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讨论决定,形成大事民议、小事民管、私事自办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把村级事务的决策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二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持续开展普法教育,建立农村法律大讲堂,定期组织开展法律巡回讲座和"送法下乡"活动,增强村民法律素养。以"'六无'平安村(社区)""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激励群众主动广泛参与,营造基层浓厚氛围。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制度,使之成为农村法治建设重要载体。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基层干部群众形成亲法、信法、学法、用法的行为自觉,强化法律在解决农村事务和化解矛盾问题中的权威地位。三是推进乡村德治建设。注重先进道德文化引导,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村民道德建设。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隔陈规除陋习"等主题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的典型事迹,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用积极向上的行为和舆论力量推进乡村德治建设。

(五)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县的集体经济发展不宜采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普遍开花的模式,应当根据各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实际情况来思考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宜作为硬行任务下达给各镇村,可以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发展集体经济,并从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一是主动谋划。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要积极主动思考,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来增强村民凝聚力,提高村民自治主动性。要全面清理全县镇村(社区)资产,统筹建立全县资产台账。建议县委县政府针对镇村闲置的活动室、学校出台规范管理使用的政策,以便用好用活集体闲置资产。在有条件的村要盘活林地、河、库、堰等农村资源,成立村集体公司,通过兴办实体经济、综合超市、集体资产租赁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二是加强监管。对前期以产业资金入股的企业或业主各镇村要主动介入,主动服务,参与经营。要派出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参与进去,发挥作用,确保投入的产业资金、折资入股的资产能保值增值。三是发展特色产业。要因地制宜围绕乡村振兴示范片、现代农业产业、特色集镇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公路沿线和城郊村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兴办电商、餐饮、游乐等集体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

(六)加强管控,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稳定是关键。一是坚定发展信心。要坚定发展晚熟柑桔等农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我县农业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土地流转了近30万亩,晚熟柑桔等发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已有的规模基础上,农业产业发展应当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农业农村部门要抓好晚熟柑桔技术指导,下大力气培育销售渠道,让农业业主有钱挣,能挣钱,形成良性循环,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出台各类政策尤其是奖补类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县情,财政承受能力,并及时兑现奖补。二是树立底线意识。县级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高度重视矛盾风险排查防范化解,强化责任担当,把防范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始终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去、具体抓,压紧压实责任,做细做实工作。三是强化风险排查。要健全工作机制,把常态防范化解风险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紧盯土地流转、土地征收、社保安置等重点领域,组建风险隐患专项摸排组,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摸排工作。四是抓紧问题整改。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建立台账,能立即化解的要立即化解,不能立即化解的要定措施、定人员、定责任、定期限,使化解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基层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