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1月调研报告-34篇(第77/9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01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68分钟。

健全乡镇政府行政体制机制,为乡村人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先,要扩权强镇,上级政府给乡镇政府下放更多财权、人权与事权,减少与乡镇权利不匹配的责任,明确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的责任范围。职能整合, 确保责权利相一致。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分整合到一起,由一个分管领导牵头,一站式办公。其次,乡镇政府政策制定要以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人才政策为基础,从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紧扣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出科学的、符合本地发展需求的稳定的人才政策健全乡村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队伍乡镇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联合办公,联合党政办、党群办、经发办、卫生健康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等,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相互借鉴经验,保障各项人才政策的顺利实施。

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首先,发展乡村本土教育,要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保障良好、完整的义务教育[7]。其次,从农村居民的爱好、需求出发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面向各个群体的惠民文化工程系列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接地气,寓教于乐,提升群众参与度。最后,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重点是因村制宜,有历史文物古迹、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名人故居等有丰富底蕴的村镇,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乡村本土文化传播出去。其他村镇可以依托当地的环境和民风民俗等优势,合理开发乡村旅游,打造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留住乡村人才,为乡村的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完善乡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结合不同地区乡村发展需求做好科学的培训规划,培训前调研各类乡村人才培训需求,分层次设置特色培训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多途径促进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健康发展,

可邀请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专家、农业龙头企业技术骨干、优秀基层工作者等组成复合型师资力量库,开展知识讲座与农业类高校深入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在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基层治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优势,开展全面精准的指导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在常规的专题辅导的基础上,增加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农村人才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搭建人才培训网络服务平台,采用网络学习APP的形式,以"云课堂"方式帮助人才学习知识、提升技能。量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人才培训结束后,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培训质量。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 让乡村人才更好地发挥"领头雁"作用。

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治"方略 陕西省汉阴县的实践探索

西安科技大学 韩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1]。乡村处于国家治理的底层,为解决乡村的可治理性,有关文件把乡村界定为乡镇及其以下行政区域,包括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两个层次。依照此标准统计,我国大约有3800个乡村组织,乡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0%。基层治理主体"主要是指国家县乡一级的政府部门,或者指城市社区一级的部门,以及各行政部门的职能部门"。乡村治理成效不仅影响乡村自身发展,更牵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自治、法治、德治"(以下简称"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我们要认真研究乡村治理进程中"三治"方略的内涵、作用和实施进路等问题,揭示乡村"三治" 方略的内在逻辑和制度安排,夯实乡村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助力乡村良政善治的达成。

一、"三治"方略的内涵、体系、内在机理

根据中央文献资料和有关文件,乡村基层"治理方略"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并通过实践运用、检验且效果良好、显著的手段和策略。所谓"三治"是乡村各级组织按照我国治理体系进行的"自治、法治、德治"。目前在社会治理上, 一般都把乡村基层治理定位于村级治理,"三治"是基本方略。

(一)"三治"方略的内涵

乡村治理中将"三治"作为一种系统化工具、策略,实现乡村良政善治的效果且被自觉采用时,就称为"三治"方略。其中"自治"本质上就是民治, 即民主之治,也就是人民共建共治共享。通过"自治"增加活力,创新"自治" 运行机制,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自治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内生驱动力,保障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权益,以主人翁身份积极参与其中并享有评判权。"法治"是通过"规则之治、程序之治"实现治理;是依法治国的全面贯彻,是乡村治理的基本手段。良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手段推进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司法便民、调解模式的创新及社区网格化等推进法治效力在基层的广泛应用。德治,即"以德治理",对乡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宣传,以实现党的思想渗入,动员社会

各种力量积极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活动。通过强化道德教育,以德润人心, 引领民风。通过"德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教家风、道德评议的作用。将"德治"内化为村民尊重且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对"自治"和"法治" 形成补充,以"德治"扬正气,最终实现乡村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

(二)"三治"方略治理体系

"三治"方略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一是"三治"方略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三治"方略的合理运用。"三化"有利于促进治理组织的合法性构建和治理能力建设;"合理运用"可以实现对乡村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三治"方略主体是乡村地方党组织和乡村治理组织,包含乡村地方党组织(县级、乡镇级党委),也包含其他乡村各级组织(乡村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群体组织和其他乡村单位等),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三治"方略的客体是乡村公共事务。乡村治理领域涉及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乡村治理四大核心领域。治理主体在自身合法性构建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同时扮演着乡村治理客体的角色,此时,"三治"方略的主体和客体具有同一性。乡村党组织通过执掌乡村政权、全面治理乡村各领域的公共事务发挥作用,"三治"方略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