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调研报告-34篇
目 录
1. 刘斯琴高娃、郝淑娟: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通辽市为例 1
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6
3.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课题组:
2022年世界经济和外贸外资形势分析与2023年展望 13
4. 长三角企联百强企业课题组:
2022长三角民营百强企业发展报告 19
5.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陶然: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8
6.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刘瑾: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学党史促教学实践探索 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46
7. 全国总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山东省总工会资产监管中心联合调研组:
关于山东省总工会加强工人文化宫建设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52
8. 杨宁琳:
广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59
9. 赵婧雯: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63
10. 帅长斌: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运营模式实践与探索 71
11. 温毓敏:
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 77
12. 湖北工业大学陈钰瑞:
互联网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 82
13. 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杨锋: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问题分析探索与实践 87
14. 铜仁日报社采访调研组:
加快打开"两山"转换通道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铜仁"两山"转
换路径探索及启示 91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课题组:
坚持人民至上共创美好生活 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发展报告 99
16. 万荣县革命老区重点困难村中药材产业调研报告:
聚焦产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119
17. 辽宁科技人才强省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王琪:
康平县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122
18.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畅:
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探索 127
19. 叶景英:
民营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133
20.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祝可为:
平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9
21.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张术霞:青浦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
实践探索 以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为例 144
22.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课题组: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50
23. 信阳市浉河区农业农村局鲁义敬:
师河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60
24. 郭明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政府的建设模式与实践探索 基于琼黔
鲁粤等地的调研思考 165
25.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姚芬:
提升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的实践探索 178
26. 光明日报调研组: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 北京中关村建设
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实践探索 183
27. 经济日报调研组:
潍柴七问 189
28. 沈阳农业大学孟璐:
乡村人才振兴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
29. 西安科技大学韩贝:
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治"方略 陕西省汉阴县的实践探索 209
30. 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应急办刘文:乡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现状及
实践探索 以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为例 218
31. 华电陕西能源有限公司党委:
新时代国企思政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22
32.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李泉: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与重点突破 225
33. 调研组成员欧阳本祺:
镇江法院:扛起服务大局新使命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243
34. 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祁林海:
政府投资基金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47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通辽市为例
刘斯琴高娃、郝淑娟
乡村治理作为我国社会治理的坚实基础,反映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已成为我国农牧区治理的发展方向[1]。乡村建设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并为乡村"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作出总体部署,把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作为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政策举措。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作出了总体安排,并把增强乡村治理能力作为年度工作重点。
1. "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的理论阐释
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范围内构建维持乡村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向基层的延伸。"三治"指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 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与善治目标。自治是"三治融合"的核心,是基层自治性组织和基层农牧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系列有序参与基层事务的治理方式。法治是三治融合"的根本保障,在社会治理中充当着底线角色,其在基层治理中将法治精神贯穿于治理的全过程,形成了依法治理的方式。基层熟人社会的乡土关系、人情关系把基层原有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干群关系、债权债务、土地征用、资源分配等矛盾复杂化,加上基层法律观念淡漠,基层社会需要法律的公平性、震慑力,所以法治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德治是"三治融合"的坚实基础,虽然受到现代化、市场经济、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影响, 但作为传统文化主要承载主体的基层社会道德规范,其约束力依然具有权威性, 对基层农牧民的个体行为也更具穿透力。
2. "三治融合"治理模式的生成及内在逻辑
随着我国基层社会基础的历史性变革,基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了国家与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乡村治理模式中单一的法治过于强硬、德治过于软弱、自治过于随性,而"三治融合"将
下一篇:2023年调研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