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调研报告
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调研报告
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但耕地利用保护和优化种植业结构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重视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耕地保护意识不强。乡镇党委政府对耕地保护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把农村耕地保护作为第一职责,把占补平衡作为第一抓手,主体责任履行上还不够到位。耕地保护职能部门土地管理法制观念淡化,执法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一些违反耕地保护的现象没有及时制止,对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深入,导致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由于种粮效益较低,受经济利益驱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缺乏耕地保护的动力,年轻农民大都进城务工,农村现存的土地耕作者大多为老年人,农村土地丢荒、撂荒、耕地资源浪费、农民恋土情结弱化现象突出;农民随意在耕地上建坟、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不合理使用化肥,不仅导致耕地数量的减少,也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
二是耕地保护压力加大。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耕地保护和保障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一方面,随着工商资本下乡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各类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征用占用,特别是在县城周围开发中,使大量耕地被征用为工业用地和住房场所,瓜菜等设施农业扩张、牛产业养殖和观光旅游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导致耕地资源流失。另一方面,受传统农业制约,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耕作制度单一、新技术推广的综合配套机制不完善,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加之不规范的生态退耕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给实现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带来难度,在基本农田退耕植树育苗的现象比较突出,对耕地粗放利用、掠夺式利用、只用不养,致使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三是执法监管有待加强。有关部门虽然针对耕地使用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对耕地保护利用的监督管理责任履行不到位,对一些农民的违法乱建及不合理使用耕地的情况,没有及时纠正和惩罚,特别是环保、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在项目审批中,对环评、水源地保护、庄基划拨等方面审批把关还不够严格,对各类工商资本下乡滥占耕地、乱挖滥采、违规修建等违法行为查处和曝光力度不够大,设施农用地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超比例占用耕地监管不及时,同时农村"大棚房"清理和违法建房整治工作还存在死角,农地非农化问题依然存在。受机构编制等条件限制,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力量薄弱,执法经费短缺,执法车辆保障不足,执法效率不高。乡镇机构改革后,综合行政执法队承担原国土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职责划转还未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耕地执法监管。
四是制度机制还不健全。虽然县上制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基本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保护目标。但农村耕地保护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耕地环境建设的监督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在项目规划、资金调配、工程实施等具体工作中,乡镇和部门之间有机协调不足、资金整合不够,部分行政执法职责交叉,缺乏保障措施,地力和田间基础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县乡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在信息收集发布、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地价评估、纠纷调处等方面功能还不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服务土地流转监管市场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自发、无序、混乱的现象。耕地保护激励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增大。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一方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树牢资源忧患意识,扎实推进全县自然资源"六五""七五"普法工作,结合"3.21国际森林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点节日,广泛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电视广播、微信抖音等载体,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耕地保护意识,努力营造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政策宣传,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外出参观培训等方式,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和涉及企业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农超、农餐、农企对接,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按照"川区菜畜、塬区果畜、山地杂果"的思路,加快优化产业布局,果产业方面,大力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加大老果园改造力度,积极发展新优品种,逐步形成早中晚熟合理搭配、品种品系优化配套、栽植模式更新换代的果品种植结构;牛产业方面,积极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加快品种改良,培育养殖大户,力争牛饲养量有质的突破;菜产业方面,优化品种结构,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实现川区瓜菜产业全覆盖。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护耕地的有力抓手,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集约经营的现代化农业转变。全面推进"两减一增"工程,稳步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全力保障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耕地质量不下降,巩固农业发展基础。
三是突出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科学化水平。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抓手,加快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科技利用效率。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依托县乡科技服务团队,通过惠农政策宣传、科技知识讲座、邀请专家指导和示范观摩交流等方式,广泛开展科技服务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防止出现不合理的耕种手段导致的土地污染现象。加大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大名、特、稀、优、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突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重点科技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搞好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和追溯工作,扩大外销出口,拉动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四是健全制度机制,合理规划使用耕地。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规模经营形式,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建立耕地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加强对农村零星分散废旧宅基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力度,加大对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挖潜,推动建设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建设,按照"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监管网络体系,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强化联合执法和动态巡查,定期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开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产、供、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购销组织,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产品销售,力求消化更多的农副产品,不断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条,使当地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够产得出、销得畅、效益好。
上一篇:关于城区噪声污染防治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农业机械安全生产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