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调研报告-17篇(第4/12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4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5分钟。

(二)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一是聚力打造名城品牌产业。立足皖西南山水花园历史文化名城定位,注重统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山、水、城融合发展。加大资金、土地和技术等方面要素倾斜保障,围绕做好雪湖项目后半篇文章,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历史城区更新改造,建成文峰塔、舒王阁。依托国有企业、行业协会等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历史街区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国有资产,以打造1.8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和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系统规划、系统保护、系统利用、系统发展,串珠成链,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网络,打造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夜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小区功能。开展小区建管提质行动,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加快补齐各类生活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按需整治小区楼栋外立面,会商研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强弱电线路规整、入地等项目。三是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范达标完善城南、城北路网,建设老城区晴川路、乔公路,提高城区道路网密度。对桃园路、梅苑路等老城区道路实施规范化改造,完善道路慢行系统,合理利用拆迁腾留空间,完善便民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对一些棚改项目,要专班跟踪推进,加大力度解决钉子户,尽快形成净地,发挥效益。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树市花推进,见缝插绿,建好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着力提高城市绿地率。四是强化城市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建设监管。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先进经验,切实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做足项目建设"绣花功夫",在市政道路建设、景观绿化设置、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实施前,开展细致调研,广泛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精准科学设计,避免后期无序变更造成浪费,避免因缺乏统筹导致反复开挖,形成"马路拉链"。坚持高质量按图规范施工,严格项目验收,争创精品优质工程。

(三)补齐短板,切实保障城市安全。一是用好"城市体检"成果,及时发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危险房屋、黑臭水体等方面"伤疤",开展针对性治理。探索将城市房屋整治纳入棚改、旧改实施范畴,推动出台专门政策,引导市民通过自愿腾退、政府收储等方式处置危险房屋,尽快消除城市危险房屋安全隐患,高度重视解决机关办公用房安全问题。二是加大城市排水治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市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截污纳管,改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率。实施经开区排水防涝项目,分步治理北门河、金家河、幸福河等城区水系,实施潜水左岸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皖水、潜水和城区内河生态廊道,做活城市水系,建设海绵城市。三是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大"智慧城管"等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整合力度,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全市统一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推行城市安全系统性举措,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强化城市设施运行日常监测,建立和完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探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试点,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创新机制,加强城市治理。一要健全治理体制。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合理划分城市管理事权,明确管理范围、权利清单和责任主体,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要推进综合执法。由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对目前存在争议的几方面职责进行研究会商,厘清职责边界,优化城市设施建管养、小区管理等方面工作衔接,共同推动"联勤执法进小区"真正落地。做好征迁等要素保障,合理投入资金,保证项目有力有序推进。三要创新治理方式。要加快城市管理方式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从单项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做好"皖美红色物业"大文章。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行业党委协同、行业部门联动"的物业服务优化提升机制,引进大型优质物业服务企业,比学超越,做实做优包括已改造后老旧小区在内的小区物业管理,带动物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创新物业考核办法,优胜劣汰,打造"品牌物业",切实提升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2023年5月

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歙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县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3月份成立调研组,就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近年来我县实施完成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富资水许村至丰口河段治理工程现场,参观学习了黄山区浦溪河治理的先进经验,并组织召开了部分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充分收集多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小河流的基本情况、治理进展及谋划情况

根据2012年全国水利普查资料,我县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7条,分别为昌源河70公里、富资水47公里、街源河41公里、练江23公里、武强溪(营川河)13公里(我县境内)、云源港(皂汰源)13公里(我县境内)、丰乐河11公里(我县境内)。

自2010年水利部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始,我县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已对练江、丰乐河、昌源河、富资水部分河段进行综合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8个,治理长度41.9公里,总投资23300万元。特别是2021年防汛抗旱水利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县有8个项目列入计划,总投资34510万元,治理总河长52.9公里。目前已完成扬之河新管至牌头河段治理工程建设,总投资4530万元。正在实施2条,分别为富资水许村至丰口河段、昌源河梓杞里至马南河段,总投资8780万元。(今年准备实施1条,为丰乐河郑村桥至堨田河段,总投资3720万元,5月份可开工。)治理后的上述河段防洪标准镇区段达到20年一遇,村庄段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群众的出行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标准,提升了两岸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我县水利部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我县中小河流现状,对练江、丰乐河、昌源河、富资水、街源河5条河流的流域进行了总体治理方案编制,目前5条河流总体治理方案均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

?二、存在问题

(一)河流众多,治理任务艰巨繁重。我县河流众多,5公里以上河流有54条,总长度838.1公里。7条中小河流中,目前丰乐河、练江、富资水通过治理和拟实施项目治理,治理率可达100%,昌源河治理率44%,但仍有部分河流和河段未能治理,处于不设防状态,河床下切、堨坝损毁、河堤倒塌、耕地受损情况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两岸生态遭到破坏,有些河流治理迫在眉睫。

(二)投入不足,地方配套比例过大。目前我县中小河流治理主要靠国家单一资金投入,在拓宽资金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方面还存在短板。虽然我县下大力气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了部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但与我县中小河流状况及周边区县中小河流治理的投入相比显得投入不足,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大,列入国家计划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比例25-32%;列入省级的,配套比例56-60%,县财政不堪重负,影响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

(三)线型征地,户多复杂交地迟缓。由于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用地是线型的,征地任务由项目所在乡镇负责,一个项目往往治理河长七、八公里,涉及的地块可能多达几百个农户,有少数农户常年在外联系不上,个别农户事不关己不配合,造成项目交地时间迟缓,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极易造成工程超工期。

(四)重建轻管,综合效益仍需提升。中小河流治理不仅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利工程,也是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但少数乡镇、村和部门对治理工作的站位不高,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谋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不密切,中小河流治理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后监管不到位,部分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轻管,个别建好的水利设施遭到人为损坏,主要原因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给当地乡镇运行管理,而乡镇政府没有专项管护经费,只能交由所在村管护,造成运行管理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治理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要更加明确并落实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县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超前谋划我县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和项目论证、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投入;资规部门要逐步把河道管理红线范围内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调整出来,以利项目如期顺利实施。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二)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是发挥治理综合效益的基础,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管并重的原则,严格履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建设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监管,实现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确保每个工程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三)注重统筹协调,发挥综合效益。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防灾减灾、岸固河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对我县尚未治理的中小河流进行全面系统规划、系统治理。注重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的协调,避免照搬城镇河道建设标准和千篇一律的样式设计,将治理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健身步道打造等有机结合,既确保河道行洪通畅,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