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和建议
随着旅游行业逐渐回暖复苏,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和消费形式,凭借独特的生态文化和人文环境,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但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乡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引起关注并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开发规划缺乏特色。部分地区乡村旅游规划与乡村建设、村庄发展规划脱节,编制层次不高、点面线结合不紧、地域特色不浓、文化品味不高,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挖掘不够,个性化服务意识不强,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没有形成精品线路,消费空间小,游客驻留时间短,经济效益低。部分地区乡村旅游项目"千篇一律",旅游线路大同小异,没有站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就近就业、帮助群众增收的高度谋划定位乡村旅游,致使乡村旅游发展同质化、低端化、低效益问题严重。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一些旅游景区现有的停车场、酒店、民宿、公共卫生间、游客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不齐全,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社会和民间对景区周边商业开发投入力度不大,休闲度假酒店、大型商超、文化体验产品开发较少,乡村旅游点线面整体联动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商圈,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购物消费需求和文化娱乐体验。
三是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村民、返乡农民工、农村初中或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景区"主人翁"意识淡薄,知识层次较低,文化底蕴不足,沟通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匮乏,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无法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并展示给游客,难以满足市场和游客的深层次需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管理、旅游向导、电子商务营销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乡村旅游服务品质还不够高。
四是环境资源保护不够。一些乡村旅游开发商对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维护三者关系认识不足,只重视短期开发,片面追求利润,忽略了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个别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游客遗留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烟蒂、纸巾、快餐盒等各种垃圾长期堆积,分类处理不及时,严重损害了旅游环境的形象,也影响了旅游观光者的感受和体验度。
二、对策建议
一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科学规划。从发展地域经济、助推群众增收的高度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当地历史沿革、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等基础特点,对乡村旅游整体规划编制再改进、再完善。深入挖掘当地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等,打造别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行业竞争力。充分考虑游客观光、度假、探险、文化体验需求,培育开发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业态丰富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防止"千村一面"、简单复制、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宣传推介,实现就近就业,共建共享旅游业发展成果,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最大受益者。
二要加快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风,积极争取国家对旅游开发、文物保护等资金支持,增加乡村旅游景点公路交通、路标指引、停车场、饮水供电、废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建立旅游服务中心,改善景区住宿、餐饮条件,做好交通秩序维护、度假区氛围营造、特色商业街区配套建设等工作,提供乡村旅游咨询、展示、预订、交易的智能化服务,提升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开发一批高品质度假酒店、房车露营基地、旅游度假小镇、乡村民宿等住宿新业态,在景区周边建设集聚演艺广场、音乐吧、酒吧茶座、儿童乐园等项目的消费商圈,设立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专营店,增加本土旅游的新看点和新卖点,吸引更多游客驻足体验。
三要注重规范管理,提升景区形象。加大文旅产业软件建设投入力度,以打造人才高地为抓手,以激发产业活力为目标,优化编制政策,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公开招考、外部引进、业务培训、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吸纳文旅人才、留住文旅人才,培养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旅游向导,不断深挖特色文化、讲好本地故事,为旅游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借鉴国内知名景区成熟做法,依托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强化校企合作,有序开展旅游人才培训和定点输送。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不同形式,对旅游服务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景点知识培训,使当地群众成为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切实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软实力。鼓励外乡青年人才把新的发展理念、思路带回家乡,返乡就业、创业,助力家乡旅游产业发展。
四要加强宣传推介,倡导绿色旅游。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景区开发上,坚持绿色宜居宜游和生态文明建设并举,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突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本色美,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内涵,开发绿色低碳旅游产品,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资质认证,兴建绿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旅游样板村,实现生态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还想来。建立游客绿色环保积分档案,开展"积分抵现"优惠活动,吸引游客再次光临消费。完善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制度,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村民和旅游观光者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游客使用低碳出行方式,在旅游过程中自带洗漱用品、节水节电、参与光盘行动,让绿色低碳旅游成为新风尚,推动乡村旅游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