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巡视巡察工作材料合集23篇(含调研报告、理论研讨、总结综述等)(第9/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83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2分钟。

3.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巡视场域的全方位呈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监督,率先启用、充分授权,赋予巡视高度权威,并持续深化改革。新时代巡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监督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对建党以来的巡视制度继承基础上作出创造性转化和突破性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在价值理念、功能定位、流程环节、制度设计、部署落实等方面均内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理念和运行逻辑,蕴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鲜明特征。

政治巡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民主的原意是指"人民的权利"或"人民的统治"。民主不仅仅体现在程序设计上,更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作为价值取向的民主能将民主理念全方位

贯彻、系统化执行,更加关注结果民主,让人民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主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在于"全",更在于"人民",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和充分诠释。"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方略,是中国制度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25]。巡视本质是政治监督。新时代政治巡视坚守政治巡视定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多次强调巡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巡视接续发力、深化拓展,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现和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巡视整改责任压给党委(党组),党政一把手都是第一责任人,整改不落实,就是对人民不负责","发挥巡视综合监督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从这些论述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巡视的为民理念和民主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巡视先后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着力""六项纪律""六围绕一加强""四个落实"等重点,不断深化监督内容。虽然监督重心有所转移,但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以及危及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安全的最大风险。在监督内容层面,从维护民主价值取向和保障结果民主着眼,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

当前,政治巡视聚焦"四个落实"开展监督检查,具体是检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检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情况;检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检查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这来自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于各级党委(党组)政治责任的规定,为巡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巡视督促各级党委(党组)落实政治责任,特别是紧盯党中央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盘考虑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巡视组及时向上级党委

(党组)汇报并要求整改纠偏,进行强有力的约束和督促,防止"政令不出中央",杜绝"政出多门"。巡视从价值民主和结果民主维度捍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凸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本质。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政治巡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党中央部署"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15个中央巡视组前后两轮出动,并带动中央国家机关、省区市、市县的巡视巡察机构紧盯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开展监督检查,为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

有力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巡视以强有力的监督促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与自信,确保每一名群众都能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果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与活力。

市县巡察使得政治巡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大范围、更近距离地覆盖基层群众。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市县巡察突出基层属性,紧贴基层实际和群众关切,聚焦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监督检查。各地广泛开展巡察,将市县党委的监督直插基层,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基层民主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市县巡察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成为市县党委了解民情、回应民意、解决民困、温暖民心的重要渠道,有力督促基层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各种方针政策落至基层、惠及群众,力求实现好的结果民主。

巡视全流程动员并吸纳民主监督

巡视的权威来自党中央,巡视的力量来自广大干部群众。党中央将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发挥统合功能,预设了巡视与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对接的程序,成为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的枢纽。新时代,巡视坚持问题导向,对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民主监督信息的吸纳贯穿巡前、巡中、巡后全链条。巡视组接到巡视任务后,在巡视出发前便安排专人查找网络舆情信息,尽量不漏掉任何热点舆情,并将其与来自纪检、组织、信访等渠道获得的情况汇总梳理编制问题清单,提前研究准备。《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巡视一开始,巡视组便在各大媒体公开巡视组联系信箱、电话,在被巡视地区或单位选择比较显眼的位置摆放情况反映箱。由于巡视具有良好的公信力,每一轮巡视都能激发出干部群众的监督热情。巡视组在巡视期间与被巡视单位干部广泛谈话,谈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近几年离开领导岗位的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老上访户等。巡视组工作人员在"问题导向"和"两职压力"驱使下,以高度责任心开展巡视谈话和记录、撰写谈话情况报告,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电,将民主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地纳入党内监督范畴。巡视期间,巡视组还采取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下沉调研,主动搜寻民意关切。巡视反馈情况向被巡视党组织公开,反馈情况概要向社会公开,巡视整改情况

通报向党内和社会同时公开,以"能公开尽量公开"为原则,确实不能公开的需要说明理由。

巡视组也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干部群众的评价与监督。曾多次出现巡视组还在现场巡视,群众对巡视组不满的相关情况反映就寄到巡视办的情形。当然也有大量群众给巡视组寄送感谢信和锦旗对巡视高度肯定。每年的党风廉政民意调查中,也设计了人民群众对巡视工作满意度评价的指标。巡视以制度化的流程设计提供了民意连续性表达与实现的机会,经巡视组筛选把关将民主监督信息纳入党内监督范畴,得以进入上级党组织视野。巡视既加持了民主监督的权威,也提供了监督领域民主实现的有效路径,以全方位、多视角、强有力的监督保障人民民主的有效运行和真正实现。

巡视坚持党内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民主

巡视始终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党内民主建设,优化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规范党的权力运行,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形成"党的领导-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29]。巡视不同于中国古代"八府巡按""青天大老爷"的人治逻辑,巡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遵循党内民主原则,制度化、规范化地运行。党内民主原则有效保障了巡视对接和吸纳民主监督的成效,也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巡视的赋能更加有力。巡视任务征求多部门意见后由党委(党组)统一部署,先民主后集中。每一届党委根据本届总体目标在初期制定巡视工作五年规划。年初,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巡视计划,报党委同意后执行。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基本完成后,巡视机构请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有关部门根据巡视整改监督情况提出意见建议,选择巡视"回头看"对象。

巡视队伍组建灵活多样,奠定多元化民主基础。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从巡视组组长库中抽选,均为党性强、德高望重的党员领导干部。联络员是巡视机构固定编制干部,类似于秘书长角色,负责巡视组与巡视办之间的联系沟通。具有政治战略眼光、丰富从业经历、灵活多样办法、精通巡视工作的组长与党建专业出身、多轮巡视经验、严守纪律原则的联络员在处理巡视期间复杂问题时既能互为补充,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制约,保证了巡视工作的有效开展。巡视专员从各级各部门广泛抽调,扩大了巡视人员的专业背景,汇集各条战线的智慧。巡视组以项目制为运作机制,共同参与一两轮巡视后便解散,组领导对成员回原单位的提拔晋升没有发言权。因此,大家目标明确而纯粹,就是干

好巡视工作,精准发现问题,不负党委嘱托与信任,否则还要因"两职"被问责。巡视短平快的运作模式大大消减了巡视组内搞团团伙伙形成不良风气的潜在空间,具备民主的氛围。

巡视组决策遵循组长负责制下的民主集中制。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建组务会承担组内谈话情况分析、问题线索了解、巡视报告修改等重大事务的决策。召开组务会时,安排专人记录,大家轮流发言,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决策并分工;经讨论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由组长拍板决定,并记录组内不同意见。这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在巡视工作中的运用。党的十九大后,巡视机构开始推行问题底稿制度,"一事一底稿",将问题线索分析研判、了解过程及证据等资料汇编为底稿以便需要时查证,并在巡视结束后随问题线索移交给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必要时将组内不同意见在底稿上备注。巡视组得到党委充分授权,具有高度权威,而严密科学的民主制度安排确保了巡视权力依规、依纪、依法运行。

巡视组与被巡视党组织充分沟通,目标一致。巡视并非单向的监督,巡视组与被巡视党组织也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以巩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目标的"同题共答"。巡视组进驻后,巡视组组长与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就巡视任务进行沟通;巡视期间,巡视组领导与班子成员逐一谈话;撤离驻地前,巡视组组长就巡视期间发现的若干重大问题听取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意见。这些制度设计给予了被巡视党组织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保障了巡视监督的客观、公正和民主。

巡视以会议形式汇报情况,会上直接提意见。现场巡视结束后,巡视组逐一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以组长汇报为主,副组长、联络员作补充发言。领导小组汇总整轮巡视情况向党委(党组)汇报。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听取每一轮中央巡视的情况汇报(仅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以书面形式听取),与会成员逐一发言,就巡视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巡视汇报机制以公开、民主、高效的方式保证了巡视监督的严肃性和成果运用的强制性,进一步压实了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巡视严格按民主集中制运行,使得巡视决策更加科学、巡视报告更加全面、巡视建议更加有效。巡视绩效的提升有助于增进巡视的权威和公信力,进而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媒体、民主党派等更加信任巡视、更加积极参与巡视监督、更加关注巡

视及其整改情况,使得民主监督更具活力、更有效力。

4.巡视场域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

百年来,在巡视场域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了诸多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有力保障了巡视监督在党委领导下权威高效运行,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彰显。从实践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实是一个"好事物",但仍属于"发展中的民主",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巡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营造民主文化,提升干部群众民主意识;进一步优化民主制度设计,提升民主参与动力;进一步改进运行方式,确保组内民主运行,更好地落实、发展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巡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象。同时发挥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示范效应和统合功能,带动各级各类党组织更好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

培育民主文化,提升干部群众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识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双向发力,既需要国家政权组织完善民主制度、优化民主程序、释放民主空间,也需要培养社会的民主文化,促使干部群众进一步养成民主意识、提升民主参与能力。巡视场域中,从制度层面设计了巡视组与干部群众谈话、接受群众来信来访以及巡视进驻、反馈、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等丰富多样的民主渠道和形式,实践运行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不足。如巡视谈话时,很多领导干部心存顾虑不愿向巡视组说实话,不愿反映问题;群众向巡视组写信来电很多是为了自身诉求,而不是反映巡视监督对象和内容的相关问题;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的关注远不及对巡视进驻的关注等。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巡视中的民主制度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掘,阻滞了巡视效能的发挥。

民主既是一个制度问题,又是一个文化问题,文化是民主有效运行的软件

[30],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培育民主文化。文化的力量巨大而深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功运转不仅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同时还取决于成熟的民主文化。建议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合力推动民主文化发展,促使人民群众理性意识觉醒,形成规则意识和公共参与精神。让民主成为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自觉和习惯,全过程、深层次地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建设和运行。具体到巡视场域,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可利用巡视聚焦发现问题的机会,以对党负责、对组织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巡视组谈话、向巡视组反映情况、提供材料和问题线索。同时,也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巡视组的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让群众在参与巡视监督的获得

感中更好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效能。

优化制度设计与操作,扩充巡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形式

巡视需要更好对接和吸纳民主监督,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清晰、坚定、稳妥地对巡视场域中各类与民主监督相衔接的机制进行优化升级,让巡视更具公信力、更具亲民性。特别注意将民主纳入巡视的制度化规范框架,避免运动式民主参与导致出现不可控局面。将民主理念与民主监督更好融入巡视流程。如巡视组出发前,巡视办统一协调安排情况咨询会、书面调研等形式请民主党派、新闻媒体、有关专家学者等介绍其了解和掌握的被巡视地区或单位系统存在的问题,或者他们关心的问题。完善巡视谈话安排,巡视组提前设计并向谈话对象发放谈话提纲,以书面形式或在巡视进驻动员会上向谈话对象讲明巡视谈话的目的、价值和意义;讲明巡视谈话的保密原则、保密程序与方法;向谈话对象清楚明确地提出对党负责、实事求是的谈话要求;考虑建立将干部与巡视组谈话的态度、内容纳入干部评价考核制度,检验干部的忠诚度、忧患意识与责任担当,赋予巡视一定意义上的察吏职能。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关注巡视中群众反映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及时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并以适当方式将来信来访处理情况向群众反馈,回应群众期待。

改进组织运行方式,完善巡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设计

一是优化巡视统合功能。进一步扩大巡视全覆盖范围,考虑将同级纪委,以及组织部、宣传部、编办等党的工作部门纳入巡视监督对象。在现有协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巡视的统合范围,优化统合方式,提升统合效能。比如,在巡视过程中根据巡视了解的需要召集有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人士开座谈会;中央巡视地方时,召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驻省区市有关部门开座谈会,与这些单位负责人谈话。向有关监督主体通报巡视情况,让其他监督主体在向巡视组提供监督资源、技术与力量支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巡视组对自身的尊重与反哺,以及巡视对自身监督的赋能增效。

二是促进巡视组内民主。完善组务会机制,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实行表决,并做好会议记录。巡视组组长位高权重,须以更加平等的姿态与组员交流,充分听取组内不同意见,在组务会上坚持末位表态发言,杜绝"一言堂",以更加民主的作风领导和组织开展巡视工作。巡视组内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召开组织生活会,增进相互沟通了解,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是加强巡视办与巡视组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连接党委与纪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与巡视组之间的枢纽性机构,巡视办要建设民主机制,完善制度流程,发扬民主作风,更好发挥在巡视工作中的统筹协调、指导督导、服务保障职能,化解巡视办与巡视组之间的摩擦矛盾,确保巡视机构更加务实、顺畅运转。

四是党委(党组)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巡视情况汇报时,也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会前,提前研阅巡视组提交的巡视情况报告、谈话情况报告、问题线索报告、选人用人情况报告等相关材料;会上,充分听取巡视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等汇报巡视情况,研究并提出巡视反映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巡视反馈建议;会后,巡视组根据巡视汇报会上党委(党组)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达成的处理意见共识,撰写巡视反馈报告,并按程序要求向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反馈。

增进对外开放与交流,提升巡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象

一是进一步增加巡视对外的开放程度。当前,巡视在群众心目中留下的形象是权威而神秘的。在现代社会"祛魅化"的普遍进程中,适度的开放透明可以更加增强群众的信任度和尊重度。比如2017年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专题纪录片《巡视利剑》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该纪录片向全社会宣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巡视作为战略性制度安排,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有效破解自我监督难题的制度安排。以此为基础,可考虑进一步增加关于巡视工作的深度宣传报道、设置巡视组接待开放日等方式,让巡视以更加亲民的方式面向社会,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姿态接待群众,使得干部群众更近距离、更加深入地了解巡视,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巡视反映情况、诉说心声。

二是增强巡视整改公开力度并丰富方式方法。目前,江西、安徽、广西等地采取的电视问政巡视整改情况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电视问政、网络直播等方式让干部群众更加便利地关注和了解巡视整改情况、参与巡视整改进程、监督巡视整改成效。以参与形式的多样化、体验的新鲜感、监督的力量感、成效的获得感提升干部群众参与巡视整改监督的积极性,亦增加被巡视党组织及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巡视整改责任的压力和动力,促使责任单位整改时更加认真负责、更加担当作为、更

加时不我待,实现巡视成果"颗粒归仓"。

5.结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西方民主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巡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监督领域的生动实践。从巡视发展历程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一个全新生造的概念,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初心使命、执着追求、长期探索、规律提取和经验总结,更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原则遵循和运行逻辑。从巡视实践来看,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体现了自上而下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在巡视各方面均深刻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价值和逻辑。新时代政治巡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紧盯被巡视党组织落实党中央为民政策的执行情况、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开展监督,发现了大量深层次、隐蔽性问题,对腐败与作风问题形成有力震慑和遏制,推进了改革进程,有效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提升了治理水平,有力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结果、民主实效。巡视场域中,在巡前、巡中、巡后全链条,巡视准备、巡视了解、巡视报告、巡视反馈、巡视移交、巡视整改全流程,巡视组内、组外多维度,巡视内容、巡视方式、巡视宣传多方面均全方位内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理念、运行逻辑、操作规程,并且有着完善的制度保障。

展望未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巡视场域中还有发展空间。随着巡视工作广泛、深入、高质量的发展,开展巡视监督和接受巡视监督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将越来越好,逐步形成巡视组和被巡视党组织"同题共答"的良好互动。巡视组与被巡视党组织围绕"推动改革、促进发展"这一共同目标,将做好巡视工作作为双方共同的政治责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同向发力、优势互补,共同找准问题、共同分析根源、共同推动整改。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指导下,更好动员被巡视党组织的内部监督力量,通过巡视组"以上带下"提升巡视效果,被巡视党组织"下借上势"深化巡视整改,有效解决转型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主要矛盾,更加精准有效地发挥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作用。以高质量巡视全覆盖和巡视整改为抓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党和国家建设各条战线进一步赋能提效,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三个必须"有效推进巡视工作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巡视组组长 王捍忠

"坚持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党历经百年沧桑而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巡视工作正是我们党勇于直面问题的直接体现、勇于自我革命的突出标志、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对于央企来说,准确把握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十分关键,以巡视促发展,是一条重要原则。

必须时刻做到"三个心中有数"。一是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这要求巡视工作必须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党中央的要求是什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什么、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保持高度清醒。二是对"巡视定位、方针、重点、方法等"心中有数。这要求巡视工作要明确自身使命,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聚焦问题高发的重点领域,运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自觉遵循新时代巡视工作的科学性、规律性。三是对"被巡视党组织职责使命、地位作用等"心中有数。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个体利益等"局部"中超脱出来,对被巡视单位是否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作出实事求是的政治体检。

必须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推进巡视工作,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政治保障。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四个坚持"贯穿巡视工作始终,即坚持政治巡视定位,聚焦党中央大政方针,加强政治监督;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巡视方针,充分发挥利剑作用;坚持人民立场,着力发现和推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坚持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其他监督贯通融合,扎实推进新时代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四个坚持"分别从巡视定位、巡视方针、巡视立场、巡视合力等方面,规定了巡视工作的根本遵循。

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完善工作格局,开创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新局面。一是注重"纵向到底"。推动所属各级单位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准确把握"为什么要抓、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传导中央要求、传导责任压力、传导经验做法。二是注重"横向到边"。不断完善巡视巡查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党建、审计、信访以及其他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整合监督资源,相互贯通融合,形成"大监督"工作格局。三是注重联动方法创新。强化上级巡视巡察机构对下级巡视巡察工作的督促指导,采取

派出指导督导组、开展专项检查、落实报备制度、召开有关会议、专题调研、蹲点调研、检查指导等多种方式,使传帮带实打实、真管用、有效果,实现上下方向一致、标准统一。

中共党内巡视制度建立的起因

徐德刚

1921年11月,陈独秀在中央领导机构成立后起草了一份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中央按照这一通告要求扩大宣传联络,加强统一领导,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相继在各地建立分部,并派遣特派员去加强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沟通联系。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通过中央特派员向各地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策略和思想,进一步督促地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方针,确保了全党上下政令畅通。

随着国内民族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中共的作用和影响也在不断增强,党员数量成倍增长。如何建立一个集中统一、上下有序的组织体系,成为中央及各区委的紧迫任务。随着各级党组织范围扩大,机构成员日益复杂,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逐步显现。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指导地方工作,一方面可以解决地方关于政治上及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在地方开展工作和运动时指导起来更方便、更及时、更高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地方党的工作,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建设,积极培育和吸收新的党员,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

中共党内巡视制度的产生与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也存在密切关联。在联共(布)的领导体系中,党的中央委员会设有中央巡视员,中央巡视员在开展巡视工作时代表中央委员会行使特权并直接对其负责。中共学习联共(布)的做法,积极借鉴这一领导模式。中共建立后,共产国际也派遣巡视员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和党的巡视工作,为巡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