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调研报告-70篇(第87/88页)
2.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现阶段工作重点[2]。在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下,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处于整个产业链关键位置,有利于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助推创新创造,造福社会,有利于增进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较为庞大的基数,具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同时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的技术及产品,且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起到良好的标杆示范作用,能够为各类中小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有效经验,也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另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社会资源更高效的利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安全之基。
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为新时代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并且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的要素是创新,同时各领域信息化与数字化持续推进,多个产业在加速重塑。与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或产品比较单一化,在创新方面较为灵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3.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致使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创新创造方面发展缓慢,进而对有效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产生了不小影响。
第一,制造业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支持与规范制度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施策力度亟待加强。根据政策体制看,鼓励与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还需加快步伐建设。根据市场供需看,国内市场开放竞争中存在的旧问题还未解决,国内市场新凸显的垄断问题愈演愈烈,市场供需的新旧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较为缓慢。根据基础配套看, 制造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很多制造业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者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导致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压力较大。
第二,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覆盖范围不足,在重点领域的服务能力亟需提高。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会出现市场定位不准、应用方向不明确和成长较缓慢等现象,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基础研究应用体系制度较为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首先,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基础研究应用发展机制;其次,国内还没有搭建起紧密协作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相关创新合作体系与资金安排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划,科技应用成果转化落地缺乏成熟模式。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较大缺失致使国内在关键领域的研究很难有较大创新,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内国际上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发展压力。
第三,升级改造压力大,创新路径不明确,数字赋能机制缺乏。因为数字化投入前期成本大,回报周期长,赋能后发展路径不明确,制造业中小企业存在着人才、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较为缺乏的问题,在转型升级时面临较大的试错成本与风险,随时需要面对市场过度竞争的情况,并且各地在创新驱动新引擎培育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导致创新创造积极性不高,创新资源要素协调配置能力有待提升,数字赋能场景应用不明确,及数字赋能相关体系机制不完善。
第四,市场主体企业之间协作能力较弱,各类资源要素开放程度不够。各地区存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就制定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制度,没有及时了解清楚中小企业的切身发展困难需求,不能及时为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科技服务。同时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关键共性点没有及时关注且重视程度较低, 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制造业中小企业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 仅依靠眼前的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及应用,无法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并且缺少行业发展引导等,科技创新研究体系与平台的建设亟待加强。
4.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基于产业结构完备性视角,我国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庞大,门类丰富, 几乎涵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3]。加之创新是专精特新的关键要素,促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也依靠创新,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可以从体系机制、基础经费投入、营商环境及数字化应用等四个方面加强发力。
第一,应完善健全体系机制,加强制度政策引导及支持,强化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引领作用。一方面,应培育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生态意识,革新科技创新理念,并且要革新科技创新监管方式与治理模式;另一方面, 要紧跟时代发展,完善制造业中小企业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推动健全科研院所等机构创新机制,制定有助于推动吸引创新人才的评价体系,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科技投入产出比。此外,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服务,持续在实践中总结具有成效的典型做法模式。并且要积极制定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维护中小企业相关权益的保障机制,持续培育各地区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新动能,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持续向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
第二,加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保障,优化平台搭建,塑造具有新动能的创新环境。首先,应重视基础研究创新,充分调动发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优势, 紧抓国家支持的领域进行科研攻关,满足制造业相关的需求;多举措拓宽经费来源,通过校企合作,引入风险投资,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投入,适当奖励技术突破个人及团队,并且应及时关注前沿基础研发动态,扩大基础研究视野,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研究基础。其次,应推动健全科技创新成果多元化市场转化应用体系,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浓厚氛围。应持续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力度培育重点领域企业与机构组织,助力增强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越。
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加严格执行,有效发挥企业家精神。在营商环境制度政策上,首先应不断推动深化改革,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更严格的标准执行相关规定,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对话机制, 而且应加大反垄断处罚力度,拓宽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渠道。其次,应加大对企业家的保护力度,紧跟国家政策制度支持领域,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讲座提高从业者的产权意识,国家应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犯侵权活动,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企业容错体系,推动制造业社会各领域积极创新创
造,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创新要素,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稳健发展。
第四,推动数字化应用,促进转型升级,加速传统制造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借助数字化改造传统企业,拓宽数字化应用渠道,利用国内巨大市场优势,加大应用开发力度,因地制宜研发市场需求的智能化产品,推动传统企业从技术、产品等方面一系列数字化改造,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并且经过国家创新服务平台智能化赋能与信息化技术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打造新动能,持续强化各类产业链各个环节协作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加快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要求,促使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方位得到提升。
5.结束语
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制造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社会创新要素的加速聚集,激发了从业者创新创造热情,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社会创新资源的浪费,通过不断的科研协作攻关、技术创新,积累了较多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同时促进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加速升级改造,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稳定了社会稳定就业基础,实现了创新创造迈向质的飞跃,为争取更大的科技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项的实践与探索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 杜彩英
重大主题宣传是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重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和执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其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无疑是各级媒体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从脱贫攻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乡村振兴为做好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各级主流媒体报道精彩纷呈。
2011年11月,宁夏银川市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将每年6月设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2022年6月是全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提前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各类主题报道,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通过文字、视频、图片、专版、专题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发力、立体式传播,持续保持宣传报道的热潮。各平台共刊发播发相关稿件944篇(条),新媒体发稿620篇(次),累计阅读量达300万+,转发及点赞数过10万次。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宣传的生动实践,为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提升宣传质效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
一、打造重点栏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重大主题报道,通常是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等所进行的重点报道工作。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以实践月活动为契机推促形成全市生态保护"大宣教"格局,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营造良好氛围,围绕"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这一主题,各平台提前精心策划。2022年5月以来,银川日报、银川晚报、银川电视台《银川新闻联播》、银川发布客户端、银川新闻网网站统一开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等专题专栏,持续刊发了一批稿件,在宣传工作方面使银川的绿色更浓、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银川日报在主栏目下开设"加快建设先行区示范市--高质量发展看银川" "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等子栏目。不断通过消息、通讯、评论、图片、专版等多种形式做好报道。6月1日主题实践月启动当天,精心推出8个版的特刊;6月2 日,在重点位置刊发消息、侧记、评论等,还对各个分会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