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之风、调研经验文章-32篇(第26/28页)
二是调研的方法要把握得当。很多时候,基层干部群众不是不愿讲真话, 而是我们选择的方式方法或场合不太合理。比如,开个座谈会,满满一屋子人, 发言都是程序化地念稿子,肯定难以打开话匣子。又如,架着摄像机,周边再围着一堆陪同的干部,群众就是有问题、有怨气也不敢讲啊,生怕讲出来惹麻烦。没有一个宽松融洽的环境,那些"味苦""带刺"的真话估计只能是停在嘴边蹦不出来。最近倡导的"四不两直"调研方式很好,应当成为常态。比如, 去年我们围绕教育改革作了个微调研,在晚自习时间到学校门口,与等着接孩子的家长聊天,随便一个话题就能引起共鸣。此外,可以多开展一些个别访谈, 受访者更容易敞开心扉。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很多调研座谈动不动就要求提供书面发言材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增加了基层负担,也不利于听到真话实情。
三是调研报告要敢于反映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真话金贵,听过之后就不
能敷衍应付甚至束之高阁。事实上,有些干部对调研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不敢写进报告,不敢为群众代言,担心所撰写的报告不符合上级"意图",对于成绩却是反复"提炼"、节节"拔高"。有的干部在调研中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也清楚情况的严重性,但就是不愿意撕开口子。长此以往,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道实情的积极性。这些年,我们在起草调研报告时,尽可能地引用基层干部群众的原话,反映情况既精准又有穿透力,不少报告都得到领导批示,有力地推动了问题解决。搞调研、听真话,决不能一听了之。这不只是能力水平的问题,更是党性的体现。
你怎样,世界就怎么样,调研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真正想听真话、想办法听真话,真话自然就无处不在,敢讲真话自然就会蔚然成风。
二、吉林省委办公厅督查一处处长徐焰:怎样让调研报告出彩,获得领导肯定并转化为政策和决策?
选题要"适销对路"。首先应选择领导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调研。这并非是让我们揣摩或按照领导个人好恶开展工作,也不是不考虑其他选题,而是说,领导关注的事物往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调查研究的结论如果同领导想法一致,可以坚定领导的决策信心;如果是领导原来没有想到的,可以丰富领导的决策思路;如果同领导想法不一致, 可以促使领导慎重决策。因此,选题首要是着眼于领导决策、服务于领导决策, 选择大主题、小角度、好切入的题目,抓住关系或影响全局工作的关键环节、典型亮点、突出问题深入挖掘,往往会"一碰就响",取得好的效果。
观点要见解深刻。思想没有高度,调研就没有深度。调研报告应做到认识问题有新体会、研究问题有新视角、解决问题有新招法,从不断变化中反映新趋势、展现新境界、表达新思维。要么是对上级部署的工作落实更为具体,举措更为有力,效果更为明显;要么是对老问题挖出新观点,常规事情找出新特点,日常工作体现新进展。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做法,无须再写。一篇调研报告至少确保有一两个观点给人启示,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取胜。
标题要主旨突出。标题是调研报告的眼睛。标题有吸引力,就能够引起关注,激发阅读兴趣。建议多采用主标题加副标题形式,主标题以凝练语言揭示调研主旨或结论,副标题以陈述语言交代调查对象、范围、问题等。同时,还要注意打磨调研报告的二级、三级小标题,把最深刻、最独到的思想观点直接拿到标题上,把最突出、最新颖的工作亮点直接摆到显眼处,从而在标题中把
问题实质一语道破、揭示到位,让新、深、特、准的个性化标题给人以视觉冲击。
语言要平实生动。调查报告的写作既要平实简洁,也要生动活泼,不搞"四六句"的老套路,不写"穿靴戴帽"的官样文章、不说"大而全"的废话。要多运用符合客观实际的真话、自己琢磨出来的白话、基层群众的土话等鲜活语言。土,原汁原味,新,跟上时代。平实生动的语言有助于精辟深刻、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增强表现力、提高可读性。比如,一篇关于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引用了农民的话:"不怕穷,就怕病""有多少钱,看多少病",生动反映了当地农民生病就医的真实困境。
出彩的调研报告离不开对调研选题的认识理解。开展调研前要先围绕选题广泛搜集和学习相关材料,充分掌握与选题相关的知识,深刻理解开展调研的目的和要求,把握好调研的方式、步骤和节奏。实地调研后,要对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鲜活素材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思考,既避免调研过程中被表面现象、书面材料和对方意图牵着鼻子走,又便于提炼出准确、客观且有新意的观点。多年的调研实践中,我感受到,先研究、后调查、再研究的过程,有利于与调研对象互动交流、产生共鸣,往往能够在调查研究中印证对的、校正偏的、纠正错的,从而为领导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写好调研报告得把"真话"说到位
田珍都
(2019年6月5日)
调研报告是向领导反映实际情况、提供对策建议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决策、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写好一篇调研报告绝非易事,得解决好"为谁说话""能说真话""敢说真话""说好真话"等问题。
一、境界高,解决好"为谁说话"的问题
"为谁说话"是调研的立场问题。任何一篇调研报告,不可避免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总有个"为谁说话"的问题。
因此,写好调研报告首先要站好立场,也就是明确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发挥推动工作、促进改革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而仅仅满足于领导批示,那就与调研目的不符了。
调研过程中看问题、想办法要更多地从群众的角度、立场出发。同一件事情折射出多样化的思想观点,有相左的甚至有激烈冲突的,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同人对事物的理解、感受不同,而实质上大多是不同的利益、立场所致。
比如,一些考察报告之所以起不到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作用,原因在于专拣对报告起草人或起草部门有利的写,对自身不利的坚决不写,最后学得"四不像",长处没学到,带来的问题倒不少。
比如,一些部门调研报告之所以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味从部门利益出发,没有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考虑,提出的对策建议只对自身有利,结果部门的责任倒是轻了,可老百姓想办成事反而更难了。可见, 做好调查研究,境界一定得高,心胸坦荡、心底无私,敢于向自身"开枪""动刀",不能一门心思只打个人和部门利益的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