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x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探索
"双碳"背景下,x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作为资源型城市的x来讲,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头在工业,因此本文重点对规上工业能源消耗、支持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分析解读,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涵义
"碳达峰"指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段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实现"零排放"。
二、"十三五"时期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生产及全市经济发展状况
工业兴则经济兴。近年来x工业始终是全市经济的中流砥柱,"十三五"时期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x,牢牢抓住国家各类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主动肩负起支撑陕西追赶超越、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责任和使命,趟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创新引领、主动转型的新路子,坚定不移推动"12363"煤化工终端化高端化战略,聚力打造"煤头化尾"的全新产业链,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在总量、速度、质量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发展活力显著提升,转型发展动能进一步激发,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并不断推动x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迈进。目前,x已经成为全国14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9大火力发电基地之一、4大煤化工发展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全国"西煤东运"的腹地、"西气东输"的源头、"西电东送"的枢纽、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有力支撑我市经济阔步向前,发展实现新跨越,能源消费、生产也呈现出各种特点。
(一)"十三五"能耗降低率目标顺利完成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能耗下降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坚持不懈,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为16.0%,超额完成1个百分点,年均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3.2%。
(二)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低于工业速度
2020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015年的1.5倍,占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7.0%,"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8.1%,比全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规上工业速度,以能源低消费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增长,进而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三)能源产量稳步增长,能源供应更趋多元、低碳
传统能源平稳增长,2020年全市原煤产量51708.88万吨,比2015年增加15605.38万吨;原油产量五年来始终保持在千万吨以上,2020年达1048.34万吨;原油加工量五年均保持在400万吨以上,2020年达412.61万吨;天然气产量210.19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59.06亿立方米;火力发电量为1116.39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加504.06亿千瓦时;焦炭产量为3739.50万吨,比2015年增加1240.39万吨;电石产量292.89万吨,比2015年增加34.57万吨。清洁能源发展快速、方兴未艾,2020年风力发电量65.87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4.4倍;光伏发电量48.02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24.0倍;作为能源大市,x的氢能资源富集,拥有煤、天然气、化工、镁、风、光等能源多场景制氢模式,产业优势明显,当前x的氢能产业如东升之旭日,发展和市场应用的前景均十分广阔,未来可期。总的来看,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我市的能源供应更趋多元,正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持续迈进,为国家综合能源供给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四)能源利用更具广度和深度
"十三五"期间,国家明确将x列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支持在榆开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x市委、市政府及时跟进,确立了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12363"战略路径,一批深度转化工程和精细化工项目扎实推进,在煤油气一体化、煤制化学品、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醋酸、煤盐一体化、煤油混炼、煤炭分质利用等路径上实现了煤化工的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拓展了一次能源转化利用领域。建成产能煤制烯烃310万吨、煤制油品160万吨、煤制甲醇330万吨、煤制醋酸40万吨、聚氯乙烯135万吨,2020年全市煤间接制油、甲醇、乙烯产量分别达到74万吨、331万吨、115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2%、5.2%、5.4%。
(五)工业经济强力支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工业经济既是x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陕西工业的重要一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连续14年稳居全省首位。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23.45亿元,占GDP的比重59.3%,占比较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3%。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7.4%,占比较2015年的20.3%提高了7.1个百分点。
2.能源工业既是工业经济的支柱,更是全市经济的基石。2020年规上能源工业、非能源工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9.6%、10.4%,能源工业比重较2015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3.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在全市上下的顽强拼搏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五年来x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是陕西省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两千亿方阵跨入2020年的四千亿方阵。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5%;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省第二,持续为全省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省的地位更加突显,总量占全省比重从2015年的13.8%提升至2020年的15.6%,提高了1.8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9%,分别高出全国、全省1.2、0.5个百分点。
三、2021年能源消费情况及"双碳"影响
生产与能耗相生相伴。科学统筹降耗与稳增长是一道最现实的命题,如何在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政策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顺利完成降耗"双控"目标的同时,还能完成能源保供稳价任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对全市上下的一次大考。
2021年,随着我市经济强劲复苏,特别是工业经济,造成能耗同步快速增长。尤其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达到1.54%。三季度,全市上下果断采取非常规举措,坚决落实能耗"双控"政策,重点加大高耗能行业生产调控,力扭降耗不利局面,实现了节能降耗预期目标,能源消费增速较快回落,前三季度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5.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7.4个百分点;能耗强度由升转降,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由上半年的增长1.54%转为下降2.0%。
在"双碳""双控""两高"等各项政策约束趋紧的形势下,我市好多"两高一资"项目退出年度市级重点项目计划,使得施工项目减少、新进项目不足,造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急转直下,从2021年1-3月的同比增长35.8%下滑至1-8月的同比下降26.4%。但从9月起,在统筹做好各项降耗工作的同时,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出实招、出硬招、抓落实,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扭转投资下行的被动局面,9月份投资止跌,10月份、11月份继续回升。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9%,降幅较1-8月收窄8.5个百分点。
四、节能降耗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一)倚重二产的经济结构,给节能降耗带来较大压力
2020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2555.64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6.4%。其中,2020年工业增加值占二产比重达94.8%;2020年二产占比GDP的比重62.5%,较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特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相对较小,但却是耗能的大户,"高耗能、低产出"现象的产生跟我市目前的资源型、高耗能为主的重工业体系有直接关系。2020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6%、6.3%、1.2%、8.0%,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占规上工业的28.7%、15.9%、7.8%、34.1%。随着能化产业发展不断引向深入,能耗需求量相应也会增长,如果"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发展格局不能尽快扭转,下一步"十四五"的"双控"目标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将压力巨大。
(二)以煤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较难改变
长期以来,我市的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决定了当前的能源型经济结构,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格局,在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转变。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重化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特别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是当前及下一个时期节能降耗的重点和难点,因为煤品消费直接影响着碳排放的强度。2020年全市煤品消费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的84.2%,是工业能源消费的主体,也是全市能源消费的关键;天然气消费仅占0.4%,热力消费仅占0.6%,电力消费也仅仅占3.8%。
(三)清洁能源供应占比偏低
从当前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情况看,清洁能源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远远不够,新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比很小,仍是个弱小的新兴产业,在能源消费中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效果不明显,对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太小,当下来看还不足以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替代能源。2020年风力发电占全市发电量的5.5%,光伏发电占3.9%,但规上工业电力消费才仅3.8%,这样算下来风电、光伏发电的利用率就更低了;氢能是未来的朝阳产业,我市现在处在起步阶段。
(四)高质量发展对能源需求增长
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将是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性目标的重要时期,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增长势必会提升对能源消费的需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速度还很小,由于技术攻关不能一促而就,且投入的技术成本同样会非常高,所以短期内要想实现快速发展不太现实,当然只要发展了一定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将来一定时期内传统能源消费需求增速将略有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如何统筹好节能降耗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五、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开启之年,对于x来讲,实现碳中和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碳达峰、碳中和或将成绿色经济增长新引擎。当前,我市正处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紧抓政策机遇,充分结合市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做好合理规划,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大转型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改变用能方式、开发清洁能源等途径,争做"碳达峰、碳中和"先行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努力将x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绿色低碳的资源型领航城市。
(一)谨遵指示,主动作为,开新局谱新篇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x考察时指出,x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x经济发展和能耗双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谨遵总书记的指示,主动担当、迎难而上,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呈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二)明确任务,政策引导,迎挑战抓机遇
在"十四五"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减排降碳、低碳发展都将是我国环境治理甚至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市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双碳"目标任务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力做好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编制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适合我市发展的具体达峰方案;对各县市区,实行分阶段、达峰差异化管控,统筹市、县区及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路径。针对各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的实际,制定适宜的政策,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全市各县市区共同发力。同时,抓住国家和省上的"双碳"政策窗口期,勇于担当,多措并举,力促成效,化被动为主动,迎挑战抓机遇,奋力争取按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点要求全面完成任务。
(三)立足实际,科学统筹,谋划产业布局
一是根据"国内可循环""产业安全自主可控""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要明确各主要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规模和结构,不能简单地以高污染产业、中低污染产业来决定产业发展的取舍,确定了其相应的碳排放、污染排放的必要规模,同时从整体的碳排放、污染排放的规模、可用额度、"生态效率提升"目标,按照产业联系,转化为各主要产业的碳排放、污染排放必要规模、可用额度、"生态效率提升"目标,科学布局产业的发展方向。二是各主要产业(如,能源产业、化工产业、建筑业等),要从全产业链绿色化视角,探讨各产业环节的绿色化目标与绿色化路径,以实现各主要产业的碳排放、污染排放必要规模、可用额度、"生态效率提升"目标,统筹布局产业链条的拓展。
(四)科技引领,全面创新,实现绿色低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目标,离不开更大力度的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因此,为实现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一要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和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占比较大的传统能化工业转型发展,让工业绿色用能、排放更少、更清洁。特别要加快x碳中和学院建设,早日发挥其职能作用,并不断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学习、引进,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二要加快用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节能减碳。三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为主体,发挥好绿色发展基金作用,探索园区化、商圈化、社区化集中推进节能低碳技术综合示范和推广新途径,推动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四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碳排放源锁定、碳排放数据分析、碳排放监管、碳排放预测预警等场景应用,提高数字化减碳能力。五要加快出台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并主动融入国家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提升新能利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增强了能源低碳转型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能源供应链中的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消费的加速升级带来机遇,特别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是空前的机遇期。低碳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从而逐步降低消费领域中碳基能源(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以达到改善环境和抑制气候变化的目的。风能、水能、太阳能是典型的非碳基能源,且多数具备可再生性,在能源替代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当前制氢技术主要包括以煤炭为主的化石燃料制氢、石油化工、焦化、甲醇等工业副产气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3条路径,从我市资源禀赋看,氢能产业在我市具备很好的发展条件,且潜力巨大,因此煤炭在未来充分发挥"兜底"和"保供"作用、稳住我市经济基本盘同时,要下大力气发展氢能产业,使其既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能为"双碳"目标实现作贡献。
(六)践行理念,多措并举,增强碳汇能力
在能源供给端实现少排,甚至是不排,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总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无法替代的排放,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吸收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这方面的重要路径是利用自然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碳汇"。我们要充分践行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做好北治沙南治土各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通过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体系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的碳贮存和碳吸收能力。二是科学推进大规模绿化行动。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努力增加森林、草原等植被资源总量。三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区域治理,铁腕清理整治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让美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七)政府引导,全员参与,力行节能低碳
对政府而言,一是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能低碳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的低碳理念,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继续建立健全如"垃圾分类""限塑令"等低碳消费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使低碳生活消费向法制化、标准化转变;二是要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型政府、低碳家庭、低碳学校、低碳社区、低碳出行、低碳商场、低碳建筑等示范工程,将低碳转型的概念落到实处。
对企业而言,一是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带动生产运营模式向高端化升级,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注重价值认知和思维方式升级,特别是对大企业而言,通过低碳转型发挥自身在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社会消费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全民而言,应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注重培养自身绿色低碳生活意识和消费理念,比如购置家用车时主动选择新能源车、出行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减少塑料制品使用、自觉节水、自觉节电、不铺张浪费以及加强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等,积极参与植树活动,以身作则主动爱护环境,真正做到"低碳转型,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