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合集22篇,含工作经验、调研报告、方案等(第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86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6分钟。

打好"特色牌"

做好红色、绿色、古色等"三色"文章,全县重点打造追忆红色之旅、金秋红叶之旅、畅享山水之旅、浓情乡村之旅、青少年研学之旅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当地农民创办农家乐、农家旅馆423家,吸引市民下乡租用农村空闲房屋559套、农地3.2万亩,实现年租金1447万元。

打好"乡情牌"

建立5类在外创业人士信息库,掌握资产过百万元在外务

工经商和创业成功人士3463人信息,开展返乡创业座谈会、走访看望等活动,激发他们回乡投资的热情。近年来,一批能人回乡兴办企业298家,带动近2万人就业。

打好"招商牌"

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精心策划一批项目,打好产业招商、回归招商、以商招商"组合拳"。累计对接考察的企业500多批次,引进企业投资11.04亿元,建设打造宣化店旅游名镇;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农业科技园等产业项目75个。

"五种模式",巩固"百企帮百村"成果

我县共有185家企业与156个村结对共建,实现所有贫困村帮扶全覆盖。通过多种模式推进,"百企帮百村"成果不断夯实。

--"企业+基地+贫困村(户)"模式

因村制宜深入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行动,建立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林地、项目资金等资源资产资金入股,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一批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共投入资金8亿元,建成基地超过30万亩。

--"电子商务+贫困村(户)"模式

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机遇,深化与阿里巴巴、蜂巢等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48家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网络贫困户360多户,

年销售茶叶、花生、板栗等特色农副产品,价值2000多万元。

--"就业培训+贫困户"模式

组织企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贫困户就近就业。绿之能生态农业、艾特包装、京华彩印等企业采取"培训+就业"模式,帮助150多户贫困户就业。

--"企业+订单+贫困户"模式

由企业对贫困户实行统一供种苗、统一市场价回购,促进贫困户增收。福禄生态农林公司与163个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为贫困户提供藏香猪、波尔山羊等种苗及养殖技术支持,2017年订单式回购贫困户产品30多吨,带动增收220多万元。

--"党建+村企共建"模式

大力开展以"党课联讲、工作联述、考核联评、帮生产发展、帮条件改善"等为内容的"三联两帮"支部联建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谋求共同发展。企业帮助结对共建村改善基础设施,开办扶贫车间。

筑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五大"衔接链"

网络

近年来,我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五大提升工程"之一,围绕"五大振兴"加强工作部署、政策运用和资金安排,筑牢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五大"衔接链",在机制上形成了合力、工作上形成了效力。

产业振兴有力衔接

围绕推进"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实现了从常规产业扶贫向"养殖小区化、种植园区化"和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转变。全面完成"一县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29个、"一乡一特"农业产业园10个。全县形成了100万头生猪、1600万羽禽类、15万亩蔬菜、10万亩蚕桑、8万亩烤烟、7万亩秋豌豆等产业基地规模,培育了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5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村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201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9323元。

生态振兴有序衔接

开展"万名人才规划家乡"行动,完成了21个省级规划建

设示范村"五化"建设,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个、州级美丽乡村2个,命名美丽庭院3.5万户。完成户用卫生厕新建和改造

3.2万余座,全县农户卫生厕普及率达75.6%,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实现无害化厕所全覆盖,镇区和行政村水冲式公厕实现全覆盖。对7个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楚大高速和320国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其他公路沿线正在"五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桉树替换种植5511亩。全县10个乡镇中9个乡镇已创建成为"省生态文明乡镇",正在申报验收生态文明县。总投资11.8亿元的林业生态修复PPP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完成后大地将呈现"绿带贯通、绿圈环绕"的美丽新景。

文化振兴有为衔接

一方面,持续开展以强化扶志与扶智、增强内生动力为主题的"两扶一增强"精神帮扶活动,持续推进"四看四比·知党恩、感党恩"教育实践;引导鼓励农民群众全面建立贫困村"爱心公益超市",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并开展"清洁家园"评比;开发设立2347个乡村公益性岗位,鼓励贫困户按劳获酬。另一方面,创作演出了脱贫攻坚主题文艺作品《生命的瞬间》;开展2019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系列活动和"最美人物"评选宣传。同时,切实加大农村殡葬改革力度,坚持疏堵结合,建成启用公墓5个、骨灰堂3个。

人才振兴有机衔接

坚持尽锐出战,及时调整下派驻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344名。制定下发了《"优才"工程实施意见》,实施了"科技名人"培养工程及青年人才"雏鹰计划"。积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成功创建1个省级、2个州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270人。

组织振兴有效衔接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举办"千名干部学习大讲堂","三农"队伍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推进农村基层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整顿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扎实做好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清理了33名村组干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有全面的党建公文材料,细化的材料分类,还有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因材料众多,每日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索引,将所有材料目录按日期整理到Excel表格中,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

走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子

网络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一体两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加强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作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村村布上大产业,寨寨连上硬化路,户户用上自来水,家家住上安全屋,人人吃上温饱饭,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率先实现市域整体摆脱贫困。在此基础上,瞄准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起来,为面上积累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道法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开启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

--建好一垄菜园,充实"菜篮子"

脱贫攻坚让老百姓不再为"吃得饱"而发愁。如何让老百姓"吃得好""吃得健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市针对农村大量耕地流转发展产业的实际,组织动员群众把房前屋后的空闲地、

自留地、拆危除杂腾出地打造成小康菜园,强化技术指导,采

取多品种布局、错时换茬的方式,规范种植辣椒、生姜、白菜、茄子、蒜苗、香葱、豌豆、番茄等时令蔬菜,同步发展手工作坊、微养殖场、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庭院经济,让老百姓不但在不同季节都能吃上新鲜蔬菜,还能通过种养殖、手工加工、乡村旅游等增加收入,让小康菜园成为老百姓的"致富园",一幅"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田园生活图景令人神往。

--种好一组果树,丰富"果盘子"

农村老百姓都有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的习惯,一来可以起到夏季遮阴、美化庭院的作用,还能不出门就能够有很好的果实采集。我市充分尊重老百姓种植习惯,组织动员群众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道路两旁闲散地栽种桃李、枇杷、软籽石榴、花椒、银杏等可观可赏可食的经果树。实践中,不搞整齐划一,不搞强迫命令,群众喜欢吃什么就种什么、习惯种什么就种什么,农技和林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和病虫害防治保障,同步对原有经果做好品种改良、修枝整形。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销对接,让老百姓吃不完的水果迅速进入市场,推动实现庭院经果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

--搭好一个棚架,扮靓"小院子"

农村庭院不仅是农民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农民从事生产

的主要场所之一。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老百姓最喜爱聚在

一起聊聊家常、摆摆"龙门阵"。我市遵循老百姓意愿,把棚架作为扮靓庭院的点睛之笔,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组织动员群众在庭院里因地就势搭建高度适宜(一般不超过2.5米)的棚架,让庭院这块"方寸之地"在满足纳凉遮阴、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兼具美化庭院、增加收入的特质。搭建的棚架有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六角型的,也有屏风单列式的、复合式的、五角星式的、银杏叶式的,还有廊道式的、供门式的、大棚式的和葡萄架式的,画面感、立体感都很强,再种上葡萄、佛手瓜、百香果、猕猴桃等藤蔓攀爬植物,配上手工挂件、悬挂吊篮,摆上石凳石桌,与房屋浑然一体、协调搭配、相映成趣。李白曾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别有一番"屋前棚架豆紫妆、花开蝶似满园芳"的诗情画意。

--编好一排栅栏,美化"小村子"

现在农村通组路、串户路已经成网、整体化一,为更好展现农村秩序之美,我市组织动员群众就地取材,利用废旧木头、竹子、废弃砖瓦、石块等,围绕菜地、主次干道、入户小道编排栅栏,有的还沿栅栏种植火棘、紫薇、刺五加等植物打造生态栅栏,营造一番"绿槿作篱笆,茅檐挂薜萝"的乡村景象。具体编排过程中,突出"一村一特",以村组、自然寨为单元统一编制栅栏,注重功能与装饰、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做

到色彩、高矮、密度、样式、格调保持一致,协调美观、稳固

实用,体现一种秩序之美、文明之美、田园之美、自然之美,让农村更有农村的味道,听得到乡音,记得住乡愁,展现一幅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画卷。

脱贫与致富同步,决胜和振兴齐飞。今年以来,我市点线面联动一体推进,市县乡三级干部领办"千家万户小康菜园"示范点980个,完成创建5.1万户,有效利用零星闲散地块2314亩,复垦复绿4.5万处,清理农村垃圾近万吨,年内拟完成创建8万户,改造提升12万户,"小庭院"做成了增收致富"大文章",四季有菜、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绿,有效提升了庭院经济价值、群众生活品质、乡风文明气质、乡村环境颜值,既富了农家、暖了民心,又靓了庭院、美了乡村,人民群众真心欢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

网络

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脱贫之后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机制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于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有效巩固的一个重要战略。乡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涉及工作人群目标衔接、工作任务目标衔接、治理体系的衔接、经济产业体系的衔接、社会支持体系衔接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本着问题意识、大局意识认真研究克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存在的一些现实难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

(一)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人群的数量更大、差异也更大

脱贫攻坚工作主要涉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主要是要瞄准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特别是贫困户,要精准到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不到1亿人口,仅涉及农村的一少部分人。从空间区域上看,国家层次的脱贫攻坚

工作集中在中西部22个省市区,东部没有国家扶贫任务,而脱

贫攻坚的难点是"三区三州"和中西部地区169个深度贫困县是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涉及到所有省份、所有农村、所有农民、所有农业,所以它的要求人群目标范围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从东部一些省份来说这些的工作重心其实就已经是乡村振兴,2020年前后工作对象的范围变化不大。对中西部地区来讲,脱贫攻坚期间主要聚焦贫困村贫困户,2020年以后乡村振兴的工作面会扩大,工作面的扩大肯定会带来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包括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比如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到村到户的精准工作方式能否继续坚持下

去。

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目标群

体,也应该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目标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应该是两项工作衔接有效性的基础部分。脱贫攻坚期间对老病残群体的帮助都比较具体到位,市场经济下"弱"的群体问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成为突出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和个人的风险具有脆弱性和不确定性,难免会出现有些脱贫户返贫、乃至产生新的绝对贫困的现象。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群体设定中,如何解决好"面"与"点"的平衡是一个现实问题。"贫困边缘人群"是另外一个脱贫攻坚后期提出的目标群体,这一群体收入状况略高于建档立卡群体,但得到的支持很少,而且确实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应该成为重要

的目标群体。

(二)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目标在区域之间有更大的不平衡

乡村振兴是一个中长期的全国性的宏大战略,其任务目标包括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等多方面。脱贫攻坚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战略任务,其核心任务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等民生方面的目标。尽管脱贫攻坚也包括贫困地区区域性发展的一些任务,脱贫攻坚过程中也提出扶志扶智的要求,应该看到脱贫攻坚任务总体上是对贫困户贫困村为的生计改善和支持。在时间的节点上,脱贫攻坚的要求很明确,就是2020年必须坚决完成。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地尽管实现了脱贫攻坚,但脱贫攻坚以后的现实状况是不一样的,这种现实状况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距离也不一样。

乡村振兴包含了文化、生态、治理等多方面任务,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基础部分,但乡村振兴更全面、层次更高,乡村振兴应该说要伴随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过程。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的区域差异更大,或者说欠发达地区的压力更大。脱贫攻坚的工作目标也存在区域间差异,但中央反复强调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因而各地的工作目标基本一致。乡村振兴工作的起点因全国农村的区域差异而存在很大差别,东部地区早已起步,西部地区刚刚脱贫,如何合理地设立不同地区的乡村

振兴的工作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和实践问题。乡村振兴不

可能像脱贫攻坚一样设立全国统一标准,理想的做法应按照全国农村的不同类型设立"相对的"乡村振兴任务目标,既能引领各地工作,又能测度各地的工作进展和成效。

(三)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同的治理体系之间的转换难

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得力与全国脱贫攻坚的治理体系的建

立。脱贫攻坚首先是成功地建立了社会共识,从任务目标来说,

脱贫攻坚话语体系是与小康社会相联系的,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话语表述容易得到社会共识,脱贫攻坚是一个6-8年时间的短时期内的资源调动,是一场攻坚战,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全国上下建立了一个脱贫攻坚治理的响应体系,包括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五级书记抓扶贫和跨党政军的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制度、定点扶贫和东西对口扶贫制度、各个部门形成的行业扶贫计划、财政涉农资金县级整合制度、最后一公里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制度和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这一系列的专门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保证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流化和顺利实施。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脱贫攻坚中形成治理框架,能否转换成为或者经过一定的再创新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其几个中心治理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平行,部门之间的动员难点较多。农业部改为农业农村部并不能形成

类似"大扶贫"格局一样的"大乡村振兴"格局。2019年的一

号文件提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是一种扶贫治理方式的平行转移,从这一转移中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但完全的平行转移难度还是很大。这些制度安排问题,不仅是涉及乡村振兴一个将来时的问题,也是涉及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完成时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贫困地区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具体的制度安排方面,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哪些好的脱贫攻坚政策的值得复制、拓展与推广,有哪些好的暂时性政策的需要机制化、制度化,又有哪些好的做法要主流化。

(四)贫困地区脱贫前后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平衡难题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脱贫攻坚的对象本质上具有"贫中之贫"的特征,为了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脱贫攻坚战中采用了一些超常规帮扶举措,如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这些措施在当前的氛围下,包括其他的辅助性手段如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产生了一定的帮扶效果,但长远来看,他们的稳定的高质量的脱贫仍面对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的障碍和风险。在讨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话题,短板或者核心的关切还是应该在贫困地区、贫困小农。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的政策向乡村振兴政策的平稳发展,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利用脱贫攻坚形成的坚实基础,形成包容性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促进乡村经济的"质性"转化和发展。

几个现实问题需要尽快出台明确的政策,一是金融扶贫的

政策的延续与否、以及拓展与否的问题,脱贫攻坚中投向贫困

户的信贷金融支持已经陆续进入还贷期,是延续特惠的扶贫信贷金融支持,还是创新出乡村振兴框架下的普惠信贷金融支持。二是异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确实需要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上持续下功夫,确保后续就业支持、产业扶贫等方面的政策能够跟上。三是如何让产业扶贫的产能持续发挥效益,要在传统的对种养业产业直接支持之外,重点解决加工、销售、品牌建立、产业融合等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四是光伏扶贫等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以后如何规范管理并产生合理的收益分配效应。乡村产业振兴要妥善解决当前贫困地区面临的几个不平衡问题,一是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之间的关系不平衡问题,聚焦解决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方面的问题;二是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这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五)社会政策的实施中兼顾不同群体的诉求与需求的现

实难题

脱贫攻坚政策具有显著的福利性特征,重视对贫困群体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发展机会的赋予。在脱贫攻坚中为了确保解决"三保障"问题,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建档立卡人口的特惠性政策,这样的政策设计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社会政策的"福利悬崖"效应。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

有效衔接的实践过程中,合理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和需求是

一个现实难题,需要在普惠与特惠之间、在特定瞄准与普遍福利之间、在不断提高帮扶水平与防止产生福利依赖之间解决好平衡的问题。

社会政策支持上有几个难点,一是在强化社会救助的同时,激发被救助对象的内生动力问题。二是当前农村已经实现社会保障主要项目的制度全覆盖,但保障水平仍然不够,因病之贫等威胁始终存在,如何建设一个广覆盖的有效的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保护网络、有效预防贫困,是脱贫攻坚给乡村振兴留下的一个重大挑战;三是在政策选择上,既要考虑瞄准性质的社会救助政策,又要考虑普惠性质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政策;既要考虑短期的"救急难"性质的政策,又要考虑长远的"社会投资"性质的社会发展政策。过去扶贫中的一些做法比如"以工代赈"和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一些做法比如"公益性岗位"应该考虑如何从公共财政角度形成长效机制。

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应对策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性应该体现为:一方面,脱贫攻坚从全国特别是贫困地区来讲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既包括各种投入和基础建设,也包括治理的经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优先任务;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防贫反贫长效机制方面要发挥持续性的作用。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但首先需要解决的理念和认识问题。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工作理念和态度一以贯之地予以重视。无论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还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也是现实的,反映了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等仍然是小康社会建设和国家现代化的短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我们国家存在城乡、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发展大局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精气神和各种好的做法切入到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

(二)尽快考虑村社治理的结构创新问题,形成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中,各类扶贫政策、资源、项目下达以及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帮扶干部的下派承担了大量的政府职能工作,带来了政府工作中心和重心下移的态势,更加贴近受众并能够及时回应和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但在积极发挥第一书记(驻村队长)、帮扶干部对村干部的作用的同时,要始终注重把村两委主要领导作为脱贫攻坚中主要的领导者和践行者,充分培养、调动村集体领导班子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乡村干部的能力建设和乡村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本社区化"的乡村基

层治理队伍,提升村社治理水平。同时,在村一级可以设立一

个政府隶属的综合服务办公室,承担村一级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也能促使有关政府服务部门应把工作重心下移,更加贴近受众。关于村社治理创新,目前各地已经有一些经验探索,要加快研究总结。

(三)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补齐幼儿养育和敬(养)

老机构建设的短板

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增速较快,很多地区的养老服务和资源供需失衡,农村老人容易成为后扶贫时代的易贫群体。建议面向农村老人群体建立经济困难补贴,鼓励乡镇敬老院向社会人士有偿开放,使老人在家庭照料客观缺失的情况下有解决晚年基本生活的途径,要重点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改善敬老院的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还可以鼓励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和人员与敬老院合作,探索医养结合的实践。或者开拓基层老年医疗服务,将农村老人照料缺失和基层医疗服务对象减少的问题相结合,探索"基层医疗+养老"模式,既缓解农村老人缺乏照料的困境,也增加基层医疗服务内容和收入来源。由于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的数量较多,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的重点问题,建议将以救助为导向的教育帮扶政策转变为一项基本的国民人力投资制度,增加学前教育的保障水平。

(四)积极促进贫困地区中心集镇的建设,作为与乡村振

兴衔接的节点和载体,发展和完善服务农村产业发展设施支持

和服务体系

以农村中心集镇为枢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产业设施支持。由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建立完善全产业链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的各种困难。加强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要继续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和损耗,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产业的增加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带动作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强对服务主体的监管,保护农民利益。

(五)在类型化和精准化基础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

兴政策体系的衔接优化

以解决相对贫困和乡村振兴为目标,对脱贫攻坚中的一些政策支持进行优化和制度化。一是合理调整扶贫资金的适用范围,除了财政扶贫资金外,其他渠道的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后期应适度放宽条件考虑支持条件较差的非贫困村和贫困边缘群体;二是及时制定管理办法,延续既有针对贫困地区的金融帮扶政策和资产收益扶贫政策,优化政策扶持对象,适当提升此类政策的经济竞争性,适度覆盖部分有经营能力的贫困边缘群体;三是把指向新型经营主体的乡村振兴政策适度下移拓展,形成包含普通农户发展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四是推动社会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