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合集22篇,含工作经验、调研报告、方案等(第5/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86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6分钟。

一、发展目标

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联动,政府引导、主体推动,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原则,2020年-2022年,全县建成10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建成1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生猪、蔬菜主导产业,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带农增收效果显著、品牌影响力大、组织化水平高的标准,打造136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每个行政村打造1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到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50万头以上,出栏100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

25万亩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立足资源,抓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资源、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紧紧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优势、特色等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因地制宜,建设蔬菜产业园、蚕桑种植园、山林经济园、生态农业休闲园、畜牧养殖园(生猪养殖园、肉牛养殖园、蛋鸡养殖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入驻项目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创业园。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不断加强产业园规模化建设,提高主导产业区域布局集中度,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

地。

1.大力提升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发展水平

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减少农产品采后损耗率,提高商品转化率。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精深加工,扩大主导产业产品规模。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农产品副产物收集、处理、加工的装备和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2.着力打造产业园绿色食品牌

划定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建立绿色有机基地管护机制、调整优化主导产业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实现生产基地绿色化。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品绿色化和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生

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扩大绿色

有机认证;发展和壮大生产主体服务平台、扩大服务组织、统一生产和产品标准、扩大对外宣传、形成绿色有机联盟。

3.全力提升产业园服务能力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率,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农机、设施、质检、信息化、储藏、保鲜、冷链、废弃物处理等农业要素建设,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商标品牌。产业园内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二)突出主导产业,抓实"一县一业"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聚焦蔬菜、生猪优势产业,兼顾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个方面举措,不断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做大做强做优生猪、蔬菜主导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1.提升规模化水平

提高生猪、蔬菜主导产业区域布局集中度,打破乡、村、组界限,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大力实施加工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推动规模化加工。

2.提升专业化水平

建立完善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加大推广实施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经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绿色食品加工园,推进发展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加工产能向县城、重点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集,提升生产区域专业化水平。

3.提升绿色化水平

划定绿色有机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挂牌保护制度,形成绿色有机基地管护长效机制,实现生产基地绿色化。推动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经营、科学化施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管理和市场运营机制,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计划,组织、指导、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有机产地转换,大幅提高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有机认证规模。

4.提升组织化水平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打造和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示范社,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围绕市场需求,着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强、服务质量高、市场化运营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采取订单带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托管托养、代耕代种、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主导产业从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新轨道,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5.提升市场化水平

充分挖掘主导产品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差异性,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组织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名企、名品公益宣传,不断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农产品田头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合理布局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建设完备的产品供应链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县域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不断推进产品营销水平。完善农业投入品有效监管服务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提升品牌公信力,健全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

强市场监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为主导产业品牌培

育提供有效保护,不断健全诚信体系。

(三)聚焦特色产业,抓实"一村一品"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围绕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将我县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名牌产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一村一品"产业园所在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实现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率

100%,实现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

1.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新型业态

充分发挥各乡镇、各村资源、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着力打造蚕桑、蔬菜、林果、畜禽、野生菌产业,开发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突出"品"的特色。

2.提升生产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逐步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组织农户自觉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步建立高效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保证"品"的质量;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和改良,开发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一村一品"的资源利用率、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的档次。

3.搭建新型平台,壮大经营主体

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要求,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农户"等形式,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和组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这些企业和组织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多方面的服务,并在组织和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一村一品"中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要搭建科研、质量安全认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云品"频道等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市场有机结合。做大做强

做优现有企业,扩大招商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一流企

业、人才、技术,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园区创建,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覆盖千家万户生产者。

4.加快"三品"认定,打造绿色品牌

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增强"品"的亮度。按照品牌农业的要求,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带动发展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现有产品名牌

(名品)化,着重选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项目和已经形成的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品作为品牌重点加以培育。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精心做好品牌策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博览会等各种展示推介平台以及各种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

5.实施消费扶贫,带动农民增收

重点建立农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明确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实现产业扶贫的组织化和利益联结全覆盖。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农

业产业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

任,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推进"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各成员单位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加强招商引资

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分工协作,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项目招商。要优化政策措施,改善发展软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工作。

(三)做好配套服务

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负责做好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土地(林地)流转纠纷调解、公共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县级有关单位要继续将涉农项目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及时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借助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建立沟通联系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网络

方案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深入贯彻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精神,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果,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度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省市关于制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以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和非贫困户不致贫为目标,以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卫生乡村、清洁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五村联创"为总抓手,以巩固提升为基本任务,以脱贫困达小康为基本目标,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统揽、全面推进

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提升,保持现行脱贫攻坚帮扶机制,对已脱贫户查缺补漏巩固脱贫成果,对未脱贫户补齐短板全面达标,做到应扶尽扶、应扶必扶,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二)坚持精准巩固、对标提升

精准锁定帮扶对象,瞄准困难群体,进一步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和扶贫机制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升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自主意识,确保"三个落实"再走深,"五个一批"再发力,"六个精准"再见效,稳步提升贫困群众认可度。

(三)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和扶贫领域薄弱环节重点,根据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巩固提升方案,分类推进小康教育、小康医疗、小康住房等专项行动,进一步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

(四)坚持群众主体、内源发力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能相结合,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调动群众脱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群众自立自强精神,树立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面貌的精神,逐步改善和提高生活

质量。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1.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按照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服务能力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馈好的标准,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责任,扎实开展基层组织达标、乡村干部能力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等专项行动,选优配强乡村基层力量和"领头雁",锻造新时代"五好"支部,着力提升乡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二是强化示范带动。以新时代"五好"支部创建为总载体,不断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执行县领导包乡、副科级以上领导包村、工作队到村、帮扶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两包三到"工作机制,调动一切力量和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焦和倾斜。三是构建村集体经济建设新格局。大力推进"村社合一",按照"支部搭平台、资源架桥梁、产业做纽带、市场增收入"要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党员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绩与村干部报酬、绩效考核挂钩,调动村干部谋发展、抓发展和干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强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运转不力、引领带动效应不强的村级基层党组织及时调

整和充实。通过项目扶持、产业扶持,把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成

村级主导产业带头人;将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产业致富带头人充实和吸收到村支两委,培养成基层党员干部,培育更多的村级脱贫攻坚领头羊。

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供销社,各乡(镇、

街道)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2.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

一是切实做到"三个不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保持三级作战指挥体系不变,继续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稳定。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继续落实好上级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全面开展挂牌督战,对全县还有未脱贫人口的335个村逐一明确挂牌督战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驻村帮扶力量不减,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不撤,保持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的结对关系。坚持摘帽不摘监管,继续保持县乡督导体系不变、队伍不撤、力度不减,持续开展检查工作。二是完善驻村帮扶巩固机制。进一步完善驻村管理办法,把驻村工作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职责和任务,促进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三是加强帮扶干部培训。充分用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农民讲习所"等平台,结合

"请进来教、走出去学"方式,对乡镇干部、村"两委一队三

个人"进行分类专题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轮训工作,着力增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四是推进驻村帮扶"三落实"。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增收、抓政策促落实、抓扶志促动力、抓环境促提升等重点内容,拟定驻村帮扶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三清单,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筛查,持续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工作的落实。指导驻村工作队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督促驻村干部认真写好驻村工作日志、民情日记,做实各类工作台帐,切实提升帮扶工作实效。五是激发驻村帮扶动能。加大驻村工作队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惠及民生等方面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挖掘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先进事迹,提炼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强化驻村帮扶工作舆论引导,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充分用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优先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驻村帮扶干部,落实驻村干部保险、体检等关怀措施,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3.实施好乡村治理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消除陈规

陋习,倡导文明生活,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注

重建章立制。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面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卫生乡村、清洁乡村、文明乡村、平安乡村"五村联创",提升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二是注重典型引路。进一步发挥好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等阵地作用,持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法纪教育,切实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定期组织开展道德评议,开展星级文明家庭评定、"三最三好"(最美母亲、最美家庭、最美干部、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善行义举,通过媒体报道、发放奖牌、在村级文化场所进行通报表扬等形式宣传,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三是注重文化引导。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坚决抵制装穷争利、好吃懒做、"等靠要"等不良风气,引导和激励群众争做勤劳、简朴、自强、上进的典范,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双提升",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四是注重法治教育。持续整治"村霸"问题,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基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体系,对不履行赡养义务、抚养责任、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员进行打击,列入失信人员名单,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牵头部门: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4.培养好群众自我发展潜力

一是选树典型。将扶贫与扶德、扶志、扶智、扶能相结合,组织开展"三比三看"评比活动,通过"比产业,看谁家增收致富快;比技能,看谁家脱贫致富能力强;比干劲,看谁家精神状态好",树立自主脱贫、率先小康示范户,充分发扬典型带头作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二是给予奖励。制定激励措施和奖补政策,加大对自主脱贫、率先小康示范户的表彰和奖励,通过"赚奖金、赠技术"等方式,形成奖励先进的鲜明导向,充分调动群众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稳定脱贫、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三是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大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总结宣传,广泛报道脱贫攻坚典型示范户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学习先进、宣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树立人人想脱贫的正确导向,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和进有目标,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党委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二)夯实群众持续增收基础

1.做实产业帮扶

以500亩大坝建设为抓手,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农业经营体系为目标,以生产组织、市场导向、激励保障为主导,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合作机制。一是做大做强"2+N"产业。用好用足产业发展子基金、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大力发展肉牛、花椒主导产业,做特做优茶叶、生态畜牧、精品水果、中药材等产业,把500亩以上坝区建成特色优势农业高产高效示范区。二是完善资源盘活机制。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办法,实现资源、资金、资产、劳力等生产要素向合作社聚集,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和坝区产业发展。三是创新合作社发展机制。围绕"八要素"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加大财政、信贷、保险等政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鼓励农户联合建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办企业、企业联合对接大市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优化带贫益贫机制。积极引导合作社参与全链条生产、订单式生产、托管生产、跨村式联合生产、扶贫车间合作生产等多元化生产,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经营+贫困户分红"稳定脱贫机制,大力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发展产

业模式,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加大对入股产业项目利益联

结机制的审核把关,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各环节,提升群众产业发展能力。五是加强产业工作调度。建立一周一调度、一周一报告工作机制,各产业专班对产业发展情况实行周调度,精准作好指导,并及时将调度情况梳理后上报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供销社、

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2.扩大就业帮扶

一是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根据群众意愿,结合产业发展、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接受能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致富带头人培训、合作社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大劳务输出。推广"精准培训+劳务输出+跟踪服务"模式,建立和完善省内外劳务交流协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形势及企业用工趋势,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多渠道、多途径增加脱贫户工资性收入。三是搭建用工平台。认真组织开展"留雁行动",为群众收集推荐用工信息,举办专场招聘会,为群众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四是加强就业援助。落

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稳定

就业补贴,以工代训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劳动力创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发保洁、公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补贴援助,引导弱劳力从事村级道路维护、水电保障、保洁绿化、森林管护、养老服务等工作,帮助脱贫户就近就业。

牵头部门: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移民局、县妇联、

县残联,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3.深化扶贫协作

一是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争取力度,力争到位帮扶资金4000万元以上,将帮扶资金向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剩余贫困残疾人口等方面倾斜,引导150名贫困人口到江苏就业,帮助130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二是深化园区共建工作,继续争取帮扶城市人才、管理要素等向园区聚焦,争取新增引进1个以上企业入驻园区,提升帮扶实效。三是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城市资源,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认真谋划和抓好消费扶贫工作,建好直供苏州等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农特产品基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助推"德货出山"。

牵头部门:县扶贫办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业和商贸局、县移民局、县农

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