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9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抓手,紧扣"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环节,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内容方式,强化培训管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留在家里务农的人以妇女、老人、小孩居多,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严重匮乏,本土人才缺失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和职业农民培育的首要问题。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大多数农民缺乏长远职业规划,传统小农思想严重,市场观念淡薄,对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有些群众认为农业收益低、农事劳动辛苦、社会地位低等,许多有能力的农村年轻人向城镇转移,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在家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二是学员遴选不够严格,培育效果不明显。尽管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职业农民的职业属性和分类认识不全面、掌握不精准、执行不严格,培育对象甄别遴选存在需求和供给之间信息不对等、随意性较大等问题;有的培训机构与农民接触少、掌握信息不全面,培育的针对性精准度不高,加之大部分种植业培训在务作生产旺季进行,农民忙于田间作业,加大了培训组织难度。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些乡村为完成培训指标,硬性安排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在家劳动力参加培训,基本没有考虑农民的产业基础条件和参加培训意愿,导致出现需要培训的得不到培训,不需要培训的经常受培训,大大降低了培训质量。

三是培训师资力量短缺,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县级农广校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滞后,培训教师体系不完备,师资团队力量薄弱,特别是缺乏懂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产业发展政策、实践与理论兼备的高素质讲师队伍,培育条件和能力亟待提高。对培训单位的课程设置缺乏有效监督,有些培育项目未能根据农民和农业生产特点来规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单一,培训方式不灵活,理论学习与实训考察相脱节,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性操作、个性化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宣传等方面用力不够,学习考察也是走马观花开开眼界,难以有效满足农民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四是培训体系不健全,后续指导扶持跟进不够。农业农村、人社、扶贫、妇联、团委等部门都设有相关培训机构和项目,培育资源分散,职责互相交叉,导致培育整体能力不强。动态评价考核和监督管理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对新型职业农民动态和实际作用发挥情况掌握不全面,培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承担培训的机构农广校系统采取四级建制五级办学的教学体制,在乡村只设教学点,县、乡、村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乡镇政府对农民培训工作都是临时安排,没有专人负责,主动性不强,被动式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具体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跟进不够,后续指导服务缺少统一规划,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农民回访仅限于了解该学员产业发展状况和技术问题指导,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较难落实到作为个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头上,职业农民有"学完没用"的感受。

二、对策建议

一要突出统筹规划,加强政策宣传。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合理编制县级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统筹调配各类资源,坚持长期任务与短期目标相统一、总体把握与动态调整相统一,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师资分配、设施投入等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多方凝聚各部门参与合力。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管理体制,探索在乡镇增设农民培训专职机构,设立专职专人负责,完善年度考核和监管制度,对培训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确保各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加强培训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和广播等媒介,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典型案例等,不断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参与积极性。

二要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创新培训对象遴选机制,坚持因需施培、因人施训,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摸底调查,广泛征求农民需求,归类整理培训意愿,精准甄别遴选具有一定文化科学基础和较大培养潜力的农民,根据学员需要制定个性化课程,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人才、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真正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职业农民培育机构职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涉农院校及其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以独立实施、参与承担等多种方式开展共同参与职业农民培育任务。优化和壮大培训教师队伍,选聘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高校技术管理专家及乡土人才、致富能人等组建培训讲师团,建立开放共享的"百人师资库",联合农业、人社、畜牧、果业等部门建立互联互通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三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农时季节和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实际,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发挥农业农村部门、农广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作用,加强与农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训机构合作,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县内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产业培训相配套的方式,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人员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一方面,加强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组织返乡农民工、高学历回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有志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员到农业高校、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培训;另一方面,有意识的引导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人员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引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四要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跟踪指导。加大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案、建立数据库,加强针对性指导、服务、扶持和动态管理,在财政支持、土地流转、项目优惠、金融保险、就业创业等政策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适度倾斜。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有效整合土地、科技、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职业农民的职业认同感,鼓励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技术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标兵评选及资助,列入劳模等先进典型评选,组织职业农民跨区域考察交流,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奖励扶持办法,可优先提供科技推广服务、享受免费技术培训、国家惠农补贴、金融信贷支持政策,探索对高校毕业生新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牧场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从事规模种养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上采取"先缴后补、减免补助"等方式给予一定额度补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