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表现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在我国当前行政管理制度下,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缺乏明确认识,也没有明确相应岗位和人员责任,甚至思想观念与政策要求相背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支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受制于人员编制等客观因素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主要集中在本单位业务部门中,熟悉资产管理的人才严重不足,甚至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都很少,内部没有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氛围。第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单位主要面向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和受益不应过多考虑,这导致预算管理失衡,亏损时有发生。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包括的范围广泛,而"两个办法"对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界定不明确,在"两个办法"中主要涉及的是固定资产管理,对无形资产和资金账款等在内的其他资产管理的界定和管理不够明确,在具体实践中,忽视了这些资产的相应管理,计提折旧、计算盈亏等常规会计手段没有有效使用。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从主管部门到各单位对资产管理多数都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由其他专业职能部门或是机构代管或下设,管理人员缺乏。一些单位只想购置新资产设备,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目前很多单位并未建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的管理与财务核算合在一起,与其说是会计人员在管理,其实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三)使用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使用效率不高,购置之后即发生闲置,有的一年只使用几次;购置前的决策研究不到位,购置不需要的资产;重复购置,更新太快,浪费严重。
(四)资产流失的情况。国有资产流失发生在资产投资、购建、使用和处置的各个环节。在投资环节,前期可行性分析不足,在投资过程中监管不力,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资产配置不合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低。资产配置不合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但是在向单位内部的各个科室、部门以及项目分配资产时,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预算编制,根据实际需求来分配,导致资产分配存在较大的不公平性。配置方式不合理,不仅导致国有资产的利用率低,也会限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和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增值。
(六)国有资产缺少有效的管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缺少有效的管理,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国有资产购置方面的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缺少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致使其在进行一些决策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误,或者被一些为自己谋私利的人利用,使行政事业单位无效资产的增加,造成资产的浪费;第二,资产使用中的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缺乏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造成国有资产的丢失或损坏,而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相关的管理人员却缺乏相应的惩罚,使工作人员丧失工作责任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
(七)资产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当前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通常都是采用分离的方式进行管理的,使管理资产和财务管理相分离,缺乏统一的管理要求,致使单位的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缺少内在统一的联系,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缺少正确的认识,造成工作上的混乱,给国有资产的高效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该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意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单位人员素质。提高行政事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从领导层抓起,明确自身的权力与责任,顺应时代发展,转变管理观念,最大程度上担负起保护国有资产的重担。同时,经常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方面的宣传培训,加强广大干部职工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行政事业的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增强保护国有资产的责任感,坚决与破坏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等行为作斗争。二是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每名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将"红线"牢记在心,坚决杜绝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的行为发生。三是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如学习新政府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
(二)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国家已经出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本单位、本系统实际情况相契合,巩固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第一,健全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透明运作,实现良性循环,关键要落实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报修、销毁等各节点要明确工作流程,使国有资产管理各环节有制度保障和约束。二是建立国有资产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间资源共享,整合各项闲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三)强化内外监督,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管力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监督,不仅要完善内部监管体系,也需要强化外部监督体系,甚至引入新闻媒体、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国有资产监管监督的力量中,形成相互配合的监督合力,使得国有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首先,要加强单位内部监管机制。完善资产审批程序,对资产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针对不同种类的资产进行差别针对性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预算和日常维护工作。组建国有资产监管领导小组,确定人员和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核对,并撰写调查报告,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反映给领导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同时,单位内部岗位设置中,要坚持职务不相容和分离原则,减少内部风险,加大互相监督。其次,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业务和审计监督,特别是联合纪检、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报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根据检查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要求相关人员限期改正。如果涉及到违反组织规定或法律等行为,依法依纪交由相应部门处理。
(四)建立科学的台账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的清算、核资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台账制度的方式,将国有资产的组成内容、使用情况、报废情况等进行记录,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避免一些别有心思的人为得一己私利,而造成国有资产的丢失。建立科学的台账制度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建立台账的积极意义,进而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都建立国有资产的科室,专门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算、核对,对于有变动的国有资产及时进行记录的更新,进而保证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范与划分,在保证该部门职员能够各司其职的情况下,积极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与沟通,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下,要建立自己的资产台账,并且随着单位内部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台账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
最后,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了更高要求。而国有资产是保证单位内部各个行政部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如果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会造成严重的资产浪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减少闲置资产数量,同时,还有加强预算管理,并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监督。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并提高其使用效益。
上一篇:基层调研报告合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