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意识形态工作材料38篇(调研报告、理论、党课等参考)(第8/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45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16分钟。

(三)"四史"教育具有熔铸认同的作用,是压实高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的内在要求

"四史"教育以其全面的历史解读、多元的载体平台、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让"在场者"充分感知真理的磅礴气魄,促使个体奋斗目标与国家远景目标同频共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参与主体投身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参与主体的政治认同感。

1.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机制的"助推器"。共同的历史观重在最大限度地以史为鉴、向史而新,把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利益需求凝练为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四史"教育是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为战略任务,以纵深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为核心,不仅对史学观点进行有效传播和理论升华,而且能够不断挖掘利用高校内外的优势教育资源,形成"在场者"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同、对共产主义必胜信念的认同。可以说,"四史"教育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抓手,通过对教学内容、承接载体、宣传形式等优化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与认同度。

2.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

"营养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9]要落实好这一决策部署,必须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走深、走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的重要力量,也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的主力军。然而,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在历史观教育的引导示范方面却略显单薄。究其根源来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很大部分对历史的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对历史的领悟不够透彻深入,容易受到虚拟空间中错误观点的左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379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四史"学习,尤其是增进对"四史"内容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并学以致用融入意识形态安全的日常维护活动,着实提升应对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能力。

3.熔铸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认同的"粘合剂"。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笃信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引领人类社会绵延发展的鲜明旗帜,进而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以及主动作为的使命感。伴随着"四史"教育在高校的持续深化,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答讲述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组织全国高校系统学习"四史"中蕴含的经验智慧,为高校大学生凝聚价值共识、夯实理论根基奠定深厚的思想基础。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就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部署指示,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关于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通知》,深化高校作为基层党、团组织的政治属性,感召青年要胸怀"两个大局",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鼓舞青年以实际行动释放青春的蓬勃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奋斗足迹。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寄予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21]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注重从历史教育中摄取养分,从历史教育中总结升华历史经验、学习研究宝贵思想,滋养青年学生的思想土壤。对于学生而言,"四史"教育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中扮演着价值"粘合剂"的角色,掌握"四史"教育的精髓实质以传承党和人民各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以准确把握我国所处的崭新历史方位,以涵养青年学生精准的思维方式,提高青年学生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坚定青年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融入"四史"教育是促进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继续向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断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兰州大学 张锐

(2021年7月13日)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大局、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为把意识形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斗争本领。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看家本领,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运用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破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通过理论上的清醒,巩固政治上的坚定,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面对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历史虚无主义谬论、错误思潮,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敢于发声,努力提高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在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要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在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把准思想行动的"指南针",做好时度效的大学问,在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坚持正确导向,守牢舆论阵地。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正确政治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力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基本政治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学会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舆论引导质量和水平,占领舆论新阵地和舆论制高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决不给错误言论和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敢于亮剑发声、加强辨析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认识。要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既要管好各类研究机构、学会协会以及与意识形

态有关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也要守好党报、党刊、杂志、广播、电视、门户网站、各类新媒体、出版物等意识形态传播阵地。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发展大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紧扣人民所思、所想和所需,以解决人民在精神层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着力点,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激发人民的伟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善用新方法、新技术、新表达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从上到下做到最基层,做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让昂扬向上的主流文化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内容占领普通老百姓的舆论空间。要教育引导文化部门和文艺工作者真正把以文化人作为首要的任务而身体力行,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及价值扭曲的恶意炒作。要把大力弘扬五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意识形态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同群众的自觉行动结合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群众需求同提高群众素养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基于高校治理视域下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凌宏伟

一、导言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地提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从历史的角度看,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从现实的角度看,新时代需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思想问题与方向问题,丝毫不能马虎对待,始终是我们全党全国需要坚持抓的关键问题,需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对于高校而言,意识形态工作处理不好,难以办好高质量的教育,也难以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责任制。本文将以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入手,探究这一责任制的现状以及对于它的思考,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现状

目前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并同时承担着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需要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格外关注;意识形态工作整体而言呈现出向好的积极面,但是在局部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一)从积极的方面看

就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整体状况而言,在长期的历史努力下,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发展态势,具备了基本稳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整体来说呈现出稳中有进、并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呈现出积极的发展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的基本前提与保障。

在意识形态领域,高校能够较好处理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旋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1],在师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观引导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践行方面,高校已经能够形成相对系统完善的责任体系与责任清单,在落实主体责任上形成鲜明的规章制度,其中,高校党委作为意识形态责任制的践行主体,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将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文件与指示落实到位,党委领导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各

级党员干部也能踏实肯干、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承担相应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稳步发展,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在网络领域,高校也形成了相应的网络建设机制,通过校内报纸、公众号等网络工具进行宣传教育,对师生的思想文化进行引导,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弘扬,同时落实责任清单机制,对于党委领导班子、意识形态工作主要负责人以及师生等主体都进行了责任分配,做出了相应的行为要求,校内形成了意识形态网络体系建设的严密网状结构,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领域的主导权得到了加强。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建设得到了较为迅速和卓有成效的发展,但是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开展进程中仍然难以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可以成功解决,将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1.从工作责任制的推行角度而言,推行主体为党委及党员干部。在高校,虽然对于大部分党员干部而言得到了充分落实,但是对于少部分党员干部而言仍然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意识不足,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不认真,对于党委下发的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指示不遵守,等等。不利于意识形态建设的弊病,显示了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旧需要加强思想建设,从思想深处树立全体党员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意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期提高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与看齐意识,严格贯彻党委对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要求指示,促进党员干部素质优化与能力提升。

2.就工作责任制本身而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难以落实到具体个人,从"目标责任理论"与"贡献模糊理论"的角度看,在实践中,个人的责任容易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与环节的增多而更加难以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以及责任制的推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过程,环节多、人数众,同时又存在着党委、意识形态部门负责人、师生等多个群体,因此在工作责任制的推行上仍然面临着巨大考验。如何准确有效地分配不同人群的职责,以及如何在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未见成效时实行追责问责,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在推行过程中,意识形态在高校的建设也存在着形式化严重的问题,对于日常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流于形式[2],仅仅把意识形态建设看作简单的工作任务,按部就班地照例完成,并未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多维建设,把意识形态建设贯彻于高校的日常教学与运作中,更没有深入领会贯彻意识形态建设的精髓,

没有把意识形态建设的要求融入人心。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即仅仅是有意识形态建设这样的事实存在,却并不关心意识形态建设是否真正到位,实际上是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一种错误理解,最终将会导致意识形态建设长期难以见效,不利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

4.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仍然受到了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主旋律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但是同时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着各种复杂成分。在高校这样一种极具特殊性的环境中,由于师生群体思想的活跃性,能够接触到各种思想或者思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推行面临着巨大考验;随着现代各种通信工具的出现与网络的日益发达,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高校有大量来自西方价值观的输入渗透,这些价值观试图抹黑中国,宣传中国威胁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等错误价值思潮,企图歪曲中国历史并打压中国,如果不加以辨别并坚决抵制,将会在高校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之下,高校师生的观念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部分人群产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师生的思想多元化而非坚持主旋律;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师生由于立场观点以及个人利益的差别,也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并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以及责任制的推行产生的相应阻碍。

三、对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思考

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经过多方参与和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一旦某一方或者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全局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又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物主义辩证法,因此,要更加清楚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需要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才能更好地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

(一)对于师生思想方向而言

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角度考虑,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体现;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是物质的,同时物质又将决定意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反映,是我国以及高校现实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展示,高校思想建设今年来在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因此加强主流思想文化建设,推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顺应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于物质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基本规律;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矛盾是普遍存在、具有普遍联系并且具有同一性和相对性的,在高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过程中,实际上既锻炼了相关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又能够凝聚师生思想共识,对于教学工作而言也是有利无害。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本身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也即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肯定。

(二)对于高等教育本身而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而言,高校培养的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各学科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将来会走向社会各界关键岗位任职,甚至会成为国家关键部门、关键职位的负责人,因此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严格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引导这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引导他们价值观的关键举措。如果这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被敌对势力所利用,或者受国外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而出卖国家利益,将会是高等教育的一大失败。因此,着力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落实好高校相关责任主体的意识形态建设责任,更加精确细化责任分工,并建立相应的责任清单,实行意识形态责任落实严格制度化、透明化,实行更加严格和科学合理的工作责任制,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是一大保障。

(三)对于高校党委建设而言

高校党委在落实中央战略部署、落实相关意识形态建设责任主体方面,经验丰富并且贯彻较好,但是在党委建设上,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是党委建设的一种水平性体现,不能因为成效不显著就弃之不用,而是应该坚持常态化建设[3],对于意识形态要长抓长严、从软要求到硬约束、从务虚到务实,不能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流于表面,而是落到党委日常工作的细节之中,实行定期的意识形态建设成效考核,考察党委各成员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关注度以及接受度,不仅能有效地加强高校党委成员素质能力,也是促进高校发展进步、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的有力举措。

四、总结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推行中,虽然基本面向好,但是仍然存在着形式化、贡献模糊、各种价值观的冲击等问题,如何更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考虑到高校的教育立场与高校党委建设的需求,才能使得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开花,才能

更全面地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党建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路丽肖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高校的"代言人",它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引领政治方向,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在突出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校作为思想传播、文化引领、学术创新的发源地、集散地,社会思潮最为活跃。近年来,多边主义深入推进,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马克思主义确立的指导地位不断受到冲击,高校也随之成为我们与西方文化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人心的主战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高校的"代言人",它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引领政治方向,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尤为重要。

西方多元文化的渗透

全球化时代,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便利,先进的思想观念给我们带来新视界、新感触、新文化的同时,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糟粕也在悄然盛行,更甚者某些强权国家正在有目的、有意识的策划文化渗透和价值侵袭。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潮错综混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文化阵地受到很大冲击,勤奋善良、无私奉献、先人后己、集体主义等主旋律正在被宣扬个性、突出个人,注重个人利益的西方文化所侵蚀。一些大学生开始"张扬个性、追求浪漫、自由娱乐、飞扬青春"。再加上媒体、商业炒作,西方节日、影视、音乐成为许多大学生竞相追逐的"时尚"。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向往以及对西方影视作品疯狂迷恋的背后,是西方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占领。反观我们的主流思想、传统文化,则受到冷落,在大学生中的关注度、认同感逐渐降低,弱化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转变。利益分配方式的变化,使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利益驱动下,价值观的"泛功利化"倾向也越来越重。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采用实际利益标准去衡量人和事,追逐现实享受、看重个人得失,他人集体则靠后。如故意不还助学贷款、为了得到奖学金而不惜诋毁同学、考试作弊、缺乏诚信等等,再加上这一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太阳",家长的过分关心和溺爱造就了他们"唯我独尊"的个性,往往凭主观意愿做事、缺乏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无力。

网络自媒体技术的冲击

自媒体以其便捷、灵活、交互性强等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必需品",在拓宽知识获取、丰富学习方式、扩大人际交往的同时,也使一些大学生迷失在自我享受、随意娱乐的漩涡中。众所周知,自媒体平台信息发布简单、易操作且缺乏监管,人人都可以自由言论,各种资讯充斥其间,良莠不齐,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往往无法对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容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诱惑,再加上自媒体本身的虚拟隐蔽特性,一些人开始把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与不满转嫁到网络上,用粗俗的言论、粗暴的行为,随意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道德约束、舆论压力在这里统统都消失了,人们开始"肆无忌惮"、"自由发挥",大学生长期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价值信仰的迷失和道德意识的弱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高校的"代言人",它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引领政治方向,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拥有正确"三观"的高校师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重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则影响并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越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则越强,反之亦然。可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是确保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其战斗堡

垒作用,才能捍卫和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保持党性和正确方向的根本所在。突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一是深化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政治是方向、政治是立场,中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惠及师生。二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让马克思主义成为高校最鲜亮底色,提高师生政治觉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畅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渠道,构筑爱党爱国校园文化阵地,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三是以一流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助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升高等教育水平,让更多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重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文明素养;树人,重在培育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把人格的养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凸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功能,一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扎根中国、立足时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生回归常识、教师回归本分、高等学校回归初心、高等教育回归梦想。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让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校园主旋律,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完善师德养成和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爱党爱国爱校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筑牢信仰之基、教育之魂。三是要注重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强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让各种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时代楷模成为精神旗帜,并通过实地参观和社会实践,使师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自觉践行。四是建设一支德能兼备的高校党员教师队伍,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新时代的行为风尚,引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信仰方向,在潜移默化中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和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从而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就是要全心全意服务好师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精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