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1年交通系统材料合集3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5/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36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9分钟。

这五年,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武汉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实施综合交通"三年攻坚"计划,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0亿元(含轨道交通),是"十二五"期间近2倍。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80公里,四环线"四段两桥"建成"画圆",武深高速武汉段、 孝高速一期等投入运营,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开工,"六环二十四射"高快速路网加速形成;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交通中心、第二跑道建成投用,实现了7种方式无缝衔接;武十高铁、武孝和武仙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武汉东站即将建成,沿江高铁武汉段、武汉枢纽

直通线即将开工,武汉铁路布局不断完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汉江整治三期加快建设,通航条件显著改善。武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一大步。

这五年,人民满意交通推进迅速,交通领域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新开通地铁5条线,新增233.94公里,单日客运量最高达445.62万人次;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从97%提升至100%,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覆盖率100%,BRT、有轨电车、"夜行公交"等线路探索运营;全市建制村实现硬化路通达率100%、客车通达率100%;合理调减共享单车总量至58万辆,行业秩序规范。推动智能快递柜"三进工程",实现无接触配送。实施公共换乘优惠政策,公交乘客满意度逐年上升,2019年达98.98%。武汉交通正在逐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这五年,物流成本持续降低,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武汉A级物流企业达到201家,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2位;建成投运46个物流项目,"一港六园八中心"物流园区开发面积达41.4平方公里;阳逻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推进有力,"武汉经验"向全国推广;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4万亿元,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24%,物流竞争力居全国第6。内提质效、外保安畅的运输体系,成为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坚实基础。

这五年,扎实落实国家战略,三大攻坚战取得实效。交通环保成果丰硕。取缔非法码头167个、趸船273艘、沿江堆砂场364个,重塑了绿水青岸的都市滨江风景带。交通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212公里、安防工程143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36座,创建美丽农村路800公里;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4个;率先实现对口村脱贫不返贫。

这五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向世界展现武汉风采。圆满完成疫情防控运输保障任务,为打赢战疫防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现应急能力;全程保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7.5万人运输任务,实现了5个"零失误",完美展现保障能力;举办的世界邮展被"万国邮联"称之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展出最全、特色最足、影响最广的一届,出色展现组织能力;各年度春运和节假日群众出行由"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好",持续展现统筹能力。"召之即来、来之能胜"的过硬作风,使交通行业成为全市"急难险重"任务的急先锋。

这五年,智慧交通加快发展,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核发全球第一张无人驾驶客运车智能网联商用牌照,武汉天河机场成为华中首个5G全覆盖机场,氢

能源公交线、北斗技术共享单车在汉投运,新技术、新业态在交通领域快速应用。建成投用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等6个交通信息化项目;机场、铁路、公交、地铁等行业在全国率先实现扫码支付、刷脸出行;公交车实现"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创新正在成为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新优势。

这五年,治理能力大幅提升,行业改革走向深入。完成机构、交通综合执法、事业单位"三项改革",现代化超大城市交通运输治理体系逐步建立。将306项行政权力精简为187项,23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可网上办、一次办,简政放权实现"快好省"。出台16部规章文件,法治交通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这五年,基层党建再创佳绩,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为契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政治生日""三个一""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等党建经验做法在全市和全省交通系统推广。深化文明创建,交通战线11家单位荣获和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日行一善"主题活动形成全国行业影响力,成为武汉交通"新名片"。

二、奋进"十四五"

武汉交通致力形成"12455"基本构架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十四五"时期也是武汉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总体定位,锚定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

武汉是全国战略要津,如何成为联通四大经济圈的物流"立交桥"?作为中部崛起龙头城市,武汉如何做大做强,辐射引领"一圈一群"同城化发展?作为交通强国首个省会城市试点,武汉如何先行先试、打造样板、输出经验?

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准确把握6个字:"时"与"势""危"与"机""治"与"志"。清醒认识"时"与"势"。从全国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武汉定位为经济版图的"钻石之心",如能通过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来配置要素、降本增效、获取红利,武汉将有机会成为"双循环"经济中的强大市场枢纽和内陆开放"新沿海"。从全省看,武汉被省委明确为"一主引领"地位,同时赋予"交通引领"新使命,这既要求武汉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更需要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各种资源要素的交汇、聚集、化合和辐射

的流通,努力打造升级版武汉城市圈。从全市看,武汉市委全会将交通上升为城市发展的"八大战略"之一,要求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五个中心"建设目标,切实担负起"大武汉"转型复兴的支撑作用。

辩证看待"危"与"机"。从挑战看,全球疫情仍未平息,经济全球化遭遇阻碍,国际大通道建设难度加大;国内城市竞争日益加大,"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形势进一步严峻;物流能力离国家中心建设目标尚有差距;交通枢纽衔接联运不够顺畅,尚未形成特色突出的交通枢纽。从机遇看。武汉在国家重大规划布局中地位超出预期,体现了国家对武汉的殷切厚望;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将成为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正处在中央一揽子政策、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武汉市委战略支撑等多重利好叠加的窗口期;武汉疫情防控成果稳固,经济重振形势好于预期,有利于行业企业尽快发展。

前瞻把握"治"与"志"。从行业治理看,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局属单位机构改革虽已完成,但行业治理体系尚有待磨合,市区之间、机关与直属单位之间的运转配合还需要一个适应期,容易出现管理"真空",这将是行业现代化治理水平的一大考验。从作风意志看,全市交通干部职工在攻坚拔寨、闯关夺隘的征程中,磨砺了舍我其谁、披荆斩棘、敢破敢立、甘于奉献的意志品质,是做好今后工作最宝贵的财富。

奋进"十四五",武汉市已经做好准备: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及交通强国战略,以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坚持做强腹地、带活周边,推动交通国际化、一体化、生态化、现代化发展,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引领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计划到2025年,武汉将基本形成"一城、两圈、四枢纽、五支撑、五体系"的"12455"基本交通构架。

一城:坚持交通引领、支撑城市发展,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契机,积极构筑"通道+枢纽+网络"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联贯长江经济带、联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两圈:加快形成"123出行交通圈"(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加快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四枢纽:推动武汉城市圈"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加快建成铁路客

货运双枢纽、国际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五支撑:即强化五大支撑,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中部陆海大通道,提升水港枢纽能级,推动陆港功能完善,加快空港协同发展,打造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五体系:即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公众出行体系,构建高效率城市配送体系,构建高效能绿色交通体系,构建高层次数字交通体系,构建高水平交通治理体系。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服务品质显著提高,行业治理精细高效,综合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实现国内国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武汉交通运输行业锁定十大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启动之年,更是交通强国试点的出征之年。

"紧紧围绕现代化大武汉建设目标,努力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综合立体交通网。紧紧围绕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努力建设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物流体系。紧紧围绕区域引领目标,努力构建战略协同、机制衔接、要素共享、设施联通、运输联程的武汉城市圈一体化交通网。"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锚定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两大目标,计划推动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工作

落实纲要精神,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细化方案,倒排工期,稳步推进。在国际运输大通道、区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应急物流体系、城市智慧交通发展等方面探索创新,争取率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编制好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不断夯实辐射带动的交通基础

2021年,计划推进交通项目174个,力争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66.3亿元。基本建成武阳高速、武大高速、铁水联运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武天高速、武松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硚孝高速二期、绕城高速中洲至北湖段改扩建、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等项目;推进城市圈大通道北段和南段、簰洲湾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三深度挖掘行业科技创新潜力

推进数字交通建设。支持中欧(武汉)班列集装箱升级北斗系统,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场站优先覆盖5G网络,促进数字交通产业化发展。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迭代升级TOCC等系统,高标准建设综合交通智慧指挥系统、数据资源中心云平台、数据分析服务产品体系。推动智能交通应用。探索推进"5G+智慧公路"、码头自动化集装箱等项目建设,支持推动智能网联公交车、物流车测试应用。

四努力提高交通领域群众获得感

推进残疾人市内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轮渡全覆盖;推动出租车运价改革,探索动态调价机制;优化铁路与轨道交通安检流程;实施老年人日常出行便利工程。巩固扶贫成果。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示范市创建,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做好定点村对口帮扶工作。扩大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范围;组织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估。

五全面构建行业"日行一善"服务文化

将"日行一善"主题活动与业务工作、机关运行、文明创建等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常态化推广机制。打造营商新环境,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完善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提升"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服务水平。创新措施、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高效服务便民涉企重大事项。

六全速推进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确保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继续保持全国靠前水平。推动汉欧国际物流园等49个物流项目建设,总投资90.34亿元。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1年力争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年度物流景气指数平均值不低于54%,年度计划新增A级物流企业10家、升级5家。加强多式联运设施

衔接,巩固提升"一线串三点"多式联运走廊能力。

七积极开辟国际交往新通道

凝聚航空客货"双枢纽"合力,力争新开通1条至3条国际货运航线、8条至10条国内客运航线,稳妥恢复"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国际客运航线。完善铁路枢纽功能。积极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武汉枢纽直通线等项目建设;支持中欧(武汉)班列年开行量达到400列,打造中欧(武汉)班列中部集结中心。提高水运航线品质。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多式联运,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以上。

八持续聚焦绿色交通发展

提升环保能力,继续推进船舶污染防治、长江汉江岸线整顿;完善污染应急联合处置等机制;提高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率;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等运输结构调整,落实"碳达峰"工作。积极推广新能源车在公交车、长途客运等行业的应用;加大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在航道日常维护的运用。

九坚持维护行业平安稳定大局

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把好"四站一场"现场关口,坚持"人""物"同防。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行业应急预案及制度体系,开展常态化演练,做好预警防范工作。推动安全专项整治,突出抓好"两客一危""四类重点船舶"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控交通工程施工现场风险。

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行业党建

组织党员干部高质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集中治理"庸懒散慢乱浮"现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实施物流快递行业党建工作。

四、数读武汉交通

"十三五"新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30条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80公里

建成投运46个物流项目

全程保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7.5万人运输任务年旅客和货邮吞吐量最高达2715万人次、24.3万吨

新开通地铁5条线,新增233.94公里,单日客运量最高达445.62万人次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4.1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6.4%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34个国家、76个城市

中心城区内500米半径公交站点覆盖率从97%提升至100%将306项行政权力精简为187项

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24%,居全国前列港口吞吐量超1.1亿吨

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覆盖率100%

取缔非法码头167个、趸船273艘、沿江堆砂场364个238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可网上办、一次办

出台16部规章文件,法治交通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000亿元(含轨道交通)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201家,位居全国第2位

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212公里、安防工程143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桥梁36座,创建美丽农村路800公里

交通战线11家单位荣获和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农村"互助出行"如何才能开得通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朱海曦、吴明鑫

(2021年3月31日)

2020年9月,全国具备条件乡镇和建制村基本实现100%通客车。各地因地制宜、突破创新,灵活采用班线客运、公交、区域经营和预约响应4种建制村通客车模式,大大提升农村客运服务能力。在完成"开得通"后,如何实现"留得住、有效益"成为行业管理部门和客运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在开通农村客运基础上,创新运输服务供给,利用农村地区运输资源,立足群众日益普遍的自驾出行,尝试规范发展"互助出行"模式,作为农村客运的补充,不断丰富农村地区出行方式。

"互助出行"一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乘坐人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三是运输行为发生在本地村民之间或者熟悉的群众之间。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5亿辆。虽然城市汽车保有量占据较大份额,但根据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现状,农村地区同样具有较高汽车保有量,为"互助出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此外,"互助出行"模式已经成为部分农村地区群众出行的主要选择,并且占有相当的份额。

如何让农村地区"互助出行"有序规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需要转变运输管理理念,将"互助出行"与非法营运严格区分。特别是在"共享"发展理念下,要全面准确界定"互助出行"与非法营运的边界。其次是要建立有关"互助出行"的监管制度。"互助出行"是理念的大转变,必然涉及行业监管、安全生产等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此外,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可以"边探索、边规范"。在施行地域的选择方面,可以先行在偏远的农牧区或实行预约响应兜底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充分有效利用农村地区潜在的运输资源。

软硬兼通一票到家构建大湾区联程客运服务体系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章权

(2021年3月31日)

开栏的话: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对表人民满意交通,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运输服务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即日起,本版开设《开新局谋新篇》专栏,邀请各地运输服务主管部门与龙头运输企业相关负责人展望"十四五"期高质量发展。开栏第一篇邀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章权,畅谈广东打造大湾区智慧出行模式的新思路、新做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上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发展腹地,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聚焦出行民生服务,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0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推进方案》。"十四五"期间,广东将推进湾区多种交通方式客运服务协同、高效衔接、票务互联、支付互通、数据共享、信息互换、安检互认、监管联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探索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到家"新模式,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打造湾区智慧出行新标杆。

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软联通"

随着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等多座跨江跨海大桥相继建成,珠江东岸和西岸的联系显著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交通先行"有力保障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经济圈",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航空12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内通外联、通达全球的陆海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通达则地盛。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出行需求增势强劲,特别是城际通勤出行需求旺盛。以道路城际客运为例,2018年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都市圈内城际出行道路客运规模较2017年增幅近50%,呈现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向"穗-莞-深-港"轴带集聚的态势,通道断面日客流量在150万-200万人次之间。港澳方面,2019年上半年,内地访港旅客约93%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2019年全年粤港澳大湾区访澳旅客规模达1876.6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22.17%。

对大湾区目前的出行服务模式分析,大湾区出行依然存在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各交通方式协调协同不到位、各交通方式票务服务一体化基础薄弱、一卡通城际出行应用和跨境互联互通尚需突破、出行服务安全监管缺乏联动、出行服务信息数据共享不足等问题。因此,深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拓展"出行即服务"新模式,应用现代化通信信息技术,创新出行服务体制机制,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提升综合运输服务组织效率,是构建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以构筑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为总目标,推进"三个组织"和"四大保障",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的"软联通"。"三个组织"即负责组织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承担整合各交通方式客运服务资源和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等职能的联盟组织,负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工作小组。"四大保障"是指为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体系建立、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监管机制和政策体系保障。

以创新为抓手构建MaaS新平台

推动大湾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运营组织协同和安全监管联动,打造大湾区多层次、高效率、高品质一体化联程联运出行服务体系,有助于切实满足新时代湾区人民从"走得了"转向"走得好"的出行需求。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在省政府湾区办支持下,推动构建湾区MaaS出行服务平台,结合新基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打造湾区出行新品牌。

湾区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一级平台"和"两层应用"。"一级平台"是指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是融合对接各交通方式、共享交换各方信息数据、集成聚合各服务应用、按需提供出行服务的开放性综合交通服务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的核心关键平台。"两层应用"是以

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为基础,提供"一票式"联程客运服务的运营支撑型应用系统和场景服务型应用系统。运营支撑型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综合交通票务系统、综合交通电子支付清算系统、综合交通大数据系统,场景服务型应用系统则主要包括智慧出行服务系统、出行安全监管系统、出行信用体系系统和出行生活服务系统。

如何推动湾区"一票式"联程客运出行服务品牌工程落地实施,树立湾区交通强国试点示范标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探索以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参与的"一票式"联程客运运营模式,充分依托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平台运营主体,通过壮大湾区客运市场的共同利益,将运营主体客运服务的外部市场化和市场交易的内部化结合,从而推动大湾区跨交通方式、跨区域、跨境"软""硬"兼通。

未来三至五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按交通运输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政府湾区办的指导下,调动和发挥市场各相关方的积极性,全力推动省内及港澳地区现有交通运输系统和服务资源整合,建立跨方式、跨区域的信息互通、数据互换、安检互认、监管联动的运营管理体制,提供涵盖公交、轨道交通、道路客运、航运、铁路、民航等方式的综合交通出行链服务,推行湾区出行一卡(码)通、一票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出行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交通强国建设新典范。

来自:QQ群【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加入会员群,海量优质文字素材和PPT课件

"最前线"的智慧结晶"最前沿"的思考实践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江苏省铁路办公室主任 陆永泉

(2021年4月13日)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交通建设奠定了总基调,成为新时代全体交通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使命。当前,国内外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及产业布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交通运输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动脉系统,也面临着多重变局和挑战。江苏交控编写《变局 破局 新局--新时代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战略思考》一书,可谓"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全书以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细致的描述,回顾江苏交控"十三五"发展成效,谋划"十四五"发展路径。既有工作实践的总结,又有研究成果的分享;既有现实的思考,又有理论的引领。通过创新、融合发展和坚持服务民生、以人民满意的交通为出发点等方式找准定位、抢占先机,精彩诠释了《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同时也是江苏交通"最前线"的智慧结晶,是交通产业集团"最前沿"的思考实践,对全省乃至全国交通行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借鉴。

新时代迎来新变革。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学、技术、工程、工业的大变革时代,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在众多变化之中,交通是变化最为显著、最为深刻的领域。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下,交通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融合互动、互促共进态势明显,并深刻改变着传统生产生活和交易组织方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秉持足够的定力和不凡的智慧,才能探究出最优的前行道路,在新征途中厚积薄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