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素材汇编36篇(第12/17页)
坚持务实导向,转作风、抓落实。实干兴邦,实字当头,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路径就是"四下基层"。我们要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评判标准,深入开展"基层组织提升年""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按照"两化三单"要求,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断争优争先争效,推动干部作风更优、服务群众更实、干群关系更密切,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有力贯彻落实,凝聚起建设富美新XX的强大合力,为全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XX贡献。
论"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XXXX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本质上是实践主体在充分认识、深刻把握客观对象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进而改造客观对象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XX孕育,它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XX工作期间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仅对XX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省域范围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①"四下基层"的现实性、人民性和整体性特质对深刻认识和深入把握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功能、价值主张、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持。
一、"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意指"四下基层"不是实践主体的主观臆想、主观臆造的想象活动,而是实践主体通过对客观对象世界的深入了解、全面剖析、本质把握,对客观对象世界进行革命性改造,目的在于使这种客观对象世界的发展更符合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的需要。也就是说,"四下基层"不是停留在对客观对象世界的主观把握之上的,而是要深入到客观对象世界的本质性、历史性维度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指向。以此为基础,实践主体适用这一规律,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大势,提出相应的思想理念,进而指导乃至重建社会现实。所以,"四下基层"的社会功能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层面上,而是把"改变世界"作为"四下基层"的实践旨归。总的来看,"四下基层"之"改变世界"的实践旨归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四下基层"能规范、矫正实践主体的行为方式,增强实践主体的实践能力和拓宽视野。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由此"可以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①"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走访......了解和熟悉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况,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这种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的弊病"。
②可以说,"四下基层"不仅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智慧、增强执政能力、激发干事创业主动性的必要途径,还是党员干部通过与人民群众相互接触、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的重要法宝。面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③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基层情况、掌握群众意志,并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指出的,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存境况,是"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赞成和反对这种理论的一切空想和幻想"。④可以看出,"四下基层"是帮助拨开人们的思想迷雾、获得理论新认识、坚定理论自信的锐利武器。
二是"四下基层"的现实性通过规范、矫正实践主体的主观世界,进而更好地"改变世界",即促进实践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的向善发展,包括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生产方式进步发展等方面。"现实本身"是思想理念的产生根源,"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⑤作为一种体察民情、追求真理的工作方法,"四下基层"就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本质性研究和把握,并在这种"现实生活"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中概括、提炼、升华出新的思想理念,用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世界。
一方面,"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提倡各级领导带任务、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发状态"。⑥也就是说,"四下基层"既是提高领导机关办事效率、增强办事精准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领导干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矛盾、困境的有效方法。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中结合自己在XX工作的经历,深入阐述了调查研究对制定科学的政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性:"我在XX工作时,针对XX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为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我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我们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2008年中央10号文件全面吸收了XX林改经验。"①"四下基层"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文术公众号整理,而且是一个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践行真理的过程。
另一方面,"四下基层"的关键是在深入把握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理论认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将这种理论新认识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最终使这种新理论、新理念成为现实。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系统阐述,提出了检验思想理念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②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观念、决策、谋略,才能够真正、精准地切中客观对象世界和社会现实,并对之进行有的放矢地改造,推动事物朝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同志在XX时,自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到当时的闽东地区极为贫困,全省经济排名位列末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面对这一发展困境,习近平同志在深入、系统掌握XX地区的现实状况后,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经济大合唱"等一系列理念,并脚踏实地地将其运用到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中,努力使闽东人民摆脱物质和精神贫困的境地。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在XX工作期间倡导的这些工作思路、理念是正确的,指引着XX的现代化之路。有数据表明,XX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20.1亿元增至2021年的31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1.5亿元增至265.8亿元,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百强城市行列,③彻底扭转了XX"老、少、边、岛、贫"的历史境遇,成为了XX省发展的新增长极。可见,"四下基层"不是要维持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而是"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④最终实现对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进行深度性、革命性的革新和改善,因而,"四下基层"本质上是一种以"改变世界"为旨归的实践形式。
二、"四下基层"的人民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人民性特质指它的每一环节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整个理论建构进程中,在对基层深入、全面、系统调查研究过程中,深切表达了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⑤的价值期盼。马克思在24岁时就完成了自己的调查研究开篇之作,即《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为了有力反驳莱茵省总督无理指责《莱茵报》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到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状况,"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各种材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资产阶级政府背离人民的'官僚本质'"。①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也走在调查研究的路上。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收集到广大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他"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自交往来直接了解英国的无产阶级",②最终撰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篇影响广泛的调查研究名著。可见,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调查研究是一项"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③的实践活动,具有深厚的生存论意蕴,其内在规定的受益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群体。因而,调查研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指向,调查研究下基层更是将调查研究与人民生存境遇、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彰显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现实伟力。
"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秉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紧依靠人民干事创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初心使命。一方面,推进"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四下基层"不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相分离、相对立的单向性实践活动,而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双向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创造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创造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④可以说,"四下基层"作为以"改变世界"为旨趣的实践形式,是一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深度交织融合的社会政治实践。例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党员干部自身,而是必须依靠并汇聚人民群众的集体行动力,才能真正及时、有效、广泛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理论主张和价值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只有"打掉'官气'、放下架子,真正深入群众,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促膝谈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才能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⑤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依靠什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但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⑥"只有我们密切联系人民,真正与民同苦、与民同忧......我们必定会赢得全体人民的同心同德"。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虽然辛苦一点,但确实摸清了情况,同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⑧可见,"四下基层"不仅是使党员干部明白自身"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有效路径,⑨还是党员干部了解人民群众疾苦、增进人民群众感情、赢得人民同心同德的实践典范。
另一方面,"四下基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民、造福于民。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的所有实践形式都是以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010为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在实践中创造新环境的同时,新环境也为现实的个人的进步发展奠定新的基础。因而,人类的所有实践形式最终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四下基层"作为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之一,始终把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美好存在和美好发展视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①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在落实"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②具体来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既能使人民群众及时掌握党的政策主张、理论主张、价值主张,又能使人民群众监督党的政策主张、理论主张、价值主张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调查研究下基层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旨在深入掌握与人民群众、民族国家发展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使党员干部真正深入民情、掌握民意,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造福人民群众的政治本领。信访接待下基层"可以摆正同群众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③现场办公下基层可以推动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观念转化为现实,而不至于使这种宗旨停留在一种价值预设与纯粹构想的境地。由此可见,"四下基层"蕴含的价值内核乃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深度眷注,是一种服务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④的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只有通过"四下基层"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把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变革与改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党的XX大报告进一步要求党员干部要切实"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⑤可见,"四下基层"的根本在于立足基层、深入基层、掌握基层、夯实基层、建好基层,其价值目标在于联系人民群众、发动人民群众、掌握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人民性构成了"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的本质属性。
三、"四下基层"的整体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的整体性特质,意指它的每一个要素既表现为相互独立、各具特色,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下基层"中的每一个要素、样态、形式不同,决定了蕴含其中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也是不同的。尽管如此,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实践目标。概括起来,"四下基层"的整体性表现为实践的整体性和效果的整体性,前者侧重于"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的过程性,后者侧重"四下基层"实践的结果性。
一方面,"四下基层"具有实践的整体性。它意味着"下基层"具有动态性、关联性、互促性的特征。首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前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领导干部把身子沉下基层,把心思留在一线,真心、精心、耐心、细心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群众,解读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党的领导,真正实现"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①可以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边'到'身边',生动体现了始终聚力于民的独特优势"。②其次,调查研究下基层是核心。调查研究具有统摄性、基础性的作用,是党员干部制定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性条件。毕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种以观念形态和理论形态存在的形式,是党员干部在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获得的一种真理性认识的深刻体现。"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③调查研究所涉及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是全方位与多领域的,深刻"体现了始终问计于民的科学方法"。④再次,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关键。信访接待下基层要求地、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打造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按职能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信访接待网络。实际上,信访接待下基层也是一种反馈机制或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⑤在现实实践中,人民群众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阅卷",采用信访等方式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进而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开花结果。例如,1988年12月,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在XX县举办,习近平同志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倾听人民群众的反馈意见、问题困难,"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其余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⑥可见,信访接待下基层也是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有助于使党员干部"变'坐诊'为'出诊',生动体现了始终心系于民的真挚情怀"。⑦最后,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保障。现场办公旨在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质量地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求实效、多办实事,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党员干部必须"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及时协调解决。地县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三级联动,一起参加接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三堂会审',该由某一部门办的事,当即明确由某一部门办理;对涉及几个部门的问题,在接待日领导的协调和督促下,也能各司其职,及时办理,避免了推诿和扯皮的现象"。⑧因此,现场办公下基层也构成了调查研究工作方法的重要面向,有助于党员干部更为及时、精准地捕捉到问题,并及时将问题解决。可以看出,"四下基层"中的每一环节都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呈现出一幅普遍联系的实践图景。
下一篇:派出所案件办理队工作绩效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