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第2/2页)
三、取得成效
(一)村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实施"巾帼头雁"培育工程,健全选拔培养和使用长效机制,全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村"两委"换届后,农村女性干部担任"两委"正职占10.8%,比上届大幅提高7%;担任村委会委员占32.06%,比上届提高2.01%;担任居委会成员比例占46.57%,比上届提高32.93%。同时,平均年龄下降12.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升至75%,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进一步提升。通过精准选拔、搭建平台、正向激励等系列措施,越来越多的女性干部在农村广阔舞台"唱主角",争当乡村振兴建设者、推动者,先后有1200余名妇女干部自发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村环境整治、红白理事会管理、疫情防控等基层重点工作中,协助解决村级事务2200余件。发挥女性耐心细心优势,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4000余件,推动村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飞跃提升,以实际行动撑起基层工作"半边天"。
(三)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充分发挥女性村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为基层建设贡献巾帼力量。**市华畅调味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芳在本村妇联主席的鼓励下,积极帮助9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月增收3000多元,公司获评"德州市巾帼创业基地"。郭家街道郑家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书娥,依托"巾帼头雁"农村党建共同体,积极吸纳返乡毕业大学生、妇女干部、产业带头人、文化带头人等妇女骨干力量参与乡村治理,争做基层工作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引导13名农村妇女递交入党申请书,2人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
四、经验启示
**市通过实施"巾帼头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初步形成了接地气、可复制、可借鉴的有益经验。
(一)强化组织领导。"巾帼头雁"培育工程作为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工作,需要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市委着眼村干部队伍建设长远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在县级层面组织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力量,联合出台专项制度文件,结合农村干部队伍规划和建设要求,建立工作机制,在宣传引导、政策解读、教育培训、服务保障等方面打出了一套精准高效的"组合拳",为广大农村女性投身基层建设搭建了平台、畅通了渠道,为加强农村女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任务书""路线图"。
(二)主动识别应变。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发展形势,顺势而为,及时补齐发展短板是做好农村女性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关键。**市毗邻京津冀和山东济南,受虹吸效应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面对广大男青年长期外出务工、参与村级事务少等现象,**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及时将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农村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女性,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或党组织,鼓励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持续放大女性撑起"半边天"效应,发挥乡村全面振兴"生力军"作用。
(三)营造浓厚氛围。让更多女性加入农村干部队伍、参与基层治理,需要用积极开放的态度去引导支持。**市通过培育优秀女性干部典型,及时挖掘先进事迹、感人事迹,并大张旗鼓予以表彰奖励和细心关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项做法被省妇联纳入2021年度创新工作案例。大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以张洪侠、杨书娥等为代表的"巾帼头雁"优秀典型,通过标杆示范引领,提振了干事创业的信心,进一步激励广大女性干部在枣乡大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