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三湖“五位一体”灌区工程调研情况的报告(第2/2页)
(二)以强化组织协调为关键点,推动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灌区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筹划、各方配合、协同作战。一是要健全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依托"湖泊革命"指挥部,充分发挥"湖泊革命"指挥部指挥、统筹、组织、协调作用,健全完善市、县两级组织指挥体系,充分调动农业农村、林草、水利、自规、抚管等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重点、攻难点、树亮点,及时高效推动灌区工程。二是要健全清晰精准的政策衔接体系。要吃透掌握中央、省能够支持的相关政策,明确界定市级支持范围,有的放矢,谋划项目;要把行政资源及项目、资金等向先行先试地区倾斜,集中火力进行攻坚,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示范带动一片。二是要健全完整全面的责任落实体系。要清单式明责,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岗位,做到人人担责。要联动式履责,以灌区工程建设具体项目为中心,各级各相关部门统分结合、联动工作、各执其事,发挥县(市、区)的主体作用,抓好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发挥市直部门的协同作用,抓好工程建设的向上争取和向下指导工作;发挥乡、村、组的配合作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解决工程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链条式督责,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工作进行追根溯源,全方位督促检查和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追责问责。
(三)以促进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要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灌区工程。一是要落实规划。沿湖三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结合现状和需求,兼顾当前和长远,切实做好本地区灌区工程总体规划,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要把灌区工程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四五"规划、"三湖"保护治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土地、林地、环评、水保等要素配置,重点解决部分工程开挖和范围内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现行土地政策之间产生的矛盾,确保项目能落地。二是要做实前期。要做好项目储备,建议市财政适当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市直部门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和向上协调争取,县(市、区)要瞄准国家政策支持、央企国企投资和金融机构融资方向,尽快组织可研和初设工作,谋划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要重视项目包装,可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专业机构介入项目包装工作,对上级有支持意向的包装为立项争资类项目,没有支持意向的包装为市场投资类项目。三是要把握节奏。要抓重点,从污水入湖这个主要矛盾抓起,从容易见效的地方入手,先行突破,分批分期推进,切忌一哄而上、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比如,星云湖、杞麓湖要以南岸片区作为突破口,抚仙湖要以北岸片区作为突破口,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四是要加快进度。在建项目要采取目标倒逼、工期倒排、挂图作战的方式,强化部门服务,加强跟踪管理,及时解决资金调度等制约工程进度的"卡脖子"问题,防止出现烂尾工程。新建项目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部门协同,强化施工管理,提供要素保障,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快形成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
(四)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支撑点,解决资金不足难题。要尽力拓宽灌区工程筹资渠道。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的专项转移支付和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二是建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灌区工程专项资金。三是根据债券资金发行管理政策规定和申报要求,将具备条件的项目认真包装,积极争取上级政府专债资金支持。四是通过水价改革、特许经营权,赋予项目收益,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向国家政策性银行争取金融支持。五是通过水价改革,以特许经营权招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六是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水田指标产生收益用于工程建设。
(五)以水权水价改革为突破点,推动农业高效节水减排。要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把灌区建设运维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统筹起来,推动水权水价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一是积极探索水权改革。按照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增加生态用水,严格控制灌溉用水的原则,健全用水权交易机制,将县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步分解到各乡(镇、街道)以及各行政村,细化到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确定各类用水定额,进行水权分配、登记,由县(市、区)水利局发放水权证书,建立水权交易市场进行水权交易,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水价形成机制,科学制定农业用水价格,合理把握调价幅度和节奏,稳步推行分类定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制度。三是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形成稳定的灌溉增效、用水付费、精准补贴、节水有力的农业水价政策体系,增强群众节约用水意识,引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生产模式,促进农业尾水最低排放。四是推进智慧水网建设,把农业水价改革与智慧水网建设相结合,建成集计量、收费、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用水设施,有效解决农业用水管理难、收费难问题,突破"先用水、后交费"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从水源地到用户末端供水全程监测智能化管理,促进节水灌溉高效可持续发展。
(六)以加强调度管理为落脚点,确保灌区工程良性运行。一要组建管理机构。建议沿湖县(市、区)设立灌区工程管理局,实行实体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负责灌区工程运行维护,统筹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收费。二要制定管护方案。按照每个项目的可研要求,弄明白该项目实施的目的和项目功能、特性、使用方法、使用周期、维护的方法、技术要点,制定出详细的可操作的管护维护工作方案及管护考核付费方案。三要建立管理制度。适时建立工程正常运行维护、调度用水、收费、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提升灌区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四要落实管理责任。建立职责清单,落实责任人,突出细节管理、精准管理、基础管理,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