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工业和强县域行动部署安排,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县、工业强县路子,加快培育现代工业体系,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总量。但县域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层次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亟需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从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X年对我省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情况来看,"县域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规模和比重较小,现有工业企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成效不明显,大部分工业企业缺乏产业链支撑、龙头企业牵引,产品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附加值低、销路不畅,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多数县区的工业化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中,X年全省X个县(区)中,以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或者主导产业之一的县(区)X个,仅有X个县区工业占GDP比重超过X%,X个县区占比超过X%,其余县区占比不足X%,入库企业数量少且质量不优,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工业普遍处于产业链末端,拉动助推经济增长乏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产业和企业很少甚至基于缺乏,大部分县区现有的工业企业多以原材料加工型为主,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税收贡献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绿色建材、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占比低,科技型、财源型企业严重缺乏。同时大部分企业长时间受疫情影响,特别是部分企业融资难、经营难,技改升级缓慢,促进就业、拉动增长比较有限。
三是区域发展差距大。县域之间工业经济发展实力差距较大,部分县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根据调研情况和查阅相关数据资料来看,X年全省仅有X个县区的工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X个县区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X县工业占比分别仅为X.X%,工业经济"短腿"问题尤为突出,可以说是工业企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弱。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但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来看,全省X个县区中有X个县区常住人口净流出,其中,X县常住人口与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减少XX人,年平均增长率为-X.X%。县区之间人才分布不均衡、关键技术人才缺乏、人才层次不高及研究人员队伍建设缓慢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县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县域科研环境驱动能力薄弱,高校、科研院所相对较少,还未建立起完善合理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着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才"引、用、留"难的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要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原则,细化完善县区工业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深度谋划产业链条项目,整合升级县域产业园区,加快构建以工业主导型为主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升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承载空间。夯实园区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县区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增强竞争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各类产业聚集区,不断实现园区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推动要素创新、骨干和配套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二要发展民营企业,增强工业发展动能。激发县域民众产业热情,提升县域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占比,积极创造想就业就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就业创业环境,培树民营企业的优秀典型,表彰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和先进个人,探索地方及区域之间人才转型流动,为基础薄弱地区及企业输送专业的科技人才。培育壮大以高新化工一体化、装备制造、中药材深加工、农产品精加工等为重点,体现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紧密的产业关联度,持续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助推县域内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三要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县域工业。加大对品牌创建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企业争创精品名牌,对创建力度大的、效果好的、示范带动强的予以表彰奖励;鼓励企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实行生产经营全过程管理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口,全力创建和发展名牌产品,运用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介,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推广,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一企一策"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拳头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条整合力、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全方位提升产业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
四要构建创新体系,强化高端人才引进。注重构建层次丰富、特色明显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基础设施环境,逐渐建成创新载体,培育国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流入,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创新机制,依托科技创新来推动各类资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共享。大力支持县域高校学科发展,通过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丰富完善配套产业,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具有综合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健全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和招募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县域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打好蓝天保卫战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