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全会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体制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这个带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我个人学习体会,全会决定关于文化改革发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将文化体制改革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受益于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深化改革成果,有助于我们跳出文化看文化,增强大局观念和战略思维,把文化改革放在经济社会改革全局中统筹谋划,使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紧密结合。
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全会决定再次重申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表明中央近年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得到了延续和再次确认。同时全会决定首次明确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四个方面的任务,即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这四条任务的提出,使得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成效更可评估,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关于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但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全会决定却着墨甚多,提出要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等,这是不同寻常的。全会决定提到具体产业名称的,只有文化产业和老年服务产业;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更是其他领域所没有的。这并不是说文化产业发展比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门类更重要,而是突出强调了文化产业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如果说在经济领域我们是要以改革促发展,在文化领域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我们更要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就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也决定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会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更有利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关于下一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我认为要更加注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全会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意义十分重大,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质"的提升,也是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在文化领域,决定也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特别是提出要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企业规模小、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仍然突出,这就需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适时加快产业融合,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资源配置,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而不是行政指令来进行。
与此同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作用的内涵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同时,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不越位,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中,文化行政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以履行好政府应该承担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要深入掌握文化产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实际问题,真真切切了解文化企业和个体等文化产业发展主体的生存状况和方方面面的供给和需求,把政策制定得更符合实际。
二是更加关注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全会决定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就是更加公平地对待和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一是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在保护产权、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法律保护、市场准入、依法监管等各方面,都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公平、公正、统一等关键词;三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决定还明确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我国现有近70万家文化企业中民企超过90%,其中绝大多数又都是小微企业,它们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就业岗位、促进GDP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事实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根源在于我们从思想上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地位。在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中,要切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政策要求,包括财税支持、金融服务、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等方面。只要在认识、制度和行动上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将会大大激发民企进入文化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
三是更加注重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文化产业已经进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文化越来越成为产业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展开。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主动融入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承担起改革发展重任,乘势而为,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把握新的重要发展机遇,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