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10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1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目 录

推动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

着力破解产销难题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9

解决职业经理人发展三大痛点 助力我省企业做大做强 15

四轮驱动,强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 20

构建我省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24

全球缺"芯"危机下X功率半导体的产业突围 30

以"六个优化"为抓手 加快X省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36

建好建实X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 50

推进X临空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55

发挥"核心"作用 助力"中心"建设 64

推动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显示时代的到来,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作为我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迅速发展,但与发达省份还存在差距,并面临产业链协调性待加强、重点行业竞争力偏弱、企业发展存在要素制约等问题,建议完善平台和标准体系、引进培育重点企业、强化要素支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发展迅速,竞争力逐步增强

1、各级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从省级层面来看,先后出台了《X省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X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链发展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

从市州层面来看,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出台了相应的规划、政策等,如X市出台了《X市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从园区层面来看,部分特色园区根据主导产业出台了具体政策,如X经开区制定了《X市新型显示功能材

料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2、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稳步发展

龙头企业方面,蓝思科技成为市值仅次于京东方的新型显示器件领域上市公司,惠科3条生产线已相继投产,投资两百亿的邵虹基板玻璃项目正加速推进。

"小巨人"企业方面,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X地区聚焦全产业链,分布在材料、基材、芯片、显示屏、终端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湘南地区则聚焦在面板或显示屏领域。

3、部分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在玻璃加工领域,产业链龙头企业蓝思科技在玻璃盖板市场稳坐龙头地位,随着3D玻璃市场趋势上升,在国际中小尺寸防护玻璃市场与市占率第二名伯恩科技差距不断拉大,同时,蓝思科技延伸到汽车电子赛道,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具备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在玻璃生产领域,中电彩虹(X)是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高端锂铝硅二次复合强化玻璃的企业。

在材料领域,拥有国内仅有的两家专业生产光掩膜版的企业

--韶光铬版和普照信息。

在显示领域,X航天捷诚在微型显示、超大尺寸显示、图形处理等技术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与发达地区比仍有差距,尤其是在产业链、重点行业和

企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1、从横向比较看:与中部地区领先的安徽、湖北还有差距

一是核心城市的产业规模偏小。2020年,我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核心城市X产值超过600亿元,而合肥和武汉均超过1000亿元。合肥面板产线规模已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武汉是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生产基地,X与之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二是龙头企业和项目差距明显。安徽省近年来引进了京东方、彩虹、惠科、维信诺等十余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湖北集聚了TCL华星、天马微电子、京东方、康宁等国内外龙头企业;而我省除了本土龙头蓝思科技,仅引进了惠科一个重大项目。

三是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与安徽、湖北比,我省不是产业集中区,项目引进不能享受国家在土地、财政、税费、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安徽合肥市成立了实缴规模达234亿元的芯屏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

2、从产业链协同来看:存在产业链不完善、协同发展不足的问题

一是产业链在材料、终端领域相对薄弱。上游材料领域,我省有机材料、偏光片、液晶材料、光学膜等产业几乎处在空白状态。下游终端制造比较薄弱,虽然引进了比亚迪电子项目,但其他终端企业尚处于培育期,规模较小。

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缺乏有效衔接。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

通平台,上下游产品供需错位,省内产品省外配套现象比较严重;玻璃行业本地配套不足,省内最大的盖板玻璃生产企业中电彩虹与最大的玻璃面板企业蓝思科技合作还较少。

三是产业链内部存在同质化竞争。产业链内部,企业大多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存在部分产品的同质化发展的现象。

3、从重点行业来看:面板行业发展滞后,防护玻璃面板、盖板基板玻璃优势未充分发挥

一是面板行业发展落后。面板行业是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的核心,全球技术正处于OLED、Micro-LED快速发展、量子点技术迅速崛起阶段,但我省面板行业主要生产的是传统LCD显示屏。

二是防护玻璃面板行业带动力有限。防护玻璃面板是我省新型显示器件产业的主要优势行业,蓝思科技虽是业内翘楚,但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在原材料使用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大部分依赖进口,对本土上下游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三是玻璃行业的优势未转化为产能。X经开区作为省级特种玻璃产业园,是省内盖板玻璃和基板玻璃主要生产基地,园内企业拥有国内领先的G7.5及以上液晶基板玻璃技术和锂铝硅盖板玻璃技术,但与康宁、旭硝子等国外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4、从企业发展来看: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制约依然存在

一是人才领域面临高端人才和技工人才双重制约。一方面,省内高校相关专业每年本科及以上招生人数总计也仅几百人,本土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不足;技术保密使技术人才开展职称评定受

到限制;所得税等方面的人才优惠政策不占优势,导致引进人才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现有技工人才培养规模较小,造成技工人才长期短缺。

二是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大。企业产线建设、设备更新、研发等方面的投入都较大,如中电彩虹每条玻璃生产线仅铑的投入就要几亿元,面板行业生产线更新升级与新建一条生产线的投资相当,企业面临的生产线建设和更新所需资金压力大。

三、完善平台和标准体系、加强引进和培育、强化服务和支持,推动我省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1、聚焦完善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打造两平台一体系

一是尽快成立省级行业协会,打造上下游协调发展产业链。成立X省新型显示行业协会,推进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市场建设;定期召开产品交流会,打通上下游企业交流协作瓶颈;搭建信息平台,为企业交流、合作、学习提供便利。

二是搭建产业技术联盟,构建协同创新技术链。加速推进由惠科光电牵头的"X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建设;联合研究机构和省内高校相关院所成立省级产业技术联盟;针对重点领域的共性问题以及我省亟需发展的材料和终端领域的基础性问题设立专项,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三是完善产品标准体系,构建内外平衡的产品链。制定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标准化工作计划,逐步完善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标准体系,建立成熟行业工艺标准,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制定产品

质量和技术标准,鼓励中下游企业优先采购符合技术标准的本省产品。

2、聚焦关键重点,外引内培提升整体实力

一是项目推进和项目引进协同,扩大面板行业规模。向上争取将X纳入新型显示产业集中区。成立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基金,强化对面板项目的支持。通过高层对接等方式,争取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等龙头企业相关项目在X落户。瞄准三利谱、盛波光电、格科微、通富微电等国内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开展定向招商。

二是横向整合和纵向开拓相结合,提升防护玻璃面板行业市场地位。横向整合新型材料技术对防护材料进行多维创新,纵向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巩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进一步拓展PC、智能穿戴、车载设备、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方面业务。

三是盖板和基板双向发力,打造世界一流特种玻璃生产基地。强化自主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将我省打造成引领国内市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玻璃生产基地。

3、聚焦企业成长,强化支持服务力度

一是围绕"小巨人"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省级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新技术新产品申报、"小巨头"企业申报等服务,扩大省级"小巨人"企业规模;重点加强对"小巨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方面支持力度。

二是围绕企业资金难题,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的金融信贷支持,由财政部门和园区联合进行担保,对企业进行授信,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相应的信贷产品进行支持。

三是围绕人力支撑,壮大高科技人才和技工人才两类群体。高科技人才方面,注重人才引进,建立"卡脖子"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完善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机制;通过产业技术联盟争取引进一批"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才等;同时鼓励湖大、中南等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技工人才方面,鼓励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定向培养和输送人才;支持重点园区引进、开办专门职业院校或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针对本园区产业特色培育技工人才。

着力破解产销难题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考察X时深刻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X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扛牢政治责任,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形势向上向好。目前,X市建设了一批生产基地,创建了一批农产品大县,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套品牌体系,搭建了一批农产品流通平台,初步形成了粮油、果蔬、畜禽、竹木、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七大产业,粮食、蔬菜、水果、油茶等面积和产量以及生猪年出栏量均居X省前三。但在产销对接方面,也还存在品牌建设不够、产品知名度小、带动力弱、产品供应链不完善等短板,建议从四个方面持续用力,推动精准产销对接,奋力开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多渠道建好流通平台

一是做好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做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X配送中心,引导周边市、县区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向此集聚,逐步形成内贸集散批发大市场,推动发展高端果蔬深加工配送业

务,打造"内外贸一体化"的果蔬供应销售出口平台。加快X国际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商贸中心项目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一个集物流配送,冷链仓储、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展示展销交易中心、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等于一体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开拓X蔬菜、柑橘全国市场。

二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作用。鼓励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生产基地进驻信息平台,按照大湾区的质量要求对接订单,逐步扩大在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平台上的优质客户关注X优质农产品,增加客户黏性,稳定提升生产基地的产品销量。

三是继续完善蔬菜直供香港试点。做好X蔬菜从基地到关口直供香港监管工作,支持X蔬菜直供香港市场试点所需的保鲜冷库、冷链物流、环保处置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供应链各环节的金融支持,通过采取贷款贴息、供应链金融、融资担保等措施,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到直供香港蔬菜产业全供应链培育中去。

四是开辟互联网营销渠道。鼓励企业发展电商营销,特别是针对特色农产品,帮助进驻抖音、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上商城和本地电商平台,积极打造线上农产品电商品牌。

五是开展X人推广X农产品活动。倡议X人带头吃X米、喝X茶、品X果,各类活动主动用"永字号"农产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食堂和工会福利采购"X之野"产

品,为"X之野"品牌走向市场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在X文旅结合的精品旅游站点开设"X之野"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并给予政策支持;组织集中展示展销,每年定期举办区域性、规模性的"X之野"优质农产品农博会或网上年货节,评选X市十大金奖农产品,提升"X之野"品牌热度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全方位加强品牌建设

一是强化品牌运行管理。探索将"X之野"品牌授权给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行业协会作为品牌运营主体,或成立市农业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营,推动"X之野"公用品牌做强做响。成立"X之野"品牌创建办公室,负责品牌规划、科技推广、运营管理、营销服务和宣传推广,加强对运营主体和授权企业的监督管理,科学制定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组织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农业公用品牌的销售和推广。

二是强化品牌体系建设。按照全市统一规划,结合区域实际,

县市区积极培育一批以县区为主体的区域品牌、一批领军企业品牌、一批产品品牌,重点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建设。优先将农(林)业龙头企业、粤港澳备案基地、地理标志产品、绿色和有机认证产品、身份证赋码产品加入"X之野"公用品牌。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宣传推介等系列品牌创建工作。出台《"X之野"市级农业公用品牌专项资金使用和奖励

补贴办法》,加强农业品牌宣传推广、标准化生产、检验检测、展示展销体系建设。县市区政府要配套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本级农业品牌创建工作。

四是强化品牌推介营销。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X之野公用品牌建设。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农交会、品牌推介会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品牌宣传活动,讲好X之野公用品牌和农产品故事,介绍典型经验,提高自主农产品影响力、认知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多元化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推进农产品加工。初加工方面,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培育发展一批初加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建设一批粮食烘储中心、果蔬加工中心等。每年建设一批田间地头仓储冷链设施,力争三年内全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0%。精深加工方面,重点突破柑桔、蔬菜、生猪、油茶四大产业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比达到2.6:1。柑桔加工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及复合果汁饮料、柑桔罐头、果醋果酒、冻干食品、休闲食品等为主导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推动柑桔产业转型升级,提升X柑桔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蔬菜加工以开发脱水菜、酱腌菜、蔬菜饮料、食用菌休闲食品等精

深加工为导向,大力提升蔬菜加工能力,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生猪加工重点发展低温保鲜肉、冷却肉产品,加快速冻方便食品、保健功能食品、酱卤肉、腌制肉、火腿等产品开发。油茶加工以开发高级保健食用茶油、高级天然化妆品、医用保健品、高纯度茶皂素等精深加工方向拓展。

二是打造一批本土标杆企业。继续推进"培优倍增"企业帮扶计划,按照"五个一"帮扶机制进行扶持,每个产业重点打造1-2家标杆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新金浩茶油、蔬益园食品、瑶珍粮油、和广生物、果秀食品、季丰农业、自然韵黑茶、天成肉类、东升秀峰富硒农业、阳明竹咏等10家本地标杆龙头,确保产值、税收倍增或增幅30%以上。

三是引进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围绕招商项目库,以建基地、强加工、畅流通为重点,紧盯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长三角、X等地区,瞄准国企500强、民营500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涉农上市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2021年引进5000万元的项目30个、投资额为20亿元。

四、高标准建设产业基地

一是推进规模化。通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大场大户等经营主体对现有的基地采取整合、兼并、置换、扩面等措施,推进全市产业基地规模化。

二是推进良种化。实施良种工程,支持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对原有的地方优良品种、特色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彰显地方特

色,大力引进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全市主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是推进绿色化。积极推进减药减肥行动,有效管控农药、化肥用量,全市农药使用量每年比上年减少1%左右,化肥使用量(纯量)控制在21.5万吨以下;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推进秸秆就地就近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四是推进设施化。围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蔬菜需求,着力打造道县、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县区设施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围绕"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果园、菜园、茶园、油茶园、中药材园等设施农业示范片,每年每个县区要创办1-2个设施农业示范点。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支持设施农业经营主体购置和应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设施设备。

五是推进智能化。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行

"两证+追溯"管理和智慧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完成江永、新田两个整县域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打造一批智慧监管示范点。

解决职业经理人发展三大痛点 助力我省企业做大做强

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市场主体,是我省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抓手;而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引领我省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的中坚力量。中心调研组深入省内企业调研,发现我省职业经理人行业发展主要有不想用、找不到、用不起三大痛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树标杆、筑平台、强认证、重培育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我省职业经理人发展的三大痛点

调研组对全省14个市州园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返回的

1450份有效问卷情况来看,我省职业经理人行业发展主要有不想用、找不到、用不起三大痛点。

1、不想用,需求潜力未激发

一是对职业经理人有需求的企业不到三成,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认知不深、需求不旺。被访企业中,近一半企业认为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企业发展必须的,企业规模越小对职业经理人重视度越低。超七成企业表示没有聘请职业经理人的需要,规模越小的企

业对职业经理人需求越少。

二是从业覆盖率整体偏低,企业规模越小聘用职业经理人的比例越低。问卷调查显示,被访企业中聘用过职业经理人的仅占33.2%,企业规模越大职业经理人从业覆盖率越高。而省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底,在737户各级省属企业

2232位经理层成员中,在职的职业经理人仅占6.14%,此项指标全国水平为7.6%,也存在一定差距。

2、找不到,有效供给稀缺

一是供需对接不畅,用人单位难以主动获取人才信息。问卷调查显示,高达58.7%的被访企业职业经理人来源于熟人推荐,定向邀请和通过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主动性招聘方式成功率较低。由于市场上优秀职业经理人的信息难以获取,供需脱节严重,导致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引入存在困难。调研中,我省一家省属国有企业就曾因符合资格的应聘人数未达到开考标准,而取消总经济师的招聘。

二是职业经理人有效供给太少,是企业反映最集中的问题。目前X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在省内仅2000多名会员,职业经理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调研中,企业反映由于职业经理人缺乏权威认证背书,用人方无法确认应聘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分辨真正具备实战成功经验的人才。在有需求的被访企业中,没有合适人选是影响其聘用职业经理人的首要原因。

3、用不起,用人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一是企业规模越大职业经理人满意度越高。在聘用过职业经理人的被访企业中,60.33%的企业认为职业经理人极大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超过八成的企业愿意继续聘请职业经理人。企业规模越大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满意度越高,而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职业经理人素质有待提升。

二是用人成本较高是影响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的重要原因。在薪酬方面,超过半数的企业愿意给予职业经理人的最高年薪在30万元以下,84.8%的被访企业表示最高薪酬不会超过50万元/年,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如X省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为

62.63万元/年,与普通企业能负担的用人成本相去甚远。问卷结果显示,37%的被访企业认为职业经理人的用人成本过高,成为我省企业未聘请职业经理人的前三大原因之一。

二、解决我省职业经理人发展三大痛点的对策建议

1、树标杆:以企业典型促进职业经理人的认知普及,提升中小微企业需求

调研中多数中小微企业认为公司小所以没有聘用职业经理人的管理需要,而事实上小企业比大中型企业更需要管理,因此必须大力转变省内企业的传统认知。

一是在省内遴选一批管理成熟、竞争力强的职业经理人示范企业,并给予示范企业用人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二是以园区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大对职业经理人示范企业的宣传,加深企业主体对职业经理人的认知。

三是定期组织成长型企业前往示范企业参观学习,让企业主实地感受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提升省内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热度。

2、筑平台:搭建职业经理人资源信息平台,畅通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对接渠道

搭建职业经理人资源信息平台,为企业和职业经理人提供可靠的沟通对接渠道。

一是通过与专业化的人才公司、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职业经理基础人才库,持续扩大职业经理人才覆盖面。

二是基于人才库搭建资源信息平台,开放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平台互评功能,动态更新职业经理人的业绩水平和职业道德情况。

三是将职业经理人信用评价纳入社会信用评价系统,建立黑名单及定期公示制度,构建集企业选聘评价、使用评价、退出评价于一体的信息系统,为市场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职业经理人从业信息,打造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同行交流平台,提升职业经理人的社会公信力。

3、强认证:建立职业经理人认证制度,提升人才质量

建立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对认证的职业经理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一是出台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管理办法。建议由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我省"三

高四新"发展战略要求,与行业协会合作制定重点行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组织管理办法。

二是建立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形成以行业协会推荐人选,主管部门审核认定的职业经理人认证制度,充分发掘能力突出、素质优良、能带动较强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职业经理人。

三是将通过认证的职业经理人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分级别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购房、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鼓励职业经理人参与认证,同时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4、重培育:实施职业经理人成长工程,扩大有效供给

实施职业经理人成长工程,扩大人才总量。

一是将职业经理人成长工程纳入"五好"园区建设内容,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商协会等合作,定期邀请业内精英开展业务交流和经验分享会,以园区为主体面向企业开展常态化职业经理人培训、咨询和交流服务。

二是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高层次系统性培训,重点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梯队的企业总经理及以上级别高管进行系统培训,着重培养和提高职业经理人在创新发展、决策管理、资本运作、市场开拓和国际竞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是"以赛促训",与X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合作举办X省职业经理人创新大赛,吸引全省来自信息技术、财务、市场营销等多种岗位不同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在比赛中发掘人才、促进人才交流。

四轮驱动,强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提出构建地球家园的"三个愿景",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个倡议",实现生态文明的"两个构建",既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凝聚起了强大合力和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了方向和行动指南。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把推

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强调要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各国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等发展建设的主流。中国自1992年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推动主流化进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2022年上半年,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在昆明以线下方式举行,各国将致力于推动达成兼具雄心和务实的"2020年后全

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为COP15大会东道国,中国更加需要持续加速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摒弃先破坏后保护的老路,"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基础支撑"四轮驱动,推进生物多样性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