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人民日报思想纵横第一季度文章汇编37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35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9分钟。

目录

 1. 把耕与读传下去(思想纵横) 2

 2. 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纵横) 5

 3.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纵横) 8

 4.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思想纵横) 11

 5. 奋斗创造奇迹(思想纵横) 14

 6. 更好发挥宪法制度优势和作用(思想纵横) 17

 7.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思想纵横) 20

 8.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思想纵横) 22

 9. 坚持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思想纵横) 25

 10. 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思想纵横) 28

 11.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思想纵横) 30

 12. 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思想纵横) 33

 1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纵横) 36

 14. 牢牢抓住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思想纵横) 39

 15.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思想纵横) 42

 16. 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思想纵横) 45

 17. 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纵横) 48

 18.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思想纵横) 51

 19.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思想纵横) 54

 20.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想纵横) 57

 21. 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思想纵横) 60

 22. 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思想纵横) 63

 23. 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思想纵横) 66

 24.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思想纵横) 69

 25. 为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思想纵横) 72

 26. 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思想纵横) 75

 27. 信心百倍推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思想纵横) 78

 28. 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思想纵横) 81

 29. 以昂扬志气骨气底气推进伟业(思想纵横) 84

 30. 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思想纵横) 87

 31. 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的合奏中形成和声(思想纵横) 90

 32. 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思想纵横) 93

 33.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思想纵横) 96

 34. 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思想纵横) 99

 35. 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思想纵横) 102

 36. 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思想纵横) 105

 37. 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思想纵横) 108

把耕与读传下去(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文明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等思想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耕读文明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大为不同,但这些思想理念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在传统社会,耕与读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体现了人们对劳动生产和文化修养的重视。陶渊明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王冕的"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钱澄之的"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等诗句,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耕读文明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可以说,耕读传家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赓续农耕文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耕读教育体系。耕读教育中重视劳动、提倡读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今天立德树人提。

人们通过耕作获取粮食,也通过劳动受到教育,亲身感受劳动创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些人中被不同程度忽视。传承耕读教育理念,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引导学生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耕技术、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增强身体素质,锤炼勤劳奋进、脚踏实地的作风品质和胸怀乡土、报效国家的价值追求。

最是书香能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家庭也要重视读书学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加强阅读引领,涵育爱阅读、爱知识的良好家风。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在完善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中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农高校要"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农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当前,涉农高校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新探索新实践,引导青年学子知农爱农、学农为农,厚植"大国三农"情怀,践行"勤耕重读"理念,走出教室、走进广袤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纵横)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握发展的时与势,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提高发展的安全性,都需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只有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此,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全面创新真正成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率先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就能快速实现现代化,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些传统强国衰落,与其失去或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本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经济结构正在重塑,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XX大报告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具体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国际竞争形势的深刻把握,展现了我们党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全面推进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充分释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列第十一位,较2012年上升23位,实现连续10年稳步提升。中国已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等问题仍然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发挥创新激励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依靠创新加速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要重视科技创新,也要重视与生产关系有关的制度创新,还要重视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党的XX大报告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要进一步将党的领导落实到创新发展的制度安排、能力建设等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力解决谁来创新、如何激发创新动力等问题。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评价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创新人才服务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艰苦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要增强创新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增强自主创新的志气和骨气。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更多实现原始性引领性创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纵横)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我们必须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将良好生态环境转化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不仅自身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而且提出一系列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倡议和主张,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凝聚强大合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上携手前行,一定能够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思想纵横)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追逐体育强国梦,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骄人成绩;我们探寻九天揽月梦,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求索创新创造梦,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华龙一号"全面投运,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军梦,也是航天梦、海洋梦、生态文明梦......为了实现梦想,亿万人民日夜耕耘,描绘出新时代最为壮阔的奋斗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论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还是人民幸福,每一项成就的取得,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都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都凝结着无数人的努力奋斗。

中国体量巨大、人口众多、国情复杂,这样一个大国求发展、求富强,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我们的梦想之所以能步步推进、接连实现,关键在于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执政力。中国共产党能够锚定奋斗目标、掌握历史主动,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形势,有预见性地把握时代大势,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正确路线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展,为每一位逐梦前行的中华儿女创造机遇、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每一位追梦人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大潮,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奋斗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亿万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交织交融、交相辉映,通过不懈奋斗,造就了今日之中国。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点亮中华民族的复兴希望,展现着一个政党的行动逻辑、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时代十年,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历史和实践证明,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密团结在一起,就能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我们的团结,是基于共同理想信念的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创造历史伟业;是广泛的团结,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