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23年工作要点》(X〔2023〕X号)、《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新课堂达标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X〔2019〕X号)、《中共XX区委教育工委XX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X〔2023〕X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区教育教学年度工作安排,全面贯彻学校教学工作会"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的工作总体目标,立足新课堂达标活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实验教学进程,积极构建学生社团,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辐射、带动全体教师提升内涵,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构建校际联研共同体,探索合作方向和渠道,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1.坚持党建铸魂。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抓党建、强业务、促发展,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确保学校党建工作常抓不懈,确保学校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工作应该全方位、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2.坚持五育并举。规范课程实施,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制定中学生行为习惯要求,细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落实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校园、进课堂工作落实到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继续开展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不断加大语文、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力度;推动古诗文吟诵、拓展阅读、生活化写作教改实验。开辟课内外实践活动新途径,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建立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突出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时间,强化实践育人;密切家校联系,重视家校共育。2022年,力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优良率达到40%。
3.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持续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重视挖掘学科教材育人要素,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探索学科教学育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强化学科贯通,中小学德育学科依据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规划德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构建不同学科前后的依次递进、衔接有序的德育课程体系。依据《XX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制定学科育人目标,挖掘教材育人要素,设计恰当的育人活动,不断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深入实施。
二、狠抓新课堂达标,开展强课提质行动
4.全面建设"达标课堂"。依据市局《方案》,深入开展"三学"(学理论、学规范、学典型)、"三研"(研课标、研课纲、研学历案)、"三练"(练课、练学、练规范),逐步建立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加强对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指导、培训与督查,分阶段、分专项实施达标验收。积极参与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堂达标经验交流会、校长论坛,参选市、区教研室遴选的新课堂达标标兵学校活动。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开展学课标、研课标活动,推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聚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编制学历案为载体,探索大单元教学,构建达标课堂实施系统。强化教师达标技能训练,开展达标课堂专项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结合新课堂达标推进任务,分学科制定落实《XX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实施评价方案,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
5.项目化推动新课堂达标工作。学通、弄懂学历案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逐步掌握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确定、评价任务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业布置与设计等学历案关键技术,建构"备-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学习课堂。依据市教科院和区教学研究中心关于新课堂达标活动的文件精神,本学期将新课堂达标活动的重点向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叙写倾斜,各学科都要按照市区文件精神,在学科组内认真研讨目标确立与叙写的基本要求,形成常规研讨、专项研讨、提升研讨的良好氛围。老带新,新帮老,新老齐头并进,全方位、无死角的参与目标确立与叙写活动。借助研讨东风,以活动带动全校积极参与活动。
6.专项落实"作业布置会商制"。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建立作业布置会商机制,成立由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组成的作业统筹小组,负责统筹各学科每日作业量。结合学历案编写,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设立"作业超市",开发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作业,不得以教辅资料或试卷代替书面作业。提高作业效能,做到"有布置、有批改、有讲评",倡导教师"面批"学生作业。依据学科特点,语、数、英、理、化作业时长不得超过90分钟,政、史、地、生学科不得布置书面作业,体育学科可以布置家居锻炼计划,提倡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或家务性劳动作业。
7.狠抓常规不松懈。(1)制定好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备课)组计划、个人教学计划、课外活动计划;有目标、有策略、有方案。(2)备好课。坚持独立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做到备班级学情、备学习目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教参、备师生活动、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学法、备课堂变化、备实验联系、备达标检测。(3)上好课。目标明确、方法适当、重点突出、讲练结合、注重落实、做好学科与五步教学法的融合。(4)布置批改好作业。目的明确、总量控制、形式多样、创新批改、及时反馈、错误修订。(5)进行好单元检测。形成制度、高质命题、规范实施、诊断教学、及时纠偏、以测促学。继续坚持周清、月考制度,严格命题、测试、阅卷、二次达标、满分卷的展评各环节。(6)抓好两个"活动"。学科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定主题、定内容、讲合作、讲实效,研课标、研教材、研课例;班级组教导活动-学情诊断、帮包到人、跟踪助学、写实记录,培特长、补短板、促提高,积极做好临界生的转化培优工作。(7)抓好两个"辅导"。学业辅导--尤其针对学困生和学有余力生,讲求方式方法,有计划能坚持。活动辅导--定人定项目,定时定方案,注重过程体验,积累活动成果、形成并固化为活动课程。(8)坚持教学反思。教师及时对教学诸方面、各环节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案例素材,调整自我教学行为,不断提高专业素养。(9)坚持会课活动不动摇。各级部合理安排各学科会课活动时间:常规会课活动为周二到四下午一二节课为语、数、英学科会课时间;周二、周四上午一二节课为政、史、七八年级地、生、八九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及音、体、美、微学科会课时间。学科大教研时间为:周二上午道法学科,下午语文学科;周三上午历史学科,下午数学学科;周四上午物理、地理学科,下午英语学科;周五上午化学、生物学科,间周一次,大教研期间常规活动暂停。
三、建立区域联研,助推教学能力提升
8.联研活动再上新台阶。按照《XX市中小学校联研共同体建设工作指导意见》要求,以全市教育"343"工作思路为指引,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理念,以"共融、共研、共享、共进"为原则,坚持城乡结合、强弱结合、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市教科院和区教学研究中心的文件为主导,发挥XX市第五中学、第十九中学的优势学科,以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以及教研工作重心,制定学期活动方案,分层有序定期开展教学管理、课改研究、集体备课、课例示范、赛课研课、学习研训、交流研讨等活动,确保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果。实现共同体学校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积极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作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9.实施起始年级的小初知识衔接。实施七年级的小初知识衔接,起始年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做好课程资源整合,重点抓好联盟校联研活动,旨在加强校际间教学管理交流,联合教研,不定期召开教学备考工作研讨会。
四、加强业务培训,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0.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技能过硬、创新能力较强、教学成绩优异、教科研成果丰硕、影响带动力强、学生普遍欢迎的"名教师"队伍,尤其是既具备优秀的学科教学技能又拥有高超的班级管理艺术的双能型教师。发挥好新教材教研员兼职教研员的引领学培活动。开展"强教师、铸名师"工作,发挥好"名师工作室"牵引力,进一步优化名师培养的机制,按照渐进式重点培养模式,实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教师"的梯度推进培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
突出教师新课标、新教材、新方法培训。开展假期业务培训,持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继续抓好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信息技术等新教材使用研讨工作,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重视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研究,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验。
11.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学校本学期继续培训教师深化各学科与五步二线教学法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前自主学,基于经验的课中合作学,基于项目的课后深度学;教师基于学生的情景导入,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基于发展的分层分类作业。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高效教学方式改革,让最好的学遇到最优的教。
学校继续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激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荣誉感、团队意识、追优意识,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互学方式,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让学生从"比、学、赶、帮、超"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育创新型人才
12.加强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教学。按照X〔2020〕X号《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本学期学校将加强实验教学,尤其物理、化学、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三个学科。三个学科教师要多研究、多体会,严格按照《意见》中列举的各学科实验目录进行操作,学校现有条件有限,但是演示实验一定要认真做,不能用视频或者其他的媒体播放的形式完成,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操作完成,至少做到眼见。
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理化生学科教师在开学伊始就应该依据教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好学期试验计划,计划必须细化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要求一式三份,一份交给教导处,一份交给相关实验室,一份留存备份,如果有变动应提前一到两天告知实验室管理员,准备或撤销实验活动;学校实验室要依据各学科试验计划配齐实验器材、药品,做好实验操作的准备;逐步配强专兼职实验教师,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水平,确保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百分之百的开设率。各学科要制定实验教学实施方案,并纳入课程管理,作为教学检查的必查项目或重要项目。
六、注重艺体教育,实施全面育人策略
13.注重体育、艺术和劳动社团建设。切实加强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健全完善学校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形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要贯通三个学年,打造"一条龙"项目,营造发现和培养特长人才的良好氛围,实施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好相关课程实施,以课外活动、课余训练为载体,广泛开展校园体育、艺术活动,帮助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鼓励各级部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初中学生艺术展演,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建设。学校要开展好校内劳动、组织好校外劳动、鼓励好家务劳动,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浓厚氛围。
14.加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结合我校学生多、机房少的现状,学校教导处将五个机房分配给三个级部使用,宏观制定科目、节次编排原则,避免过于集中或分散,避免重课。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制定规范有序的信息技术课堂规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技术课要制定详细的公约,明确与学生约定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保障课堂的顺利开展;细节入手,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心设计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可以灵活大胆地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结合中考内容,尽量将考试内容平均到平时,不搞临时抱佛脚的突击。
七、阅读与写作,强化活动育人计划
15.强力推进全员阅读、活动育人计划。继续深入推进"语文、英语阅读与写作衔接育人行动方案"的实施,其他学科也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思辨、质疑和批判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健全的人格,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英语学科教研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备课组长和各科任教师为第一落实人,以级部为单位,继续按照第一学期阅读与写作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等活动,做好活动计划、具体实施方式、活动过程材料积累、活动总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