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文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文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1日在文山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理市长:杜跃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文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各类风险挑战,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增长3%。财政总收入44.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亿元、增长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3亿元、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下降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6亿元、下降1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1.22亿元、增长6.62%,各项贷款余额441.34亿元、增长10.7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80元、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5%。
一年来,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选派5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抓实精准化、常态化防控,坚持"四早"原则,压实"四方"责任。突出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管控,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各1例,有效遏制疫情传播蔓延。设置定点、哨点发热门诊20个,储备口罩、防护服等防控物资133.5万件,建成市医院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启动市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项目建设。全市连续9个月无新增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境外输入病例,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二)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问题清零,驻村帮扶工作队尽锐出战,深入开展"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等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842户2887人的年度脱贫目标,100个贫困村整体提升,13592户57957人已脱贫人口持续巩固,顺利通过第三方实地评估和国家普查验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河(湖)长制责任全面落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有序推进,完成历史遗留砷渣治理、"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11户、尾矿库污染防治情况调查分析5户。削减主要污染物6571吨,完成省州下达的单位GDP能耗目标任务,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强化风险源头管控,规范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财政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全面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打掉涉黑涉恶团伙9个,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3.1%,枪爆案件破案率达100%,破获涉毒案件50起,缴获毒品24.78千克,全力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破案率同比增长438.5%,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成效显著,四项指标全面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回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三)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压减一般性支出1396万元,统筹各类资金30.07亿元,兜实兜牢"三保"底线。组织"点对点"和"一站式"外出务工,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贷免扶补"扶持创业46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34万元,带动1053人就业。发放救助资金1.52亿元,"五险"参保人数达82.26万人次。减免国有资产租金89.98万元,清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2.2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497户。兑现企业复工复产奖励和补助资金近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基建、房地产等领域逐步恢复。
(四)重点产业持续壮大。实现粮食产量2.46亿公斤,收购烟叶8.08万担,烟农收入1.1亿元。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项目17个,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基地49个。新建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场2个,全州首家家禽集中屠宰厂投运。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增长6.5%。云白药、天士力现代中药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三七智慧药谷项目成功签约,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实现综合总产值123亿元。年产50万吨电解铝全面投产,年处理3万吨铝灰生产线、年处理260万吨赤泥选铁及综合利用等项目达标达产,铝产业链总产值达58亿元。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6亿元,增长21.3%。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回暖,预计服务业增加值158.2亿元。
(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马高速建成通车,天文高速(市境段)建设加快,蒙文铁路、文砚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德厚水库下闸蓄水,湾子寨水库,乐竜、红甸灌区等一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锁龙桥、大箐、依格白、水结等水库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水网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天然气管道20.2千米、小区配套燃气设施8000户。完成农村电网改造42.64千米,垃圾焚烧发电、三水厂二期项目复工建设。建成5G基站415个。
(六)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环东路、文新农贸市场等一批市民反映强烈的"脏乱差"区域明显改善。重点场所实现常态化消毒。城市机械清扫率达76%,日处理生活垃圾360吨,清理建筑垃圾百余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6%、95.01%。启用智能渣土车管控平台,对城区建筑垃圾核准运输实行定点消纳、全程监管,基本消除裸露垃圾。新(改)建公厕10座、洗手设施188座。清查整治"两违"建筑10.16万平方米,拆除广告牌455块,清理布标、小广告2.2万条(张)。实施东互通连接线及省道206线示范路建设,沿路绿化5.47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个,樱花山谷、丽水湖畔保障性住房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山中寨回迁安置房项目全面复工。深入开展农村违法占耕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七)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文旅体教卫等领域改革不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等改革试点成效初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5%,按时办结率达87.7%,率先实现34项行政许可相对集中办理。推动执法力量持续下沉。殡葬改革不断深化,建成乡村公益性公墓215个。国企改革蹄疾步稳,整合组建3家国有独资公司。文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高位推动招商引资,成功签约项目10个,引进省外企业到位资金增长10%。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第十一、十三、十四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引入曲靖民族中学、长水教育集团、文山学院入驻办学,马塘黑末小学、小街小学迁建成功,25个"一村一幼、一乡一公办"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学位7500个,新招聘教师1427人。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晋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市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产儿病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中医药服务、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等健康产业稳步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国家级试点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推进,建成文明实践场所159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2020年10件惠民实事完成9件。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确保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四五"顺利开局和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迈进。先后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和中国西部百强县,县域经济发展排名从2015年全省第38名晋升到2019年的第6名。
--这五年,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从8.5:42.1:49.4调整为8.1:43.1:48.8,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被评为省级科普示范市。粮食年产量突破2亿公斤,建成高标准农田7.05万亩。先后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产油大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称号,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被评为"国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火炬文山三七特色产业基地""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高效铝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年均增长15%,名列"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
--这五年,是绝对贫困全面消除的五年。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上海市静安区、哈电集团、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倾情帮扶,实现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434户6084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五年。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实施人工造林9.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4%。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老君山片区生态恢复有序开展,历史遗留砷渣、德厚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以上。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五年。蒙文砚、平文、文马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72公里,公路总里程较"十二五"末增加278公里。蒙文铁路纳入国家路网规划。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座,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5万件,新增库容1.23亿立方米,累计解决34.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达94.6%。实施农村电网改造274.53千米。城区光纤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网络建设有序开展。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编制完成综合交通整治、城市风貌设计等专项规划。实施地下综合管廊、供排水等城市建设项目202个,新(改)建城区公厕72座、港湾式公交车站台216座,新增临时停车泊位2.7万个。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建成保障性住房10456套。新增绿地面积18.5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8.89%、31.78%。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列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3个,改造农村危房4.85万户,新(改)建村委会卫生公厕138座、卫生户厕2万余座。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活力迸发的五年。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阶段性任务,淘汰落后过剩产能143.5万吨,商品房待售面积稳定在合理区间。"营改增"全面完成,累计减税降费45亿元。农村土地、户籍制度、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改革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44项,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成功承办建州60周年庆典等系列活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的五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3.49%。实施一批教育建设项目,新建校舍5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3万个,教育"三率"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7.11、21.7、6.39个百分点,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2岁。发放救助金6.52亿元,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5张。实现自然村广播电视及活动场所全覆盖。
深入推进"九进九创"活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55个。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征兵、民兵、人防、军民融合、双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消防救援等工作全面推进。统计、档案、文学艺术、老龄、保密、气象、地方志、侨务、科协、红十字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这五年,是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办理州市人大代表建议835件、政协提案954件。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依章开展工作。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公开政务信息4.1万条。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得到加强,"七五"普法全面完成,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帮助,得益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驻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文山市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工作中还有很多突出问题。一是政治意识还有差距。政府系统未紧跟市委的决策部署,有的各行其是、有的各自为政,有的混淆视听,有的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有的找不准政治站位,立场动摇,信念缺失,欺上瞒下,做"墙头草""两面人"。二是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乱上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决策程序缺失,监管缺位,土地征用、规划、出让等环节乱象丛生;工程项目不按基本建设程序推进,项目投资随意超概,项目设计随意变更现象突出;土地违法占耕比例居高不下,政府债务风险长期处于红色等级,亟需化解。三是社会治理水平还不高。城乡、产业、区域之间和城市内部发展不协调,城市治理水平较低,民生领域等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差距较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房地产乱象、征地拆迁、非法集资、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风险不断累积;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较低,群众满意度不高。四是政府自身建设问题突出。政府系统运转不畅,办事效率较低,"慵、懒、散、拖"现象突出,办事讲人情,遇困难丢包袱,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现象突出,政府系统管理失之于宽、松、软,遇到不合法理之事,少有敢于坚持原则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突出。对此,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下决心切实认真解决。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十四五"顺利开局和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共文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人民政府编制了《文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草案》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我市发展条件,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刻反省教训,穷则思变,以改革求突围,以创新求守正,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左右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全州占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州内领先水平,全州排头兵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省州府所在地城市排名实现争先进位。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文山市奋进新目标、实现新转变、构建新格局的第一年,做好2021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中央和省、州、市委对"十四五"发展的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对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做好今年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增强信心,保持定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好市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从全市发展实际出发,实施"生态育市、产业强市、创新立市、开放兴市、共享和市"五大战略,紧紧围绕把文山市建设成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和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三七产业之都和绿色高效铝全产业链一体化示范基地、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一核、双极、两廊、四带、多点"的发展布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激活力、破瓶颈、兴产业、惠民生、强保障,干在实处、勇争先列,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活力新文山。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战果,抓实常态化防控措施
始终把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慎终如始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基层网格化管理,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引导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坚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于洗手等良好习惯。加快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隐蔽性传播风险防范,突出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以及冬春季、春节等重要季、节点的防控,坚持"人""物"同防,加强兵警民联防,落实"四早"要求和对口支援马关县边境疫情防控任务,巩固和拓展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良好形势,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富美乡村建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五年过渡期,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落实好"一平台三机制",管好用好防贫救助基金平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落实种养殖、小额信贷等产业帮扶政策。规范提升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深入开展"西畴精神"和"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扶贫车间建设等就业扶贫工作。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持续从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就业等方面与上海市静安区、哈电集团交流协作。继续抓好驻村帮扶工作。不断巩固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实现稳定脱贫。
加快富美乡村建设。深化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供销社等改革,制定出台《文山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行)办法》,加快土地流转,不断引进优势新型经营主体,整合调整现有涉农扶持政策,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户,申报州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户,新纳入家庭农场名录库20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力争建设田园综合体1个、精品示范村1个和美丽乡村5个。建立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库,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等一批补短板项目,持续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行动,启动6个乡镇"一水两污"建设,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新增垃圾处理设施3个,开展重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7.63万亩,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核心示范区3万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3万亩、酸化土壤治理1万亩,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加快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000座以上,建立健全农村厕所管护机制,有效提升村容村貌。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落实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五分钱"工程,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激情。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村规民约、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自律规范及"四会"组织,加大村务公开、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力度,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文明新风尚。
(三)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启动盘龙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力争纳入州级重点项目盘子。加快露天采石场转型升级,严控建筑工地等扬尘污染防治和城区餐饮业油烟排放,确保文山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1%以上。接续落实河长制,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持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畜禽粪便、农膜、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城乡国土绿化工程,持续开展义务植树、"三沿"绿化,新植苗木100万株以上。实施盘龙河流域、老君山水源林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300亩、退耕还林3.15万亩,在马塘、秉烈等生态脆弱片区引导发展经济林果、山地畜牧等绿色产业。打造生态宜居文山,申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乡村。
(四)破解债务和用地红线制约,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破解债务红线制约。统筹推进债务化解和土地供应工作,制定财政资金使用计划和土地利用计划。严控新增政府债务,通过"五个一批",科学稳步化解政府债务。运用国企改革成果,以市场化、实体化为国企改革重点,充分发挥3家新组建公司在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民生保障、投融资管理等重要领域的突出作用,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国有资本。继续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综合考虑项目资金成本和财政承受能力,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民生事业上。加快财源培植,夯实财力基础。强化财税收入征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破解土地红线制约。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既算"增量"账,更算"存量"账,确保项目精准落地。吃透用好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政策,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为重大要素保障工程、重大产业发展工程、重大民生改善工程、重大解困工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力争9月底分别完成一批土地提质改造,补充一批耕地,启动追栗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努力实现土地整治项目效能有效转化。积极盘活已批未供、供而未用等闲置土地1200亩、低效用地800亩。强力推进"两违"整治,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坚决杜绝违法用地增量,减少违法用地存量,把违法占耕比例降至15%以下。落实土地组价和外挂机制,合理配置土地组价要件和外挂条件,前置测算政企经济成本,释放土地价值,提高土地开发质量和效益。
(五)坚持筑牢发展之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严守115万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加强执法力量建设,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压实粮食生产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稳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米袋子"安全。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多渠道整合资源资本,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柳井、德厚集中养殖基地,确保生猪出栏28万头以上,稳定猪肉供应。在马塘、德厚、红甸、秉烈等乡镇打造以粮食、水果、蔬菜、烤烟等为主的北部高原特色现代规模农业,在平坝、小街、新街、喜古、薄竹、坝心等乡镇发展以三七、重楼、黄精等中药材为主的西部绿色生态农业,在城市周边依法有序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实施"一县一业"创建项目21个,建成6个"100工程"示范园17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个以上,实现农业总产值48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园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实施万亩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中药材加工中心等9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做好以三七为主的本地优质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百果园等项目建设,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推进新型工业发展。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和园区赋能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探索园区实体化改革,搭建开发建设、融资担保、科技研发、商务网络、人才培育、项目孵化平台。完成三七产业园区产城融合规划修编,加快控制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力争上半年启动新平坝片区三七加工企业"退城入园"搬迁及三七智慧药谷项目建设,加快绿色生态园区和智慧新城、三七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区、综合供水和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建设。完成马塘园区规划修编,聚焦园区定位,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园区涅槃发展。围绕三七、绿色铝等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瞄准行业龙头,抓实精准招商,全力引进落地一批新项目,大力拓展三七园区"药、医、养、食、游"产业链,打造马塘园区绿色铝全产业链一体化示范基地。新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上一篇:2021年高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21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