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市就业情况调研报告(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0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分钟。

二是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还有一定差距。市本级、宝塔区目前没有固定场所开展人力资源供求服务,零工市场建设工作推进较慢,县(市、区)人力资源市场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公共就业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三是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门槛较高。返乡创业农民很难得到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为其进行贷款担保,创业担保贷款审核资料、审核流程较商业银行贷款较为繁琐,对急需资金补充的创业人员等待时间较长,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更为优惠,但以上因素还是影响创业人员申贷的积极性。

四是就业补助资金政策效应发挥不充分。市、县(市、区)使用管理就业补助资金参照《X省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对各项资金补贴标准、使用范围等都有严格的政策规定,为确保严守政策红线,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以符合审计规定为前提,不利于县(市、区)灵活开展工作。

六、调研启示与建议

(一)加速释放就业优先政策红利。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政策执行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建议改变就业补助资金"重监管、轻实效"的问题,以就业实际效果为考量,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效应,最大程度激发就业补助资金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引导、促进和激励作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提升各级、各部门施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兼顾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围绕"扩、促、兜"综合施策。将稳就业与扩大内需、释放市场潜力等结合起来,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提供用工、培训、资金支持,不断扩大就业岗位容量。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住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岗位吸纳规模,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扩大见习规模。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推荐、公岗兜底等就业援助政策,对失业人员兑现失业保险待遇,对生活出现重大困难的,对接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救助。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就业结构。一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我市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尽快设立市级、宝塔区、延长县零工市场,争取上级部门在资金、政策、人员配备、场地设施等方面统筹支持,加强基层公共能力建设。二是与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加强配合,设立"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综合点,充分发挥"秦云就业"平台功能,不断提高群众获取就业信息、享受就业服务的便捷度。三是培树示范引领点,培育充分就业社区、创业孵化基地示范点,完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选配精兵强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就业创业工作。四是健全就业实名制数据库,在已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缩短数据更新周期,提高数据监测质量,坚持"失业登记-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跟踪回访"闭环服务,建立定期抽查回访和数据核查制度,倒逼就业数据完整准确。强化长期失业人员数据跟踪,加强就业援助引导市场化就业,对难以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兜底帮扶。

(三)解决重点群体就业"急难愁盼"。一是适当放宽公益性岗位资金支出比例限制。按照兜牢就业底线工作需要,一方面要求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利用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另一方面在就业资金中设定公益性岗位支出比例不得超过30%,对基层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扰。应当适当放宽公益性岗位在就业资金中的支出比例,帮助更多难以市场化就业的困难人员得到兜底安置。二是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任务指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随着脱贫人口逐年退出劳动力认定范围,脱贫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但乡村振兴考核体系要求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安置、技能培训人数不得低于上一年度,一些县(市、区)无法完成任务指标,建议根据脱贫劳动力人数逐年减少趋势,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三是探索放宽创业担保贷款门槛。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活动,对企业园区、创业人员的创业诉求进行摸底,进一步简化贷款申报条件、流程,各县(市、区)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更加灵活的担保方式,向创业人员解读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协助梳理申贷资料,帮助初创期企业、个人顺利获取贷款支持和政策指导。

(四)拓宽就业空间促进人岗匹配。一是集合各方资源建立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信息发布平台。支持"秦云就业"小程序结合市、县两级后台管理人员及办事群众用户反馈,进行本地化、便民化升级,进一步满足群众线上办事需求。不断丰富就业服务方式,加快岗位信息收集更新频率,扩大发布规模,分类精准推送,在人岗匹配、职介成功率上下功夫,缩短失业待岗时间。二是积极挖掘各行业尤其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就业新潜力。聚焦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在知识结构、技术手段推动就业梯次更新迭代的基础上,加大智能化、年轻化岗位供给数量。三是主动服务新就业形态,坚持激励政策与保障措施并行,配套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壮大。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大兑现支持力度,确保政策精准直达,促进就业岗位扩容升级。四是将技能培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协调好培训、市场和就业的关系,通过培训助力企业增加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转型;通过培训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丰富生活服务业供给,提升就业发展质量。通过将人社工作浸润至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重点群体切身感受就业工作的发展进步,共享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