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3年3月调研报告-40篇(第57/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6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23分钟。

其次,自然生态与制度环境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条款在城市管理制度中开始体现,但相关条款还散落在不同的政策法规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根据《立法法》,除直辖市外,

设区市也"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但目前对这方面的立法权还利用得不够,与自然公园城市建设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尚未健全,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构建的需要。

3.城市生态产品服务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

各城市特别是邻近城市向社会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比较广泛地存在同质化竞争和低层次竞争。主要表现在:市区综合公园、郊野公园与历史文化融合不足,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大同小异,特色不突出,仅能吸引周边居民休闲娱乐;城市公园、景区服务内容大体相同,均通过走平价路线形成一定市场竞争力,缺乏在市场细分基础上的差异化经营;生态民宿、农业观光园、小型历史文化景点受交通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影响,规模不大,服务针对性不强,特色不突出。由于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销售量受消费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过剩成为一种常态。

4.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欠缺

不少城市的公园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存在着各类规划相互矛盾,覆盖广度、深度不一,内容交叉,用地粗放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功能分区、重大项目和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没有以公园城市"为统领,缺乏在文化、景观、功能等方面的互相植入、互相带动和联动互动。城市公园体系化、特色化程度不高,公园建设同质化,服务功能单一。近几年,一些城市公园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完整的公园体系构建还不成熟,公园之间缺少相对独立的连接绿色廊道,城市公园与郊野休闲游憩地未能贯通。园与园之间趋同,城与城之间也趋同,缺乏特色与创新。此外,城乡统筹不够。郊野96公园与城区公园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不高。郊野公园本质上是城市空间的延伸,如果没有绿道或慢速公交系统与之衔接,其对城区居民的辐射与吸引能力将会受到较大限制, 差异化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其作为野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也会因生态廊道不完整而大大降低。

5.全社会参与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强大合力

目前,各地公园城市建设以"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为主,而"自下而上"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动力、方式、程度都显不足,亟待提升。人民群众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更是生态环境的创造者和维护者,需要全民参与确定一个共同愿景,并通过公众参与明确发展目标,进而引领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前进。如果公园城市建设缺乏公众参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成本将十分高昂。而且,

公园城市建设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公众参与作为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公园城市建设不可或缺。市民作为建设者参与不够,作为消费者参与也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尚未构建起科学完备的公园体系,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和生态产品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

五、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公园城市建设,既要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又要避免跟风、盲目照搬。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园城市建设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以规划体系和指标体系引领公园城市建设

坚持以城市规划引领公园城市建设,先规划再建设,不规划不建设。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制定公园城市特色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增强城市发展韧性。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建立功能区规划、分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等逐级传导的规划体系,科学谋划城市发展,消除规划与建设之间的障碍,构建公园城市特色空间格局。建立健全可落实、可核查的公园城市指标体系。立足区域自身实际,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发展,设立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特色综合指标体系。定期对公园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规划设计实施情况,推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

2.筑牢生态本底,增强发展韧性

优美绿色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战略导向,增强城市生态本底,才能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推进绿色空间整体治理,强化生态属性,重塑"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尊重自然生态敏感性,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涵养功能,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空间保护,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通过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发展布局,完善城市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 建立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全域城市公园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突出区域特色,打造个性公园之城

城市所具有的独特文化魅力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城市能

级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公园城市建设应注重突出城市文化特点,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魅力。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点,明确公园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通过优化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快形成特色化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模式。整合重要文化资源,重点打造标志性的文化建筑、文化景观、文化活动,创新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引领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传递和表达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文创产业,推动文创旅游、文创科技、文创生态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交往活动能级,增强公园城市文化软实力。

4.注重老城改造升级,加强新城规划设计

建设公园城市要在老城拆迁改造和新城规划设计两方面齐头并进,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在老城拆迁改造过程中,"城中村"改造升级、再开发等问题可以通过"生态修补+城区改造"实现。生态修补主要通过环境改造提升城区生态环境,新建公园如用地独立、规模较小的口袋公园等,以社区公园、城乡绿廊的形式为居民就近提供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绿地。优化老城区空间布局,加密路网、完善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新城区规划建设应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塑造现代与传统相协调的城市风貌。创新利用"公园+"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计,促进地形地貌、公共建筑与现代美学完美融合。深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 建设低碳化、智慧化、便捷化的品质社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城市空间格局。

5.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