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19/81页)
二是圆绕大局出思路。参谋职位很小,所谋事情却大,需要有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抓住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寻求统筹解决的思路。所谓"身在卒位,心谋帅事"、"开门我最小,关门我最大"。进入省委政研室工作后,通过半年的调查学习.我写了一篇《湖北新农村建设的十点思考》. 随后写了一组《关于全省XXXX》重大问题的稿子.都得到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是围绕难题求突破。解决问题才是成功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攻克难点,尤其是要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要有敢吃"螃蟹"、敢尝"禁果"、敢蹬"深水区"、敢闯"地雷阵"的探索精神和无畏勇气。
谋之有方--"抓到痒处"算良方
一位"老参谋"有句很经典的话:"写报告提建议,要抓到痒处。"抓痒只是个比方,我理解这句话有四层意思:一要找到痒处。痒处就是需要处,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调研要有针对性.要带着问题下去。要想领导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二是看准时机。要把握参的机会,掌握谋的方寸。参在领导正准备想的时候,谋在群众刚开始急的当口。三是必须止痒。要有对问题的全面了解, 并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四是讲究手法。"道之无文行之不远",要把报告写好、写新、写活,让党政领导愿意看,让基层干部喜欢看。
一要研究中央精神。对于中央精神.不仅要原原本本地学习,而且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养成对中央精神研究性学习习惯。
二要研究领导的新意图。省委政研室是直接服务省委的,我们农村处的调研产品"主销"省委书记和分管三农的领导。要想调研产品有"销路",必须研究"主客户"的新意图。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产销不见面"。怎么办?靠揣摩、研究。如果说"多研究事、少研究人",这是对一般干部的要求,那么, 政研室写调查报告和写讲话材料,必须在研究人上下点功夫。要研究领导的会议报告尤其是脱稿讲话,研究领导的活动行踪尤其是现场讲话.研究领导的批示,包括研究领导的风格和个性,甚至研究领导读的书和看的报。
三要研究基层新问题。我对基层情况的研究方法有三个:一是自己下去调查,二是学习基层上报材料,三是参考领导和专家分析。我的体会是,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复杂,不是单纯坐在办公室里上网、看材料就能了解和掌握的, 即便是下去听县乡领导汇报也有可能得到不真实不准确的信息。我以亲自调查为主,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基层的情况来一次总体"盘存"。党的十七大召开前, 我认真梳理湖北省三农政策.选出"群众拥护欢迎的十大好政策"、找出"群众希望长期坚持不变的四大根本性政策".提出"应该从政策上解决的八大问题", 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四要研究外地新做法。近两年,我重点关注和收集省外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关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关于城乡统筹试点和关于农民工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好思路、好做法。前年利用去江西的机会,我把江西和湖北新农村建设情况对比研究了一番,写了《江西新农村建设的九点启示》, 得到省领导的批示:"九点启示,十分可贵".并发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学习.发全省县市领导参阅。
调查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上)
湖北省委政研室 余爱民
(2009年)
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所在, 是贯彻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调查研究既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又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它是保证科学决策与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好"。
如何做到"三个深入",争取"三个提高",以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落实,我结合调查研究工作的实际,先从问题谈起。
一、当前调查研究中的两个突出问题:沉不下去、提不上来
沉不下去是说调查方面的问题。提不上来是说研究方面的问题。提不上来是指不能从调查的具体情况中提出正确的决策和政策来。其主要原因是研究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其问题大多在于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待调查得来的情况和材料,大多没有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 缺乏全面的、系统的、发展的、比较的、辩证的研究。提不上来这个问题是研究部分的问题,但也与调查部分的问题密切相关。
相对而言,沉不下去这个问题更为重要。沉不下去,就很难弄清楚实际情况。陈云同志曾说:"难者在弄清楚具体情况,而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那么,何谓沉下去呢?江泽民同志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论述,他指出:"所谓深入基层,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车间班组,亲自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 当前,针对有些同志调查研究沉不下去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种状况和原因。
一是没空下去。有的同志长期在一个地区和单位工作,自认为对当地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从而忽略了身体力行去调查研究;有的市县委领导一年到头
去自己调研工作的点上还不足两三次;有的乡干部竟也很少下村;有的则因为工作忙、任务紧,而放松了调查研究。例如,一些市县干部同志忙着招商引资, 忙着再造新城,忙着工业园建设,连一些乡镇的同志也在忙着这些大事、大项目,仔细想想这些事也是建设发展的大事,确实也该忙。但是,如果只忙着这些"大事",便很容易忽视去基层调查研究。
二是不愿下去。当今社会,拥有庞大、快捷的信息网络,工作中需要的数据和文字材料随时可以从网上调出来查看,因此有的同志就认为没有必要再下基层去搞调研;还有的同志甚至沾染了官僚主义的恶习:一杯浓茶一支烟,报纸新闻看花边,办公室里吹吹牛,电脑上面聊聊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根本不愿去做调查研究。
三是害怕下去。下基层是会碰到困难的,下基层是去接触矛盾的,下基层是去解决问题的,下基层总是有任务的,总是要吃点苦的,下基层也会给基层带去一些麻烦和负担。有的同志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自信,担心解决不了矛盾和问题,没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自身任务没有完成好,还出力不讨好,搞得上下都不满意。
四是沉不到底。办公室系统有这么几句顺口溜:"领导未到传真先到,立马准备迅速制造,先是准备材料一套,统一口径再作汇报。"有的地方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调研,先把重点上访户安排得力干部一一盯死,再把易发问题区安排骨干力量看得严严实实。对有些问题,上上下下统一口径,先瞒着不报,实在瞒不住,领导问起来,便一个接一个、一级帮一级地圆着,先是大事说小、小事说了,万一说不小、说不了,也要圆到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准备到这个地步,调查研究还怎能摸到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