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基层调研报告合集10篇(第6/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0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7分钟。

物力;随着管道的使用时间越久,排水管道老化是在所难免的,

而大量开挖更换老化管道不仅大量浪费人力和资金,在施工中也存在很大阻碍,而此时针对管道的破损程度采取相应的修补技术不仅能节省成本,对管道的运行产生的影响也很小:①局部修补:当管道基本完好时使用,只用于纠正缺陷和降低管道渗漏量等作业,具体有密封法、补丁法、铰接管法、局部软衬法、灌浆法、机器人法等;②全断面修复:当管道破损面较大时使用,用于对旧管道进行加固强化,具体有内衬法、缠绕法、喷涂法等;③管道更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有管道直径有时就会显得太小,不能再满足需求,此时,就管道也会破损不能再使用,此时就需要对管道进行更新处置,用稍大直径或相同直径的新管更换旧管,具体有破管外挤、破管顶进等。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对城市排水设施的自觉爱护意识制定并宣传市政排水设施管理办法,教育市民和近郊的农民爱护市政排水设施,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使城市排水设施得到有效的保护。对故意盗窃市政管网设施和乱接管道等行为,依法严厉制止和处罚,这些都可以有效减少排水设施遭到破坏。

关于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的

对策研究

网络

调研报告 人行道 自行车道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急剧膨胀,给城市生态环境、能源、交通带来极大压力。人行道、自行车道作为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低碳、可持续、人性化的特点,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新的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人行道、自行车道的维护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人行道、自行车道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已纳入市政维护道路198条,总面积930.78万平方米;其中,人行道、自行车道面积169.86万平方米,占全区道路面积的18.25%。

为切实提升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近两年,市政中心认真落实《X区关于推进"一圈、两场、三道"建设的工作方

案》(X政办发〔2018〕30号)文件要求,着力推进"三道"中

人行道及自行车道的新建、提质改造和维护管理,对人行道进行专项整治共计94.5公里(维护、管理、提质71.63公里,新建

22.87公里),对自行车道实施新建或改建共计108.2公里(新建

54.3公里,改建53.9公里)。

二、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违章停车及占道经营问题

一是车辆借道、乱停乱占现象普遍。人行道的质量标准是按承受行人重量来设计的,乱停乱放的车辆对其造成很大损坏。二是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店铺和沿街摆摊小贩将商品随意摆放在人行道上,挤占了人行道空间,造成不少市民直接到机动车道上行走,既影响车辆正常行驶,又给市民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

造成该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发展原因。随着经济

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中心城区停车问题越来越严重,现有的道路已无法满足现有机动车的正常通行,加之配套的停车场地不足,导致车辆借道、乱停乱占现象普遍。二是现实原因。通过对辖区代表性道路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人行道占用问题与两侧用地的性质紧密关联,生活性道路两侧小摊位相对较多,而商业性的道路上停车占用比较明显,且大多数商业建筑预留停

车位空间不足,导致人行道成了专职停车场。

(二)道路设计理念不完善问题

一是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混行。近年来,在逐步推进和完善现有道路的自行车道系统建设,在自行车道空间使用中,人行道与自行车道之间无相关隔离设施,致使自行车在人行道、自行车道中混行,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二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一些已经建成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未采取隔离栏杆进行机车分离,亦无自行车道系统,致使电动车、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附属设施设置不合理。不同时期建设的管线箱柜种类繁多,报刊亭、控制柜、路灯、消防栓、垃圾桶、绿化、指示牌等各类附属设施位置设置不合理,杂乱无章,影响了人行道空间利用效率和行人的通行。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历史原因。辖区道路大多是历史遗留道路,建设年代久远,虽多次进行道路提质改造,但因受空间、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按照现有人行道、自行车建设标准进行完善,其功能仍然无法与城市发展速度相匹配。

(三)重点工程周边和管线单位迁改管理问题

辖区内重点工地如地铁、城铁等项目,由于管理监督难到位,泥沙直排下水管网造成管网严重淤塞、重型机械碾压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损坏等。管线单位如电信、电力、燃气、移动等在人行道

综合整治过程中难以协调,导致整治进度滞后。分析其原因,主

要是缺乏制度的规范。我中心虽就重点工地周边管理问题,联合市住建委、区住建局等单位,制定了《关于实施项目建设工地及周边设施"三护"工作常态化管理的通知》,具体规范了重点工地周边市政设施实行养护、维护、管护,但上级相关部门还未正式发文,工地周边破坏市政设施的现象仍然存在。

(四)交通参与者交通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行人与自行车交通参与者交通守法率低,主要表现是:不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指示通行;行人与自行车交通参与者在道路交叉口通行不遵守交通规则或不服从交警的指挥随意乱窜;自行车逆向行驶,阻碍对向车辆或行人的正常通行。主要原因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者没有接受与机动车驾驶人类似的道路交通安全理论培训,加上对居民交通安全宣传不足,导致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者道路交通安全法制意识淡薄,交通不文明行为突出。

三、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经验做法

(一)重点优先,科学铺排

在选择人行道提质对象上,我们坚持两条优先原则:一是优先提质中心城区人行道。主城区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承载体,根据服务更多人的理念,已实施完成的营盘路、东风路等20条人行

道,全部位于捞刀河以南的中心城区,达到了成片提升中心城区

道路品质,打造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二是优先提质受损严重人行道。去年提质的福元西路,全线路面病害严重,仅靠日常维护已不能有效控制其病害发展,优先进行提质改造,可以有效减少后期投入资金,增加道路使用寿命。

(二)施工管理,精益求精

一是抓好前期调查。把提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前摸准吃透,做到设计方案数据详实、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协调,并与相关专家讨论确定。二是抓好安全施工。时刻提醒,适时检查,确保施工安全无事故,一年多来,我中心实施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提质改造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三是抓好设计创新。将人行道上原井座井盖更换成"隐形井盖",大大提升了整体美观程度;在人行道上增加具有透水功能自行车道,做到行人、自行车各行其道,使路权更清晰;采用"麻石板+烧结砖"的模式铺装,提升了人行道整体伸缩性能和平整度;在自行车道上采用透水混凝土,并铺设透水管,新增片区排水调蓄功能。

(三)高质高量,成效显著

一是功能更加优化。人行道提质改造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道路交通和人居出行条件,完善了回家最后一公里步行体验,使广大市民出行更便捷,交通更顺,路权更清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好评。二是环境更加优美。"一圈两场三道"建设的实施,

确保了人行道上设施"统一规范、整洁美观、管理到位",大大提高了我区主次干道品质,美化了城市环境。三是管理更加高效。通过人行道、自行车道逐步提质,达到"还路于民、安全畅通"的目的,构建了"衔接、安全、便捷、公平"的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减少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使城市管理的重心可以逐步向背街小巷等部位倾移。

四、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维护管理对策建议

(一)部门联动,解决违章停车占道问题

一是城市规划部门,要全面排查统计现有的停车泊位数,摸清停车资源,对各道路、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专营性停车场位数进行统计,通过修建、增设多功能停车库、地下停车场、立交桥下空间改建等,合理规划共享单车停车点等;二是公共停车场管理部门,要降低停车收费标准,为开车出行人员提供更优惠便捷的条件;三是道路建设部门,要在必要区域采用物理隔离,例如抬高人行道高度(标高在15cm以上),设置U型警示杆等;四是城管部门,要加强人行道停车管理,不定期采取清理整治行动,严禁人行道上乱设摊点,要求临街所有商户的经营产品必须进店经营,禁止将产品放置店外占道经营。

(二)合理设计,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一是实施人行道、自行车道分离与责任判断。新建、翻修人

行道建设中充分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通行空间的安全,在自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加装隔离栏或隔离柱分离,避免行人与骑行者混行造成安全事故;出台相应断责机制,一旦出现混行造成的安全事故,由违规通行人承担全责,并由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处罚。二是逐步完成机非隔离设施更新、微改造。建议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加大机非隔离设施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建设计划,确保城市规划得到落实;结合现有道路现状,逐步推进和完善现有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建设;快慢分行,优先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使用者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各种措施与机动车道隔离。增强自行车道视认性。用白实线在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间划出较宽的缓冲隔离区,从视觉上清晰区分自行车骑行区和机动车驾驶区,防止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三是严格控制占道隔离设施占用人行道空间。尽量删减不必要的标示,整合和减少必要设施的大小,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必不可少的广告宣传牌和告示;建议由城市规划部门重新规划管理各种管线、箱柜、岗亭等设施位置(尽量设置在绿化带或空坪内),立杆多杆合并和线缆改从地下拉牵线路;未取得规划部门批准的单位或个人不得竖牌立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

(三)注重管理,强化日常维护力度

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周边施工单位监督管理。道路管理部门,

要加强人行道恢复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人行道开挖回填、面层恢复质量不达标单位进行问题信息、图片收集,上报区政府追究其责任;建议有关部门事前向施工单位收取一定数量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完工竣工验收后,一年保修责任期内无质量问题发生,保证金如数退回;如出现质量问题,责令施工单位或另请施工单位按要求重做,确保按质量要求完成人行道恢复。二是加强道路基础设施日常养护维护工作。道路基础设施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巡查,重点巡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道基层是否损坏、面层有无缺损等现象,并填写巡查记录及设施损坏通知单;要强化日常性维修,根据巡查结果,布置养护维修工作,做到"随坏随修,应修尽修"。交警部门加强交通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关心的内容,采取各种手段,做好交通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最终达到步行交通与机动车和谐运行的目的;要利用网络、监督电话、监督信箱等方式长期接受群众对慢行道路设施问题的反映,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回应,从群众的意愿出发,对慢行设施不断改进。

(四)加大宣传,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对行人与自行车闯红灯、自行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同时创新处罚模式,提高行人与自行车违法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

本,切实提升行人与自行车的交通管理效果。建议交警部门优化行人信号配时,同相位优先放行行人,确保行人安全过街;同时,可设置自行车专用信号,对繁忙交叉口处的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通行进行协调信号控制。二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根本性、源头性工作,是交通管理的先导,并贯穿交通管理的始终。交通管理机关的宣传科室应发动地方电视台、报社等加大对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对模范遵守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参与者进行正面报道与宣传,对严格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及因交通违法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进行负面报道与抵制。

关于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

农贸市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元素",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估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2018年,X市实施"一圈两场三道"行动计划,农贸市场作为其中一"场",通过新建或提质改造,环境逐步改善,功能不断完善,"菜篮子"建设初见成效。

如何使农贸市场建设智慧升级?如何使农贸市场管理思维创新?如何让居民幸福持续提升?针对相关问题,我街立足实际,联合街道、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蹲点等方式,展开调研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现状

X街道总面积约41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常住人口约

4.2万人,属于涉农街道。自开发建设以来,全街涉及拆迁安置的社区共8个,只有3个社区种植少量农产品,产量供不应求。"买菜那些事"成为街道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全街范围内共有2处农贸市场。

1、X社区农贸市场:现有经营摊位27个,面积300平方米,

2018年X农贸市场进行提质改造,布局改为岛状式,摊位采取开放式摊铺,经营范围涵盖肉食、生鲜、蔬菜、水果。

2、X社区农贸市场:面积600平方米,棚顶式结构,通道式摊位格局,下水道、地面、天花、通风排污设施不完善。2019年已向区政府提出新建的申请,拟在2020年实施新建计划。

二、调研情况

街道高度重视农贸市场调研工作,由优化营商环境办牵头,联合城管办、食安办和社区成立调研领导小组,早高峰和晚高峰在2个农贸市场实地蹲点,开展观察、问卷调查、随机采访、转换角色体验等,倾听群众心声,了解市场真实情况。

在调研初期,街道以农贸市场管理和群众感受为重点,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两个社区52名居民和8户经营者的问卷收集、现场随机采访及意见反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记录,逐项梳理,并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居民群众的声音

调研发现,早8点和晚6点是买菜的高峰期,主要购买群体为中老年人和妇女。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对X农贸市场整体评价满意的占62%,对X农贸市场整体评价满意占15%。关注的主要因素为:市场环境占72%,价格实惠占32%,品质保证占

85%。

随机采访了解到,X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后,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多群众觉得市场卫生有很大改善,摊位规整有序,菜品品种增多,品质明显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提高,治安管理明显完善,摊户服务态度良好。同时,群众也反映,虽然农贸市场和以前相比,大有好转,有些诉求仍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一是农贸市场规模还不够大,摊位比较少,很多菜品仅一个摊位,选择和比较受限;二是菜品不够全面,无法实现一站式购物,例如没有海鲜摊位;三是市场内没有统一规范的区域标识、价格标牌、市场内部示意图等;四是市场外部停车秩序有待管控,高峰期进出不便;五是菜品价格普遍偏贵;六是产品品质和称重没有保障措施,是否可以在市场设置食品安全检测室和公平秤。

对X农贸市场,群众反响强烈。由于X农贸市场属于传统市场,升级改造困难,只能新建。"脏乱差"现象堪忧,基础设施陈旧,配套功能不全,但由于X社区为拆迁安置小区,住户较多,农贸市场的存在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80%的居民反映,虽然现阶段市场环境差点,但还是方便。如果市场关门了,买菜距离远,会更麻烦。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广大群众买菜首要考虑的因素仍为是否方便顺路,其次才考虑菜品的价格、品质等因素。

【来自:QQ群【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联系加入我们的公文群,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二)经营摊贩的感受

经了解,X农贸市场摊贩主要来自外地,基本都是长期经营菜品摊位,以家庭为单位,大都在市场附近租房,月租金

1000-2000元左右,摊位每月租金4000-5000元左右,租金逐年递增。大部分摊贩反映租金太贵,利润空间太少。同时,摊贩也高度认可农贸市场的升级和规范管理,认为只有规范经营才能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和树立良好的口碑。X农贸市场摊贩迫切希望改善现有市场的"软""硬"条件,同时也希望在新建之前的过渡期内,政府适当放松管控,新的农贸市场建好后,政府能给与适量补贴,降低入驻门槛。

(三)社区居委的反馈

调研组走进X和X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共同探索农贸市场问题解决之道。社区对农贸市场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一是强执法,显实效。市场属于人群密集区,高峰期间,人流量多,车辆停放紊乱,交通拥堵,建议城管介入执法,抽调城管人员,协助维护场内外秩序;二是明权责,立规范。X农贸市场采用承包方管理和社区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X农贸市场以社区为主、物业为辅方式进行管理,分工模糊,责任不明朗,规范化管理难度加大,而上级考核以社区为考核点,社区压力很大。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采取有力举措,协调社区和承

办方管理职责,明晰市场责任和分工;三是精监管,重力度。市、

区、街道日常检查次数较多,建议减少检查频率,聚焦检查重点,强化打击与执法力度;四是优配套,突服务。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市场配套,科学合理布局,通过设置食品安全检测室、消防自动报警喷淋系统、360度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设施,促使农贸市场建设走向智慧化和便民化;五是重学习,显素质。场内经营户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以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为主,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大部分只注重收益。建议采取入市前免费培训和在市综合培训等常态化学习的方式,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和服务标准,提高经营户综合素质,营造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六是紧意识,争先进。辖区农贸市场属于中小规模,农贸市场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对标城区农贸市场示范点,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补齐短板,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工作。

三、对策及建议

农贸市场升级建设是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同时,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也是一项长久并复杂的工程。为了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特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支持,建设优质农贸

加大农贸市场的支持力度,把农贸市场提质改造或新建工作作为重要民生项目来抓,街道成立农贸市场管理监督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通过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营造氛围、加大投资等方式全力支持农贸市场改造工作。

(二)细化责任,创建规范农贸

进一步落实承办方和社区的责任,按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原则,明确承办方与社区的责任分工,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市场承办方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责任制度、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制度以及相应的处罚制度,对农贸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农贸市场的精细化、长效考核奖惩机制。按照"谁建设、谁经营、谁管理"原则,明确市场投资主体和经营业主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市场的物业、治安、卫生、消防、秩序、食品质量、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具体管理。

(三)技术支持,争创先进农贸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入市蔬菜、水产品、水果等进行快速检测;配备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检测结果;同时,市场配备公平秤、监控智能系统等一系列设备,为产品品质保驾护航。

(四)规范管理,营造文明农贸

街道、社区联合协作,进一步优化监管机制,加大综合执法

力度。城管部门加大对农贸市场周边市容违规现象的整治力度;食监部门加强对食品的检查,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贸市场;工商部门严厉打击农贸市场内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承办方和社区联合对经营户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保洁不到位等问题采取惩罚措施。

(五)专业引领,提质舒心农贸

街道、社区公开招标,择优承包和管理企业,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提升管理效能。着重规范管理、卫生环境、占道经营、安全检测和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管理。

(六)政策支持,打造惠民农贸

政府发挥主导职能作用,突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属性,将农贸市场建设列为公益设施进行投资管理,对市场进行公益补贴,并给与相关政策支持,从源头上降低经营成本,促使市场商品定价下调。

(七)与时俱进,开启智慧农贸

借鉴"互联网+农贸""物联网+农贸"的新思路,引用智能市场管理系统、智能巡检仪,配套RFID标签和智能溯源电子秤等智能设备,完善信息化、智慧化、透明化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需求,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构建智慧农贸新格局。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