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组织部部长2022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党课讲稿、经验材料-251篇(第36/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1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73分钟。

在区、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园区党工委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做到党建与业务同向而行、同时发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玉州区委组织部:砥砺奋进勇争先党建引领开新局2021年玉林市玉州区党建工作综述

2021年,玉林市玉州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文化兴区、生态美区、法治安区"五大战略为抓手,在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全面融入"四强两区一美"两湾先行试验区建设上做示范引领,全年协议履约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位居玉林市首位,资金到位率玉林市排名第二,超额完成任务。

旗帜就是方向,党建引领发展。2021年,玉林市玉州区共承办设区市级以上党建现场会6次,在设区市级以上做党建经验发言9次;入选2021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南江街道广恩村委会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仁东镇鹏垌村、南江街道广恩村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玉州区"红色街区"被确定为广西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1奋进新征程百年党史筑牢思想根基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玉林市玉州区积极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做示范,砥砺奋进勇争先。

创新学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合运用实境体验、云端网络、生产一线、实践活动四大抓手,激活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四大感官,做活"四感课堂",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精心设计红色研学线路,开展"百堂党课进基层"等活动,朱锡昂纪念馆等23个党员红色教育基地投入使用,率先在玉林市实现镇(街道)党校全覆盖。2021年以来,组织1300余个党组织、1.86万名党员收看情景党课、"十场名家云直播党课"等10余场。此外,8000余名党员体验了红色研学线路。

领学送教,让党的理论学习"有声有色"。通过党组织书记党课领学、党代表一线讲学、党员干部进万家送学等形式,积极开展"三万三学"活动,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送进千家万户。该区处级领导讲授党课60余节,各级各部门党组织书记到基层一线讲授党课500多节。

实事办实,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玉州区着力实施"3456"工程夯实城市基层治理体系效能的组织优势,建成玉林市首个"为民红绳"服务站,推出"暖桑榆"等十大"为民红绳"服务项目,共建人安、物安、业安的"心安社区"。

2迈出新步伐锻造干部队伍攻坚克难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背后是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作为玉林市主城区,2021年以来,玉州区全力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素质过硬。出台方案,全力建设政治过硬、能力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实绩过硬"六个过硬"干部队伍。同时,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干部能力提升、作风整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正风肃纪、先进典型培育选树等"六个专项行动"。围绕城区五大战略设立10个专班,培训干部约1600人次。

优秀干部冒尖出彩。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地树立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2021年以来,提拔重用科级干部99名,其中来自镇(街道)和基层工作一线73人;镇(街道)换届调整后,班子成员中来自基层工作一线的有49人,占比81.67%;选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1031名,平均年龄下降、女性比例和文化程度上升的"一降两升"目标均得到实现。

"产才东融"持续加速。实施"产才东融·赋能古州"工程,建立健全党管人才工作领导体系。推行"东融+北联"和"走出去+请进来"同步走战略和"三招三引一融合"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的"产才东融"模式,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0个,推动18个新经济项目落户玉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1200多个。建立玉林市首个"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博士工作站",柔性引进华南理工大学李烈军教授团队,加快产才东融步伐。主动对接RCEP,建立中医药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做大做强中医药优势产业,做精做优玉柴配套等特色产业,培育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3彰显新担当狠抓基层党建同心前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021年以来,玉州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致力打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吹响创星集结号。该区370多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创新开展"六个一"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达标率100%,创星率达71.2%;按照"1+N"模式,由学区公办学校带动3-4所民办学校,以党建联动促教育均衡发展,玉州教育改革特色品牌入选广西"三区一试点";打造玉州区卫健工委党建示范基地、人才孵化基地和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党群服务中心,培育了"医心向党·五心服务""健康妇幼·先锋续航"等党建工作品牌。

凝心聚力强磁力。通过理顺组织架构、建设"红色阵地"、激活"红色细胞"、选树"红色标杆"4项举措,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激活两新党建。2021年,玉州区新成立两新组织党组织45个,现有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自治区级4个、市级36个,并打造了玉林市首个民营企业党建教育基地,创新建立门店党小组工作机制,延伸非公企业党组织服务触角,服务群众超1.53万人次。

强化带动聚合力。"一盘棋"提升党群共建合力,做到"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群团组织就跟进到哪里"。"传帮带"提升党群队伍能力,培育先进典型30人,如帮带培养的优秀青年朱永盛,获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微治理"卓有成效,建成"六化"示范小区党群服务中心27个,在玉林市率先选育表彰一批"红色物业管家",并培育了"党旗领航+微管家"等小区特色党建品牌。"办实事"提升党群工作活力,开展关爱妇女、爱心助学活动等1220余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50余个。

4展现新作为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玉州区切实以党的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聚集中心工作,着力推动党员干部"亮身份、干实事",让党旗高高飘扬基层一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优势。

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开展"争当五个标兵、创建五大模范机关"行动,建成自治区首个政法系统"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持续深化国企党建"三融三促创先锋"活动。在项目攻坚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全力护航项目要素保障,"五网"项目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达111.94%。以党建为纽带,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第十四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国·玉林)、第十二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共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129.63亿元,创下新高。

党建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将鹏垌村、西岸村等14个村屯连点成线,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四治融合"作用。同时,全力打造2条农村基层党建精品示范带,创建首批农村基层党建达标县达标镇3个、达标村45个、达标屯34个,在玉林市率先完成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增长10%、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及收入达10万元、20万元、50万元以上的结构性指标等村级集体经济年度三大目标任务。

回顾2021年,硕果累累;展望2022年,斗志昂扬。玉州区党员干部将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贡献玉州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委组织部部长黄峰:赓续百年建党精神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党史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要学深悟透党史这门必修课,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将党史中的丰厚营养转化为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传承伟大的百年建党精神,在精准有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使命价值和组织担当。

涵养爱党情怀

入脑入心筑牢思想之魂

党史是忠党爱党、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回首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苦难中铸就辉煌、探索中收获成功的奋斗史。对党忠诚、为党做事,既是组织部门的天然基因,也是组工干部的鲜明品格。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做学习党史的排头兵,努力破除"到点收工"的厌学思想,在学党史中走在前、作表率,善于通过党史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涤荡灵魂、丰富大脑,全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乘风破浪。

组织部门要持续唱好党史学习主角,把党史学习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就近就便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政治生活馆等开展现场教学,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找准定位,明确坐标,找到发力方向,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坚定立场,体现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让创新理论落实落地、结出硕果。

涵养为民情怀

用心用情办好群众之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史。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试卷,切实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努力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组工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教育、涵养为民情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群众拥不拥护、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将评判权交给群众。例如,围绕干部是否选准用好、班子是否配优配强、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党员作用发挥是否明显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干群评议环节,在考核中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

要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标尺,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真心真情服务群众温暖人心、赢得民心、守望初心,在落实民生项目清单、做实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不断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

要结合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加大整合优化力度,着力强化基层党建对基层治理的引领,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要走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实行机关干部"返乡走亲"、乡镇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善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要充分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共治、法治、德治、自治、善治"五治一体"模式,深化实施"党建+"行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涵养学子情怀

勤学勤悟夯牢干事之基

百年党史是一座挖不完的精神富矿,持续深挖、绵绵用力才能见宝藏、捧真金。

组织部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注重从党史特别是组织建设史中,汲取经验、吸取精华,提升素质、增强本领;要大兴学习之风,引导组工干部既学党史、学理论、学业务,又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哲学等知识,着力消除"本领恐慌",把自身锻造成既博学又专业的行家里手;要坚持学思践悟,保持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方法,突破思维定式,摆脱传统经验束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新理念新举措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健全完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工作制度,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发挥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作用,用好学校思政课有效渠道,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以制度化保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当前,我们要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专题教育,通过学讲话、铸忠诚,讲党课、颂党恩,抓调研、破难题,重落实、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

涵养担当情怀

有力有效服务发展之需

学史重在力行、重在落实。组工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与时俱进、身体力行,面对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要求,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担当精神,积极主动自我加压,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着力提升组织工作质量,不断增强服务中心大局保障能力。

要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在思想上破冰、实践上力行、机制上出招。

要胸怀"国之大者",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的"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4+3+N"目标任务体系,着力锻造堪当建设壮美广西重任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干部育选管用链条,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机制,加大对"混庸懒散拖"干部整治力度,持续释放激励担当的倍增效能。

实施各领域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深入实施"党旗领航·乡村振兴"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党建促基层治理工作,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互促;健全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基层人才关爱、人才服务体系四大人才工程,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

打铁必须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我们要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开展组工干部队伍作风大查摆、大整治、大提升活动,持续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以组织工作高质量保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研究室:遵义市播州区实施"双培养"工程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前不久,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继续聚焦"三农"领域。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乡村管理、规划、建设等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

当下,农村地区人口外流明显,吸引人才能力较弱,"缺人""少才"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痛点""难点"。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是筑基之举,是现实之需,更是发展之要。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为破解村级组织"前无领军"和"后继乏人"难题,2020年初,遵义市播州区开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乡村后备人才培养"双培养"工程,吸纳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扎根基层一线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为建强基层组织、巩固脱贫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新路径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考察,我理清了村里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找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日前,提及参加播州区"双培养"工程的收获,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党支部书记何涛说。

30多岁的何涛,不仅是金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遵义市级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之一,通过"双培养"工程的淬炼,他已成长为带领全村发展的"领军人才"。根据全村发展实际,何涛制定了组织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人才兴村、文明乐村的发展思路,让全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去年,何涛还被推荐为遵义市人大代表。

人才,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领头羊。像金山村一样,无数乡村对人才求贤若渴。

2020年3月,播州区启动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乡村后备人才培养"双培养"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带头人和接班人,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播州区将"双培养"工程作为"一号工程",区委书记亲自抓、组织部长专门抓、联系领导协同抓、乡镇党委书记具体抓。把"双培养"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建成效考核内容,作为对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实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继出台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1+7"系列文件,为"双培养"工程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播州区再次以常委会形式专题研究制定了《播州区进一步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措施》和《播州区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为推动"双培养"工程明确了具体措施,细化了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播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财力资源220余万,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经费。遴选党政干部、专家学者、乡土人才等组建专兼职师资库,精心选购中国农业大学等学校专家视频课程,着力解决本土师资不足的问题。

截至目前,县级领导带头集中授课20余次。加大人才领办项目投入,帮助落实村级组织领军人才所在村(社)集体经济项目3000余万元,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40余个。

其实,播州区重视乡村人才的培养由来已久。

早在1996年,播州区(原遵义县)就开始探索通过农广校培训村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采取多部门联合办学的方式,实行分片招生、量化管理、指标考核制度,开设"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教学班。

通过连续10年有组织的培训,在2008年,全县村干部中80%以上是农广校"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学员,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部分学员成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引导群众致富的行家里手。

目前,毕业于农广校"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教学班的在职村干部有44人,服务播州区178个村社,现任龙坑街道马家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冉小波就是其中之一。

冉小波于2000年8月进入"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专业教学班,2000年7月毕业,两年时间,冉小波学习了乡村管理、市场经济基础、农村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等课程,通过考核后准予毕业。

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冉小波便将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优化提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上。他认为,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群众认可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基础。

马家湾社区把抓党建与抓发展融为一体,创感恩、幸福、文化社区,积极从城市综合发展中整合资源,抢抓机遇,把商机转化为资源,把资产转化为资金,把资金转化为股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领群众增收。

如今,在冉小波带领下,社区集体经济积累达3000多万元,群众每年参与集体经济分红100多万元。

"人尽其才"方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播州区通过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年轻人放开手脚去干,让他们扎根基层,为基层服务,在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盼头"。

"'双培养'工程正当其时,适逢其势!"播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播州区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开展乡村人才队伍培育,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播州区已选拔培养市区两级村党组织领军人才26名,充实村级组织后备力量956人。

育强"领头雁"打破乡村发展人才瓶颈

暮春时节,林峰苍翠。

在播州区鸭溪镇金钟村,党总支书记谭喜作正带领村民翻犁土地,为蔬菜播种做好准备。

10年前,谭喜作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金钟村,担任村干部。

金钟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要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还得从产业上下功夫。2017年,谭喜作带领村干部到金沙县考察,看见金沙的蔬菜产业发展红火,每亩地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大家坚定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决心。

在谭喜作的带领下,金钟村开始实施"菊花+蔬菜"的种植模式,大获成功。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以菊花、蔬菜为主导的种植架构。金钟村还探索"返租倒包"模式与三季轮作模式,实现"一地生四金"(租土地获"租金",劳务获"薪金",入股分"股金",收益获"红金"),土地亩产值由原来的7000余元上升到现在的3万余元。

"不能埋着头种,得讲科学,根据土地酸碱性、水分等,有针对性地选品种。"

谭喜作成为遵义市级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后,在学习中逐渐摸清方向。"这两年,多次参加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可算长见识,开眼界!"

为培养更多像谭喜作这样的乡村带头人,播州区整合区直单位、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等资源,探索实施"进党校锤炼党性、进机关提升业务、进企业增强本领、进农家联系群众""四进帮带"机制,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实地考察+领题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测试"的方式,不断提升村级领军人才综合素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河南、息烽、湄潭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举办乡村振兴主题沙龙及座谈会9次。

前不久,在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村委会,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播州区委书记陈松走访了联系帮带的市级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金山村党支部书记何涛,与他亲切交谈,了解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并认真听取该村发展情况汇报。

为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播州区制定"区级领导+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区直部门主要领导+镇乡党委书记"的"1+1+N+1"帮带机制,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带,帮助领军人才理思路、明方向、谋举措。

播州区委书记至少半年、区委组织部长至少每季度与培养对象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了解培养对象存在的困难、疑惑、需求,每2月至少开展1次帮带联系工作;区直部门从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等方面,及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乡镇(街道)按照"理思路、压担子、教方法、重培养"要求,加强跟踪管理,在具体工作一线进行指导。

为进一步健全培养机制,播州区探索制定提高经济待遇、政治保障等激励措施,畅通人才成长路径,充分调动积极性。

按照"政治上关心、待遇有保障、工作上关注"的工作思路,播州区依托村务员改革契机,22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进入村务员队伍,建立3岗22级村务员薪酬等级序列制度,6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享受6级及以上薪酬等级(副科级经济待遇)。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鼓励培养对象按照规定程序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提拔到副科级岗位。

此外,播州区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跟踪管理,完善考核等举措,持续健全培养机制。

"我们采用半年考核、年终考核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会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达到跟踪管理的效果。"

播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一人一档"学员培养档案,建立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采取群众测评、"两委"互评、乡镇点评、组织考评"四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评议,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培养对象数量充足,质量优良。

锻造"生力军"引导年轻干部接续奋斗

"年轻人才短缺!"回顾这些年,播州区龙坪镇上水村党支部书记蒲廷伟认为"人"是目前农村发展最核心的问题,而很多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哪个村的干部队伍有优秀的年轻人,哪个村的发展就会明显更好。"蒲廷伟说。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中没有年轻人才,村干部队伍还面临着难以接续的问题。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播州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形式,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实施过程中,整个选拔流程格外严格。

据播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个人自荐、组织举荐、民主推荐,学校考察、村级协察、乡镇审察,组织部门审定,村级公示"的选拔程序,从职校生、在职村干部、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择优遴选学员,并有针对地举办3个月、1年制和2年制的短、中、长期培训班,形成梯次培养体系。目前,全区在职校培养村级后备人才956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