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研究文稿-52篇(第13/18页)
抓人才引进培养,奋力推动人才大汇聚。充分利用贵州人才博览会、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平台引才。2021年,贵州人才博览会通过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引才专区,签约落地1130名人才,全年全省共全职引进博士652名、柔性引进博士231名。深入实施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入选"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按规定给予资金奖励,提供工作场所、仪器设备、科研启动资金,目前累计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134名。大力实施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贵州一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一人获批国家杰青,实现贵州高校国家杰青"零"突破;3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抓牢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2021年实现重点人才倍增2000余人。加大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力度,2021年成功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个,新增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一个、高技能人才基地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个、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4个,对人才的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抓人才服务保障,实现人才环境大提升。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省市县领导分类联系服务专家机制。用好"人才之家"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省领导带头向231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省级"优才卡",为7000余名高层次人才换发、新办省级"人才服务绿卡";省委组织部累计协调解决512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修订《贵州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服务指南》,扩大办卡对象范围,优化服务事项。通过"96567"人才服务热线,全省累计接听来电6205个,其中涉及兑现落实人才政策的2043个,已全部办结。开设"贵州杰出人才奖",2021年11月举办首届评选表彰活动,对4名入选者、9名提名者进行奖励,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人才积极投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2022年5月持续举办贵州"人才日"系列活动,持续打造人才引育"强磁场"、做优人才环境"生态圈",发出贵州聚才用才的时代最强音。
抓人才工作领导,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参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方式,将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及省政府分管教育、科技、人社的副省长任副组长,32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配套印发《贵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贵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贵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定位更加清晰,工作合力更加凝聚。完善各级党委(党组)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地方党委(党组)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每年至少专题研究2次。建立并实行人才工作会议、报告、任务清单制度,及时调度解决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和"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培训指导-考核评估-责任追究"闭环式的运行模式。
中央企业所属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研究
中国石化集团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些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在总部一级做得比较好,再往下延伸则存在层层衰减问题"。《关于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着重对中央企业总部层面落实作出制度性规范的同时,对所属基层企业落实也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中央企业所属基层企业是中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层级,既有中央企业的一些共性,也有基层的自身特点,尤其由于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等因素所致,在贯彻落实《意见》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一、中央企业所属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
党是领导一切的,国有企业各个治理层级都不例外。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向基层企业延伸到底。
这是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层级各环节、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根"必须在基层扎深,"魂"也要在基层铸牢。中央企业落实党的领导,必须既从宏观层面整体接受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又在微观层面包括基层企业党委发挥领导作用,两个层面有机贯通、不可或缺。只有贯通起来落实,才能确保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更加全面坚实,不断巩固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
这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各环节包括落实到基层企业。中央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企业是中央企业公司治理向下延伸的重要层级。只有基层企业也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贯通中央企业公司治理整个体系,进而贯通于国家治理大体系。
这是促进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底、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央企业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这根"定海神针"必须牢牢扎深到基层。只有基层企业也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企业贯彻落实到底,实现做强做优做大,肩负起"国之大者"责任担当,不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作用。
这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党赋予国有企业的新使命,打造必须层层打造,一流必须全面一流,打造进程中也必将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和大战大考。只有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央企业党的领导层层坚强有力,带领职工队伍始终听指挥、跟党走,关键时刻拉得出、危急关头打得赢;才能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凝聚起打造世界一流的强大力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迫切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向纵深发展必然要向基层延伸。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做到体系全贯穿、布局全包括、主体全覆盖、领域全方位、责任全压实、环节全盯紧、勤廉全追求、标本全治理、大小全受控、实施全过程。只有这些都传导到神经末梢、都落实到基层,中央企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整体有力有效。
二、中央企业所属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践进展和主要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要求,中央企业和所属基层企业在上级组织指导下,对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进行了持续探索,《意见》下发后抓紧跟进落实,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提高政治站位,指导推进落实力度不断加大。各企业强化《意见》宣传贯彻,深入学习研讨,深刻领会把握"两个一以贯之"精神实质,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总部一级一手抓自身带头示范,将总部层面有效做法应用于基层企业;一手抓对基层企业的推动落实,有的成立工作专班推动,有的成立课题组攻关,有的分类开展试点,总结有效做法、梳理矛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意见,修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基层企业结合各自实际,边学习边贯彻、边探索边完善,总体形成有序推进、深化落实的良好局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基层企业呈现出新气象。
聚焦有机统一,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健全完善。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针对基层企业规模体量、业务领域、层级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坚持既统筹规范、又分层分类,着力完善基层治理结构体系,切实从组织、体制、制度上保证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发挥。基层企业党组织功能定位和建制匹配逐步理顺,二级企业所设党组织,属于子公司、分支机构或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限的基层单位所设党组织,都明确发挥领导作用。基层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设立董事会的,普遍加强董事选拔配备,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只设执行董事的,授权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相应权责。"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落实力度加大,推进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由一人担任,有的探索实行党委书记、分公司代表由一人担任。
明晰权责界面,决策前置程序明显规范优化。对基层企业治理主体权责、治理主体关系、前置决策程序等进行细化和优化,公司治理机制逐步完善落实。重点规范基层企业党委决定重大事项清单、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许多企业还制订授权董事长、执行董事、分公司代表、总经理决策事项清单,修订"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和"内控权限指引",治理主体权责界面进一步清晰明确。探索优化决策运行机制,设立董事会的子公司,总体按照《意见》明确的"六个步骤"程序运行;只设执行董事的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大都实行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后,由执行董事确认决策(专题会议研究)或总经理办公会决策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
深化融合互促,执行监督落实愈加有力有效。认真落实关于强化党委在执行监督环节责任担当的要求,努力促进执行落实到位、监督保障有力。许多企业加大导向、路径、载体、机制探索,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自觉融合、深度融合、有效融合的融合互促新态势。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机制,完善干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扩大基层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凝聚增强了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合力。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强化"大监督"格局,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四风"树新风措施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严格执纪问责,监督效能得到强化。
立足坚强有力,基层党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各项制度措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突出政治建设,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的企业大力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阵地。突出民主集中制建设,落实党委"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要求。突出"一把手"队伍建设,加强"一把手"培养选拔,开展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梯队人选持续培训,采取挂职、交流、轮岗等措施,强化复合培养。
调研也发现,有些企业在某些方面与《意见》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思想认识还有些"堵塞点"。有的认为只要在总部一级落实党的领导就行了,没有必要向基层延伸,没有必要管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二是治理体系还有些"断盲点"。有的基层党组织建制与功能定位不匹配,治理结构、治理主体不健全,领导体制不顺畅,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一肩挑"不到位。三是治理运行还有些"偏差点"。有的"议"和"定"权责界定不够清晰,决策运行不够规范,开"一揽子会"定事,"同质化"重复研究,对"四个是否"把关要求落实不力。四是执行监督还有些"虚弱点"。有的监督保障效能不够强,存在"出资人监督远、监事会监督软、专业监督散、民主监督难"现象。五是能力素质还有些"短缺点"。有的干部抓班子、带队伍能力不足,"一把手""一肩挑"挑得不硬朗,个别的甚至挑不起来。
三、推进中央企业所属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对策建议
推进基层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意见》为规范,不断加大探索、狠抓落实。当前,需要切实抓好"五个推动"。
推动加深思想认识,切实把握根本遵循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才能保证落实到位。一要切实打通思想认识堵点,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加强《意见》解读和宣传贯彻,促进思想认识再深化、再提升。二要牢牢把握重要遵循要求,包括"两个一以贯之"这个基本遵循,"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这个基本原则,以及党委"三个方面"的功能定位,"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重点看决策事项"四个是否"的把关要求。三要完整把握实现路径,按照"党建入章、主体嵌入、功能落细、双进双责、党管干部、决策前置、把关到位、深度融合、监督考核、自身建设"等路径体系谋划推进,由"路线图"变成"施工图"。
推动完善治理体系,切实打牢作用发挥基础。健全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组织落实。一要明确党组织功能定位"区分基线",把"是不是分支机构或是否具有人财物重大事项决策权限单位"作为一条基线,以区分基层党组织是发挥领导作用还是战斗堡垒作用。界定为发挥领导作用的,应创造条件设立党委,因党员人数少、不符合设立党委条件的,可由上级党委在其单位设立党工委以有利于发挥领导作用,具备条件时再改设党委。二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健全基层党组织,独立法人企业应抓紧健全董事会,只设执行董事的应明确授权执行董事行使董事会相应权责;非独立法人企业,探索构建"分公司授权治理结构",可设立"分公司代表委员会",比照子公司董事会相应授权运行。三要加快完善领导体制,推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由一人担任全面到位,明确"交叉任职"具体要求,合理设定规模小、人数少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职数与职位。
推动优化决策机制,切实保障前置把关到位。决策前置实质就是把关,把关到位须有机制保障。一要完善各治理主体工作规则,进一步具体明晰权责,制定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前置清单、决策清单、授权清单与"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衔接配套。二要优化决策程序,制定"六个步骤"配套措施,只设执行董事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经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后,可由执行董事确认决定下达《执行董事决定书》,必要时可召开执行董事专题会议。三要探索建立"四个是否"把关机制,扣紧"四个是否"细化把关基准,扣紧"清单方案"精准把关项点,扣紧"前置程序"压实把关责任,形成"动议建议直接把、职能部门专业把、专家论证深入把、协同发力联动把、沟通酝酿及时把、民主管理对接把、充分讨论集体把、审议决定延伸把、有机贯通监督把、问责问效跟踪把"的把关链条。
推动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执行监督效能。公司治理各环节形成闭环,才能整体有力有效。一要在执行有力上再下实功夫,把强组织尽责任、管干部聚人才、建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抓得更实,重点推动"深度融合互促"融得更实,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实,凝心聚力有更大成效。二要在监督到位上再下硬功夫,完善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基层日常监督、党员群众民主监督"五位一体"大监督体系,形成多维发力、效能叠加的大监督局面。三要在责任考核上再下严功夫,建立"一岗双责"融合落实机制,配套完善各治理主体考核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推动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打铁还须自身硬,各治理主体必须更加坚强有力。一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性,适应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要求,把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各治理主体都纳入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把各治理主体成员都纳入干部管理范围,做到组织、班子、队伍统筹抓,党员、干部、人才统筹抓,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统筹抓,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二要强化治理主体建设的针对性,统分结合施策,切实提高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能力,提高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能力,提高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能力,提高监事会"严监督、保合规、维权益"能力。三要强化素质能力提升的复合性,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复合培养措施,实施"一把手"队伍建设系统工程,确保"一肩挑"挑得起、挑得好。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王歆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我们保持定力、一往无前,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我们勇毅前行、实干担当,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交出真正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满意答卷。
一、牢记初心使命,做好信仰信念必答题
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往不胜;一名党员干部答好了信仰信念的"必答题",就能坚守正确的道路和方向,行稳而致远。
答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必答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着一个政党的性质,关乎一个民族的前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正是在这一真理力量的指引下,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我们党沿着这条道路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铁一般的事实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答好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必答题。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历经风雨的百年大党在新时代最深刻的思考,最深沉的领悟,也是最深厚的底蕴。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百姓心为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要主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创造,善于到群众身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答好如何担当、怎样作为的必答题。担当作为,不仅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更是干部的政治品格、从政本分。改革越到深处越需要担当作为,工作越到难时越需要担当作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特别是在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的关键时刻,要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不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常修党性政德,做好为官从政选择题
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做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只有在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等关系上做好"选择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才能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堪大用、担重任。
答好公与私的选择题。能不能把握好公私界限,正确处理公私关系,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纯不纯、作风正不正的标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党的干部姓"党"、姓"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如果私心作祟,只讲个人面子,只顾自家前程,只谋"圈子"利益,就会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长此以往,"私"字大行其道,助长"四风"蔓延,损害党风、政风,败坏社会风气。作为党的干部,要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最高境界和毕生追求,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事事出以公心,克己奉公,秉公用权,不徇私情,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答好义与利的选择题。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确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要义是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首位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对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摆正义与利的关系,当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必须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共产党人从不否定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努力破除私心杂念、成全公义大德。要加强日常的党性锻炼、政德修养,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特别是在关键时关键事上,要敢于坚持原则、依法办事,要善于协调平衡、科学取舍,要甘于奉献付出、任劳任怨,不断成就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答好是与非的选择题。大是大非是涉及一个国家和政党的基本方向、基本准则、基本利益和基本道路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是考量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镜子和尺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当前关乎根本的大是大非问题。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有没有一个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能否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我们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心中有党、绝对忠诚,不论在什么地方、哪个岗位,都始终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组织、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经得起风浪考验,决不在政治方向上走岔跑偏。
三、坚守为民情怀,答好造福民生抢答题
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我们要牢固树立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以"坐不住、等不起、耐得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答好造福民生的"抢答题",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让发展答卷更有厚度。
站稳人民立场,答好提升为民服务本领的抢答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厚植为民情怀,走好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满腔热忱,更要有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本领。要把为民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工作标准,把为群众办事作为应尽之责。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善于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造福百姓。要加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加油充电,掌握更多的服务群众的新本领、新技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日益多样的需求。
深入基层一线,答好为民排忧解难的抢答题。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千家万户息息相关。日子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嘘寒问暖,到群众意见最集中的地方理顺情绪,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排忧解难。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问题的阶段性、差异性、区域性并存交织,我们要深化研判、加强统筹。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要聚焦痛点、堵点、难点,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为群众雪中送炭。特别是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在解决一桩桩困扰百姓的小事杂事、烦心事,落实一件件关系群众的实事好事、暖心事中,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住主要矛盾,答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抢答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长期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既要求注重发展速度,更要求关注发展质量。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实际工作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通过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措施,加快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