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4/23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70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7分钟。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许乐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年轻干部们提出新的重要要求。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反映了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如果对"什么是正确政绩观"这一问题回答得不科学、有偏差,"追求政绩"的实践就必然盲目抓瞎--可能GDP上去了,收入分配差距却拉大了;"金山银山"到手了,"绿水青山"却消失了

观念决定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尤其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后,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一、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2年6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会上的一段讲话视频迅速"刷屏"网络:"你说我们的老百姓,哪一个是早上一醒来就关心湖州的GDP有多少?大家只是关心自己腰包鼓不鼓、交通堵不堵、医院挂号难不难、小孩成绩好不好,这些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

"政绩观是有关什么是政绩、如何做出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总观点,追求怎样的政绩观,就会有怎样的工作作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看来,正确政绩观,就是要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

正如202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所指出的:"多为群众谋福祉, 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明:"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显然,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而判断政绩好不好,最重要的一点

还是"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名声和口碑。当人们看到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就不禁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看到一丛丛茂密的木麻黄,就不由想起"最美奋斗者"谷文昌;看到一山山葱茏的林海,就不觉想起"草帽书记"杨善洲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以忘我的付出为群众谋福祉,把实打实的政绩印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往事: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找到时任县长程宝怀,问道:"'好县'的标准是什么?"程宝怀谈道,正定县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

习近平听后笑着说:"你刚才说到的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 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他还说,正定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结果粮食交得越多, 群众收入就越低,"正定县实际上是个'高产穷县'"。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综合指标来衡量。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核减到4800万斤。这一减,可不得了,正定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 多元。

显然,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全面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党的主要任务和政绩内涵也就不同。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就

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看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也要看民生指标、生态指标;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创造政绩的过程,既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何种政绩的问题,也明确了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创造政绩的着力点。

三、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

前不久,河南省倡导的"五比五不比"作风导向持续引发公众关注。通过网上流传的会议视频不难发现,务实的会风让人眼前一亮--发言人员不谈成绩,上来就讲怎么看、怎么干,没有虚浮客套,全是干货。

令人欣喜的是,当前全国各地各部门都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引导党员干部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在正确政绩观的引导下,迎来送往少了,"沉下去"察民情、惠民生的多了;在手机上"盯群""爬楼"的少了,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的时间多了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紧盯求真务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樵夫"廖俊波"背石上山",苦干实干,留下了"政和质量""俊波速度" 的佳话;孔繁森在雪域高原跋涉数万公里,矢志不渝地摸索发展之策;石光银与荒沙碱滩抗争40年,竭尽全力寻找致富之方 榜样的力量昭示着我们:唯有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方能开辟发展坦途。

"要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落实方案,在重要任务、关键环节、落实情况等方面,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出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将一切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国亮认为,崇尚实干、狠抓任务落实,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

把蓝图变为现实,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坚守为民初心,正确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真正树立"好样子"、拆除"花架子"、不留"烂摊子",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新期盼。

践行正确政绩观守好民心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少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民造福,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根在为民情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历经百年风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穿越历史长廊,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其原因正是我们党厚植为民情怀,和人民风雨同舟,真正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农民将军甘祖昌、时代楷模张富清、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都是不同时代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先进典型。办好实事守好民心,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传承榜样力量,常思为民情怀,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把群众的

"吐槽点"作为我们的"着力点",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我们的"履职清单",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本在恪尽职守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检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认真落实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从严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污染环境、电信网络诈骗等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的法律监督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践行"检察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作为检察干部,办好实事守好民心,第一要务就是办准办好办活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案",努力实现司法办案"三重境界",即一是把案件办准,做到"明辨是非、定分止争";二

是把案件办好,做到"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三是把案件办活,做到"促进管理、创新治理"。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魂在职业道德

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人民性是检察机关的根本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司法机关恪守司法为民的职业良知。办好实事守好民心,就是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一是把握好职业道德认知维度,拧紧"职业认同-职业使命-职业义务-职业理想"职业道德链条,把检察职业提升到检察事业的高度。二是把握好职业道德情感维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落实"求极致" 工作要求,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增强职业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三是把握好职业道德信念维度,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笃定法治信仰,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贵在长期坚持

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为民造福的历史。从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从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到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越往深里走、实处走,面对的问题可能就越多、情况就越复杂。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为民办实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办好实事守好民心,就是要立足长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和毕生追求,作为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永恒载体, 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办好实事守好民心,要在长效机制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长效机制是保障。办好实事守好民心,要善于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优势,把好的经验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关键是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一批检察为民品牌,

将办好一件实事变多件实事,将办一次实事变经常办实事;二是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不仅满足于解决当下的"急难愁盼"问题,还要着眼长远,推动形成固化的制度机制解决根本性问题,实现长效长治;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为基层解难题"实践活动,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基层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3年5月11日)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 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学思想、见行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在主题教育中,从牢牢把握总要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到紧紧锚定目标任务,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再到全面落实重点措施,强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检视整改,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都充分体现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仍然要靠拼、要靠干。必须深刻认识到,奋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上,推进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 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不断作出新业绩、新贡献,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总体来看,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要清醒看到,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尽管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任其发展,就会损害党的形象、贻误党的事业,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大历史节点上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