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政绩观素材汇编(主题教育)(第5/23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70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57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 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员、干部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 就要坚持,一茬接着一茬干,防止出现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现象,坚决杜绝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把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等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席话令人警醒。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纪轩言

(2023年4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在主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于促进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斗争本领、激发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作用,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全面准确理解。权力观是否正确,能不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直接影响着政绩观、事业观。政绩观不正确,任性用权就很难避免,各种越轨越界的行为就容易发生。有什么样的事业观,不仅反映在进取精神上,而且影响权力观、决定政绩观。党员、干部如果解决不好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问题,就会影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甚至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思想、见行动,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入手。这是因为党员、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必须解决好为谁用权、怎样用权这个关键,以正确的权力观保证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从而更好地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党员干部要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做好事。行使权力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的利益为出

发点,时刻想着群众,装着群众,时时处处把权力用在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监督。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弄不明白应该为谁用权、怎样用权、如何用好权。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时刻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 在用权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搞以权谋私,必须讲党性、讲规矩、讲纪法,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依法秉公行使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重视和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具体落实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的,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对党员、干部来说,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决不允许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碌碌无为的"庸懒官",秉持"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为政之道,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关于事业,《易坤》中讲:"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疏》中说:"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这是词源对事业这一词汇来源的阐述,并解释为人的成就。"事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所谓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有大智慧、大担当,需要我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在推进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更加自觉地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 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实践导向, 以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攻坚克难, 锐意进取,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吴传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组织和带领人民少走弯路,多创政绩,再创辉煌。

一、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政绩就是干部在任期内履职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干部品德和才能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政绩观是指对干部施政成绩的总体看法和评价。对政绩观的认识和态度直观地反映出领导干部施政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亡,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有着特定内涵。

一是为人民谋政绩。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

政党,为中国人民谋政绩是中国共产党的职责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 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人执政必须是为民执政,而不是为己执政。

二是靠人民创政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必须依靠人民创造政绩。

三是由人民评政绩。政绩的大小、多少、好坏,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而必须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否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困难是否得到满意解决、老百姓的利益是否得到切实维护,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群众关心的上学、医疗、住房、就业、交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事件,下大力气干好群众最关心的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满意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绩观。邓小平指出:"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

二、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

错误政绩观的根源在于谋取仕途快进,谋取个人物质利益。错误政绩观有

很多表现形式,概括归纳其表现形式,有利于厘清政绩观的负面清单。

一是重眼前,轻长远。有的干部为了任期内"政绩显赫",在争资金、上项目上急功近利,追求"轰动效应",面对打基础、增后劲的事没有兴趣。为了眼前的政绩,甚至对本地资源搞破坏性开发、掠夺式经营,竭泽而渔。经济看似高速增长,实则昙花一现;眼前轰轰烈烈,长远难以为继。前些年有少数官员,唯GDP马首是瞻,把"发展是硬道理"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急功近利,结果经济上去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遭殃了,民心散了,政府公信力降低了。如果站位高一点,眼界放宽一点,那么就可能做出更成熟、更着眼长远的决定,对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也会有更清醒的认识。因此领导干部的眼界与格局尤为重要。

二是重局部,轻全局。有的干部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部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对其他部门其他人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思想作风或行为态度,俗称"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决定脑袋是放大了的小团体主义或个人主义,是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的表现。考虑问题以自我或小团体为中心,无论利弊得失都站在局部立场上。有的干部一事当前,只顾自身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不管他人祸福。上游获利、下游受害,墙里赚钱、墙外遭殃的现象不少。有的甚至为局部利益而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为加以保护。

三是重主观,轻实效。有的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不是立足实际,体察民情, 而是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想当然决策。如有的建高楼、上项目,由于超越了客观实际和群众承受能力,表面上个人政绩突出,实际上群众怨声载道。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搞"掠夺式"发展,其结果是劳民伤财,既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又损害党风政风,损害群众利益,更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重上级,轻群众。有的干部干工作不是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而是为了迎合某个领导人的口味,挖空心思,投其所好,搞"献礼工程",只要上级满意,不顾群众疾苦。曾有媒体披露,有镇政府为了搞"献礼工程",背上沉重债务。为此,该镇挪用上级政府部门安排的专项扶贫款,以及群众的建房集资款。全镇有上万群众连饮水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该镇却挪用水利工程款用于建办公大楼。

五是重物质,轻精神。有的干部视经济建设为硬指标,把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看作软指标,平常不去管,检查时才应付。有的甚至以牺牲政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去换取经济上的政绩。

六是重虚招,轻实干。有的干部创政绩不靠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而是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有的甚至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的问题。"

七是重投入,轻收益。有的干部只看GDP增长多少,招商引资多少,不考虑投入产出比。GDP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有它的局限性,一些地方GDP似乎上去了, 但财经收入却没上去。前些年中部地区搞产业承接,一些地方不加选择,"提到篮里都是菜",突出表现是,地方政府放松环境、安全、税收、土地和信贷等方面的管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纵容一批不环保、不安全、不合规甚至是不合法的企业在本地发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