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44/82页)
研判莫要"过场子",要聚焦问题的关键,群策群力寻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分析研究提出了6字要诀:交换、比较、反复。分析研判,分析的是问题,研判的是措施,就如同开药治病的过程,首先要把准脉,再专家会诊,最后开出良方,这个过程必须发挥好集体智慧,不能是个体"偏方"。具体来讲,就是要集思广益,系统的整合前期调研资料,找出问题的共性和个性,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域观全局、透过热闹摸门道,找准问题根源,查出病症、看出病因、破解谜团,让真理拨云见日。既要结合政策制度,又要体现方便灵活;既要结合宏观把控,又要体现分条分类;客观全面查找问题,科学有效作出指导。要把握好领导关心的重点、决策落实的难点、值得推广的亮点、尚未暴露的盲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展开分析研判,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
整改莫要"做样子",要对照自身的短板,有序有效抓落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补齐自身短板、解决现实问题,理论成果不落实到工作中,就是一张"劳民伤财"的白纸。做足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首先要通过政策法规部门把关、领导审批、会上讨论等形式,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出立规矩、固根本、利长远的制度规定,再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的举措,对照工作落实情况开展全方位大检查,查出短板弱项、明确整改时限,并按要求一项项推进,一条条执行,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需要长期推进的,聚焦目标、紧盯不放,问题没有解决不松劲、目标没有达成绝不罢休,确保各项调研成果落地生根。同时,要运用好实践反馈机制,善于发现调研理论在实践中的偏差、遗漏,及时作出修订、补充,确保调研成果不断完善、更加科学。
调查研究要善于听真话察真情建真言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最讲认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开展这项工作,要牢记"我们党最讲认真"这个准则,听真话"下深水",察真情"看穿水",建真言"全清水",干实事,谋实招,出实效,履行职责任务,助力事业发展。
听真话"下深水",敞开胸怀见担当。真话多"苦",实话多"刺",没有假话、套话那么入耳。但听真话实话能触及真实情况、探求问题实质、帮助决策建议,是调查研究要求必须做好的"规定动作"。开展这项工作,既要认真做好陪访人员、访谈路线、访谈对象、访谈地点等的确立,排除不利因素,聚焦有的放矢;也要善于"见机行事""调控氛围",走近访谈对象的门槛,也走进访谈对象的心坎,掏出访谈对象的"肺腑之言""难言之隐"。乐于听真话,积极采纳正确意见,善于从不同声音中汲取真知,"下深水"但"不潜水",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赢得人心,凝聚干事创业、不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察真情"看穿水",拨云见日见功夫。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生存土壤。面对调查研究,访谈对象有时难免会有所顾虑,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甚至顾左右而言他。开展调查研究,访谈者要善于"听锣听声,听话听音",从"赞美"中听出"批评",从"建议"中听出"遗憾",从"感激"中听出"困难",也要善于"察言观色",联系访谈者的穿衣着装、生活用度、肢体语言、前后差异等考察其为人为事有什么特点、所说之言有多少信度,来对感知的情况进行再分析、再梳理、再判断,"拨云见日""一碧万顷"。换位思考、心灵相通,"不划水""看穿水",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感情、获得群众支持的重要切入点。
建真言"全清水",一字一句见真情。好的调研报告讲究"真""实"二字。但讲究真实有时会触及利益藩篱,让调研组惹祸上身。完成调研报告,每个参与人员都要遵循工作要求,不怕"利益圈"、不打"小算盘"、不耍"小聪明",不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场面话"、"讲远不讲近,讲虚不讲实"的"空洞话"、"先射箭、后画靶"的"江湖话",坚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梳理总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忠诚责任担当真正扛在肩上,把成绩问题建议如实写进调研报告里。说真话、报实情、出实招,"不注水""全清水",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初衷和要求所在,也是干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所在。
基层减负的"宜"与"忌"
6月1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深化拓展实际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要抓住重点难点,加强统筹协调,严格责任要求,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巩固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成果,确保不反弹回潮。各地要把推动发展、提质增效统筹进去,要把求真务实、去伪存真考虑进去,真功实招地"减",真情实意地"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基层赋能增效,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放开手脚抓落实、谋发展,才能更好地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发文"宜"短、实、新",忌"长、空、假"。印发文件,是部署、落实和推动工作的惯常手段,是必要的。反之,如果是机械性要求配套一些"堆叠式""拆解式""撒网式"发文,就会极大地造成工作重复、资源浪费,导致下一级单位疲于应付,甚至会"滥竽充数""瞒天过海"。笔者认为,应当持之以恒地给"文山"降"高度",倡导部门联合发文、无纸化发文、统筹化发文,尽量减少发文数量、发文频次,切忌"过度留痕""到此一游",坚决砍掉不必要的文件,确保发文聚焦真问题、解决难问题。坚决防止层层套发文件,发冗长的文件、发泛泛而谈的文件、发被动完成任务的文件,要以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工作落实为最终目的。同时,要防止"削文山"行动"改头换面",甚至"跑偏变异",切实杜绝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怪像"出现。只有"削文山"直中要害、直达病灶,"去粗取精"之后,留下的公文方能提质政务,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文风自然也就会清新亮丽,经世致用,故而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咬文嚼字",而是实事求是地谋发展、促进步。
"开会"宜"少、精、快",忌"多、虚、绕"。召开会议,是为了集思广益,集中"小智慧"解决"大问题",同时节约时间和工作成本。反之,如果是地方和部门领导"沉迷"于开会做安排,"依赖"于开会做总结,或是落实工作"生搬硬套",上级开完下级层层传达,用会议落实会议,这些情况就会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浪费,也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败坏党风政风。笔者认为,狠刹会议泛滥之风,就要开"有用"的会、"紧要"的会,面对面讲"直话",心贴心说"实情",要"畅所欲言""直中要害",摒弃套话、空话、废话。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科技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减少"舟车劳顿",减少资源浪费,尤其是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更应该减少"见面"。同时,要做到开短会、考小会、开合并的会、开及时的会,至于"一竿子插到底"的会,就要周密分析、综合研判,尽量不要再层层去传达、反复再强调。只有这样,我们开会才能真正去把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急难愁盼、群众所思所想的"那些事儿"想一想、捋一捋,议一议,定一定,真正把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会风传承下去。
"检查"宜"稳、准、狠",忌"粗、繁、乱"。检查指导工作,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决策和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下基层的时候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指指点点",一味地压责任、甩担子,检查流于形式、敷衍塞责、例行公事,只对成绩、经验倾情夸赞、溢美有加,但对问题轻描淡写、视而不见、刻意回避,就会导致下级干部经常白加黑、五加二地忙于各种迎检材料的准备,疲于讲求各种"繁文缛节"、应付各种"迎来送往",甚至出现"投其所好"搞面子工程、做应景文章的"不法行为",从而没有多少时间知民情、做实事、解难题,担民忧,就会造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笔者认为,检查指导工作,既要"扬鞭"也要"驾辕",发现问题是前提,指出问题是关键,解决问题是目的,要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做到掌握情况"明察秋毫",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提出要求"义正词严",要明白,"走心"的检查指导才是真正整治和督促,才是上级对下级善意的"良苦用心"。
谨防"三式"促进调查研究"真""深""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路径。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下发以来,全党上调查研究不断推进纵深。广大党员干部作为调研主体参与者,必须躬身基层,直面问题,身入心入,坚决摒弃"作秀式""盆景式""点水式"调研,让调查研究真正察实情、解民忧、接地气,方能确保调研"取真经""挂硕果"。
力戒"作秀式",脚踏实地、亲身实践念好"真"字诀。重摆拍、走过场大于看问题、察真情的形式调研都是"作秀式"调研的生动体现,在调研中,注重表面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却忽视真情实况、实绩实效的调研都是伪装的"新衣"。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调研中,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真正做到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以"取经"的姿态,深入犄角旮旯,走到群众身边、走到田间地头,和群众手拉手聊、身挨身坐,一起聊聊衣食住行、谈谈生老病死、扯扯柴油米盐,找问题于一线,察实情于现场,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让群众敢说真话、说心里话,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问题润物无声地入心入脑,真正做到脚踏实地谋实招、察实情、求实效。
谨防"盆景式",细处着眼、拨云见日凿汲"深"字篇。所谓"盆景式"调研,一言以蔽之,即是"中看不中用"的调研,此类调研报喜不报忧,带着答案找答案、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甚至演变为"自我命题式""掩耳盗铃式"的滑腔论调。靠感情判定是非,凭感觉挖掘亮点,用感慨总结成效,先入为主、脱离实际的调研报告缺乏现实意义、背离调研初衷。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必须深刻细致思考,将思路和观点贯穿于调研实地走访、结论分析、报告撰写等过程中。要运用好辩证思维,坚持全面、立体、多维研究分析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病源机理、演进成因,真正找到"过河的桥和船"。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