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47/82页)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把握人才振兴的基层道理,在汇聚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三个方面创新方法、抓好落实,引领更多的"有志之士""实干之才",奔赴投身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乡村热土。
以"革命警省"护航"百年红船"行稳致远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文章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护航"百年红船"行稳致远。
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自我革命当筑牢思想的堤坝,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全党要"务必保持"党的两个优良作风,防止被"糖衣炮弹"击倒的危险。不管是从南湖红船的一大开始,党员干部队伍从13人到如今9600余万人,还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百年红船"于挫折中奋起,在总结中完善提高,蕴藏着勇于自我革命的奥秘。要知道,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我们要坚决拧紧思想总开关,勤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能滋生与全面从严治党有关的任何厌倦情绪,要绷紧责任之弦,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以好作风、真行动,得到群众的认可。
民之所恶、我必除之,自我革命当坚持严的基调,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于是,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就是要用好自我革命"显微镜",对党员干部进行全面扫描,勇于自我开刀、勇于自我革新。推动善于自我革命永远"进行式",要"抓大"也不"放小",拿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从根源上把"问题土壤"铲除,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自我革命当掀起严的氛围,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腐败问题不解决,又何谈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没有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动参与和共同努力,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就不可能落实。共产党的党性与腐败水火不相容,针对"烂树、烂疮、蛀虫、毒瘤"等腐烂因素,党员干部既要有敢于直面问题、刀刃向内的勇气,也要有下定决心整治,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猛药去疴、去腐生肌的魄力,始终用"不变质"的精神、"不变色"的坚持、"不变味"的恒心,让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夯基固本、着眼长远,自我革命当抓实严的措施,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削弱权力,而是约束权力,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党纪国法的框架内有效、高效运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形成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目标指向永远是也必须是保证党打铁自身硬。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自我发现在思想上、作风上、能力上存在的问题,综合施策、久久为功,要紧盯新情况,厘清演变趋势,做到标准不降、要求不松、措施不减,切忌给自己留"暗门"、开"天窗",才能确保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使百年大党不断焕发蓬勃生机,护航"百年红船"行稳致远。
以"破圈思维"推动调查研究"臻于至善"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破圈思维"修好调查研究必修课,努力破除"形式圈""傲骄圈""假想圈",推动调查研究渐入佳境。
挽起裤管涉泥泞,破脚不沾地的"形式圈"。调查研究不是为了"讲排场",而是为了下基层、察实情、解民忧。但现实中,有的干部搞调研,步子还没挪动通知已经"满天飞",到了基层陪同人员更是"里三层外三层",考察的路线也是"事先规划",结果听到看到的都是"形势一片大好",其中的"含水量"可想而知。"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党员干部做查研究既要力戒形式主义,既看"高楼大厦"也要看"背阴胡同",既要竖起耳朵听也要迈开步子走,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和"四不两直"的方式直奔基层、直达主题,把更多的"干货"捞上来,让更多真情况"浮出水面",从而掌握接地气、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真正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为调查研究打好"地基"。
推心置腹唠家常,破高高在上的"傲骄圈"。"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照着稿子念",这是现实中一些干部搞调研的真实写照。有的干部虽搞调研"身入心未至",访民情走马观花,察实情水中望月,提问题隔靴搔痒,一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姿态,导致调查研究沦为凌空蹈虚、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这样的调查研究从一开始就偏了航、变了味、跑了调,结果可想而知。调查研究既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思广益、寻求答案的过程,党员干部要以"空杯心态"当好"小学生",诚心诚意到基层"拜师学艺",把身段放得更低一些,把身子更贴近群众一些,把问题问得更细致一些,以调研过程的"实打实"汇聚民智,以打开"解题思路",找到"破题良方",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方百计解真题,破坐而论道的"假想圈"。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调而不研",调查研究就会"难产",成为"烂尾工程",失去其价值和意义。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搞"假把式",不开"空头支票",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生命线",推动问题从"纸上说"到"事上见",以精准破题的"硬举措"打开"问题之门",以看得见、摸得着、能感知的实绩实效应变局开新局,赢得群众认可和点赞。
以"人才九条"密钥打开乡村振兴之"门"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推出广纳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对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启迪价值。"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我们依然要从"人才九条"中感悟"聚才之道",以绣花工做足"引育留"文章,为乡村人才振兴"破题"。
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拓宽引才"通天渠",厚植外来人才"梧桐林"。"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在正定县工作期间,面对地方人才匮乏的局面,习近平同志为引才开出了"药方":"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后来,他又站在人才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人才九条"。"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当前,乡村振兴正处于关键期,正是用人之际,各地组织部门要大胆破除选人用人领域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打好创新"组合拳",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以极富诚意的政策"工具箱"吸引更多有识有志之士投身乡村、扎根田野、服务三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聚人气、增活力、添动力。
以"精益求精细雕琢"的匠心打造育才"孵化器",蓄足本土人才"春水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引育并重",实现"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掌握人才工作主动权。"积极鼓励、扶持城乡团体和个人自筹资金和外地大、中专院校签订教学、代培合同,定向培养人才......"这是"人才九条"中的"育才方案",即使放在今天也仍不过时。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各地要精心制作人才"供需清单",以"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的原则,通过乡村夜校、地方党校、专题培训班、云端课堂、实践锻炼等,让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回炉再造、全面打磨,实现从"玉"到"器"的转变,从而培育更多堪当大任的"行家里手",不断充实壮大乡土人才队伍,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和"领头雁"。
以"唯才是举金不换"的诚意构筑留才"暖心港",激活各类人才"动力源"。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积极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人才九条"中关于"留才"的内容,贴心周到、诚意满满。要想人才"能来更能留",就要以心换心,把待遇留人、平台留人、感情留人落实落细。与城市相比,农村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相对简陋。对此,各地要以敬才爱才之心持续改良"宜业土壤",通过完善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强化招商引资、丰富乡村业态等手段,着力打造干事创业"练兵场",让各类人才"想为"更"可为"。同时,要用好"宜才政策",不折不扣兑现和落实国家各项涉农人才补贴补助政策,帮助外来人才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急难愁盼,让他们"既来之则安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运用"土木思维"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