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关做法
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关做法
两项改革后农村要素集聚能力和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提升,但是整体发展质量不高、治理物资短板问题依然存在。为进一步用好用活村集体资源,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真正落实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XX县明确七个步骤、三种模式、五大路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自我加压的创新实践推动集体经济经营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截至目前,全县383个行政村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208个,占54.31%,集体经济"空壳村"比例明显下降。
一、"七个步骤"抓住改革"关键点"
一是总结清产核资。对全县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理,核实"三资"总额存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理顺产权关系。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之上,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完成全县33个乡镇的村集体资产清理工作,全县村集体资产达14.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33亿元。二是确认成员身份。通过调查摸底、民主审议、张榜公示、确认审核、归档备案"五步确认法",逐户逐人确认成员身份,共计确认成员111.3万人。三是量化股份权利。按照"生不增、死不减、确权到人、颁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的股权静态管理原则,民主选择"确权确股确值"或"确权确股不确值"方式,共设置总股数111.64万股,其中成员股111.3万股。四是健全法人机制。全县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初步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分设"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五是完善章程制度。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出台符合XX改革实际的组织章程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议事规则、资产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学习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作为工作指南。六是严格登记赋码。通过新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确立特别法人地位,明确其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现已颁发登记证书36个,正在登记备案237个。七是规范运行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后,发挥其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探索"政经分离"。
一是"直接合并、统一经营"。明确涉改村之间人均占有集体资产或总量、债权债务差异不大或差异较大但经涉改村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合并的,予以直接合并,组建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注销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县共有289个村采取该模式进行合并,占比75.5%。二是"股份合作、联合经营"。涉改村之间人均占有集体资产或总量、债权债务差异较大且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不统一的,可由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经营性资产合股组建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注销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可设置最长不超过两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收益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分配,分配比例差异逐年递减,过渡期满后实现"总量共享、同股同权"。全县共有65个村采取该模式进行合并,占比16.8%。三是"独立核算、统分经营"。涉改村之间人均占有集体资产或总量、债权债务差异大且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见难以统一的,按照"分步整合、逐步过渡"的要求,暂时保留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并独立核算。同时组建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村域内新增的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开发。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保留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年,保留期满后管理的"三资"和运行的项目移交新组建的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经营,并依法注销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县共有29个村采取该模式合并,占比7.7%。
一是资产盘活促进财富增值。对原村集体闲置的活动场所、加工房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截至目前,全县已盘活各类闲置设施754处。二是合作经营实现投资分红。将国家财政投入的项目资金按照规定程序投资入股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现投资分红630余万元。三是产业发展带动集体增收。把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优势产业壮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全县365个村依托"3+2"特色产业,在大力促进生猪、XX、藤椒等优势产业发展中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土地股份合作激发要素活力。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土地经营权折股入社,采取村集体成员认可的经营方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00余家,着力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五是生产服务开拓增收渠道。全县创办233个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等服务,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开展劳务用工、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中介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