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复工复产文章汇编(一)(第2/3页)
企业复工复产防疫绝不能松劲
易其洋
(2020年2月12日)
2月10日,企业复工日来临。按照"因时因地、分类有序"原则,各地开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此时,不能不严肃认真地说一句:各地抓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松劲,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城乡按下"暂停键",各行各业"急刹车",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各行各业"闭门歇业"的时间越长,方方面面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早一天让企业复工复产,不仅是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稳定劳动者就业、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
全国严防,果断有力,慢慢抑制住了疫情的扩散蔓延。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可能。这时,必须认识到,若不能找准平衡点、算好平衡账,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致使防疫出现失误,不仅企业生产无法继续,还可能让整个社会付出惨重代价。
企业复工复产,意味着大量人员返程。这会使输入性疫情防控形势越发复杂,任务愈加艰巨。防控输入性疫情,重在盯牢每一个"来的人"。各交通道口的检测卡点,是阻断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重要防线。各卡口要继续做好对通行车辆和人员的检查检测工作,"逢车必查、逢人必测",确保"人受控、货畅通"。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落脚在属地,属地管控到位,疫情防控才有保障。各地要把属地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区域、每个部门、每家企业、每个岗位,切实做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2月4日,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提出企业复工的"七项"举措,明确要严格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一企一策",做好企业复工的分类管理。镇海、慈溪、宁海等地随之出台了企业复工的管理办法。疫情防控,必须万无一失,一失可能万无。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绝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相关部门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企业的情况和意愿,对提出复工复产申请的企业,按照规定条件和报备程序,严格审批,"成熟一家,放行一家";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和申请资料弄
虚作假、疫情防控存在漏洞的企业,不仅不能批复其复工复产,还要严肃查处,责令整改。
产业分工决定了,一家企业开工生产,不光需要上下游企业的联动,还需要其他行业的配合。企业复工复产,可能面临防护物资短缺、跨区域交通受阻、物流运输不畅、返程员工出行受限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为深化"三服务"的主要任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员工招得进来、原料运得过来、产品送得出去。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企业复工复产有力有序、安全平稳。
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返岗上岗,一起工作生活,病毒交叉传染的风险增大,而疫情防控的每个环节都不允许有一丝疏漏。这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也是一场严峻考验。复工复产的企业,要严格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制定严谨细致的疫情防控方案特别是应急预案,确保员工信息排摸到位、防疫物资和人员到位、防控措施到位等;也要创新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想方设法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全面维护员工健康和安全,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千方百计扩大市场。
疫情考验着政府、企业,也考验着每一个人。返工返岗的员工,要识大体、顾大局,发扬主人翁精神,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自觉支持和配合企业安排,既做好本职工作,又做好疫情防控,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为恢复和促进生产,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打赢疫情总体战、阻击战尽一分力量。
一手严抓疫情防控 一手勤抓复工复产
柳睿
(2020年2月12日)
"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
'六稳'工作。""要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都明确要求在全力战"疫"的同时,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连日来,全市上下把疫情防控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牢牢抓住,把"防控治保"作为最关键的举措环环抓紧,把严格责任作为最根本的要求层层抓实,全民参与,群防群治,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随着返乡、返工人员流动增大,疫情防控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提高认识,坚定斗志,消除焦躁情绪,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切不可麻痹懈怠。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最快的速度、最强的战力、最严密的防控、最精准的治疗,让病毒无处遁逃,让我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广袤的原野孕育着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企业、工厂、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经过暂时休整,一定卯足了劲,一旦复工复产的时机到来,就会加足马力投入生产。占全市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也一定念着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古训,备好了种子、肥料,期待着播种新的希望。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松劲,找准疫情防控与发展生产的结合点,一手严抓疫情防控,一手勤抓复工复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一手抓防控 一手促生产
申国华
(2020年2月12日)
当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减少和杜绝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保证抗击疫情"粮草"供应,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和煤电油气稳定供应,是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证。所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显得格外重要。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目前抗击疫情正处于关键时期,持续抓好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但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还要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近一段时间,许多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措施鼓励企业恢复生产,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抓好"菜篮子"、"米袋子",保证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以及煤电油气等保障,将会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民生尤为重要,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于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而言,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最直观的感受还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所以,在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积极支持和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做好企业复产用工保障,推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疫情防控是一场"遭遇战"、"总体战",只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才能做到两促进,既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又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昂扬斗志,还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否则,只抓一手无论是单抓疫情防控还是只抓恢复生产,不仅难以抓好、抓出成效,还可能影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一手抓疫情
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才能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又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疫情防控复产复工要"两不误"
曲靖日报评论员
(2020年2月12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时期,我市部分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考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企业在抓好复工复产的同时,要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位了,也才能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奠定坚实基础。企业要发挥好主体责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疫情防控工作重在落细落小,切忌"说在嘴上,挂在墙上,落不到行动上",注重员工防范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测温、消毒、防护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制定应急预案,把困难估计充分些,把应对措施想得更周全些。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发展信心,把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人,制定好线路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物资保障,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地方和企业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共赢发展。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不是一道选择题
龙文玉
(2020年2月12日)
人,行走于路上,会遇到多个岔路口;活于世间,也会面临各类难题。如何选择和回答,体现着智慧和胆魄。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已过了第一个14天的潜伏期。截至8日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每日新增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5天呈下降态势。截至10日,我州8例确诊病例中,已有6例治愈出院。
这是一个好消息。于是,有人认为,终于可以稍展一下十多天来那紧锁的眉头。可是,第二个潜伏期还未"明朗","拐点"尚未出现,而且每天全国依然有新增确诊病例。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意味着疫情防控还远远未到喘口气、歇一歇的时候。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就业是经济最好的底色。随着国家关于企业复工复产日期的"解冻",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人员务工就业的"回流"现象。如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就顺势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非选择题。
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这是党中央对战术的精准把控,对战略的宏大铺排,给出了防控疫情的"妙方",也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根本方法指导。在州委专题会议、州委常委会会议上,叶红专书记强调,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发展稳定。这"两手抓",就是我州应对当前特殊时局的最佳"解术"。要依然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
复产纳入常态化管理,两者同时"发力"。要克服怨战情绪,继续"严防死守",织密州县乡村四级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网络,让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更严、更实、更细地发挥作用。
企业复工复产,不能"一哄而上"。我州已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就落实援企稳岗、金融支持、减轻负担、电力保障、开辟运输绿色通道、技术改造、重点企业发展、专新特发展及建立复产帮扶机制等,都一一明确了责任单位。就企业而言,重点要抓好内部防控的网格化管理,建
立防控与生产的联动机制,确保防疫物资充足;对于已经开工的企业,要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一位,首先确保人员安全,才能稳步推进生产;对于尚未达到防控要求的企业,不宜仓促开工复产。
各相关部门要"腾出一只手"来,分轻重缓急,有序指导重点行业、重要项目、重头产业、重大工程精准复工复产,让经济运行的"光束"在生产环节活起来、转起来。
认真答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道题,湘西经济发展的"春天"就不会远。
在防控抗疫前提下保障复工复产
刘婧
(2020年2月12日)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今年春节假期延长,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也不断推迟复工日期。大家宅在家中,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但经济活动"停摆"造成方方面面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2月10日,全国多地企业迎来了复工第一天,我市复工复产工作也从10日开始有序开展,这势必将带来相关企业生存、员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回暖,但当前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工的企业和城市注定要面临一场更为艰巨的考验。全市上下务必进一步强化认识,时刻绷紧这根弦,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始终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保障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做好精准帮扶,并借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一些企业在服务疫情防控方面的作用,以企业生产保障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完善的防疫举措是复工的第一道安全关卡。我们必须认识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并非绝对冲突,疫情需要严防严控,经济同样需要稳定和发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既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而防疫和复工如何做到"两不误,两手抓",这更加考验着我们的管控手腕、统筹能力、治理能力。务必要分清轻重缓急,严防死守、层层把关,小心预判、谨慎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实现"精准复工",同时进一步健全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充分保障复产复工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触碰,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少聚集交谈;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必须将"疫情防控"作为这段时期工作中的优先考量,尽量避免聚众开会,少面谈,勤测体温,多进行消毒,以万分警惕做好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如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采取轮班、错峰上下班、远程办公等。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及时摸清疫情导致的企业各方面困难,把帮扶政策做准、做实,尤其是那些生产活动本身就与民生必需以及防护物资相关的企业,要尽可能保障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的安全有序生产,确保真正实现抗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
做好准备打一场恢复生产的翻身仗
柳五
(2020年2月12日)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一方面需要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打赢疫情阻击战,还要想办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应无悬念。一是经过非典型疫情洗礼和塑造,使得我们在应对新的突发性疫情时,社会应急机制及其准备相对充分。吉林省在大年初一连夜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紧急落实中央精神,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建立"五级书记抓防控"机制。在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有效抑制了疫情的扩散。其次,十几年来,无论从国家还是我省的实际情况看,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科技、医疗、社会财富积累,乃至民众心理成熟度,今非昔比,这是我们必然战胜疫情的基础和信心所在。
此次疫情特点,是扩散快,爆发规模大、地域广,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也比较大,尤其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损失惨重,一些靠日常流水维系生存的中小微企业,或将直接面临生死考验。与此相关的,是大批赖此为生的从业人员,因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变化,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除收入、生活水准可能会降低,还有心理及情绪上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疫情越是速战速决,社会生产越早恢复,上述显性问题就越容易解决或遏制,从而赢取发展先机。
进入2月份,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些稳定经济、助力发展的具体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财政部通知对疫情防控重
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更多支持政策正在路上。我省2月7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围绕特事特办优化审批、全力保障生活物资供应、加大财税金融及医保支持力度和精准帮扶企业等7个方面,提出34项具体举措,全力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产复工,保障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上述大多措施着眼于疫情的次生灾害,以恢复生产、恢复正常经济生活为
指向。确保上述措施落实到位,不但会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奠定更有力的物质基础,还可以安民心、复信心,恢复为疫情扰动的社会秩序,为全省经济整体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因此,打赢一场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翻身仗,是与防控疫情同等重要的事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渐趋明朗,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的任务会越来越紧迫。因应形势的变化,结合我省今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提前谋篇布局,主动抢占发展先机,也是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经营单位在疫情防控同时的当务之急。把握好时机,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相关政策,在危机中觅得发展契机。
复工要把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
李予阳
(2020年2月13日)
把优先支持制造业复工复产作为重中之重,一是由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二是这对我们继续做好防控并最终战胜疫情至关重要,三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增速下行、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疫情短期内对经济活动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冲击不容忽视。抓好制造业复工复产有助于制造业产业生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避免或降低可能出现更长期的负面影响。
当前,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企业复工复产也有序展开。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交通运输和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这标志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各地要特别关注制造业,要把优先支持制造业复工复产作为重中之重。
首先,这是由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些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制造业已经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个焦点,其中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容纳了大量就业,而且当前正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优先支持制造业复工复产,对于稳增长、稳就业并进一步巩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这对我们继续做好防控并最终战胜疫情至关重要。当下,防护物资紧缺,优先支持制造业复工,可以为抗击疫情前线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弹药"。同时,在疫情防控战中,现在有两条"一线"在展开,正如抗"疫"救治一线必须优先集中保障医务人员一样,各地对于复工复产所需防护物资的投放,在经济一线也要优先集中保障制造业。长期来看,经济平稳运行和保障民生所需的各类生产资料、生活物资也有赖于制造业尽快开足马力。
第三,把优先支持制造业复工复产作为重中之重,还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增速放缓、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疫情短期内对经济活动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冲击不容忽视。有限的资源要用在最紧要、最关键的地方。各地要弄清楚资源配置的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平均分配。餐饮、文旅等第三产业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恢复起来相对较快,但制造业如果不尽快恢复生产,部分行业的产
业生态很有可能会遭到破坏,物流中断和疾控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一旦中断,形成转移替代,一些较脆弱的制造业企业几十年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基础也许就很难再找回来。因此,抓好制造业复工复产有助于制造业产业生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降低可能出现的更长期负面影响。
在各地复工复产进度不一的情况下,经济战"疫"才刚刚开始。需要注意的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包括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等问题。各地要根据疫情实际分类施策,按照科学、合理、适度、管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复工复产方案,不搞"一刀切"。设定复工标准要科学、稳妥,引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必要的疫情防控物资,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同时,要统筹兼顾,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做好各种保障。工业制造业涉及钢铁、化工、电力、装备制造以及轻工电子的原材料、零部件及其产品销售,与上下游企业密切关联。因而,原材料供给、基础配件供应、高效率物流、相应的市场需求等都必须纳入考量范围。如果某一个链条上的物流卡住,其上下游的生产都会出问题。因此,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要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解决好疫情防控时期的用工、原料等问题。对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及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在地做好疫情防控,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必要的基础支持,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复工复产。此外,还要继续加强相应的财政金融支持,帮助确有困难的制造业企业渡过难关。
此次疫情冲击只是短期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多措并举,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理性应对可能出现的"违约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李长安
(2020年2月13日)
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较长、波及面较广,一些企业复工时间多次延长,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能够顺利开展,这将会导致一些企业面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陷入违约索赔的窘境。可以预见,随着企业陆续开工复工,有可能会爆发一轮企业合同的"违约潮"。如何正确处理,帮助受影响企业渡过难关,是相关各方不得不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疫情影响下,合同违约有多种表现。比如生产型企业由于生产中断而无法履行交货合同,服务型企业由于服务中断无法履行旅游、演出等服务合同,劳务型企业由于人员限制流动而无法派遣劳务人员,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因疫情防控导致停工、延期交付等。一些合同具有较强人身依附性和不可代替性,必须由债务人亲自履行,一旦债务人患有新冠肺炎,或者因为被隔离和政府取缔大型活动等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相关纠纷也就随之而产生。考虑到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疫情还会引发一些跨国合同纠纷。
除了民商事合同外,劳动合同也将是一个产生纠纷的重要领域。由于大量企业延期复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也将比较广泛。诸如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引发的劳动合同解除、推迟复工使劳动者工资待遇下降、新冠肺炎患者和被隔离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等,都有可能引发劳动合同纠纷。
从法律角度来看,在发生疫情时由于政府规制所导致的企业停工停产和供应链中断,属于典型的不可抗力。此次疫情由于暴发突然且政府有明确强行性通知,一般而言符合《民法总则》和《合同法》规定的不可抗力构成要件。也就是说,因政府及有关部门为防控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疫情影响致使合同当事人根本不能履行而引起的纠纷,可根据疫情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事实上,除了上述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在2003年非典期间我国法律部门也出台过解决合同纠纷相关规定,可以说是有经验可循。当时对于涉及非典疫情严重影响合同履行的案件,法官大部分倾向于将非典疫情评判为不可抗力或以公平原则主动调整、平衡各方利益。鉴于当前的情况与非典时期相类似,最高人民法院有必要针对有关疫情引发的民商事纠纷案件及时制定相关司法解
释,特别是对于相关各类案件是按照不可抗力、还是按照情势变更等原则予以处理,以便于统一适用标准和审理尺度。
当然,除了法律手段外,解决因疫情可能带来的合同违约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予以缓解或消除。比如政府加大对受损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从政策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合同双方也可以本着相互理解、互帮互助的精神,尽量沟通与协调,或是通过后续加大生产力度的方式,弥补前期的缺口和损失。只有如此,疫后可能出现的合同"违约潮"才能尽快得到平息,市场各主体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力保战"疫"时期的生产要素供给
岳振
(2020年2月13日)
目前,贵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电力、油气、交通等支撑性要素的稳定、充分供给,为化解这种挑战和稳步推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正常运转与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增强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战"疫"状态中的贵州,上上下下未敢有丝毫松懈,各行各业都在通过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提供得力支援。在基础能源领域,省内各大企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能源保供,供煤、供电、供水保持稳定、正常,确保了急缺医疗物资加快生产和医疗机构高效运转,确保了医疗保障工程建设任务有序推进,确保了民生物资和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持最基本的社会和生活秩序,电力供应极其重要,其不仅是保"万家灯火"的生活之光,更是保"万器运转"的动力之源。越是紧要关头,越需责任担当,守好疫情防控关键"风口",为紧缺物资大开"绿色通道",贵州交通领域广大干部职工把责任紧紧扣在战"疫"一线,疫情防控、保畅保供有力有效,赢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