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制调整改革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
在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上周,省委、市委相继召开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总结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推进会议,省委XX书记和市委XX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也是为了对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强调两个方面意见。
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们顺应人口流向、交通流向、经济流向,科学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推动乡镇布局由"量多面散"向"优化集中"转变,全县乡镇数量由6XX个减少到XXXX个、减幅达47.6%,乡镇平均人口和面积实现"双倍增",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改革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地理版图全新绘就,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总结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一)坚持上下联动,改革有力有序推进。县委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组织部部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机构设置和干部安置等7个专项工作组和2XX个督导组,搭建起"1+7+2XX"的三级指挥体系。组织召开5次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并制定《XX县永新镇等5XX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等文件。县级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乡镇党委认真履行实施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按照改革工作划分的三个阶段,做到了改革部署系统有序、组织推动环环相扣,为改革顺利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坚持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我们鲜明"政德、为民、担当、实干、廉洁、公认"导向,坚持"职数整体削减、职位具体增加、班子个体强身"三同步,注重"组织意图、群众意见、干部意愿"三结合,构建"研判评议、考核评价、实绩评比"三坐标,画出"政治品质、能力素质、性格气质"三维图,既妥善分流安置干部,又精心配强乡镇班子。调整改革后,全县乡镇班子齐装满员,从根本上改变了部分乡镇"官多兵少"的局面;乡镇领导更加年轻化,平均年龄下降两岁,其中配备85后党政正职11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75%,乡镇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守住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次调整改革,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触及利益关系深,但是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推进过程风清气正、风平浪静。一方面,我们突出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教育引导乡镇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看待自身的"进、退、留、转",同时统筹解决好党员干部的切身利益,给党员干部吃下"定心丸",让广大党员干部衷心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深入细致做好被撤并乡镇重点利益群体的矛盾风险化解工作,同时根据群众现实需要,继续保留原有学校、卫生院以及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确保过渡期群众的服务保障水平不降低,有效消除群众被边缘化的恐慌顾虑,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整个调整改革期间,全县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
(四)坚持简约高效,后续服务持续优化。我们以调整改革为契机,推动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权责一致的原则,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行政执法等权限下放到乡镇,明确涉改乡镇党政综合办事机构、事业单位设置要求,统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使乡镇服务管理职能更加健全、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思路,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把更多财力投向基层,单个乡镇的可用财力大幅提高,为更好满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体而言,这次调整改革是对乡镇布局和组织结构的一次重塑,解决了许多长期没能解决的难题,理顺了不少没有理顺的体制机制,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的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为保障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真正要实现"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真正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一要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治理半径增大、服务对象增多等实际,加快构建完善协同高效的乡镇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二要着力构建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健全主要与区域面积、人口规模、地理条件、经济状况、公共服务需求等因素挂钩的乡镇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三要研究制定支持中心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等政策措施,完善经济发达镇的相关改革政策。四要加快推动放权赋能,扩大乡镇在农业发展、农村经营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权限。五要结合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乡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规划建设,为推进乡镇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扎实稳妥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
村是乡镇的构成主体,是治理体系的最末梢、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开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继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改革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我县情况而言,目前全县共有9XX2个行政村、110个社区,其中村户籍人口XX000人以上的仅有4个,1000人以下的却多达222个,普遍存在分布密集化、人口空心化、干部老弱化、运行低效化、经济空壳化、治理无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势在必行。
(一)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
这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全县建制村数量减少50%以上,城乡社区和村(居)民小组得到进一步优化,村平均人口规模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区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推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经济发展更加持续、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基层治理更加精细、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实现村的规模调大、布局调优、实力调强、服务调好、队伍调活、机制调新,着力构建适应人口转移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集镇村、中心村、特色村和示范社区,形成梯次分明的村级发展格局,释放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的改革红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XX实际,我们综合考虑地理特点、交通条件、发展水平、产业功能、历史文脉等因素,将全县建制村划分为平坝村、丘陵村两种类型进行调整。原则上户籍人口规模低于2500人的平坝村、低于2000人的丘陵村不再保留。确保调整后全县建制村户籍人口原则上达到2000人以上,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左右。同时,社区也要按照便于管理服务、群众自治、功能发挥的原则,科学合理分类优化设置。原则上城镇社区幅员面积低于0.7平方公里且常住人口低于5000人、场镇社区幅员面积低于0.9平方公里且常住人口低于1500人的不再保留(只有一个社区的除外)。另外,各乡镇要在确保按要求完成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任务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整合发展资源、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原则,对村(居)民小组进行优化,原则上撤并比例不低于建制村的撤并比例。
当前,我们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需要大家掌握。在4月7日前,乡镇要对模拟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调整改革初步方案(初稿),经指导督导组组长签字后,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形成全县的总体初步方案,4月9日前报市领导小组审核把关。4月10日至5月9日,由乡镇组织进行XX0天的公开征求意见。5月15日前,完成县级层面审批。5月25日前,完成建制调整、干部到位、赋码、启用新印章等工作。6月底前,完成新村挂牌运行、制度建设和总结工作。按照这个时限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加快推进,特别是该走的法定程序坚决不能打折扣:一要扎实做好意见征求,各乡镇制定的调整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得少于XX0天(含节假日)。二要依法做好方案审批,这次调整改革事权在县人民政府,各乡镇调整改革方案要报县政府审批,审批前县政府还要进行合法性审查。三要组织召开好村(居)民会议,对村(社区)调整事项进行表决,这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程序,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提前做好相关工作。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实施
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相比,村级建制调整涉及面更广、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务必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抓紧、抓实、抓落地。
一要科学优化建制。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涉及村、人、钱以及工作衔接方方面面,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调整改革过程就会困难重重、错漏百出。要按照"远郊的往近郊并,集镇边的往集镇并,交通闭塞的往交通便捷的并,经济弱的往经济强的并,公共服务配套差的往公共服务配套好的并,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往生产生活条件好的并"的原则,推进村级建制顺向调整,做大集镇村、中心村、乡镇政府驻地周边村、交通要道周边村规模,集聚人口、做强实力,着力构建"集镇村-中心村-特色村"发展体系。同时,要合理确定村(社区)名称和办公地址。新村(社区)命名要严格按照地名管理相关规定,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传承、未来发展需要等因素,在尊重历史、听取民意、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在全县区域内避免重名,需启用新名的,按照程序报县人民政府审批。被撤并乡镇原政府驻地社区原则上使用被撤并乡镇名称作为社区名称,这次村级建制调整涉及贫困村的名称原则上予以保留。新村(社区)要尽量选择人口聚集较多、交通相对便利、公共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方作为新村(社区)的办公地址和活动阵地。
二要妥善安置干部。根据测算,这次调整改革将减少村(社区)常职干部近2000人,压力很大、任务艰巨,能否妥善安置干部影响着调整改革工作的成败。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从事业需要出发选好班子、建强队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4周岁、学历不低于高中。要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全面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要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加大从优秀返乡农民工、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网格员、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党员等人员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力度。要着眼优化班子结构,大力选拔年轻干部,注重培养使用女干部(原则上至少要有一名女干部)。
关于村干部职数,合并村常职干部一般设4职,可根据人口数量、辖区面积、工作任务等情况适当增加,但不得超过7职。其中,XX000人以下的村设4职,XX000至4000人的村设4至5职,4000至5000人的村设5至6职,5000人以上的村设6至7职。一般城镇社区可设置常职干部职数5至7名,场镇社区可设置社区常职干部职数XX至5名。其中,城镇社区5000人以下的设5职,5000人以上的设6至7职;场镇社区2000人以下的设XX职,2000至4000人的设XX至4职,4000人以上的设4至5职。同时,对于建制未调整的村,也要参照合并村标准一并重新核定村常职干部职数。对于村(社区)干部安排,要按照留任一批、离任一批、调整一批、支持创业一批的原则,分类施策妥善安置。
同时,对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可连续计算其任职年限至新一轮村"两委"集中换届作为过渡期,过渡期内适当保留报酬待遇,过渡期后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留任或新任的村干部,过渡期内执行原报酬待遇标准,换届后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村民小组调整后,村民小组长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正常离任的原村民小组长,保留其待遇至换届。
三要依法依规办事。村级建制调整是一项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工作流程,确保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依法操作,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款,做到烂熟于心,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推进村级建制调整工作。要严格按照《XX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的五个阶段:调研准备、动员部署、确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完善,准确把握工作节奏,踩好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实施。这里特别强调一下,"三资"和债权债务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纠纷的地方,一定要以乡镇为主体,以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为基础,依法依规做好资产资源资金和债权债务处置,坚决杜绝调整改革期间出现债权债务纠纷。在合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合并前各村的"三资"状况和债权债务差异,根据群众接受程度,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的原则,合理选择核算方式,坚决不能搞"一刀切",避免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
四要做好工作衔接。村级建制调整到位后,要及时做好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并确定专人保管、防止流失损坏。要盘活用好被撤并村(社区)活动阵地,完善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被撤并村(社区)可根据工作需要保留便民服务站点和教育、卫生等设施,适当增派工作力量,防止因无人办事造成矛盾在乡镇、村(社区)两级交叉碰头。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治化、规范化建设,依法修订完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现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同时,要加强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财政保障等工作的有机衔接,确保工作不断档、支持不减弱。特别是贫困村与贫困村合并、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合并的,原贫困村和贫困户享受的相关政策不变,按照原贫困村界定的各类名册、权属、项目等建立移交清单,做到台账清楚、工作延续,确保顺利通过脱贫验收。对合并后贫困人口多的新村,在产业、住房、道路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五要谋划换届选举。对于两个及以上建制村(社区)合并的,或者由多个建制村(社区)各划出部分村(居)民小组组成新建制村(社区)的,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重新选举村(社区)"两委"成员,选举时间与全省新一轮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选举相统一。合并村(社区)先设立村(社区)临时党组织,村(社区)临时党组织成员由乡镇党委任命;经村(社区)临时党组织提名,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村(社区)工作委员会,在村(社区)临时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村(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村(社区)临时党组织书记担任,换届产生新的村(居)民委员会后,村(社区)工作委员会自动解散。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体系,加强换届监督力度。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省委、市委、县委统一部署后再组织实施。
上一篇:在市委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1
下一篇:在执法工作例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