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8月经济类文稿汇编-27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67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0分钟。

目录

1.学懂弄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3

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彰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活力 8

3.坚持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17

4.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23

5.发挥消费对新发展格局支撑作用 25

6.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31

7.勇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主力军排头兵在新征程上作出国资国企更大贡献 38

8.在智能经济发展中更好增进数字劳动者福祉 48

9.财政收入企稳传递积极信号 53

10.践行使命担当助力高质量发展 56

11.数字经济时代商品价值的生成逻辑 60

12.弘扬"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66

13.构建科学完善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73

14.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解决矛盾问题 79

15.把握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战略定位 85

16.党建联盟赋能产业强链 90

17.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94

18.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102

19.稳字当头抓落实|多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110

20.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链整体效能 115

21.政策集成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121

22.更好架起金融助力科创的桥梁 128

23.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 130

24.中经产业景气指数发布--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韧性强 142

25.中国经济在应对困难挑战中显现强劲韧性 152

26.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160

27.建设高效先进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170

学懂弄通《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李玉举

2022-09-01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原创性贡献,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学好用好《纲要》,久久为功、学深悟透。

学懂弄通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就其基本内容来说,主要体现在13个方面。《纲要》充分体现理论之纲、思想之要,每一章都有一个副标题,这是一条明线,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历史方位、指导原则、鲜明主题、重要保障等,勾勒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所精选"金句",意广旨远、思想深邃,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既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又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和语言艺术。

学懂弄通"党之大计""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重大理论创新的系统总结和凝练升华,2015年11月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指导经济发展实践的新的理论成果;2020年8月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概括讲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的13个方面重大理论和理念;2021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纲要》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政治和经济、宗旨和使命问题,系统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党长期执政必须回答的问题。学习领悟《纲要》必须时刻对标对表,胸怀"国之大者",把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

学懂弄通重要原创性贡献。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纲要》从8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领悟《纲要》必须按照理论、历史、实践三个逻辑进行学习研究,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新时代以来形成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学懂弄通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纲要》准确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困难、挑战、风险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发展机遇、条件、能力、优势的重大判断。《纲要》分析了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发展理念存在的突出问题、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差距、民生保障领域的明显短板等,阐明了我们正确的选择,强调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理论回答和现实解决,必将充分彰显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

学懂弄通重大战略部署。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这些重大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纲要》系统反映了重大战略部署的总目标、总方针、基本原则、总思路、总要求、战略任务、主攻方向、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关键环节、重点工作、具体举措等。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等时,深刻阐明"是什么、不是什么",既指明了正确方向,又强调防范认识误区。习近平总书记还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深刻阐释了若干重大关系,强调要厘清发展思路,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

学懂弄通做好经济工作的策略方法。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点。善于做经济工作,是领导干部能力十分紧要的方面。《纲要》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部门、地区、行业、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强调要重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经济工作,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等。《纲要》专列一章"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更是系统地论述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论。必须注重策略方法,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扎实稳妥做好各项工作。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彰显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活力

叶琪黄茂兴

2022-08-31

1.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新辉煌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深刻洞察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特征趋势,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也使我国经济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经济实力再上"大台阶"。从适应新常态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冲破百万亿元大关,2021年已达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4%提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2021年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保持在30%以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断巩固。

科技创新按下"快进键"。我国高速铁路、5G网络等技术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是2012年的2.7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10年里上升了22位,位列全球第12位,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地位更加牢固。

协调发展拉开"大格局"。部署实施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新的区域增长极快速成长。10年间,城镇化率由53.1%上升到了64.7%,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0.474降至0.4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5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

绿色经济呈现"新面貌"。过去10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速,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约34%;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以及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对外开放构筑"新高地"。我国贸易总额从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6.9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稳居世界前列。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由11%上升到15%,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由10个增加到19个,部署建设21个自贸试验区并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已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高质量推进,制度型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球经济治理地位不断提升。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13.6亿人,人均预期寿命由75.4岁提高到了77.9岁,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多人。

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展现中国经济发展新气象

新时代10年,我国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生动诠释了中国经济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从"积累量"转向"提升质"的独特意蕴。10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的,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锻造了坚强不屈、积极应对的韧性。新时代10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但中国经济抵御了各种风险挑战,始终迎难而上。当前,我国已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健全的供应链体系和超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拥有灵活运转的宏观政策体系,有充足丰富的政策工具,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拥有14亿多人口和全球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拥有亿万人民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和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大,支撑起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强大而有韧性的空间,中国经济在内外部冲击中傲然挺立。

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彰显经济发展战略定力。稳中求进是贯穿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和工作方法。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牢牢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彰显了中国经济波澜不惊、从容前行的战略定力。

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新时代10年,中国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拼劲,涉深水、闯险滩、啃硬骨头,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科技创新亮点频出,从跟随模仿创新到勇于向高科技领域进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敢于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为世界经济稳定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新时代10年,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大局,在与世界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主动担负起大国责任。在世界经济面临西方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时,中国始终担起动力之源、稳定之锚的重任,提振全球发展信心,点燃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的希望。

3.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锚定中国经济发展新航向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彪炳史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航向。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对基本经济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展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经济思想冲破了西方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束缚,有力反击了西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质疑、发难、威胁,闯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坚不可摧的力量,成为我国应对经济领域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就有了应对一切发展风险的底气,有了敢于破除西方理论和思想禁锢的自信,有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智慧。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新时代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愈加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强求富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治理经济的成熟方法,开辟了一条不循西方现代化老路的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展现了在复杂多变局面下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娴熟能力和高超智慧。中国共产党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组织动员和执行能力,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生动诠释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中国经济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的核心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凝聚最牢靠的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在新时代10年的发展中,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达到前所未有高度,人民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施展,有力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解决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到统筹做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从注重资源要素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广大人民群众奋发而为,凝心聚力,集中智慧不断创造历史,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形成保障经济发展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确立科学指导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纵向上贯通了历史、现实和未来,横向上连通了政府、产业和企业,节点上布局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为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经济发展与全方位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手段和路径,为各方要素循环流动、互补优化提供畅通渠道,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方法指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中国铺就了一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独特道路。在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功的案例可遵循的前提下,中国坚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新时代10年,中国开展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通过先行先试探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道路。面对产业升级、经济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科技自立自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问题,中国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势和智慧巧妙化解一个个挑战,击破一个个潜在风险,为经济平稳发展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赢得最广泛国际赞誉。中国不是以霸权行径树立大国对小国的威严,而是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定位自己的角色。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历史大势,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赢得更多话语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的积极作为让"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包容万物"的中国理念成为大国形象的新标杆,赢得了最广泛的国际赞誉,中国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作者:叶琪、黄茂兴,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坚持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张淑静

2022-08-31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作为当今世界覆盖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区,RCEP包括10个东盟国家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个非东盟国家,总人口22.7亿,GDP总量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立足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实现RCEP高质量落地实施,有利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稳固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更好把握RCEP带来的市场开放机遇。

积极推动RCEP进程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RCEP谈判历经8年,中国一直是积极推动者之一。RCEP自贸区的建立,标志着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将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成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RCEP是一个高质量自贸协定,强调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经贸的统一性、互惠性。15个成员国均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标准壁垒,这有利于充分释放自贸区内各国的经济增长潜力。RCEP最大限度兼顾了不同国家国情,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有利于促进自贸区范围内的包容均衡发展,使各方都能充分共享RCEP成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同为亚太国家,中国与RCEP大部分成员之间的地理距离近、文化交流多、消费者需求偏好相似,合作前景美好,从协定实施半年多的成效来看,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降低关税壁垒使成员国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受益明显

RCEP成员国之间承诺互相逐步降低关税,最终90%以上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与韩国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39%和50%,与日本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25%和57%。消费者可以直接享受更低价格的从RCEP成员国进口的日常用品,生产者通过使用更低价格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净利润,进而提高自贸区内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据海关总署数据,RCEP生效半年内中国出口企业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26.6万份、货值979亿元,享受进口国关税减让7.1亿元。

RCEP成员国都是中国的重要出口目的国。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交易数量都很大,不仅纺织品、鞋帽、玩具与家具、化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一直是中国比较优势显著的主打出口产品,而且机电音像、钟表仪器、车船航空器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高技术产品出口也增势迅猛。同时,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对其他RCEP成员国具有极大吸引力。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很大消费潜力,随着这部分群体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对其他国家的高品质产品、服务的需求亦越来越多。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乳品,日本、韩国的汽车、家用电器、化妆品、服装和影视剧,东盟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都是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进口产品。

减少标准壁垒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标准壁垒也叫技术壁垒或软性壁垒,是指在环境、卫生、环保等领域设置的壁垒。在削减技术壁垒方面,RCEP在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领域逐步实施统一规则,进一步降低了贸易合作成本。通过预裁定、提前申报、装运前检验证书制度等措施,进一步简化海关程序、提高了海关法律法规等透明度,加快货物通关放行,促进贸易便利化。在合规、标准化方面,RCEP加强了成员国对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履行,并认可成员国就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达成的谅解。

减少标准壁垒对于促进中国与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为自贸区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循环提供便利。尽管如此,中国仍需对本国企业高标准、严监管,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对于中低技术产品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外向性中小企业,政府应进一步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帮助企业实时跟踪国际标准发展动态、了解风险预警,提升其合规意识与合规能力,比对进口国标准或者先进的国际标准,及时更新产品生产和加工工艺,生产出合格的高质量产品。对于核心产业,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加强风险防范,实时跟踪研判国际规则发展趋势,加强对核心产业和关键产品供应链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与报告,及时发布风险预警,畅通资讯传播渠道,加强对相关行业与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合规与风险防范指导。同时,对标国际先进法规与标准,制定高水平国内法规与标准,监督企业切实进行合规、达标生产,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调整拟通报法规标准。

加速自贸区内产业链相互交融

RCEP是我国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我国拓展面向东亚东南亚的区域产业链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推进RCEP高水平实施,必须在高水平开放中优化RCEP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着眼长远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进一步促进自贸区内产业链的相互交融。

保证稳定、高效的国内供给与出口,打造自主稳定、安全可靠的完整国内产业链。我国的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箱包等传统产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国内产业链,但存在中小企业居多、信息不通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这类企业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鼓励并扶持大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建立前向关联企业与后向关联企业的全产业链信息管理,加大对违规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达到以大带小、以点带链的效果。

在打造完整、健康、安全的国内供应链、形成良性国内循环的同时,稳定并扩大RCEP区域市场。当前,生产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中高技术产品逐步成为我国的主导产业,手机、电脑、家用电器、工业用机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钟表、乐器、精密仪器、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显著提高,未来应积极扶持此类企业发展,引导企业调整全球发展战略和布局,实时跟踪先进技术标准发展动态,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关键产品的自主研发、本国制造,尽快打造出国内完整产业链,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拓展并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作者:张淑静,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刘元春

2022-08-30

7月份,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的不利局面,我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生产供给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我们要正确认识7月份一些数据波动的原因,把握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认清中国经济恢复的坚实基础和发展趋势。比如,尽管7月份消费环比回落,但办公用品、汽车等保持了高速增长,这表明中国消费依然在持续改善的进程中;投资增速的回落主要体现在民间投资、房地产、第三产业等领域,但基建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等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说明投资仍然具有较大恢复潜力;工业和服务业的回落主要体现在高耗能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的下滑上,但产业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表明工业复苏的内生动力并没有减弱;中国出口增速则持续提升,表明中国产品在各国通货膨胀全面高企的环境下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这足以证明,7月份一些数据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外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趋势发生了变化。更应看到,标志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核心指标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