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省绿色通道品质绿美生态网络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35年)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0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XX省绿色通道品质绿美生态网络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3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XX生态建设的决定》,扎实推进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打造通山达海、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建成和谐共生的绿美生态网络,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建设意义

(一)织牢织密XX生态网络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提升绿色通道网络生态系统,沟通南北西东,连接城乡山海,构建起绿美XX生态建设的骨架,促进各种类型生态廊道的互连互通,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织牢织密我省生态网络。

(二)展示新时代X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通过通道两侧林分优化和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的示范段及景观节点建设,打造高品质绿色通道,成为展示新时代X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让人们在出行中真切感受到绿了美了的XX。

(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升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绿化品质,推进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多道融合,构建成网成片的游憩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3-人们融入自然、享受自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升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以绿美XX生态建设为引领,科学提升通道两侧绿化品质,持续提升带状生态空间绿化美化水平,将我省独特多样、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串珠成链,把绿色通道打造成为生态线、风景线、发展线、幸福线。

(二)基本原则

1.生态联通、构筑网络。连接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绿色通道以及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林廊绿道等绿色纽带,串联森林、绿地、湿地、河流等生态资源,提高自然人文景观的连通度、耦合度,构建绿美生态网络。

2.绿化为主、景观辅之。科学选择绿化树种,推广使用优良乡土树种,审慎使用外来树种,防止大种花色树种。兼顾经济效益,增加高品质林业生态产品供给。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在具备条件的非耕地上进行绿化美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原有自然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科学设-4-计,充分挖掘各地林脉、地脉、水脉、人脉、文脉魅力,将各类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串联成线,打造特色鲜明、主题多元的生态景观带。

4.系统谋划、群策群力。整体协调、分工负责,统筹林业、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水利、生态环境、文化旅游、铁路等部门,系统谋划项目规划、建设、运维等环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带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建设"快行系统""慢行系统"绿色通道示范段各1条以上、景观节点1-2个。以各类绿色通道为纽带,有机串联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山地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等生态节点和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等,建成互连互通的绿美生态网络,让森林融入城乡,让人们融入自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建设内容

(一)"快行系统"绿色通道

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确保行车安全前提下,对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快行系统"两侧1公里范围内林地进行森林品质提升,对红线内绿化带、隔离带、出入口、互通立交、站场等地段进行绿化品质提升。

1.高速公路、国省道绿色通道。沿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国-5-省道等干线公路红线用地范围外一定距离范围内,以乔木树种结合灌木和地被植物,营造连续的、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绿化带;两侧1公里范围内林地,以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为主,兼顾"摇钱树""景观树",营建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群落。注重红线内外生态景观协调统一。(由省林业局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事务中心、省交通集团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中央分隔带,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营造能够遮挡眩光、引导视线、减轻视觉疲劳、提升路域景观的绿化带;在互通立交区、站房区等节点,可绿化范围内因地制宜选择生长周期长、易养护的绿化景观树种,营造优美的绿化景观节点,形成与建筑物、公路、设施等协调统一的绿化景观。(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林业局、省公路事务中心、省交通集团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2.铁路绿色通道。在铁路红线内、沿线站场、广场开展绿化美化,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循序增加绿地面积,提升景观质量。在铁路两侧1公里范围内林地上,以乡土阔叶树为主,营建地带性森林植被群落。(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二)"慢行系统"绿色通道对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四种"慢行系统"进行绿化品质提升、景观节点设施完善,营建生态景观多样、意趣丰富的生态步道,推进多道融合。

3.绿道。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沿着城市的河滨、溪谷、缓坡、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行人和自行车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城镇街区。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开展绿道绿廊建设和品质提升。完善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发挥绿道的环境改善、休闲旅游和经济带动功能。(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4.碧道。碧道建设以河道为主线,统筹城镇与乡村、陆域与水域,建设魅力文化休闲漫道,构筑景观与游憩系统。充分利用河流通山达海、连通城乡的特点,为公众构建欣赏自然、体验历史和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的游径。依托堤岸防汛路、河滩地、临河道路等建设独立、连续和贯通的滨水游径;结合大型水利工程设施、有独特地理意义或历史意义的河段、大型跨河桥梁桥头、城镇地区河道交汇处等建设碧道公园。在碧道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碧带建设,推进绿色水经济发展。(省水利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5.古驿道。对古驿道两侧1公里范围的林地以及沿线乡村绿化用地,充分利用古驿道的线性文化空间,以其为纽带,整合串联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和特色村落,对古驿道进行活化、保护、修复、利用和沿线绿化提升,同时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历史人文价值,吸引公众休闲旅游、推动沿线乡村绿色发展。通过山地造林、石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生物防火林带和森林乡村建设,将古驿道沿线区域建成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示范区。(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林业局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6.森林步道。尽量利用已有山间小径建设森林步道,优先连接邻近各级自然保护地等生态节点,连通邻近古村落、特色村落、历史遗迹。充分利用现有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森林步道,让人民群众在行走中感受森林,在森林中获取生态力量。开发一批南XX红绿径特色路线。森林步道线路选择、建设与维护采取低影响措施,保护生态,考虑徒步者人身安全和野生动物迁徙。(省林业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三)山海相连的林廊绿道以生态海堤、滨海湿地、魅力沙滩、美丽海湾、活力人居海岸线建设为重点,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保护修复、提质改造和红树林湿地修复,绿化美化岸线,打造滨海绿美景观带、山海相连的林廊绿道。

7.滨海绿美景观带。以提升海岸防护能力、修复海岸生态、美化海岸景观、打造亲水空间为目标,推进生态海堤建设。改善滨海湿地等重要生境,加强对红树林、海湾、入海河口等代表性生态区域的保护修复。推进海岸带资源保护修复和集约利用,以提升沙滩质量、美化沙滩环境、构建滨海景观为目标,打造魅力沙滩,擦亮"XX沙滩"名片。开展海湾综合整治,推动岸绿、海蓝、滩净、湾美、人和的美丽海湾建设,提升滨海空间品质和景观价值。试行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探索海岸线占补机制,强化海岸线分类分段管理,严格落实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指标。(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局配合;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8.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保护和恢复以红树林为主的一级基干林带、以木麻黄为主的二级基干林带,持续开展纵深防护林建设,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防护功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努力构筑沿海地区坚实的生态屏障。(省林业局牵头;各地级以上市落实属地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党建引领,各级党委政府、各级组织机构要主动作为,发挥各级河湖长、林长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好责任分工,确保行动任务落地落实。各牵头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量化建设任务,细化年度计划;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细化落实举措,强化示范带动,构建全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二)保障资金投入。各地要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将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纳入林业、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资金支持范围。鼓励各地在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社会资本投资、林权抵押融资、土地流转、合作分成、入股经营等形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或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

(三)注重宣传引导。各地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媒介加大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关注、人人爱护的良好氛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