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情况的报告
X市人民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情况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市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情况,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关于"生态兴市"的战略部署和打好绿色转型攻坚战的具体部署,铁腕治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有力步伐,书写了美丽中国"X样板"的崭新"X篇章"。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一是圆满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美丽X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在空气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市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97.8%;县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分别列全省第一和第二,全年未出现重污染天数。在水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我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Ⅱ类水断面比例为82.14%,全市无Ⅴ类及劣Ⅴ类水断面。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我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制定《X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X市地下水管理实施意见》,开展"无废乡村""无废工厂""无废校园""无废社区"等无废细胞创建,基本摸清全市地下水环境状况。在污染物减排方面:2023年,全市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四个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972.69吨、1162.83吨、5367吨、450吨,超额完成全年减排任务。二是较真碰硬狠抓突出问题整改。推进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问题整改"一调度、一通报"制度,加快推进整改销号进程。2016年以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及相关部门先后反馈、披露我市的各类问题共341个,其中限期整改275个,长期坚持66个。截至2023年底,应完成整改问题232个,已完成230个,完成率达99.14%。交办环境信访件1329个,已解决1297个,完成率达97.59%。狠抓中央办公厅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题回访调研指出问题整改,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整改方案,全面对照举一反三,125项整改措施已完成117项,完成率达93.6%。持之以恒严格监督执法,全年排查企业5870家次,责令整改127家次;对127家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罚款1779.71万元,查封扣押案件4件,行政拘留7件,查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件,通报典型案例32件。三是系统施策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编制完成《美丽X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X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夯实生态基底,森林"碳库"质量稳中有升,2023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39.3万亩、人工造林17.9万亩、退化林修复18.69万亩。全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0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7处、省级森林乡村215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生态系统修复扎实推进,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8.97平方公里,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建成绿色矿山16座,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6311.29亩。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亿元,有力推进了抚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赣东山地带丘陵区域系统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建设。
(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创新突破。着力创新生态资产权益交易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态赋能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成果共建共享,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一是推动"两山"转化中心市场化运营。在全国率先搭建"两山"转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全市域"两山"转化中心开始实体化运营,生态资产交易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2023年全市完成生态资产权益交易67亿元。二是试点工作基础日趋完善。积极推进全国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试点,"五个首次"经验做法得到自然资源部推广,化解率从2022年的14.1%提高到2023年12月的64.58%,稳居全国前列。按照"一个基础、四项支撑、九大应用"总体思路构建生态产品核算与应用体系,完成近三年GEP试算工作,其中2022年X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4910.02亿元,年均增长6.3%。三是绿色金融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累计成立生态金融事业部、生态支行等绿色金融机构44家,创新推出30余种专属信贷与保险产品。全市生态资产权益类贷款余额为513.51亿元,同比增长12.42%。资溪县在全国率先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价(VEP)+项目贷"模式,发放首笔"VEP+项目贷"500万元。全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5.4%。四是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全国林业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激励表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得到水利部推广。湿地收储与运营省级试点稳步推进,发放全省首张湿地生态权益证,近两年累计占补平衡13起,收储湿地面积7621.62亩,交易金额1754万元,实现湿地权益资产抵押贷款1亿元。2023年先后发布《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绿色家庭评价规范》《农村"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标准与评定》3项X省地方标准和《生态资产权属交易管理规范》1项X市地方标准。目前全市已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X省地方标准9项、X市地方标准4项,绿色标准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成功举办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四周年系列活动、全国生态日X主场活动和全市生态产品展示大会,我市试点工作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与日俱增。
(三)坚持以降碳为导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辟崭新局面。统筹抓好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等工作,节能降碳坚定有力。一是健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印发实施《X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出台能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科技支撑、减污降碳、绿色消费、教育培训等保障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并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计量等方面研究,夯实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基础。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一批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不断提升新能源消费,全市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5.16万千瓦,较2022年增加103.9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1.1%。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截至2023年底,全市星级绿色建筑面积达179.18万平方米。着力建设绿色交通,不断扩大新能源交通工具占比,全市中心城区有新能源公交车745辆,占比达95.15%。2023年全市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达383.4万吨、28.6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1.78%和15.99%。扎实推进省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和试点园区建设,全力争创X省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三是稳步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能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统筹抓好节能审查、节能监察和节能验收,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在扣除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后,全市2023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7%,在全省一类市中排名第四,"十四五"前三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5%,达到时序进度。全面加强资源节约,一体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粮各项工作。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省级绿色工厂22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3个、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大唐电厂煤电机组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能效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广昌县成为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市已有10个县(区)获此殊荣。加快消化批而未用闲置土地面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切实开展全链条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通报制度,督促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和广大市民开展"光盘行动",厚植"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
(四)坚持以发展为要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焕发强劲动能。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做好绿色赋能文章,不断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让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一是做大做强绿色农业。绿色农产品供给不断扩大。全市全年粮食生产播种面积达629.8万亩,产量达52.8亿斤。多措并举推进生猪、畜禽、蔬菜稳产保供,重点发展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竹笋等特色林下经济作物,创建了8个国家级、12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参与农户达3.8万户,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200元。生态农业品牌不断壮大。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达67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31个,位居全省第一。崇仁麻鸡成功申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南丰蜜桔、崇仁麻鸡荣登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广昌白莲成功申报2023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X省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唱响"赣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已认证授权"赣抚农品"企业数达101家,授权认证产品234个,2023年销售收入达47.17亿元。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深入。聚焦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打好"育龙头、促招商、兴种业"组合拳,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4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09家。先后引进了圣农食品、腾趣食品、华统肉制品等一批"链主"企业,2023年共签约农业招商项目56个,签约总金额193.52亿元。南城种业科技产业园、宜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惠农种业获批粮油作物类"成长型"省级种业骨干企业。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农业企业达到6家。二是发展壮大绿色工业。工业总量稳中有进。全市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增速列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1%,增幅列全省第一。2023年,全市"2+4"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806亿元,同比增长16.3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23年实现产值332亿元,同比增长29.9%;有色金属产业转型不断加快,2023年实现产值766亿元,精深加工产值占比提升至40%;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42亿元、1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45%、10.65%。数字经济增量提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2023年全市264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共实现营收386.55亿元,同比增长16.8%。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2023年全市共完成新基建项目投资101.47亿元,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405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0.69个,基本实现5G和千兆光网"村村通"。X中科曙光云计算中心、浪潮云计算中心已承载市本级及各县(区)168家单位300项业务系统,"赣抚数据湖"入湖数据量总计2.77PB。X高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和崇仁输变电行业标识解析节点分别接入企业310家和80家,注册量和解析量累计突破1.2亿条和3.6亿条。X高新区和崇仁高新区分别获批省级5G产业基地和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区。绿色转型蹄疾步稳。稳步推进智能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全市企业新增使用智能制造设备1020台(套)、智能制造车间(生产线)59个,荣成机械、台德智慧获评2023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灿辉新能源、鹏腾实业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帮企陶瓷、联益电子等9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持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推进企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2023年全市共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37家、"无废工厂"23家,培育了江铃底盘、赣电电气等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X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工业园区。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12%。三是培育繁荣绿色服务业。商贸消费稳步增长。抢抓春节、五一、端午、中秋等消费"黄金期",全年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6400万元,举办促消费活动700余场,带动超过3000家商户参与。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2.05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列全省第四。文旅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全年共谋划文旅专项债项目40个,储备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文旅项目28个,投资额近100亿元。积极推动文旅企业申报"文旅贷""文企贷",解决文旅企业融资难题。2023年全市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收98.4亿元。品牌建设再创佳绩。持续以文旅活动热度唱响"文化X、梦想之舟"品牌,精心策划中秋国庆、元旦跨年系列活动,X文旅品牌火爆"出圈"。举办2023首届中国·X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大会,获民革中央授牌"民革中央康养产业实践基地","康养到X"成为我市的响亮新名片。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资溪县获评"风景独好"旅游名县、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乐安县、东乡区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临川区、南城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乐安县流坑村获评"风景独好"旅游名村,资溪县大觉溪美食村、崇仁县黄州桥夜市获评X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别是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的"吃资溪面包、品临川牛杂"主题活动,获得新闻联播、光明网、央视网等主流媒体频频关注,国庆当天文昌里接待游客总量11.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五)坚持以共享为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共商绿色发展,共享生态福祉。一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创文巩卫"工作,积极开展全民洗城,共清理脏乱死角26.8万次、垃圾杂物27.43万吨,参与人次达44万人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中荣获城市"三等奖"。有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坚决保障住房安全。2023年全市改造完成84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1.9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7945套,建设棚改安置房小区4个、安置房源1751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543套。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共创建美丽宜居乡镇13个、美丽宜居村庄132个、美丽宜居庭院22400个,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积极推动农村地区"厕所革命",全年完成17733户新改建户厕任务。建立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广使用"万村码上通"长效管护平台,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9%以上。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X市本级和金溪县获批X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市(县),全市1810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全覆盖。切实加强河湖水面环境监管,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共排查梳理各类问题357个,全部整改到位。二是系统推进生态惠民利民。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公园11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持续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连续多年实施流域生态补偿,近五年累计筹集流域补偿资金9.42亿元。积极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全市20个公园列入开放共享清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95%、50.68%和19.83平方米,市中心城区建设绿道总里程达到78.65公里,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拥绿、500米见园"。三是着力培育浓厚绿色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具有临川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系统推进节粮减损、反食品浪费、塑料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成功举办首个全国生态日X主场活动、第十二届中国竹文化节等主题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河小青"、植树护绿等志愿活动。打造全省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司法宣传教育基地,办理的全国首例保护古村落人文遗迹民事公益诉讼案和全市首例"碳汇"+"补植复绿"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典型案例库。积极推广"绿宝"碳普惠制,实名认证会员覆盖全省10个设区市,达到170万人,累计碳积分8.4亿,实现核证减排量17.6万吨。2023年9月,央视纪录片《零碳之路》正式开播,"绿宝"碳普惠制作为全国六个典型案例之一收录其中。我市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畜禽智能洁养贷、"两山"转化中心、GEP精准核算、"绿宝"碳普惠制等5个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发改委主编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探索实践--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汇编》,入选数量占全省的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