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41篇(第13/16页)
盐城法院能动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纪实
今年以来,盐城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盐城市委政法委颁布的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坚持能动司法、主动担当作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以最优服务助企发展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中院先后召开全市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座谈会和全市法院机关作风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专题部署研究贯彻落实"二十条措施"。制定出台《关于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全市法院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两级法院持续深化高质量司法实践,抓实公正与效率,全力营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心贴心服务。两级法院主要领导带头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所需所想所盼,收集汇总司法需求、意见建议。各法院对搜集到的意见建议、困难问题,实行分类"建账"、适时"督账"、限时"销账",切实高效服务企业。
近日,盐都法院受理的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在作业过程中被彩钢瓦砸中受伤,胜诉后申请执行。因辖区内此类纠纷较为常见,执行局法官对案件分析研判,梳理常见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并走进辖区企业开展针对性安全生产主题普法宣讲。
"非常实用,干货满满!我们以后也会多加注意,全面抓好安全生产。"某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道。
实打实解忧。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盐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涉企立案窗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实行"快速立案、快速送达、快速调解"。依法准予困难企业缓交、减交诉讼费用,加快胜诉企业诉讼费用退费流程,判决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二、以模式变革守护创新
为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减轻企业诉累,中院联合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盐城模式",采取"人民法院推送、行政机关协同、特邀调解员接单、员额法官跟踪指导"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模式。
"多方协同,以调解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有着高效、专业、低成本的优
势。"中院民三庭庭长刘红介绍道。
江苏某纸业有限公司是盐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商户涉嫌侵犯该公司持有的某注册商标的商标专用权,被诉至盐城中院。因原告诉讼代理人在外地,法官、特邀调解员、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与商户座谈协商,并以线上方式开展调解。纠纷调处过程中,法官发现这些被诉的小商户大都属于侵权而不自知,增强他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尤为重要,于是提出由侵权商家从权利人处进货正版商品的解决新思路,获得一致认可,最终促成原告、被告、供货方三方达成调解协议。
"感谢法官,不仅帮我们成功化解了纠纷,还为我们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意,我今后也会多学习这方面知识,确保合法合规经营。"商户夏先生感谢道。
截至目前,已有130起知识产权纠纷通过诉前调解方式成功化解。今年6月,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纷"盐城模式"的相关工作经验被最高法、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
对标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蓝图,盐城法院设立45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加大对新能源、大数据等领域创新技术的司法保护力度;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地理标志司法保护中心职能,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创新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
三、以能动执行纾困解难
3月30日上午7:00,盐城法院"亲商护企2023"涉企案件首次集中执行行动拉开帷幕。全市法院执行干警兵分19路,对涉企案件被执行人发起执行攻势。中院抖音号、阿里拍卖等平台不间断同步直播,21名代表委员、公证人员全程见证,十余万网友"零距离"围观,万余名网友点赞。
为全面贯彻落实"二十条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年底,中院在全市法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亲商护企2023"盐城法院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通过"凌晨执行""夜间执行""假日执行"等形式,切实加大涉企债权案件执行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湖法院在执行一起案件过程中,依法拍卖了被执行人名下一处工业厂房、附属设施以及部分机器设备,买受人系一名民营企业家。后由于原有企业内物品堆积,厂房迟迟不能交付。买受人心急如焚,建湖法院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组织干警对案涉厂房及时进行了强制腾空,并对厂房内的物品逐一
清点、登记、搬运,最终顺利交付给买受人。
"此次腾空的厂房占地1万余平方米。今年以来,建湖法院通过拍卖盘活低效厂房10万余平方米,成交价1.3亿余元。"建湖法院执行法官严杨晒出该院执行"成绩单"。
"感谢法院高效快速执行,帮助我们顺利入驻厂房,我们有信心把企业经营好。"买受人竖起大拇指。
今年上半年,盐城法院共开展涉企债权专项执行行动79次,执行到位债权4亿余元。树牢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98件涉企案件采取"活查封""活冻结"措施,帮助42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向企业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27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宁乡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宁乡是全国为数不多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县级市。为服务园区企
业高质量发展,宁乡市人民法院设立两个园区法庭(即金洲人民法庭、蓝月谷人民法庭)。以强有力的司法支撑让司法预期稳起来,市场主体活起来,市场环境优起来。园区企业呈现出活力迸发、生机盎然的良好景象。
一、强调解,守护小微企业生命线
"保全快,调解快,确认快,还不用缴纳诉讼费,金洲法庭服务企业的做法高效又贴心!"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中,金洲人民法庭灵活运用诉前保全+诉前调解的模式,7天便化解了某材料公司与某模具公司之间的货款纠纷。
"通过调解不仅实现了原告企业正常回款计划,同时也没有影响被告企业的信誉与生产经营节奏,双方都从调解中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先机。"金洲人民法庭庭长周攀介绍,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企业一旦被起诉,则有可能影响信贷评级,这往往将限制企业的融资贷款,给涉诉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为此,在处理小微企业标的金额不大的矛盾纠纷时,园区法庭设身处地从企业的发展与需求出发,通过多元的调解方式,最大限度平衡双方利益,促使矛盾和平解决。守护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善意。
2023年以来,园区法庭共计调处涉企纠纷230件,调撤率42.57%。
二、治未病,精准堵住发展漏洞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每一起案件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交流。"在办理涉企案件中,不能只是机械的办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
眼睛,为企业堵漏洞,护航企业稳健长远发展。"蓝月谷法庭副庭长周纳说。在办理一起合同纠纷案,周纳发现原告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着不小的
法律风险。"原来企业是做国际贸易,交易模式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续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取融资租赁的模式销售产品。"周纳介绍,融资租赁模式有利于减轻买方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实现卖方企业的顺利销售及资金回笼,是许多设备制造业的优先选择。但在该公司与融资租赁公司签署的合同中,将本应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的债务风险转嫁到该公司自身承担,对企业经营稳定及追偿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
为了避免企业"踩坑",周纳精心撰写《司法建议书》,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一一释明,帮助企业从源头预防债务纠纷。
园区法庭积极将司法建议与审判态势分析有机结合,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可行性法治建议,能动司法,以司法建议良方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三、优服务,努力当好"店小二"
"碰到拿捏不准的问题再也不用为难了,在园区法官接待日,面对面与法官探讨交流,就能获得专业的指导意见。"某企业法务说。
法官接待日,变单一的企业走访司法服务模式为双向互动交流,企业可通过电话预约或直接现场登记接待时间。面对面听取企业的司法需求,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现场解答和办理企业反馈的问题。
园区法庭延伸司法职能,前置司法服务,通过"号脉问诊",进行风险提示与预警。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把法官接待日与企业走访相结合,带着诉求走访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司法服务,推动企业合理诉求及时解决,实现司法服务企业全过程、全覆盖,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使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强、动力更足。
今年以来,园区法庭走访企业30余次,收集涉企问题54条,推动解决54条。"园区法庭要全方位推动司法服务、司法作风、司法质效提档升级,全链
条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让企业在宁乡这方沃土上投资更放心、发展更安心、经营更舒心。"宁乡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珍枝如是说。
湘潭法院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纪实
今年以来,我市两级法院围绕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立足法院工作职能,不断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用心用情助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积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延伸审判职能,为企业提供法律"全体检"
"现在物业企业生存也难,物业服务费收缴率不高,而业主要求高。"前不久,在湘潭中院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走访中,十多家物业管理企业在参加物业纠纷联动调处工作座谈会时表示。对此,法官就物业企业提出的法律问题予以答疑释惑。
今年以来,湘潭中院对企业实地走访大调查,对涉困企业"主动出诊",围绕企业如何依法经营、规避法律风险和企业职工如何依法维权等法律知识,从专业角度为企业提供全面"体检"服务,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针对物业企业提出的诉讼成本过高、法院裁判尺度不一等问题,湘潭中院法官在走访后制定《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裁判观点》,指导基层法院的物业纠纷案件,将绝大部分物业纠纷引入诉前调解中心,从而使物业纠纷迅速增长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1至9月,全市两级法院物业纠纷案件同比下降30.54%,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在遇到纠纷时选择自主协商,将纠纷解决在诉前。
二、构建联动机制,奏响优化营商环境"大合唱"
不久前,湘潭中院立案庭收到一起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立即通过线上案件平台推送给湘潭市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召集调解员到湘潭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与立案庭诉前调解中心的法官一起线上调解。经过两小时电话沟通、线上调解,最后调解成功签署协议。
针对房地产、建设工程、金融借款、生态环境等矛盾多发的涉企纠纷,湘潭中院与妇联、工商联、贸促会、人社局、银保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小企业协会等10余个部门对接,组织金融消费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中小企业协会等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行"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确认"联动解纷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调解平台共进驻168家调解组织,聘请484名调解员。全市设立159个诉源治理工作站,实现乡镇街道、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通过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案件9877件,成功6831件,其中
涉企案件调解成功4086件,民商事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7.01%。
三、利用信息技术,跑出涉企案件"高速度"
如今,在我市任意一家法院,干警打开微信小程序"湘潭法院卷宗流转",就可以了解卷宗的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湘潭两级法院开发微信小程序,建立"一案一码"案卷流转机制,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通过扫卷宗封面二维码,即可了解案卷当前持有人、持有时间、签收记录、转出记录等信息,案卷流转实现全程留痕,大大助力涉企案件高效审结。
湘潭两级法院开辟了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在涉企案件卷宗上加盖涉企印章,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办理、强化管理,助力涉企诉讼全流程提速增效。湘潭中院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高清视频跨域接访、指挥执行,全面推进网上立案、庭审、调解、保全等智慧法院项目建设,有效推动了信息科技与
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综述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刚发布不久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
近年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打好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组合拳",表达了鲜明的"检察态度"。
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作为检察机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生动缩影,最高检部署开展的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下称"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入选2023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护航行动"。
一、专项+治理,创新服务营商环境新模式
一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以监督办案的"硬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关怀",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切实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020年,最高检就曾专门对11件涉民营企业重大行政检察监督案件进行重点挂牌督办。2022年,最高检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其间,各地检察机关聚焦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小专项",共办理涉市场主体权益保护案件8100余件,推动破解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诸多瓶颈问题。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的要求,最高检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仅今年上半年,已办理涉市场主体行政检察监督案件近1万件。
湖南省益阳市某制衣厂车间里,生产活动忙碌而有序。这个被当地县政府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的厂子共接纳当地残障人士、留守妇女及低保户等近百人就业。然而,此前该厂却因食堂未取得相关证件而面临行政处罚,食堂停了,员工就餐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经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均未解决。连续打官司也让该厂创办人陆女士焦头烂额,企业运营陷入困境,员工面临失业。
后陆女士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机关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举行公开听证,协调制衣厂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签订分期缴纳罚款和解协议,获各方一致认同。
"经历这起案件后,我们依法办好了各类手续和证件,也意识到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陆女士说,检察机关不仅化解了争议,还针对厂子合规经营提出可行性建议,让自己重拾信心再次启动生产。"我会努力经营好,继续为保障我们偏远地区就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