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关于经济工作的报告汇编(24篇)(第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691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64分钟。

XX县1-8月份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根据XX州20XX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调度对接会议精神,现将XX县1至8月份经济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0.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7.8%。

(一)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

上半年,全县完成农牧业增加值45568万元,同比增长2.4%。全县各类牲畜季末存栏89.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8.7万头只,下降8.9%。其中大牲畜存栏18.4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1.5万头,下降7.54%;绵山羊存栏69.11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万头,下降9.38%;猪存栏1.62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0.02万头,下降1.22%。全县各类牲畜总增29.96万头只,总增率36.05%,下降5.32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23.38万头只,出栏率28.87%,提高1.6个百分点;商品数23.38万头只,商品率28.87%,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3.35万亩,同比下降7.89%。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18万亩,同比增长8.57%,夏粮6.82万亩,同比增长7.53%(谷物6.11万亩,同比增长5.26%,豆类0.71万亩,同比增长32.1%)。油料播种面积2.1万亩,同比下降29.67%。

XX县20XX年农牧业增加值计划任务为4%,截止二季度末完成4356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1.3%,三、四季度为全县减畜出栏旺季,预计能完成年计划任务。

(二)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今年列入全县经济责任书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同比增长6.8%。截止8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8亿元,占年计划的45.17%。对于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今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困难。建议:一、积极抓项目落地与开工建设;二、争取各类资金尽早到位,保障项目正常建设。预计年内最高能完成20亿。

(三)工业生产增长缓慢

截止8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规上企业中:XX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完成增加值9069万元,同比下降9.3%;XX县达哇央宗有机肥料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136万元,同比下降46.9%;甘肃雪顿牦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增加值536万元,同比增长39%;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季节性停产。按照上半年生产情况测算,预计20XX年全年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完成增加值16056万元,同比下降4.4%,不能完成同比增长4%的目标任务,主要原因为:第一,今年水泥市场价低于同期,导致产值同比下降,增加值相应同比下降。第二,节能降耗压力大。XX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是高耗能企业,其20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9140.25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7.85%,随着水泥产量的不断增加能耗大幅提升,能耗与产值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控制能源消耗量,无法加大生产量,制约了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截止9月底,预计完成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6元,同比增长8.8%;预计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6元,同比增长13.8%,预计能完成年计划任务。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大幅提升

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41万元,同比增长21.1%。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7222万元,同比增长20.8%;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319万元,同比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计划任务是5.5%,截止二季度累计完成3154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9%,三四季度还未报,三季度是旅游旺季,三四季度加起来预计能完成年计划。

(六)财政收支后劲不足

截止8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949万元,同比增长2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48万元,同比增长50.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4474万元,同比下降12.5%。

(七)人民币存款放缓,贷款增长

截止8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78亿元,同比下降0.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92亿元,同比下降0.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下行的压力加大。我县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中,XX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预计全年生产水泥97万吨,同比增长0.3%,由于今年水泥市场价低于同期,导致产值同比下降,预计完成增加值14467万元,同比下降4.8%。同时由于XX祁连山安多水泥有限公司是高耗能企业,20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9140.25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7.85%,随着水泥产量的不断增加能耗大幅提升,能耗与产值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控制能源消耗量,无法加大生产量,制约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由于进口肉对市场的冲击,且目前低端市场被走私肉占领,严重影响了销量,牛羊肉大量库存,目前积压1200多吨,由于资金回流慢,上下游资金链不能有效衔接,导致资金紧张,严重影响生产。本年预计生产冷鲜肉500吨,同比下降59.5%,按今年市场价及本期价格指数测算,可完成增加值330.9万元,同比下降56.6%。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步增长的后劲不足。一是大项目偏少,带动成效低。目前我县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有4个,其中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进度最为明显的是王夏高速项目,上半年完成的投资额占全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90%。二是民间投资拉动作用迟缓。民间投资资料不规范、规模小整合难,项目入库难度大。全县民间投资在库项目只有5个,均为5000万以下续建项目,带动投资规模小。三是新建项目落地滞后,截止8月底,我县新入库项目7个,形成进度只有5个,新建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建设,严重影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

三是产业发展层次依然较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优势资源挖掘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农牧户、企业、市场之间利益衔接不紧密,与深度开发、集群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畜牧业产业带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全县各类牲畜的出栏数量逐年增加,致使年末各类牲畜存栏逐年下降,造成生产规模逐年回缩,生产持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加之我县畜牧业成本高,产品单一,精深加工能力低,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财政收支后劲不足,第三产业增长缓慢。要加快财政支出力度,特别是专项资金拨付进度,由于我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主要由财政八项支出核算,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在60%以上。

五是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新型消费模式发展缓慢,带动力明显不足。全县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批零和住餐业企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收入的单位几乎没有,缺乏新的具有较强带动力消费热点。全县大规模、大品牌贸易业企业缺乏,对商品贸易业带动有限,仅靠石油和烟草带动,其余微小企业完成零售额份额较小,对整个消费品市场带动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继续抓好"一企一策"的落实,密切跟踪规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全力解决企业生产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库存、欠账等销售、资金问题,实现稳产增产,确保全县工业增加值稳步回升。

二是相关部门要全力督促抓好在建项目进度,发改、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入库企业票据规范、标准化,全力帮助解决新建未开工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征地拆迁、土地性质调整、环评等问题,使新建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续建未开工项目尽快复工,新建未入库项目衔接统计局尽快入库。要紧紧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围绕"五无XX"创建行动,主动从政策中寻找项目、谋划项目、储备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接替有序,提升投资发展质量和后劲。

三是要重点培育新型产业企业,大力扶持培育牦牛藏羊产品和副产品系列精深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配套建设活畜交易市场,力促产业经济转型改造,延伸产业链条,增强经济持续发展。

四是财政部门在9月、12月重点月份加大对八项支出重点关注倾斜,保持八项支出同比增长,充分认识八项支出对全县经济增长和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任务的重要拉动作用。准确把握当前财政收支形式,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预算管理;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和效率,加快资金调度拨付,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切实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我县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五是重点培育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基础,对临界限额标准的企业纳入后备库,对符合限额以上标准但尚未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及时跟进,做好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入库申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商贸企业认真核实,按照企业入库统一标准,严格审核入库企业三证、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资料,确保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不重不漏、颗粒归仓、应统尽统。及时与工信、发改、税务、市场管理等部门协调联动,发展本地经济,培育壮大本地企业,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并在国家各种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

XX县关于县域经济问题整改工作情况的报告

根据市委整改办要求,现将就我县县域经济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XX县始终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发展的主战略,以高新园区龙山片区为依托,持续聚焦新材料重点优势产业,重点培育锂电新材料、功能性硅烷等一批具有知名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通过靶向对接、精心孕育,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项目,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围绕钢铁冶金、船舶制造、纸制品等传统产业,推动企业与"5G"、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管理上"云"、智能制造等技改升级,形成纵横延伸、跨界融合的集聚效应,全面激活传统产业新活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引进培育"双轮驱动"。

(二)筑牢项目建设支撑

1.抓好项目推进。深入开展七大领域"项目大会战"攻坚。强力推进富达艳棱、天赐锂电材料、晨光硅基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截至9月底,全县七大领域"项目大会战"154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0.97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0.31%;赋码率100%;入统率100%;应开工项目150个,实际开工项目152个,开工率101.33%;应竣工项目31个,实际竣工项目54个,竣工率174.19%。无应开工而未开工项目。积极开展专项债项目申报。截止9月,XX县已成功申报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10个,发行专项债券资金6.3791亿元,主要涉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职业教育、生态环保等领域。共谋划2023年专项债项目24个,总投资77.45亿元,2023年债券需求45亿元。其中已组织申报参评项目12个,通过省评项目3个,总投资7.3亿元,专项债需求3.4亿元;滚动推进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50.17亿元,专项债需求30.59亿元。

2.抓实项目谋划。按照九江市七大领域"项目大会战"指挥部要求,我县2023年项目谋划工作从6月下旬开始,7月底上报了第一轮摸底情况,9月30日前完成第二轮项目谋划。截止目前,2023年项目梳理工作基本完成,共收集项目209个,其中:续建59个,新开工150个;总投资943.11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468.21亿元。与2022年相比,项目总个数增加55个,同比增长35.71%;总投资增加216.13亿元,同比增长29.72%;2023年计划投资增加112.78亿元,同比增长31.73%。项目的个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待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审定后按程序上报。

(三)深入推进改革攻坚。制订了《XX县全面深化改革十大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改革攻坚各项举措全面落实。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引领赋能作用,打造"数智XX"。"数字经济小镇-太子岁电商直播基地项目"正式签约,全市首个5G+数字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在张青乡揭牌。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推出45条政策措施帮助各行各业纾困解难。

(四)坚持狠抓科技创新。XX县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在研发投入、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力,奋力走出一条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华丽蝶变的产业发展之路。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来XX就业创业,采取订单式、实训基地、工学交替等方式帮助企业培训实用型、操作型高技能人才。同时,XX县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着力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融通创新,催生产业加速聚变。

二、取得成效?

(一)农业增长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6.58亿元,可比增长11%;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7.1亿元,可比增长1.9%,林业总产值完成0.5亿元,可比增长4.7%,牧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可比增长49.0%,渔业总产值完成5.6亿元,可比增长6.5%。(上报数)

(二)工业增长态势良好。1-8月,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64.2亿元,同比增长23.0%;完成营业收入577.3亿元,同比增长22.4%,总量位居全市第2,增速位居全市第3;实现利润总额54.4亿元,同比增长22.5%,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第1。实现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1,受数据不再均衡评估利好,环比1-7月增速提高2.3个百分比。1-9月,全县工业上报完成总产值644.8亿元,同比增长22.9%,预计完成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20.4%,可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左右(上报数可达到25%左右)。

(三)投资保持稳定增长。1-8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位居全市第10,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4%,增速位居全市第10,房地产销售面积完成12.6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2%,均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工业固投增长6.8%(上报数)。

(四)消费市场保持活跃。1-8月,全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8.3%。1-9月,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完成46.2亿元,同比增长6.5%左右,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9.33亿元,同比增长27.6%左右(上报数)。

(五)服务业恢复态势较好。1-8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4.5%,预计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1-9月,预计全县规上服务业可完成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35%左右。

(六)财政金融业运行良好。1-9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4亿元,同比增长3.0%。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0.2亿元,同比增长31.5%;因助企纾困及普惠小微信贷支持比例提高等原因拉动,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02.8亿元,同比增长26.5%,据了解增速位居全市第1。

(七)市场主体培育速度加快。截止9月底:全县市场主体总量35020户,其中企业8165户,个体户26855户。1-9月,全县市场主体新增18009户,同比增长213.5%,其中企业增长134.7%,个体增长259.7%。

三、2022年GDP完成情况及预判

1-8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三项第一、四项前三"。"三项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四项前三":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预计前三季度GDP可完成224.5亿元,同比增长6.2%左右。

20XX年全县GDP生产总值283.1亿元,全市排名第七,预计2022年全县GDP生产总值达300亿,预计全市排位第六位,排名前进1位。20XX年全县人均GDP达12万元/年,2022年预计突破13万元/年。

XX县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农业统计的职能和功能不断拓展,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农业统计对指导"三农"工作的支持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不断增大。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做好农业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一、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自然地理条件。XX县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南麓东段,是一个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57个村(社区),户籍人口31.14万人,常住人口24.5万人,全县有耕地总资源33.8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18.06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核桃、中药材、食用菌、水杂果等,养殖业以肉鸡、生猪、肉牛、毛驴为主。

(二)主要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全县围绕"南药北菌川果游"产业布局,形成了"一镇一园区、一业一龙头、一村一示范"的产业格局,主要发展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食用菌、肉鸡、核桃、艾草、毛驴、葡萄、猕猴桃"八大重点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新发展食用菌3300万袋,其中木耳600万袋;肉鸡年饲养量977.36万只;核桃建园3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67万亩(其中天麻1.26万亩,艾草704亩),毛驴饲养量4900头;果游结合发展葡萄1395亩、猕猴桃494亩;茶园总面积达8824亩,魔芋种植0.22万亩;蜜蜂养殖1.9万箱;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8万吨,比上年增加1928吨,增长3.4%。全县猪牛羊禽等肉类总产量2.47万吨,比上年增长10.49%。其中:猪肉产量13684吨,牛肉产量717吨,羊肉产量429吨,驴肉产量104.42吨,禽肉产量983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9.62%、-4.25%、0.09%、37.4%、1.33%。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18个;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48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国家百强社2个、省级示范社9个、市级示范社20个、县级示范社48个;家庭农场32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75个。20XX年,XX核桃、XX蜂蜜、XX肉鸡入选列入20XX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四)我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情况。我县按照"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总体思路,策划了春季赏花游、夏季避署游、金秋采摘游、美丽乡村游、年货采购游、红色精品游、绿色骑行游、岩茶体验游、古道探险游、农耕文化游等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按照城镇景区化、乡村景观化、产业绿色化路子,依托农业园区、人文景观、山水资源发展全域旅游,通过园区变景区、农房变商房、资金变股金,探索出了具有XX特色的三产融合新路子。现建设有XX棣花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园区、保定村、马炉村、鱼岭水寨等精品点,提升了棣花园区、毛坪村、长沙沟村、万湾村等精品点,这些都是休闲度假的佳地和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20XX年,我县毛坪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在毛坪村的带动下,我县每年积极组织举办荷花节、丰收节、红酒节、采摘节等节会推介活动,通过节会活动活跃休闲农业消费市场,提升休闲农业主体接待能力,推介宣传休闲农业特色产品,相继开发有"XX葡萄酒"系列产品、"十三坊"卤制休闲食品、"秦菇源"风味菌制品、申农杂粮产品、龙驹印象中药饮片、凤林活性炭产品、五谷源核桃油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既促进了消费扶贫,也活跃了乡村旅游,还推进了乡村振兴。

(五)农民增收致富情况。20XX年,我县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29.96亿元,增长6.6%,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实现农业增加值16.03亿元,增长6.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3994户8352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无新增返贫人口、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二、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抵御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田间管理复杂,机械化程度较低,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多,农耕劳作"后继无人",传统农业仍占较高比重,特色产业缺乏竞争力,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环保红线、禁养范围、水源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与牲畜规模化养殖矛盾加剧,发展畜牧业的制约因素增加;成本价格上扬和产品价格下跌均导致养殖利润空间遭到挤压,养殖场(户)增养补栏意愿有所减弱,后期畜牧业生产将会受到影响。

三是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农业"三新"化起步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过少,带动力不足,农产品附加值低。受地理条件制约,我县现代设施农业、中草药材等产业虽有增长亮点,但总体规模占比较小,尚不具备较大影响力,特色农产品大多处于初加工阶段,附加值低,品质和价格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群众抓产业增收致富的本领还需要提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较多,造成本地务农人数减少,发展农业人手不足问题形势严峻。

五是在国家积极倡导粮食安全问题的形势下,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依然不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农户改种蔬菜及中草药材。

三、促进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为促进我县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一都四区"和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二十条措施",始终把"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培育壮大十大产业链、加快构建"3+3+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更大步伐、"一县五区"建设取得新实效。

一是坚决扛牢"三农"工作责任。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县级领导包抓镇(街道)、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责任体系,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任务有力落实。健全完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有效衔接、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链,有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细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消除风险。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逐户逐人落实产业扶持、就业支持、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一人返贫致贫底线,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脱贫群众增强发展信心,依靠勤劳双手持续增收致富。

三是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聚焦"五大振兴",抓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按照先进村扬优势、薄弱村夯基础、中间村抓提升的要求,"一村一案"抓好棣花、竹林关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许家塬等2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用足用好中省市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强村辐射带动、联村抱团发展、村企合作共建等多元化路径,推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十大模式,真正把土地集约起来、农民组织起来、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四是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落实《XX县乡村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XX-2025)》,扎实推进调优食用菌产业结构,推动核桃产业提质,扩大养殖产业规模,实施产业提升"八大行动",全县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进一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持续实施"互联网+流通"、"互联网+农业"、"农商互联"等农业"三新"化模式,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五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供给。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化作业、品种改良换代等方式,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粮食产量5.5万吨以上。多措并举做好蔬菜、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给,建成高标准农田2.34万亩,引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新品种5个以上,全县农作物、畜禽、渔业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96%、57.5%。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承包耕地用途管制,全面推进"撂荒地"和违法乱占耕地建房等行为整治工作,有效遏制农地非农化、非粮化。

六是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要抢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中、省、市更多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切实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抗灾减灾能力。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按照聚集提升类、城乡融合类、特色保护类三种类型,高标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扎实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配套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注重群众文明习惯养成,努力实现村庄干净整洁、乡村环境优美。

七是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做实"人盯人"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基层协商民主方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深入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广"道德评议会"、"红黑榜"等德治载体,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以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八是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深入实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引领基层治理、引领乡村振兴"三大行动",强化推动党建"三个五"工作机制,抓好农村产业链联合党委、产业链党小组建设,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进基地"活动,实施"一把手"引领、青年干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年轻干部到一线"活动,选优配强用好村党组织书记,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双带"能力。实施"归雁计划",建立"双招双引"融合机制,实施实用人才实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异地"人才驿站"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更好地把智力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

九是用足用活政策,千方百计破解环保瓶颈难题。下大功夫推进畜牧业产业发展,有效规避养殖市场风险,尽全力提高养殖效益;加快现代畜牧业圈舍的更新换代速度,解决环境污染与畜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

十是加强农业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议基层统计干部要专人专事,要保持基层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镇级、村级统计资料和台账按季度整理归档,方便查阅和保存,有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XX县统计局关于XX县2022年1-9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

?

一、1-9月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1、工业

1-8月,我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63.7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加值增速3.7%,排名第10,较上月前进一位,营业收入346.7亿,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22.7亿元,同比增长9.3%。从主要行业来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34.7亿,同比增长39.4%;医药制造也完成产值45.7亿,同比增长27.9%,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产值30.5亿,同比增长12.3%;纺织业完成产值19.4亿,同比下降25.5%。从单位规模来看,1-8月受经济低迷影响,小型企业累计增加增速同比下降9.4%,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39.5%,大型企业同比增长69.5%。从重点企业来看,我县主要拉动增速的企业是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江西杭氧气体有限公司以及江西英科医疗有限公司,分别拉动增加值9.7%、2.9%、0.9%和3.2%。

部分评估指标情况:工业增值税增速:我县1-8月工业增值税增速-98.6%,排名全市第13。工业用电量增速:我县1-8月工业用电量增速为7.4%,排名第8。应税销售额占总产值比重(错月指标),我县1-8月该指标占比44.1%,排名第5。1-8月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逆向指标)为8.7%,排名第6

2、投资

1-8月,从完成情况看:2022年1-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7.1%,增速较1-7月下降3.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同比下降10.1%,增速较1-7下降8个百分点。从项目个数看:今年1-8月在库项目309个,去年同期222个,同比增长39.2%。本年施工项目247个,去年同期222个,亿元施工项目个数128个,去年同期115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1个,去年同期24个。分产业看;1-8月,全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0.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9.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4.3%。

3、规模以上服务业

1-8月,我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上报数全口径营业收入77979.4万元,同比增长47.7%(全市上报增速为14.9%)。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7839.0万元,同比增速178.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38.8万元,同比增速18.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996.2万元,同比增速1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6864.7万元,同比增速1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31.6万元,同比增速27.9%。

4、贸易

1-8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839.1万元,同比增长27.1%。运行状况较为平稳。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79343.7万元,同比增长25.4%;零售业销售额90295.3万元,同比增长31.6%;住宿业营业额6971.5万元,同比增长39.4%;餐饮业营业额13143.7万元,同比增长52.2%。

5、财政

1-8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23927万元,同比下降1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28032万元,全市排名第6位;同比下降13.9%,全市排名第12位。一般预算支出合计262626万元,同比下降12.0%。

6、金融

1-8月,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0577万元,同比增长17.6%;贷款余额2106480万元,同比增长18.4%。

7、能耗

1-8月,我县规上能源消耗量达到152.5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8.6%,扣除其中的原材料能耗116.99万吨标准煤,我县1-8月能耗增长率为-4.1%。在原材料能耗中,江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原材料能耗101.27万吨标准煤,江西久通碳素有限公司原材料能耗15.72万吨标准煤。

8、数字经济

1-8月,我县数字经济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7392.1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我县数字经济企业中工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4230.7,同比增长20.6%;服务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1.8万元,同比下降92.0%(由于九江蚁友众包服务有限公司退库);商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09.6万元,同比增长23.1%。

9、入退库情况

1-8月,彭泽县规上企业申请入库共18家(其中:工业企业3家、建筑业企业2家、批发零售业5家、住宿餐饮业3家、房地产企业2家、服务业3家;9月有一家批零业企业正在申请审批中,已到市级),全市排名第9位,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退库企业有22家(工业15家,建筑业1家,零售业1家,服务业1家,投资项目有4个),与去年相比增加了18个。

二、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我县下一步的工作应把握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GDP核算基础指标的监测工作。GDP核算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基础指标是GDP稳步增长的必要条件。当前应重点关注如建安工程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盈利性服务业等指标情况等回落指标的情况以及二季度排位较后的指标特别是劳动工资(劳动工资三季度数据纳入全年的核算基数)中涉及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指标。及时跟踪预警,确保经济形势预判准确及时,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提总量优质量加强入库工作。继续紧抓入库工作,尤其是"五上"企业的入库工作。对区域内的企业要进行及时的摸查,准确掌握项目的实时情况,做到应统尽统。进一步规范项目入库申报材料,对新项目入库资料进行严格把关、严格审核,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入库,确保每个项目入库资料齐全、内容详实、真实有效,确保新项目入库通过率为100%。

三是做好日常报送时的规范化工作。一定要准确把握统计部门的报送规范要求,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到督促1个IP地址报送多家企业的会计更换好IP报送,切忌在同一个电脑上报送多家企业的情况。同时也要合理区分企业的增长速度,尽量避免出现当月环比同比增速异常的情况,避免上级核查。

XX镇人民政府镇在XX镇长在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对下来经济工作提出建议,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复杂局面,我镇工业生产、居民消费、进出口等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整体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镇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对标对表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大力推动一揽子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全镇经济呈现回暖向好积极态势。

(一)面对多重压力,全镇上下主动作为、应变克难,有力稳住镇村经济大盘。镇级层面,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23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全市排名第6;消费市场逐渐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6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扭负为正,同比增长18.1%,超额完成目标预期,高于全市11.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增至34302户,同比增长8.0%。村级层面,上半年全镇村组两级实现经营总收入2.61亿元,同比增长14.9%;经营纯收入1.99亿元,增长19.5%;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35.97亿元,同比增长8.7%。同时今年以来,我们为耕地、林地保有任务重的6个村减免利息共计约2638万元,积极以政府统租模式支持村级发展,出台XX镇农村稳定耕地与耕地保护集聚区财政扶持机制,促进各村均衡发展。上半年村组集体物业出租及相关收入2.28亿元,占总收入的87.6%,同比增长12.5%,2022年第二季度全镇农村集体厂房物业平均交易指导价为每月18.91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1%;非出租收入方面,上半年非出租类收入总额3242.3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同比增长35.9%。

(二)聚焦目标任务,全镇上下坚定信心、突破重点,多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一是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提前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战略性支柱产业项目年度招引任务;推动华越、酷弦、锦宏、凯富等项目增资扩产。上半年内资协议投资总额42.2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1%,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实际吸收外资累计完成1.17亿元,同比增长307.9%。二是内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规上内资型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44.64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4.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66.4%,比重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三是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推动新增市级倍增企业4家,总量达到14家,同比增长40%;推动华越股份成功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企业提交资料申请上市后备企业、20家企业达到工业升规条件。此外,上半年累计投入1.16亿元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64个工程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优化城乡综合环境;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全民反诈""两违"治理、安全生产等专项行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平安稳定环境。

(三)应对挑战考验,全镇上下正视问题、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经济稳进提质的紧迫感。虽然上半年我镇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全球滞胀风险显著增大,消费不畅,外贸通道持续受阻,原材料价格仍在高位,对我镇以工业为主要结构的经济运行扰动尤其大,同时,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更加白热化,我镇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短板不足愈发明显。一是在片区中优势不明显。我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市排名第6,但在东部七镇及松山湖"1+9"功能区中仅处于中段水平。近年来同片区兄弟镇街发展势头不断加快,我镇的产业空间、交通区位、公共服务等优势不够突出,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二是支柱产业带动效应弱化。模具、电子信息、智慧光电三大产业上半年企业总产值,除模具产业保持2.5%的小幅度增长外,电子信息、智慧光电分别下降11.6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我镇模具产业以汽车五金模具为主,高端精密模具企业占比较低;光电产业中光电照明类企业居多,新兴领域的光电通讯、光电显示等类型企业偏少,企业效益不明显。三是规上工业持续承压。上半年我镇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8%,对比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甚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工业企业增资扩产、购买设备和技术改造意愿不足,导致上半年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下滑严重,降幅分别达21.8%和30.2%,在全市分别排在第29和第27位,反映了后续工业增长乏力。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提振信心、奋发有为,全面提高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下来经济工作意见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当前国家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尽管我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但也迎来"双区"建设、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黄金内湾"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全镇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镇委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站在"双万"新起点上,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以攻坚之势,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发力培育壮大新动能。重点关注模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光电产业的龙头项目,紧盯龙头企业开展强链补链项目的引进,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抓紧研判我镇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补强我镇产业体系,建立支柱更多、质量更优的产业体系,提高全镇产业"抗压"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紧与有意向来XX投资的企业洽谈,拉动更多优质企业来XX聚集发展。高度重视能耗和碳排放指标管控,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关注能源替代、节能节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项目。加强"镇村联动"统筹招商,健全产业引导和准入门槛,合力招引一批优质企业落地XX,加快提高村组经济发展质量,实现镇、村、企三赢局面。

二是大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在协调解决项目审批、各类许可手续办理等"堵点""卡点"上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项目尽快动工建设,尽早释放投资,拉动固投增长。其他重大预备项目也要做好前期手续持续跟踪,争取早日土地摘牌和启动施工。抢抓当前的施工建设"黄金期",加快推进银宝山新、诺正、维科二期、龙文等18个在建项目。督促项目建设单位科学制定倒排表,明确关键环节的完成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早日完工投产。持续开展企业增资扩产意向跟踪服务工作,及时更新企业用地和厂房需求信息,深挖空间资源争取成功匹配土地,坚持推动新项目签约落地。继续做好重大项目储备谋划工作,加快推进显赫电子、幻月动漫模型、通昌久精密模具等10个总投资约21亿元的储备项目入库。

三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科学分析研判,积极挖潜投资增量,全速推进镇旧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XX医院改建等13个总投资约9.5亿元的在建工程项目进度,明确关键环节的完成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全力推进隔坑村、村尾村、新四村、半仙山村4个特色精品村建设,加快项目工程款支付进度,争取数据尽快纳统,拉动固投增长。结合XX提升城市综合环境的紧迫需求,聚焦民生、交通、环保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以2025年底为节点,梳理基础设施项目台账,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加快所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今、明两年的项目完成施工图。当前筹建工程项目共53个,包括镇中心小学改扩建、医养结合康养中心等,总投资约38亿元。

四是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全面摸底本土企业供需关系,探索建立镇域产业"小循环"。按照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匹配性强,存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为原则,对全镇企业进行信息比对,形成企业链条关系图。建立健全产业链供需对接撮合平台,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代工企业开展产能订单对接,鼓励企业本地化采购,推动镇域企业"组团"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增强镇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促进供需两端、政企双方实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要鼓励、支持和服务好企业出海抢订单,统筹整合有关资源,从出境签证办理、机票补助到入境隔离观察等方面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保障,对有出境抢订单、拓市场需求的企业,我们要及时收集、及时上报,提请市级层面协调解决。重点聚焦帮扶困难企业和负增长企业,密切关注企业停工结业、降薪裁员等现象,全力做好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工作,及时为企业输血输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坚决落实领导干部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积极帮助企业搭建招工平台、宣传招工信息;当好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竭力为企业缓解融资困难。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要加强监测预警,出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积极学习汲取其他镇街对企服务的好经验、好办法,并结合我镇企业实际,做好推广和转化运用。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诉求,要清单式逐项回应、逐一解决。

五是大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大力整备连片土地,为招引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土地支撑。大力推动"工改工",今年是"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一定要紧盯时间节点,力争完成"工改工"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村头第一工业区、冠彩工业园等"工改工"项目取得成效。抓住"头雁计划"的机遇,加快报批单元划定方案,做好项目土规、总规、近规与控规绿地调整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加快"XX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以点带面、以面连片,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

六是全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抓住暑期、中秋、国庆等消费黄金期,加紧谋划"乐购XX"活动,举办XX镇特色终端产品消费体验活动,推动消费和生产同步提升。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精准发放消费券。抓住东部新能源汽车城落户XX的机遇,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大宗商品消费,促进并拓展更多中高端消费。结合乡村振兴村级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打造消费热点,进一步挖掘文旅消费潜力。

同志们,越是形势复杂多变,越是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越是要提振精神状态,强化担当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迎难而上,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高质高效做好全年经济工作,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受国务院委托,现就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栗战书委员长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韩正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明确要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牵头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做好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工作。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先后印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一)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统筹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推动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信息通信网络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缆线路长度从20XX年的1479万公里增加到20XX年的5481万公里,增长2.7倍。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许可的5G中低频段频谱资源共计770MHz,许可的中低频段频率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196.8万个。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IPv6活跃用户数达6.97亿。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二是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6G领域的愿景需求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国际交流合作加快。互联网普及率从20XX年的42.1%提高到20XX年的73%,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3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3.55亿户,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面向中小企业连续4年推进宽带和专线降费,让利超过7000亿元。相比20XX年,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95%。三是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撑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二)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逐年上升,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二是产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20XX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6万件,占同期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9.6%。关键数字技术中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信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不断发挥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作用,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20XX年至2022年6月,近150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完成首发上市,募集资金近3000亿元。持续扩大数字经济产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截至2022年6月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8万亿元。三是数字产业快速成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快增长,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从20XX年2.5万亿元增长到20XX年9.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1%。截至20XX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20XX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0%。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深入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数字商务、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转型升级。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走深向实,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5.7%、75.1%,比20XX年分别提升31.1个和26.3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7月底,"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形成一系列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全国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个,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助力制造业降本增效。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实施,通过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二是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9年居于世界首位,从20XX年的1.31万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13.1万亿元,年均增速达29.15%。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保持快速增长,由20XX年的8万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42.3万亿元,年均增长20.3%。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规模全球领先,网约车、网上外卖、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20XX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机应用北斗终端超过60万台套,产品溯源、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广泛实践。全国96.68%的办税缴费事项实现"非接触式"办理,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稳步推进,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用户数量突破千万级。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从20XX年全球第78位提高到目前的第9位,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数字惠民水平不断提升。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住房公积金小程序服务1.64亿缴存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63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6.19亿人,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互联网诊疗、线上健身等线上服务和无接触配送有力保障了居民需求。三是数字城乡建设纵深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监管平台基本建成,数字孪生流域、水网、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应急、广电等建设成效显著。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在线公开率超过70%。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设运营益农信息设施46.7万个,提供各类服务9.8亿人次。"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带动农民增收,20XX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

(五)网络安全保障和数字经济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在全国人大的指导推动下,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机制、手段、能力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提升网络风险防范能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法律和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健全。相继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修改《反垄断法》,制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初步构建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二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增强。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工作机制,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保护和网络安全审查等制度,健全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体系,确保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和个人隐私安全。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三是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建立数字经济部际联席会议等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提升税收征管、银行保险业监管、通关监管、国资监管、数字经济监测和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网络交易监管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智慧监管"。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等工作,探索新型监管机制。

(六)数字经济国际合作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阐释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G20)罗马峰会上宣布中方将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彰显中国开放姿态。我与各方以此为遵循,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在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产业、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一是积极提出"中国倡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数字经济作为倡议重点领域。发起《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金砖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合作倡议》等,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截至目前,已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4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国-中亚五国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阿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日益显著。二是推动共享"中国红利"。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会议,搭建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平台。累计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推动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电商平台助力全球中小企业开拓中国市场,20XX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近2万亿元。在非洲20多个国家实施"万村通"项目,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加强人才交流,举办系列研修研讨,实施学历学位项目,积极分享产业创新升级、数字经济等领域实践经验。三是积极提供"中国方案"。深度参与数字经济国际治理,推进G20、亚太经合组织机制下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促进数字创新、数字技能与素养、数字化转型等务实合作,引导包容性规则制定。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年来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为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时代迈进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于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于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优势,为数字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创造了机会和空间。十年来的探索,深化了我们对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的认识,只有正确处理好国内和国际、发展和安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牢牢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才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十年来的实践,坚定了我们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信心,只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进取、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二、当前面临的总体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也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加大研发投入,力图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

立足国内,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对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深化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网民数量、数据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球领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将催生更大规模、更加多元的内需市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无限可能。还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个别国家为维护自身科技垄断和霸权地位,遏制打压我国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必须把数字技术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性,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统、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还需深化,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不愿""不敢""不会"的困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三是数字鸿沟亟待弥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四是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则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尚在建设,既能激发活力又能保障安全的平台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完善,与相关法律法规配套的各类实施细则亟待出台,数字经济国际治理参与度需进一步提升。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还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续提高。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向未来,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先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统筹国内和国际、发展和安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为保障,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一)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全球数字技术基础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的供给水平,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建设新型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数字技术成果转化,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

(二)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持续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融合应用,积极培育垂直行业应用场景,建设面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优化IPv6性能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系统推进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推进构建民商统筹、集约高效的卫星遥感系统,加强民用遥感卫星应用,建设高低协同的卫星通信系统,推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完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加强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加快交通、能源、民生、文化、环境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三)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开源生态。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化发展,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名园,提升软件产业集聚度,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支持互联网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平台企业依托市场、技术、数据等优势,赋能实体经济,支持平台企业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四)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装备数字化发展,组织专项工程,打造标杆企业,发挥数字协同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龙头骨干企业的赋能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建设5G全连接工厂,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加快提升工业大数据价值。组织实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持续推进"数商兴农",创新发展数字内容,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

(五)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持续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强化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深化"互联网+社会服务",推进教育教学、体育健身、医疗健康、文化服务等领域数字化,提高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水平。强化就业、社保、养老、托育、助残等重点民生领域社会服务供需对接,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和共享水平。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供给,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运用数字技术为弱势群体生活、就业、学习等增加便利。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六)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依托数字经济部际联席会议等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加强各项政策协调。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及配套政策,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规则,统筹推进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持续深化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投资审查流程和办法,细化反垄断执法标准,加强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和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完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积极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与分析,完善数字经济统计方法制度,及时反映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七)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贯彻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法律法规,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制度要求,强化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网络应急事件预警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要求,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提升防诈反诈技防水平,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

(八)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实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数字经济领域成果,在联合国贸发会议、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东盟等多边和区域框架下开展数字经济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框架下推动电子商务规则构建,开展双多边数字经济治理合作,构建良好国际环境。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继续加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务实推进数字经济交流合作,推动"数字丝绸之路"走深走实,拓展"丝路电商"全球布局。鼓励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高质量开展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合作。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上来,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本次会议审议提出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举措,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XX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积极融入强省会战略和福州都市圈建设,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扎实开展"项目攻坚落实年"和"九大专项行动提升年"行动,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先行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同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