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才工作总结-27篇(第4/4页)
机械公司焊接人才队伍就是管道局技能人才培养优秀成果的体现,其中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集团公司焊接技能专家的王建才便是典型代表。他经过师父教导和岗位历练,在岗位上脱颖而出,随后通过层层选拔,与兄弟单位选拔出
来的优秀选手,共同代表管道局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焊接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多项荣誉称号,一路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管道局首席技师、管道局技能专家、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他感恩企业的培养,将自己多年总结的焊接方法和经验向学员传授,培育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在担任焊接培训师的8年里,他累计培训学员560余人次,其中18人次取得地市级、局级以上荣誉,5人晋升为技师。
二、持续做好骨干人才能力提升
管道局坚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高站位高标准,制定公平公正、有为有位的管理体系,做到优服务、强保障,努力营造用心贴心、温暖温馨的人事服务环境,着力培育专业技术"领头羊"。
针对骨干技术人才,管道局注重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真才实学,通过强化培养技术水平、组织参与重大技术课题攻关等方式,持续推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经常性地以基础理论知识为重点,举办技术人员基础技术能力培训班,夯实技术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
管道局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坚持"引专才"和"引关键领域靠前人才"导向,盘点分析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前已引进海洋管道设计战略科学家1人,在管道检测软件研发、智能管网等岗位公开招聘高端紧缺人才5人,有效增强了领军人才力量。在应届大学生招聘方案中,结合"三新"业务需求,专门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紧缺人才力量。创新专家人才管理体系,起草《管道局专家管理办法》,按照2大主干领域、4大分支专业、33个重点关键业务分级设置专业岗位,实施科研类、生产类差异化的选聘与考核,赋予专家与对应层级管理岗位相同的政治待遇、薪酬待遇和资源调配权限,真正实现专家管理岗位化,形成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动力的制度保障。
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管道局积极参加集团公司第二届创新大赛,共评选申报18个项目,参加全部3个门类的比赛;启动管道局科技创新大赛,设置创新方法培训、初赛、项目辅导、决赛4个环节,组织45个参赛项目主要成员系统学习了TRIZ创新理论、方法和思维模式,促进科技人才学习交流,释放创新创造的活力。
三、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高植梧桐才好有凤来仪",高层次人才是支撑企业创新创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同样,企业的高质量稳健发展也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基
石。
管道局努力为人才搭建展示平台,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管道设计院)作为集团公司科改示范企业,充分利用相关政策,设置专业总工、副总工和项目总监岗位,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条件、配备资源;优化职级管理体系,建立职级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岗位价值评估,建立基于岗位价值的"职级+岗位+绩效"的薪酬分配体系,建立岗位分红中长期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展现才能、体现价值搭建平台。目前,管道设计院的改革经验已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改革典型案例集》,这也是集团公司唯一一家。
投运公司围绕"两外两型"(海外、系统外;管理型、技术型)、聚焦"两新两高"(新型模式、新兴业务;高端人才,高效市场),创新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造了"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4条通道、5个岗位序列、15个层级的投产运行专业化人才队伍。削弱级别概念,实现经营管理岗级一体化;搭建项目管理人才通道,建立了适用于公司"项目群"和以站场为基本管理单元的项目经理序列和基层站队长序列岗位选聘制;实行专业技术"双通道"聘任制,为多渠道引进的人才提供职业晋升通道。
检测公司依照相关管理办法,成立资质取证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取证培训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工作,由公司经理任组长,层层压实责任。公司人事部负责提供检验检测人员报考所需的各项业绩证明材料,指导相关单位和报考员工进行培训考试的申请和预约,对培训考试报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与协调,相关成员单位负责资质取证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处理好工学矛盾,确保员工能按时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
当下,管道局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真切感受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认同感、"三顾茅庐只为先生向北来"的尊重感和"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全感,加速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工作总结
(2022年10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干部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高水平干部人才队伍引领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以高水平干部人才工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纵观十年发展路,航天科工党组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顶层策划、系统谋划,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成立党组书记任组长的航天科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统筹推进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建设,选人用人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统筹推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矢志爱国奉献、热爱航天事业、勇于创新创造的人才队伍。航天科工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平台,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一、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成果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表示,航天科工干部工作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我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国家队、主力军,航天科工始终牢牢把握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坚持在推进伟大事业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干部队伍。
(一)坚持选准德才兼备的好干部,确保德才配位
一是着力强化干部选用第一标准。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在选人用人上始终严把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把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选用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政治素质考察,落实"凡提四必",实行新任干部任职承诺制度和纪检监察与审计机构"双背书",
严防"带病提拔"。
着力树牢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在重点科研项目、改革攻坚前沿、新业态体系打造、创新创业一线发现人才,选拔培养干部,军品骨干单位班子成员中具备重大项目、重点型号经验的占比达到69%。航天科工始终重视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党组管理干部中,45岁左右年轻干部占33%,为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
二是着力选配人事相宜专业化干部。强化专业能力建设,针对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审计风险、法律合规、党建纪检等专业干部,加大业务培训、岗位轮换、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力度。大力选拔具有经营管理、财务审计、人事党建等方面专长、经验丰富的现职领导干部转任专职董事监事,建立派出董事监事人才库。推动建立全级次专职董监事派出制度,实现全级次单位外部董事占多数和二级单位外部董事监事100%专职化,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二)坚持育强堪当重任的好干部,确保后继有人
一是着力加强干部思想淬炼。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必修课,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第一议题进行研究、第一时间狠抓落实,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重点围绕拓展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等不断健全干部知识体系,着力增强治企兴企本领。
二是着力加强干部政治历练。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干部政治担当,派出扶贫干部134人,帮助2个国家级定点扶贫县(区)摘帽,322个贫困村出列。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向中央和地方单位推荐挂职干部52人。选派229名干部到困难企业挂职帮扶,87名干部到发展优势企业挂职培养。共11人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8人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数位列央企前列。
着力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持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中交流任职干部比例保持在60%以上。把干部放到攻坚克难第一线、放到处置急难险重问题最前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经过基层关键岗位和艰苦单位历练、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被优先提拔重用,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中具备三级单位正职经历的占50%以上。
(三)坚持管出忠诚干净的好干部,确保健康成长
一是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研究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工作措施,提出57条具体举措,分解形成100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专项工作,全面开展违规取得境外身份、化公为私、影子公司、影子股东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专项整治,整体查核一致率逐年提高。
二是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质量,净化选人用人风气。建立了全级次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机制,实现专项检查全覆盖,有效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的分析应用和问题整改,近5年来,航天科工选人用人工作整体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6%以上。
二、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新局面加速形成
扫码添加扣扣,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航天科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
(一)坚持全方位培养人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持续涌现
一是着力构建人才队伍"雁阵格局"。把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重点型号作为磨砺型号队伍的"练兵场",深化"导师带徒",开展型号"两总"能力素质提升,对型号急需人才实施"菜单式"培养。建立"首席-特级-高级-青年拔尖"专家体系,加速形成头雁领飞、强雁竞飞、雏雁跟飞、群雁齐飞的人才队伍"雁阵格局"。着力培养推树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战略科技人才,新增两院院士4人,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25人、新增卓青专
家15人,总人数位居央企前列。全面开展航天报国荣誉表彰奖励,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二是立足自主培养"铸剑"队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组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清华大学等16所高校联合开展2022年、2023年工程硕博士招生工作,共计462个工程硕博士招生指标,其中在职工程博士118人,两项指标均位列央企第一。自培博士研究生68名、硕士研究生1464名,人才自主培养成效显著。
三是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增加23个百分点,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技能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提升22、8.9和22.5个百分点,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二)坚持全方位引进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
一是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与北航、上海市科委、中智公司、国投人力等建立"海外人才引进联合体",打通海外高层次人才挖掘、接洽、引进全链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位居央企前列。智力引进工作不断深化,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获批国家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二是提升人才引进精准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集成电路等颠覆性前沿性领域,深化人才需求库、海内外高端人才库、高校学生库建设。以项目合作、顾问指导、合作引进、退休返聘等多种方式柔性精准引才。研究设立引才推荐"伯乐奖"、深入实施优秀博士引进"A计划",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着力推动人才引进向整体式、体系化、前置式转变,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的校园招聘模式,制定人才引进专业需求整体规划,将人才引进前置到毕业生在校阶段。10年间,航天科工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2.5万人,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占比78%,累计获批进京落户指标1万余个,数量位居央企前列,型号骨干单位人才引进需要得到足额保障。
(三)坚持全方位用好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一是着力向人才授权。不断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度权。面向航天科工内外部单位,在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重点型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实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制定指导意见在航天科工广泛推广,用好各方资源,确保出成果、见实效。
二是着力给人才松绑。为型号"两总"配备30岁左右青年技术助理,为科技领军人才、重点型号总师配备行政助理,探索推行科技人才"无会日"制度,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以高素质型号队伍引领型号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着力深化开展人才双向交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中科院、工程院、浙大、军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人才挂职交流,成为军地首家人才双向交流挂职单位,协同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力量,以基础研究助力型号任务研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建立航天科工内部单位人才帮扶等常态化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各单位人才共享,协同发展。
三、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激励,干部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激情全面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航天科工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着力完善薪酬分配机制,着力做好职工关爱保障,努力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干部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激情。
(一)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充分激发活力
一是着力深化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认真贯彻中央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推动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单位户数和经理层成员人数占比均达100%,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刚性运用,推动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定领导人员招聘管理规范,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
二是着力深化员工能进能出。制定有序推进员工合理流动平稳退出指导意见,在部分三级单位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新进员工100%实行公开招聘;坚持优胜劣汰,着力畅通市场化流动和退出渠道,实现员工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员工市场化退出率优于央企平均水平。
三是着力深化收入能增能减。提高薪酬与绩效挂钩力度,工资总额与单位效益联动,整体与绩效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达到65%以上,同一层级不同岗位之间的最高和最低收入倍数达到2.5倍以上。获评2021年度中央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评估一级(A类)。
(二)着力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有效增强动力
一是着力推动中长期激励措施全面落地。用好用足中长期激励"政策包"
和"工具箱",坚持应实施尽实施,推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计划等措施落地实施,累计104户单位实施中长期激励,覆盖核心骨干人才2500余人。
二是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骨干倾斜。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实施航天防务质量奖惩,研究制定重大项目竞标成功奖和重点任务完成奖等工资总额奖惩,对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现代产业链"链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创新骨干人才所需工资总额给予全额保障,首席专家薪酬达到本单位领导班子1.3倍,为创新型青年人才
每月最高发放5000元特殊津贴,工资分配向强军首责、科技自立自强倾斜。着力做好职工关爱保障,凝心汇聚合力。
三是着力解决基层单位和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党组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部委政策支持,着力解决京区军工一线骨干人才子女入学需求,275名一线型号"两总"享受医疗保障特殊待遇;累计办理职工京外调干、两地分居3000余人。
四是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人员保障。退休人员100%实现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提高新时代社会化管理背景下的离退休服务水平。着力推动全级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覆盖;坚持"三个永远",扎实做好离退休人员服务保障;完善离退休工作组织机构,建立离退休工作考核通报机制,发挥离退休人员正能量。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航天科工持续重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支撑作用,在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迈向新征程,航天科工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用好第一资源,提高人才支撑打赢现代战争的实际本领,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更好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在推动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