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2022年10月下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9篇)(第5/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40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47分钟。

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由2012年的10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3亿元。

高举旗帜担使命踔厉奋发铸忠诚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北组织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7日)

时间是常量,更是奋进者的变量。以党的十九大为起点,时间卷轴徐徐展开--在学用新思想新理论中凝心铸魂,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建强堡垒,在创新创业中集聚人才一幅幅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担当作为的画卷,铺展在大湖北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五年来,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组织系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服务大局中明确政治站位,在聚焦主业中把握政治定位,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海北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化为行动

"欲事立,须是心立。"五年来,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州组织系统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深化理论武装、抓实党内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坚持对标看齐、坚守纪律规矩,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理论灯塔的光芒,始终照亮前行的方向。持之以恒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头等大事,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必修课",把党的十九大、党中央和省州委历次全会精神列为"新教材",大力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广泛开展"五统一"支部党日,精心组建理论宣传"轻骑兵""一盏灯宣讲团""藏语宣讲小分队",先后举办主体培训班149期、宣讲活动1553场、累计培训3.48万人次,在走深走实走心上持续用力,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每一次都是理论武装的重要课堂,每一次都是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每一次都是凝心聚力的奋进号角。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州

级领导带头示范,县处级以上干部以身作则,全州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得到锤炼锻造,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特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巩固深化州级领导"1+10"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党组织"为民办事在一线、化解民忧零距离"承诺践诺、党员"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岗位建功立业等活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州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干群满意度大幅提升,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海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发源地,最宝贵的财富是红色文化,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挖掘"两弹一星"精神资源禀赋,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管理体制顺利调整,"2+5+N"模式区域化党群共享阵地评为省级重点党建项目,原子城纪念馆、西海郡博物馆、时代楷模纪念馆等6个阵地入选省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首批目录,各级党校和"一县一基地"党性教育熔炉作用发挥明显,在30个乡镇全覆盖设立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中心,精心打造5个省级和5个州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12部优质党课入选全省"党课开讲啦"优秀党课目录,占全省的三分之二,门源县"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初心使命"主题情景党课纳入全国党员教育精品教学课程库,海北"精神高地"金名片持续擦亮。

鲜明树立选人用人导向

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全面提振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人、怎样用人面对一道道"必答题",五年来,全州组织系统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始终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探索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干部育选管用工作的实践路径,以队伍高素质保障发展高质量。

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素质,政治把关是第一位的任务。制定《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的意见》,建立政治素质正向标准和负面清单、健全县级干部政治素质纪实电子档案、实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家访"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测试制度、对提任人选的政治表现和廉洁情况"双鉴定""双签字",政治素质"1+N"的考核评价机制逐步构建完善,政治表现"第一标准"的导向更加鲜明。制定《贯彻<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政治素质强,敢担当、善作为"州管干部人选推荐暂行办法》《选拔任用干部动议暂行办法》《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

《州直部门单位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操作工作规范(试行)》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科级领导干部、财务人员交流方案》,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全方位落实。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州县乡村四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实现了事业发展与干部成长相统一、个体优选与整体优化相统一,政治生态得到根本性扭转。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全面推行年轻干部"123"培养计划,建立年轻干部预警提醒机制,扎实开展无任用调研推荐工作,283名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入库并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档",为各级领导班子储备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制定《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高"七种能力"的实施意见》《中共海北州委选用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州委巡察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支持年轻干部历练成长的政策措施,选派110名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组织新任选调生全部到村任职锻炼,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队伍。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持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担当奉献的激情。制定实施《海北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实施办法》

《海北州建立干部澄清保护机制的实施办法》,深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持续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严格执行关爱和服务党员干部人才的"10+10"措施,对1名同志不实举报进行澄清,为1200名干部职级晋升,调整"能下"干部26名,形成了"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让平庸者腾位"的鲜明导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迸发。创新建立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四书三谈"、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实时提醒、"一把手"配偶家风教育、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扎实开展"带病提拔"、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证照管理等专项整治,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专项治理,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扎紧织密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网络体系,让广大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放在首位,制定以生态保护为体,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翼的"一体两翼"考核体系,严格执行"月动态报告+季督促通报

+季分析研判+半年督导"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绿色考核"指挥棒"作用,广大干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更加坚定。

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

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五年来,全州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坚持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党建,纵深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一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台阶,让鲜红的党旗在海北大地高高飘扬。

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是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的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制定《推进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打造海北藏区基层组织建设新高地行动的实施方案》,统筹相关领域打造发展型农牧区村党组织、服务型城镇社区党组织、模范型机关党组织、功能型"两新"党组织、引领型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等"五型"党组织,构建起"1+5"基层党建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全面实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季度通报+半年督查+随机暗访+现场观摩+年终考评"制度,党建考评机制逐步完善。抓好抓牢基层队伍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组织委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海北州村(社区)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海北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管理细则》以及发展党员"八项制度",深入实施"双百一优""223"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和农牧民党员"选苗、育苗、墩苗"培育提升行动,基层队伍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

更大力度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是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供强有力支撑。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筹资近2亿元实施"三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提标扩面"和"阵地温暖"工程,全州214个行政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全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为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一体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足额安排基层党建工作经费,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4项补贴"报酬体系和社区3岗17级报酬体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平均报酬达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聚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工程,探索出以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区位拉动型、服务创收型、民俗旅游型等为主的"五型"发展路径,全州214个村收入全部持续稳定在20万元以上,推行"五分法""541"等收益分配机制,村级党组织有钱办事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水平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历史责任和政治使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188个单位党组织、6532

名干部职工和304名"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干部沉入基层、驻村帮扶,7133户22663名贫困人口脱贫,86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接续奋战乡村振兴,选派293名机关干部到村履职,常态化开展"七个一"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治,乡村振兴"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增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州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建立临时党支部13个,组建先锋队200余支,全州803个基层党组织和10000余名在职党员亮旗帜、扛责任,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整体态势。面对基层治理难题,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百姓说事厅""红色大党委""七联共建""一核四治四微"等基层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抓党建促稳定、促团结、促发展作用显现。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西海英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五年来,全州组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力推进人才强州战略,健全人才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人才活力是否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是关键。制定《关于"西海英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海北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海北州柔性引才引智管理服务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海北州优秀人才联系管理工作的意见》《海北州优秀人才奖励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海北州农牧区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意见》《海北州人才库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及"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相关配套制度措施,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备的"西海英才"工作政策体系。

栽得梧桐树,自有人才来,人才最担心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最看重的是干事创业的舞台。聚力搭建对口支援引才平台,落实每年3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经费、200万元对口支援专项经费,精准实施"双十双百"人才工程,建设"鲁青高原农牧产业专家工作站"和南开大学海北博士工作站,启动鲁青高原生态农牧远程智慧服务平台,实施鲁青名师名医工作室建设工程,先后引进1900余名各领域人才开展智力帮扶和"组团式"服务,建立"一对一"导师培养机

制带培海北骨干教师和本土医师1247名,引进"鲁青眼科医院人才项目"跻身全省首届人才项目洽谈会"十大特色人才项目"。

人才好比种子,环境好比土壤。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落实领导干部"1+10"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建立往届援青人才及在外海北籍人才联络机制,投资8400万元实施人才服务中心和援青干部人才公寓建设,筹资70万元对14家人才工作"伯乐奖"先进集体、"拔尖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和项目资金支持,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大力宣传广大人才在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先进事迹,28名援青人才和9名本土人才入选人才风采录、8名援青干部人才为全省"对口支援青海先进个人"表彰人选,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五年砥砺前行,浇灌出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五年拼搏奉献,凝结着组工干部的滴滴心血。全州组织系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坚决落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要求,严格执行"11710"制度,健全完善"三三制"责任落实机制,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学习强本领、精益求精提质量、刀刃向内转作风、严格自律塑品格,广大组工干部的境界、格局、本领不断提升,为奋力推进海北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潮平岸阔东风劲,扬帆启航正当时。全州组织系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奋发有为地贯彻落实省州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开创新时代组织工作新局面,为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海北答卷不懈奋斗。

厚植教育沃土书写育人新篇

门源教育事业十年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7日)

教育,既牵国运,又系民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门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切实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扩资源、补短板,促改革、激活力,强队伍、提内涵,办实事、惠民生,奋力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教育优先发展成效显著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兴则百业兴。门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育事业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十年来,全县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21年投入5.76亿元,较2012年增加1.58亿元,年均增长3.8%,完成"两个只增不减"目标要求。全县新建35所幼儿园,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改扩建幼儿园2所,新建、扩建中小学扩容项目2个,累积新增学位2250个,其中幼儿园学位450个。投资2.5亿元,新建高中一所,解决了大校额、大班额,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全县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五个学段"奖、免、补、助、贷"多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发放各类助学金3.7388亿元,惠及困难学生30.24万人次,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真正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全面改薄"工程取得实效,累计投资1.0726亿元、覆盖学校12所,竣工校舍面积3.0475万平方米,惠及中小学生2.4425万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需求,正向"上好学"目标迈进,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二、立德树人全面落实

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教育系统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一体化推进德育工作,"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加强德育课程体系顶层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教育融入其中,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建立起学段纵

向衔接、学科横向融合、注重体验感悟、遵循规律的德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素质教育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狠抓理想信念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红色基因"传承、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六项主题教育。突出青少年群体、贴近青少年需求,把"四史"列入学校思政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等,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开展了专题团队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评价、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督导等重大改革稳步实施,育人模式更加科学。

三、教育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门源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让每个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作为办好人民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从2012年的87.12%提高到2021年的96.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2年的87.56%提高到2021年的

98.81%,高中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5.15%提高到2021年的96.79%,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从2012年的82.1%提高到2021年的97.62%。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16年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学校教育质量有效提升,始终把重质量、抓质量、提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全面实施"三科"统编教材,紧抓教学常规每个细节和关键,充分发挥集团化教研"催化剂""助燃剂"作用,依托威海智慧远程援教工程开展"云端"教研,将宏观理论性教研转变为微观"小问题研究",逐步构建完善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的教研新局面,实现了育人质量和办学品位的双提升,本土考生考入"清华北大"实现零突破,985、211名校中屡现门源学子身影,尤其是今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84%,名列全州前茅,让"优质"成为了门源教育最纯粹的核心要素,教育成为门源最靓丽的"金名片"。不断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场地设施、课程资源、教学师资的优势,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门源县委、县政府始终致力于教师能力提升,以培育现代教育管理团队为依托,大力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着力打造门源教育优秀师资。十年来,统筹教

师编制600多名用于补充教师,积极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招聘新教师567名。培养省级十杰校长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11名,省级优秀教师174名,骨干教师22名,州级优秀教师308名,骨干教师117名,县级优秀教师1163名,骨干教师

114名,蓄足教师队伍"源头活水",有效激发了教职员工潜心教书、用心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近3年内全县364名教师、20名校长参与交流轮岗。以"组团式"教育援青人才为支点,以"硬件+软件""线上

+线下""输血+造血""短期+长期"的"四个结合"为主线,提升本地名师工作室、集团化教研等现有教育资源品质,补足心理健康教育等稀缺资源,用教育援青人才撬动门源县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五、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生态风清气正。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入学积分制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在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合理安排考试次数、规范学生在校作息、压减县域学科类校外培育机构等方面下足功夫,打造集阅读、体育、文艺、科普、劳动、传统文化、地方文化、非遗文化于一体的"一校一案"课后服务百宝箱,充分发挥2所课后服务样板校、3家公益性假期托管机构作用,在全县中小学推行"5+2""特色成长+全面发展""学期+假期"三个"全覆盖"模式,全县自愿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达7400余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实现了"减"作业而不"减"快乐,减"负担"而不"减"成长,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开花。

十年踔厉奋发谱写树人篇章

祁连县教育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7日)

十年砥砺深耕,十载奋楫笃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祁连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教育事业活力,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力谱写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祁连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十年来,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建领航构建新格局

将抓组织建设作为主线、抓思想建设作为根本,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战斗力。一是健全领导机制。稳步推进长效工作机制建设,2020年成立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配齐配强15所中小学、幼儿园党支部书记,书记、校长"一肩挑"比例达86.7%,全县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二是注重思想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四个融入",即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及"四爱三有""开学第一课""七进课堂"等主题教育活动,引进实施新华社《中小学德育学堂》,创建"红烛党建""1+2+3"等党建工作品牌,党团队活动高效务实开展,党建思政教育与各类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针对性、时效性明显提升。立足祁连生态资源优势,2020年在祁连山国家公园20个管护站挂牌成立自然学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祁连教育落地见效。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反对"四风",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持久推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教育行风治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从严治理教育政治生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真正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十年来,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保障能力达到新高度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年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祁连县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实施《祁连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祁连县贯彻落实<青海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方案》《祁连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全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安排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生活补助费、学生营养餐补助金、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费等经费,县财政设立"教育专项经费",每年划拨中小学专项经费371万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98万元、网班经费180万元、取暖费695.3万元,并将151名编外幼儿教师、184名临聘后勤服务人员及62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人员

(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及学校安保人员)工资3556万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教育发展经费支持得到了有力保障。十年来,祁连县在全面实施15年教育资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两免一补""1+9+3"教育保障机制等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教助学长效机制,发放三江源奖补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及"亿达助学基金""玉林奖(助)学金""新龙·吴岳奖教助学基金"等社会奖助学金7000余万元,受助学生1.5万人次,实现各学段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三是做好对口援建。十年来,祁连县充分利用对口支援时机,累计输送8届共328名学生到异地高中班接受教育,山东省滨州市先后派出43名优秀骨干教师到祁连支教;投资2800万元实施海北三中基础设施建设及风雨操场、野牛沟乡寄宿制民族小学教学用房及附属用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目;滨州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为祁连县捐资助学累计达90余万元,开展教研等交流活动10场次500余人次。2020年,祁连县12所中小学与滨州市各中小学结对实现全覆盖。四是优化资源配置。十年来,祁连县通过藏区项目、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改善能力提升项目、改善贫困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条件项目、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项目、中央彩票公益基金项目、山东援建项目及县级自筹项目等举措,投入资金2.5亿元(其中县级项目投资5000万元),实施中庄幼儿园建设、默勒镇中心幼儿园扩建、中小学教学楼、生活服务楼、体育活动室建设等项目,完成新建扩建学校和幼儿园10所,为推动全县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