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篇198页经济、民政、教育、国土、司法等各行各业会议总结讲话材料汇编(往年)(第4/10页)
(三)要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讲究科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
基调。"稳"是主基调,要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既不能消极应付、不思进取,又不能冲动蛮干、急于求成。结合济源实际,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就是要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优、效益更好。要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要突出抓规范、强监管,稳妥化解金融风险;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化解企业财务风险;要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有效防范社会风险。只有经济社会平稳,才能在关键领域实现"进"的目标。不仅在发展速度上取得"进",而且要在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深化改革、民生保障等工作也要取得"进"。
二、树立争先意识,勇创一流业绩
讨论中,大家比较关心的一点就是经济增速。市委将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8。5%左右",与去年相比,提高了0。5个百分点。我们也了解了其他地市的情况,XX的目标是6。5%,全省的目标是7。5%,18个省辖市中,安阳7%,3个市7。5%,10个市8%,郑州、洛阳、商丘为8。5%。对于济源的经济增长目标,张书记专门召开务虚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济源发展基础较好,要在全省有地位、有影响,必须有相对较高的速度,都倾向于8。5%的增速;同时,为体现高质量发
展的理念,不单纯追求速度,又加上"左右"二字。主要目的是树立争先进位的导向,凝聚勇争一流的共
识,激发全市上下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一)要坚定信心。发展离不开信心的支撑,当出现金融危机时,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天的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信心经济",社会预期对经济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定信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定信心。一是信心来自肩负的责任。济源历来是全省、XX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先后承担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等20余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发展寄予厚望。二是信心来自曾经的成就。二十多年来,济源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6倍。近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保持全省第3位、第2位,各项保障标准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并蝉联XX文明城市。三是信心来自群众的愿望。上下同欲者胜。目前,济源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思发展、谋发展,期望发展得更快,希望发展得更好。四是坚定信心需要提振精神。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城
市、一个国家,都需要有一股精神,有了这种进取精神,就能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有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决心,需要的是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把加快发展的愿望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
(二)要拉高坐标。济源经济总量小,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不足2%,要增加存在感、提高影响力,必须在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上走在前列,在创新、探索、出经验方面作出贡献。一要对标先进。济源在实行省直管体制之初,瞄准的是沿海、江X等地区,敢于和先进对标,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我市要抢占新时代发展的制高点,更需要以全省最高水平为目标,与XX先进水平对标,敢于正视差距,迎头赶上。二要明确目标。省委、省政府每年对18个省辖市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综合考评,并进行排
队,前6名予以表彰。这个指标体系涵盖了方方面面,是对一个城市一年发展的全面检验。我们要争取受到表彰,这就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先进。目前,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指标体系可能要修订,发改、统计等部门要紧盯上级部门,及时掌握政策,调整着力点。三要争先进位。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按照"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创一流"的要求,确保各单项指标进入全省前6名,争取能有更好的成
绩。这样,济源的工作就进入了第一方阵。四要做强做优。这一点是对全市各家企业提出的希望。希望各家企业要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技术要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二流技术是没有市场的,也是难以生存的;企业规模要逐渐做大,市场份额要扩大,要在细分市场争当冠军,创造出更多的XX第一、全球第一。同时,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和效益全面提高。
(三)要打造亮点。济源一直都是善于创新创造的地方,回顾近5年的发展历程,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亿元、600亿元大关,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XX推广,正是得益于济源人民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今后工作中,大家仍需要秉承优良传统,在各项工作上创造经验、打造亮点。每个部门都要有亮点,每位领导分管的工作都要有亮点,这些亮点就是济源的形象、济源的名片、济源的希望、济源的贡献。我曾在不同会议场合作过说明,所谓亮点,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三个:一是同行认可,至少在全省、XX是首创的、领先的或是最好的。二是领导认可,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厅局领导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三是社会认可,工作成效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了报道。四是外地同行来我市考察调研,学习经验做法。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责,力争每年都要打造工作新亮点。年底,我们将进行汇总,在媒体上公开表扬。
三、强化要素保障,积聚发展动能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讨论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要强化土地保障。土地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市当前存在的土地瓶颈,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总规范围内,要尽快实现多规合一,不能因为规划的不一致,影响土地报批和项目落地。二是全面开展土地利用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从中找出资源,腾出空间。三是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先把土地控制在政府手中,再根据企业和项目的需要进行出让,并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出让,降低实体经济用地成本。四是通过向荒山荒滩工矿废弃地挖潜,完成新增耕地2000亩,保障年度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
(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资金紧张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立足解决现有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明确各投融资平台功能定位,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投融资体系。整合资金资源,做大做强投融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方式对接省级投融资公司、社会资本和债券资金,提高投融资能力。要盘活政府资产。做好国有企业股权划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工作,实现以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
值。建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长效机制,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的力度,实行全面绩效评价和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合理回报机制,加快PPP合作模式推广运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扩大上市、债券融资规模。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坚决取消不利于民间资本投入的条件和门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金投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
(三)要强化人才保障。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培养引进创新型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措施,依托"产、学、研"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选才标准、用人机制,创新人才激励分配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围绕新能源、有色、装备制造等领域,依托职教园区,强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技能人才创业培训。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探索以培训代替奖励资金的方式,支持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站到更高平台与更高层次人才对话,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模式,丰富提升企业家素质。企业家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打造好企业家团队,形成好的文化氛围,在商场上相互竞争,在商
场下互帮互助。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在全市树立尊重、支持、理解、服务企业家的鲜明导向。要为企业引进人才搞好服务。鼓励企业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旅居服务、对口支援、技术入股、独立董事等方式,柔性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鼓励人才带高新技术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在企业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对认定实现成果转化的项目,给予资助。同时,帮助企业引进人才落实人事代理、入户、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待遇,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四)要强化环境容量保障。我市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占用环境容量资源较多,现在已经接近上限,新上项目受到环境容量限制。目前,国家环保约束趋紧,我们不但要不折不扣完成省定环保目标任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腾出环境容量,保障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要向上级部门争容量。我市是XX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也是我省布局建设的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要向节能技改增容量。引导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及工艺,促进企业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管理转变,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要制定淘汰目录和退出市场时间表,倒逼改造提升。要向市场
交易扩容量。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保障优势产业发展。
四、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济源是全省唯一一个不设县区的省辖市,近年来,我
们充分发挥扁平化管理体制优势,推动各项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必须从体制机制着手,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要建立高效运转机制。去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我市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我市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到机构更精简、职能更综合、结构更扁平、运作更高效。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加快形成高效便捷的运转机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近年来,我市围绕"放管服"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在"一次办妥""35证合一"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要更多地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站在群众角度评价办事效率。在上周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我已经作了安排,要求各审批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跟随群众跑一次"活动,请大家尽快落实,亲身体验一下本单位的行政效率。要提高执行力。这次会议确定了今
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将尽可能吸收采纳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对目标任务进行逐一分解。各责任单位要主动报告落实情况,切实改变过去依靠督查局督问落实情况的习惯做法,特别是对未能按时落实到位的工作,要主动向督查局报告,说明合理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政府负责围墙以外的事、企业负责围墙以内的事"原则,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内商外商一样、内企外企一样、内资外资一样的理念,为本地企业和外来投资企业提供同样的保姆式服务。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前臵条件。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依规办事的理念,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灵活开展工作,恪守法律底线,不越法律红线,做到标准明确、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二)要强化项目推进机制。项目建设是我市当前稳增长、长远促转型的重要抓手。今天会上专门印发了《关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家要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要明确重点建设项目。今年我们初步筛选了21个省重点项目,谋划了110个市重点
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96亿元,这是我们今年项目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确保圆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要实行周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
重点项目建设例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坚持项目分包制度。继续落实市级领导联系分包重点项目制度,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定期深入项目建设工地,及时发现、妥善解决项目建设难题。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抓好招投标、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项目验收、投资审计、廉政风险防控等各环节工作,努力打造优质工程、安全工程、放心工程、廉洁工程。政府投资项目要进一步明确业主负责制,都要完善手续、依法合规。社会投资项目要特别注意安全生产,严格落实环保要求。
(三)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要为担当者担当。鼓励党员干部敢于作为,勇于担当,根除想做"太平官"怕犯错误不作为的想法,营造"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的浓厚氛围。要树立鲜明导向。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鲜明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对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敢于"亮剑"。要强化激励机制。对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政治上给予激励、工作上大力支持、待遇上完善保障、心理上关心关怀,真正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容错免责机制运行起来,释放和壮
大干部干事创业、昂扬向上、为官有为的正能量。
五、砥砺实干作风,担当使命重任
去年1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批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在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好的作风确保好的效果。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以良好的纪律作风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一)提升能力,推动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要提升自身素质。培养专业能力,弘扬专业精神,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要增强自身本领。积极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要掌握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目标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协调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二)勤勉担当,务实重干。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发扬积极有为、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干在实处、拼在基层,做敢想敢干的闯滩者、埋头苦干的耕耘者、真抓实干的冲锋者,以优良作风保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勇于担当负责。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咬定目标,勇于闯难关、涉险滩,敢想、敢做、敢当;面对矛盾问题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险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以实际行动展示领导干部的作为担当。要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坚持用心做事、尽责做事、合力做事,时刻保持任务压头、不进则退的紧迫感,遇事不推诿、不敷衍、不搁臵,真正使夙兴夜寐、激情工作成为常态。要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切实抓好牵连大事的"小事"、事关全局的"细节",
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事业同干,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齐心协力把济源的事情办好。
(三)凝神聚力,狠抓落实。用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认认真真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要优化服务。抓落实要有创新思路、创新举措,要把目标的完成、工作的推进落实到优化服务上来,通过服务理念的创新、服务模式的转变,推动产业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调整、优化和提升。要破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济源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硬碰硬、实打实,把问题摸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症结找准确,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去攻克。要细化责任。凡是决定的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效果要求。凡是作出的承诺,必须一着不让、一抓到底,抓出结果、抓出成效。要严格奖惩。建立科学的考核导向、完善的考核体系,做到奖罚分明,查办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营造真抓实干的发展氛围。
同志们,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当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臶,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济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在省地矿局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结束时的讲话
同志们: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为期一天半的全局201X年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受局党组的委托,在此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会议的总体情况
这次会议是在全局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地质工作和地勘经济发展迈上又一个新台阶,认真谋划和实施"十三五"工作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团结和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次工作会议与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合并召开,将地质找矿和地勘经济发展与党风廉政建设一起进行部署,体现了局党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会上,宣读了XX副省长致这次会议的信,张省长在信中对我局201X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XX同志代表局党组作了题为《转
变发展方式,把握工作重点,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重要讲话,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局"XX"期间所取得的七个方面成绩和六条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提出了我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实现地质找矿突破和提供地质环境保障作为首要任务,高举新机制和"358"两面旗臶,实现"六个着力",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我局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重点总结了201X年全局在基础地质、地质找矿、地质服务、"走出去"和矿业开发、装备和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站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从项目工作、地质找矿、广义环境地质、"走出去"、资本运作、加强管理六个方面对201X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要求全局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圆满完成201X年的目标任务提供有力保障。XX同志从四个方面总结了201X年全局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今年需要重点抓好的五项工作,要求要把握重点环节,全面完成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完成目标任务的三项组织保证措施。
会前,我们还邀请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XX同志为大家举办了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
的讲座,使大家对利用国家基金进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政策规定、项目申报程序、步骤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对我局"走出去"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了XX副省长的致信,围绕XX同志、XX同志的讲话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的重点是XX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在讨论中,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了发言,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讨论中,与会同志普遍认为,XX同志的讲话主题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措施得力,不但对今年的工作,而且对整个"十三五"的工作,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通过讨论,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了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上。大家表示,要抓住机遇,敢于争先,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地质事业的科学发展上取得突破。
各组讨论之后,局党组专门听取了讨论情况的汇报。关于"XX"的总结,各单位都要回顾一下,认真总结经验,可鼓舞广大职工的士气。对于大家提出的绩效工资问题、55人才问题、基础地质资料共享问题、设备问题等等,局党组将结合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行研究并拿出意见。
二、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转变发展方式
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期间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之举和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XX"我局的经济总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粗放的管理以及依赖国家投入性能较强,这是结构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因此说,我局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下大决心、下硬功夫,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壮大自我发展实力,培育有长远稳定收入的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即使将来国家投入少了,也不会对我们的经济和职工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二是在项目建设上,要抓大项目,抓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抓高附加值的项目,体现我们的技术和水平,做到可持续发展。三是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按照XX副省长的要求,要加强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在联系中推介自己,在联系中增进了解,在联系中增进友谊,在联系中增进互信,使我们更加紧密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尤其是在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资源依赖程度较高或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的地区,要为他们实现经济转型、解决地质环境问题提供良好服务。四是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在地勘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快促进我
们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五是提升环境地质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和监测治理,要使全社会都能够知道我们的四大监测网,提高环境地质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在群众中的知名度。
(二)关于加强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加强管理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要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精细化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就我局来讲,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落实XX同志讲话中"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重要抓手。除了"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柔性管理"等诸多管理之外,重要的是解决管理粗放的问题。一是因管理粗放出现了许多环节上的跑、冒、滴、漏现象,浪费惊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比如,我们的许多项目都是利润很大的项目,但整体的利润率却较低,27个亿的总产值,利润只有1个多亿,利润率不到5%;二是因管理粗放而出现质量下降,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因质量问题而被通报或返工的事情,就是对工作管理不够、要求不严、监控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三是因管理粗放带来了职工在学理论、学技术上用心不够,对新理论、新
技术、新方法的利用程度不高,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上。要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集约管理转变,需要大家对我们所面临的改革发展形势,对我们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经营的具体情况有深刻认识,把加强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管理工作规律,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必须要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事业、企业的不同管理模式,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要通过加强管理,促进全局各项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关于加强党的建设
今年的党建工作要突出创先争优活动和庆祝建党90
周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从去年4月份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继续推向深入。一是突出"铸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的活动主线,结合地质工作实际,注重实践,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地质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地质家园建设、服务地质职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二是紧紧围绕"五个好"先进党组织、"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的创争标准,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岗位奉献活动、亮牌示范活动、服务群众活动和组织创新活动,把创先争优同本单位工作、本
上一篇:住建局2022上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龙门镇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