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党代会工作报告2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73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0分钟。

践行发展新理念彰显省会新作为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

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易炼红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和团结全市人民,践行发展新理念,彰显省会新作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一、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辉煌五年

过去五年,是长沙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顺利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在转型创新发展中再攀新高。五年务实奋进,长沙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美誉度、干部精气神、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市。

五年来,我们敏锐把握机遇、积极主动作为,长沙获取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市委着眼全局、放眼长远,先后作出了率先建成"三市"、强力实施"三倍"、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提升长沙发展的战略定位。长沙跻身"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成为"一带一部"首位城市,湖南湘江新区获批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沙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新晋为国家级开发区。京广、沪昆高铁与即将建设的渝厦高铁在长沙交汇,成为全国高铁枢纽;黄花国际机场即将迈入"双跑道"时代、迈向枢纽型机场,加密国际国内航线,成为全球百强机场。

五年来,我们遵循发展规律、加快转型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过去十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33个重点城市首位。近五年,持续推进转型创新发展,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从总量看,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1%,在全国省会城市的排名上升到第6位;城市首位度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预计今年财政总收入达1225亿元,年均增长12.2%。从结构看,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预计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5%,服务业贡献率达50%,培育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从动能看,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动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0%,城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获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从支撑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新引进上海大众、蓝思科技、格力空调、恒大海花谷、健康城等投资过50亿元的项目46个,创历史之最。从开放看,打造湘江新区和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双引擎",获批黄花综合保税区;预计五年累计到位外资196亿美元,年均增长13%;进出口总额达572亿美元,年均增长10.7%;在长世界500强企业和本土上市企业分别增至143家、57家,12个国家的签证中心落户长沙。

五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增创发展优势,赢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线上。统筹推进440多项改革,实施新型城镇化、现代服务业等20多项"国字号"试点,"政策洼地"效应彰显。湘江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审批整体提速50%以上,园区、城管、合乡并村等改革落地见效。通过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3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总量倍增。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等改革,实施PPP项目31个,融资885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战略性重组和集中统一监管迈出重大步伐。设立长沙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集体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农村改革相继实施。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深化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获评中国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全面推开,党建、纪检等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建设品质长沙、打造文明高地,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统筹推进清洁城市、畅通城市、绿色城市、靓丽城市和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城乡大地精彩蝶变,长沙荣获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年基础设施投资达5421亿元,创史上新高。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湘江新区以及高铁、省府、金霞、隆平等片区加快崛起,城市格局由"沿五一路时代"迈向"沿湘江时代"。启动南北横线建设,新增4条过江通道,运营2条地铁,打造了城铁、磁浮快线、万家丽快速路等标志性工程,实施大规模路网、停车场和"公交都市"建设,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公共自行车租赁、街区制、海绵城市等试点,三大市场迁建和高桥市场提质取得重大成果,城市功能明显提升。以"四增两减"方式改造棚户区620多万平方米,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近4900万平方米。湘江两岸亮化工程让"夜长沙"更加多姿多彩。推进拆违控违、三年造绿、最严城管、环境治理等攻坚行动,拆除违法建筑175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2042公顷,新增各类公园121个,湘江城区段101个排污口全面截污,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望达75%以上,"星城美""城市绿""长沙蓝"成为常态。推进中心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特色镇和示范村,10个镇入选国家重点镇,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明显。

五年来,我们聚焦文化强市、促进文化繁荣,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出时代风采和国际风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步道,推进铜官窑、炭河里、长沙国王陵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西湖文化园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建成开放,长沙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实施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基地,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推进文化国际化,打造了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等品牌节会,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艺术之都"候选城市。举办第28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获评"东亚文化之都"。

五年来,我们不忘奋斗初心、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坚持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为,五年投入民生资金296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预计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358元和25607元。长沙连续八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实施精准扶贫,5万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设教育强市,全面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市区)和省教育强县(市区)。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看病难"得到缓解。加强调控,保持"亲民"房价。建设保障房9.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8万户。人口计生工作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并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创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抓好社区提质提档、处理房产证遗留问题等民生实事,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五年来,我们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长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支持政府推动工作落实,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港澳等统战工作,画出更大同心圆。深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新春第一访"坚持24年。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残联、文联、科协、社科联等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首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和"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深化平安长沙建设,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

五年来,我们担当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思想建党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等党内集中性教育,常态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道德教育,补好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注重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在大局之中谋发展,坚定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维护省委的领导。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标准和"六用六不用"导向,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实行"有错无为皆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优化绩效考核,治理"三超两乱",选拔任用了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深入实施"3635"人才计划,引进了一批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坚持把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实施述职评议制度,集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载体创新,基层组织服务阵地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在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测评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以"为政当思水无沙"的情怀建设廉洁长沙,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治陋习,全市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出纪检机关"三转"、巡察制度等改革创新之举。市纪委被推荐为"全国纪检系统先进集体"。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饱含艰辛。这五年,最引以自豪的是长沙发展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最值得欣慰的是城乡大地发生了可喜变化,最令人感动的是人民群众始终为建设家园默默付出,最难能可贵的是党员干部迸发出一种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历届市委打下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人士、人民团体、省级机关、驻长部队和单位、海内外朋友共同支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为长沙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经验,最根本的是,长沙的一切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深刻体会到:

--格局是视野的体现,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战略主动。长沙是湖南的长沙、中国的长沙,在全球化进程中也是世界的长沙。五年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将长沙发展置于全球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推进和提升。实践证明,有多大视野就能干多大事业。

--理念是发展的灵魂,敢闯新路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创新是必由之路。近些年长沙发展能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关键在于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让发展活力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中充分释放。

--品质是城市的生命,科学治理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品质城市创造品质生活。近年来,我们围绕"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抓城市建设,展示了品质长沙新风貌。由此启示我们:坚持品质至上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

--实干是成事的法宝,攻坚克难才能展示担当作为。长沙发展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困难和挑战无处不在。这些年,全市党员干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打底,用实际行动交出了想事干事成事而不出事的优异答卷。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好、干事氛围好,发展态势就好。

--为民是根本的宗旨,不忘初心才能做到奋力前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长沙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把增强群众获得感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在改善民生中赢得了民心、汇聚了民力。面向未来,我们的赤子之心永远不能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长沙最大的实际,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短板补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改革攻坚仍需继续发力;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安全稳定等民生问题的解决压力增大;少数党员干部精神不振、能力不足、作风不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繁重;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担当起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现代化建设扎实迈步。这是长沙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放眼全球,长沙在世界城市发展格局中主动作为是大势所趋。当今时代是以城市为主导的时代,城市群和大都市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长沙要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深度融入世界城市体系,主动作为、积极进取。

审视全国,长沙强化中心城市辐射聚散功能是使命所在。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国家级城市群。长沙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肩负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使命,强化功能是题中应有之义。

立足全省,长沙提升首位城市引领示范作用是责任所系。在湖南"一带一部"定位和"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格局中,省会长沙必须强化首位城市的龙头作用。提升城市首位度,更好地引领和辐射长株潭、"3+5"城市群,是长沙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全国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是综合实力强、辐射能力大的"塔尖城市",是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经济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城市。在推进基本现代化中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长沙的使命和责任,也是长沙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国家有战略部署。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最近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要求增强长沙等中心城市功能。我们要主动作为,把国家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二是长沙有现实基础。长沙即将形成"万亿级"经济体量、特大型城市格局,全国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三大战略平台、五大国家级园区与20多项国家级试点相互叠加,具备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三是人民有殷切期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提升城市功能、宜居环境、生活品质,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承载着740多万长沙人民的殷切期望。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切实可行,也充满挑战,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务实行动,扎实推进,为长沙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

未来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部署要求,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建设"四更"长沙,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实现基本现代化阶段性目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要重点打造"三个中心"。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机遇,加快构建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人才高地,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率先建成智能制造强市。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建设,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区位优势和"空铁一体"、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要加快建设"四更"长沙。能量更大,就是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进一步做大城市容量,形成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吸纳功能、承载功能、辐射功能。实力更强,就是强园区、强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县域经济,形成增长中高速、产业中高端、消费中高级的新格局。到2021年,打造1个以上的"五千亿级"园区和"五千亿级"产业,实现"千亿级"产业和"百亿级"企业翻一番;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分别挺进全国县域经济"前五强"、"前十强"、"前二十强"。城乡更美,就是通过品质再提升,确保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两型社会基本建成,城乡大地更加清新秀丽、精致精美。到2021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36%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民生更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养老、住房、健身、公共交通等建立现代化服务体系,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三、以新理念引领长沙发展实现新跨越

大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昂首挺进基本现代化。

(一)强化创新驱动,激活城市发展动力。创新决定城市格局、引领城市未来。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和核心战略,大力提升城市创造力。

在创新能力倍增上求突破。强化原始创新,实施重大前沿技术攻关计划,在超级计算、北斗导航、基因工程、生物育种、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取一批核心知识产权。推进集成创新,加快长沙未来科技城建设,依托高校、院所、企业,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技术研究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总部。

在创新空间拓展上求突破。实施全域、全面创新,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加大资源利用和成果转化力度,围绕高校、院所打造创新"源创区",围绕湘江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引领区",围绕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打造创新"拓展区"。

在创新环境优化上求突破。实施知识产权工程,在保护、运营和人才集聚上示范引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实施金融支撑工程,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用资本力量助推科技创新。实施"双创"示范工程,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统筹推进湘江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主城区"双创"平台打造。实施开放合作工程,推动校院地创新合作常态化,推动长沙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制度化。实施军民融合工程,构建"军转民""民参军"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实施价值链提升工程,联动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

在创新人才聚集上求突破。大兴识才爱才用才之风,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建设国际性人才高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在"3635"人才计划的基础上,推出更具突破性的人才政策,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阳光、雨露和土壤,让长沙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创业天堂。改革选才标准、用人机制,推动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人才流动。

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桎梏,激活一切有利于创新的因子。要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坚决疏通体制机制的"肠梗阻"。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解决制约长沙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动三次产业迈向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发挥三大战略平台和20多项国家试点的"试验田"作用,推出更多引领性、探索性、突破性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优化配置。强化政府自我革命,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更深层次突破,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环境最好。

(二)提升竞争实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产业是"牛鼻子""命根子"。瞄准全球产业发展方向,扬长补短,聚优成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

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加快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进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行动,促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强化产学研结合、技术与资本结合,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企业,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提升园区承载力,整合提质"五区九园",构建布局更加合理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新材料、食品、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实现倍增,培育智能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新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北斗导航、虚拟现实、机器人、3D打印、航空航天、智能驾驶等未来产业,实现"长沙制造"向"长沙创造"升级。提升项目支撑力,瞄准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密集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工业项目。

大力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拥抱"服务经济时代",围绕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做大做强金融、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特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百亿级""千亿级"的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要鼓励金融创新、壮大资本市场、促进财富管理,打造中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是经济运行的"动脉",要与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火宫殿城、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大王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做优产业,做强品牌,打造美食之都、会展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运用"互联网+"改造提升农业,推动种养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既"种得好"又"卖得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标准化、智能化水平。坚持农旅融合,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培育一批现代种养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和全国驰名品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深入探索实践,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

(三)坚持品质至上,打造现代宜居都市。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人见人爱"的品质长沙,充分展示现代化大都市的国际品质和湖湘文化标识。

构建大都市空间格局。适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行政区划,进一步推动"东提西拓""南延北进",构建"一江两岸、一城多区"和"多中心、网络状、串珠式"的空间格局,构建主城区、副中心、功能镇、新农村相互协调的城镇体系。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实施"多规合一",明确"成长坐标",科学规划利用地下空间,做到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优化城市形态、经济业态、功能状态、文化神态、自然生态。加强城市设计,管控好城市空间、建筑形体,展示特色风貌。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完善农村交通网、能源网、生态网、公共服务网,建设一批现代化中小城市,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古镇、名镇,培育一批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特色示范乡镇和村庄。

完善大都市功能品质。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成地铁3-7号线,新建5条以上过江通道,打造成环成网的快速路系统,打通瓶颈路、断头路,建成"公交都市"。完善地下管网体系、能源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百年市政工程。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建设智慧城市,让长沙成为"宽带中国"和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坚持以"四增两减"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配套停车场、自行车道等公共设施,全面实施街区制和社区提质提档行动,让城市畅通微循环、提高通透性、增添人情味。建设国际交通、国际场馆、国际教育、国际医疗设施,营造国际宜居、国际营商、国际语言、国际人文环境,加快城市国际化。

展示大都市生态之美。坚持绿色发展,让好山好水好风光遍布城乡大地,展现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魅力。彰显滨水城市特色,把湘江两岸、浏阳河两岸打造成城市特色景观区,把湘江洲岛建设成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带;加强湘江、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沙河、龙王港、沩水河、圭塘河流域治理,消除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全面提升水质;实施水系连通工程,让水流起来、活起来,打造"大江名河、大美长沙"。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申办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保护好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实施"新三年造绿大行动",进一步增绿添景、"增花添彩",建设环城林带,建成"千园之城"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消费。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持续推进"清霾""碧水""净土""静音"行动,让长沙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